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隐喻型冬奥体育术语的认知解析及跨语认知实现路径

2022-04-02李浩宇陈海霞梁红

中国科技术语 2022年2期
关键词:冬奥会

李浩宇 陈海霞 梁红

摘 要:基于北京冬奥组委冬奥术语平台V3版409条英文隐喻型冬奥体育术语,对隐喻型冬奥体育术语进行认知解析,构建其以隐喻映射为认知起点,意象图式为认知模式和概念整合为认知过程的认知图解。基于此图解对隐喻概念域的映射匹配,隐喻概念域的映射转移和隐喻概念域的映射缺失的三种隐喻跨语方式下的隐喻型冬奥体育术语的英汉跨语认知实现路径进行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考察,并对三条跨语认知实现路径分别对应的直译或音译、借译和描述性翻译术语翻译方法进行例析,为隐喻型冬奥体育术语翻译和冬奥语言服务提供参考。

关键词:术语翻译;隐喻型术语;认知术语学;体育术语;冬奥会

中图分类号:H083;G8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9/j.issn.1673-8578.2022.02.004

Abstract:Based on the 409 metaphorical Winter Olympics sports terms of the Winter Olympics terminology  platform V3 of Beijing Winter Olympics Organizing Committee, this paper made a cognitive analysis of the metaphorical Winter Olympics Sports terminology, and constructed its cognitive map based on metaphor mapping as the cognitive starting point, image schema as the cognitive model and concept integration as the cognitive process. Based on this map,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 was conducted on the EnglishChinese cross lingual cognitive realization paths of metaphorical Winter Olympics sports terms under three metaphorical cross lingual ways: mapping matched of metaphorical concept domain, mapping transfer of metaphorical concept domain and mapping lacked of metaphorical concept domain. Moreover, we analyzed the translation methods for terms of literal translation or transliteration, loan translation and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corresponding to the three cross lingual cognitive realization paths. This paper provides some reference for the translation of metaphorical Winter Olympics sports terms and Winter Olympics language service.

Keywords: terminology translation; metaphorical terms; cognitive terminology; sports terms; Winter Olympics

收稿日期:2022-01-12  修回日期:2022-02-18

基金項目:2021年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外语学科专项)基于OBE理念的翻译硕士“外语+专业+思政”人才培养模式研究(WY2021012-A);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生教改课题“翻译硕士实习实践问题及对策研究”

引言

术语是通过语音或文字来表达或限定专业概念的约定性符号[1]。在冬季体育领域存在为数众多的术语用以指称该领域的专业概念。隐喻在语言学研究中曾被视为一种单纯的语言现象,而Lakoff和Johnson发现隐喻贯穿于人类的日常生活,不但渗透到语言中,也体现在思维和活动中[2]。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还是人类用来组织概念系统的认知工具,故而隐喻成为术语重要的称名手段和语义理据之一,因此隐喻术语的相关研究近年来受到学界关注,对于特定学科或领域内隐喻术语的特征、功能和翻译路径探讨较多。2019年江娜以经济学英文术语为例,从结构形式、构词能力以及表情色彩等三方面来描述隐喻型术语的修辞特征,并探讨修辞特征对隐喻型术语认知与交际的意义[3]。2020年江娜和魏向清分别从语言学、认知学和交际学角度重新审视隐喻术语的功能特点,并以经济学中的隐喻术语为例,详细描述了隐喻术语的多维功能[4]。2021年陈媛就中医隐喻术语外译的名实问题,考察译名与译实需要、实际状况、原因和影响,并指出译名与译实结合的方式利于传达隐喻术语概念意义和促进中医文化对外传播[5]。2021年高巍和郭雪杰基于体验认知理论对人体隐喻机械工程术语翻译及其认知理据进行研究,并根据Newmark提出的七种隐喻翻译策略提出英—汉人体隐喻的机械工程术语翻译策略[6]。但学界目前对于冬季体育术语中的隐喻命名现象及隐喻型体育术语跨语翻译路径探讨尚不多见。

