APP下载

“抓人眼球”的自然角

2022-04-02黄红蕾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12期
关键词:自然角探究能力环境

黄红蕾

摘要:自然角是每个幼儿园和班级的一个固定区角。创建者设置自然角意在把此当成大自然的缩影,帮助孩子更好地亲近和了解自然界的一些美好事物。然而理想很美好,实施过程却不易。如何引发幼儿深入探索自然角,让自然角成为孩子们自主学习的有效场所是本文需要探究的。

关键词:幼儿;自然角;环境;探究能力

一、幼儿使用自然角现状分析

近几年时间,幼儿园的自然角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起初的自然角只能称之为植物角,一些花花草草外加自制水果娃娃便是全部。这样的自然角就是一处好看的景观。老师在打理,幼儿只是观赏不关注。之后的自然角进行了改革,增加幼儿喜欢的动物。最开始确实能吸引他们的兴趣,但日复一日的“观看逗趣”终会乏味。幼儿只是在玩玩。现在的自然角打造的更加美观,内容丰富,也重视幼儿的参与,但维持的时间并不久。比如探究某种植物,一开始孩子们兴致勃勃,但当植物枯萎后也就戛然而止。由此看出,幼儿始终没有深入地探索植物角。改造自然角,引发幼儿深入探索自然角是我们接下来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二、“引人入角”的策略

发现植物角的现存问题后,自然就要找到解决办法。在课程游戏化理念的引领下,熟知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学习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也是培育自主性、探究性、创造性等良好学习品质的沃土。因此要让幼儿对自然角产生兴趣并热衷探索,首先我们要将自然角打造成一个孩子喜欢、与大自然相关、可以探索的游戏区角。在《支架 儿童的主动学习》这本书中提到“区域活动的设置中包括:预备区域、基本区域、创意区域、延伸区域。”预备区域中包含了生态区,生态区就是以种植和饲养为主要活动,亲近自然,培养幼儿观察力。可见,作者也认同将自然角打造成生态区角游戏开展的说法。关于如何实施,以我多年工作经验和日常实践与研究引出了以下几条策略:

策略一:打造“生态区角”,引发幼儿兴趣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尽量为幼儿创设探索和学习的环境,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这说明环境是幼儿发展的重要教育资源,能为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有利的支持。一个好的环境还能激发幼儿的探索品质,提升感知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因此好的游戏环境尤为重要。

1. 划分区域要明确

“生态区角”的环境内容首先要丰富,涵盖的物种要全面。除了设置一些孩子们常见、具有代表性(常青、花类、水培类等)的植物,还需要增添一些动物。动植物的种类不宜太过局限,只要没有安全隐患,幼儿感兴趣且便于饲养和观察的动植物都可以纳入到生态区角中。

环境的打造上要考虑到方方面面,有的环境美观但不能操作也是不利于幼儿探索的。因此环境的布局优先考虑到可操作性。区角环境很漂亮,但幼儿完全走不进去,就没有操作性可言。可操作性强且合理地布局可以将生态区角划分为:种植区、观赏区、饲养区、试验区。种植区收集、播种当下幼儿最感兴趣的种子,帮助幼儿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观赏区陈列孩子喜欢的植物,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共同美化环境。在这里孩子可以边观赏美丽的植物边进行艺术创作。观察、了解植物的同时还能提高绘画、审美能力。饲养区不局限于常见的小乌龟、小金鱼等,种类可以更丰富。曾有老师将幼儿喜欢的“孵小鸡”搬到生态区角中。从了解孵小鸡需要的蛋到环境要求再到观察期待中等待小鸡的成功孵化。这一系列就是孩子们探索的过程,最终的成功让孩子获得了满满的成就感。饲养从来不是图省力,图的是幼儿有所思、有所得。实验区就是聚焦幼儿在日常观察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实验、操作了解其中的原理。如植物叶子中叶绿素的提取。四个区都有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的机会。

生态区角还需要提供一些可操作的辅助工具。比如种植需要的农作物工具,探索需要的科学类材料:尺、滴管、量杯等。这些材料可按照预设投入一部分,其余根据幼儿探索的实际需要提供。没有工具的生态区角就像沒有剪刀的美发师,只能维持现状不会有改变。

2. 板块设置要全面

完善的生态区角不仅要有效的使用地面,更要利用好周边的每一寸墙面。多维度的打造才能呈现更好的效果。墙面的利用可以体现在设置一些展板。幼儿认真探索的过程、努力探究的结果、慧心完成的画作都值得被展示在板块上。板块的展示一来要能让大家快速了解孩子们这段时间在生态区角的所想所做。二来要让其成为一种影响,鼓励幼儿探索发现。同时也能顾及到个体差异,能力强的幼儿可通过展示开拓新思路,能力稍弱的幼儿可以模仿操作从而获得提升。

策略二:明确幼儿主体地位,激发主动探索

之前的生态区角总是引发不了幼儿探索的兴趣,一方面是环境的问题,另一方面则是幼儿主体地位的问题。当他们觉得生态区角只是教室的一部分、“老师的花园”时自然不会以主人翁的态度去“负责任”。因此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前提就是帮助孩子建立“主人翁”意识。

首先是幼儿自主收集动植物。收集之前可以发动孩子和家长一起了解自己想要种植或饲养的品种,在做好充分准备后进行收集。在集体面前主动介绍收集来的动植物,并且以取名的方式成为它的新主人,可以初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其次,在环境的布置上可以邀请幼儿参与设计,教师和幼儿一起选择喜欢的布局方式,共同将自己心爱的动植物组合起来,打造属于我们自己独一无二的“生态园”。

策略三:教师退后不退出,鼓励深入探究

《指南》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在幼儿探索过程中,教师要做一个支持者,退后但不退出。除了提供具有探索价值的物质环境和支持探索的心理引导,教师还需要充当幼儿的军师和助手,在幼儿需要时、遇到困难时、消极应对时适时介入,为幼儿提供适宜的帮助。有效的支持不是为了让幼儿快速获得多少知识,而是为了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使其能顺利的进行探索,并持续地探究下去。启发性的提问、作为同伴的加入、鼓励性的言语都是很好的支持方法。

猜你喜欢

自然角探究能力环境
环境清洁工
精彩自然角 乐活种植园
谈基于自然角创设的幼儿自主观察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大自然的浓缩
创设魅力自然角,让童心精彩绽放
漫观环境
论环境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