北京冬奥会于2022年2月召开,冬奥体育项目均由欧美引入我国,绝大多数冬奥体育术语通过英译汉的跨语路径进入汉语,英文冬奥体育术语的汉语译名是冬奥体育项目在我国得以跨文化接受和普及的核心话语,也是冬奥语言服务和国际跨语言体育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为此本文基于冬奥术语平台V3版和冬季体育领域口笔译经验,对隐喻型冬奥体育术语的认知建构及跨语交际实现路径进行研究,以期为冬奥语言服务和体育文化跨语交流提供一定参考。gzslib202204031220

1 语料采集

1.1 语料来源

本研究的语料来源为北京冬奥组委于2021年10月27日面向公众开放的冬奥术语平台V3版,包含滑雪、滑冰、冰球、冰壶、雪车、雪橇和冬季两项7个大项(Sport)在内的全部比赛项目词表下的3140条英文冬奥体育术语及其对应汉语译名。

1.2 隐喻型冬奥体育术语的识别

术语隐喻化是指由某一词语通过隐喻转义指称专业概念进而获得专业意义的过程[7]。隐喻型冬奥体育术语即是以隐喻化方式获得表达或限定专业概念的约定性符号。首先依据朱晓敏等提出的隐喻词汇单元识别步骤,人工识别出其中的隐喻型冬奥体育术语[8]。该识别方法主要分为3步:分析词汇单元的语境意义;确定该词汇单元的基本意义;将语境意义与基本意义进行对比,如果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语境意义与基本意义有反差,2)与基本意义对比之后可以理解,那么该词汇单元为隐喻。共识别得出409条英文隐喻型冬奥体育术语,占英文体育术语总数的13.03%。可见,隐喻现象在冬奥体育术语中较为常见,故而以该409条英文隐喻型冬奥体育术语及其汉语译名作为本研究所考察的英汉平行语料,以探究隐喻型冬奥体育术语的认知解析及英汉跨语认知路径。

2 隐喻型冬奥体育术语的认知解析

从认知术语学角度来看,术语不仅是专业信息的载体和存储形式,更是人们基于范畴化、概念化后认知加工的结果[9]。对隐喻型冬奥体育术语进行认知解析有助于理解隐喻型术语的认知加工过程,为隐喻型术语所指称体育概念的跨语认知与重构奠定基础。隐喻型冬奥体育术语从始源域通过一系列的认知加工最终得以指称专业范畴概念,以隐喻映射为起点形成跨越范畴的结构投射,而后将本体所具有的意向图式认知模式赋予喻体,最后通过概念整合的认知过程构建意义和扩展隐喻网络,如图1所示。

2.1 隐喻型冬奥体育术语的认知起点——隐喻映射

隐喻的形成,即隐喻化(metaphorization),是两个概念域(conceptual domain) 或认知域(cognitive domain)之间的结构投射(mapping),即从始源域(source domain)向目标域(target domain)的投射[10]。隐喻映射是隐喻型冬奥体育术语的形成机制和认知起点,通过隐喻可以体现冬奥体育术语的语义化理据。术语命名的“隐喻法”是一种带有普遍性的术语构成方法,有两类形式:通过普通语词的转义形成隐喻型术语和通过不同学科之间术语的概念借用、移植构成隐喻型术语[11]。冬奥体育术语的隐喻命名的日常语词转义常存在人体部位隐喻、空间形状隐喻、冠名术语隐喻等几种路径;同时常从舞蹈、滑板等领域跨学科借用概念。

冬奥体育术语人体部位隐喻是从人体始源域向体育术语目标域的结构投射。隐喻以人的基本经验为基础,人体是人类基本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部位隐喻术语的理据即在于人类基本经验的认知顺序由自身到外界,即“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命名取象观。例如单板滑雪领域术语将人體始源域的鼻部向目的域的“板头”投射,进而命名术语nose;将人体始源域的唇部投射至目的域的“U型池壁顶部”概念,进而命名术语lip。空间形状隐喻型冬奥体育术语认知的起始范畴为空间或者某种形状,以形象思维或者功能相近为理据形成目的域中跨越范畴的概念映射。例如术语skeleton,是指人匍匐在钢材制成形如框架的雪车上进行的滑行运动,依据空间形状的相似性将日常范畴的“框架、骨架”概念映射至冬奥体育范畴,形成“钢架雪车”的项目名术语。根据国际冰雪运动的传统,首次完成特定动作的运动员对该动作享有命名权,进而形成了为数众多的冠名术语,这既体现了术语命名的约定俗成性,也存在着运动员创造动作这一概念从日常概念域到专业概念域的隐喻映射。例如单板滑雪中的空中技巧动作术语miller flip 的命名,存在着单板滑雪运动员Chris Miller创造该空翻动作的隐喻。

术语的跨学科借用主要得益于学术研究的跨学科发展趋势,属于术语转移性质[12]。由其他学科始源域向冬季体育领域形成隐喻映射,使得其他学科的概念得以进入冬季体育领域。例如花样滑冰术语tango和quickstep分别来自于舞蹈范畴中“探戈”和“快步舞”的隐喻映射。再如单板滑雪领域的术语stale fish,指称该领域下一种后手抓固定器之间的后刃部分,经后腿外侧绕过抓板同时前手自然扬起的单板滑雪动作概念,始源域和目标域概念范畴的相似性是该隐喻映射的基础,这一动作来自于滑板运动中相似的抓板动作概念。术语的跨学科借用既符合人类隐喻的思维特性,又符合语言的经济原则,在不产生新词的情况下指称全新概念。

2.2 隐喻型冬奥体育术语的认知模式——意象图式

意象图式是感知互动及感觉运动活动中不断再现的动态模式,这种模式赋予我们的体验以连贯和结构[13]。通过对反复出现的知识的组织形式抽象为感性经验,再对其进行压缩性再描写,意象图式将冬季体育的空间结构映射到概念结构,实现术语意义的新建和转移,也由此形成隐喻型冬奥体育术语的认知模式。

意象图式是联系抽象关系和具体意象的组织结构,本身即具有可以直接理解的概念。隐喻的认知力量就在于将始源域的图式结构映射到目标域上, 使人们通过始源域的图式结构, 对于目标域得到更加清晰的认识[14]。通过将隐喻始源域的意象图式投射至目标域的认知模式,达成隐喻型体育术语概念和语义的建构。例如冰壶术语house,在始源域中表达“房子、党派”的概念,隐含有内-外图式,映射至目标域后指称“大本营”的概念,将源语己方为内、对方为外的内-外图式移植入目的语。又如冰壶术语shot将始源域的“射击、开枪”和所蕴含的起点-路径-目标图式映射至目标域“投掷(冰壶)”的概念,从语用角度看加强了冰壶比赛的竞技性。

意象图式可以扩展用于其他的认知活动中,即通过隐喻构造其他复杂概念的结构,形成运用意象图式的隐喻投射的认知模式[15]。事物的认知范畴以概念上突显的原型来定位,不同范畴间的事物因其突显的原型间存在极强的相似性,而导致概念发生了跨越范畴的映射即隐喻。除突显原型外事物还具有其他的原型,发生隐喻映射的不同范畴的事物间所具有的其他原型往往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隐喻在建构抽象而复杂概念的过程中,既通过图式将始源域事物的突显原型投射至目标域事物,又通过动力-障碍意象图式消解原型差异所导致的语义冲突。例如“snowplough(犁式制动)”始源域的范畴为“plough(犁)”,其突显原型为形状犁型,而在目的域高山滑雪动作范畴中也存在具有相似突显原型形状即运动员姿态的滑降动作,一对跨范畴事物的突显原型相似性极强,故而发生隐喻映射,而后又通过动力-障碍意象图式消解其他不相似原型之间的语义冲突,进而形成隐喻映射的跨范畴认知模式。gzslib202204031221

2.3 隐喻型冬奧体育术语的认知过程——概念整合

隐喻型冬奥体育术语以隐喻映射为认知起点、意象图式为认知模式完成了从始源域到目的域的概念转移,然而这一全新的概念还要经历新的信息空间的建立和信息重组的认知过程才能最终构建新的意义。基于Fauconnier的心理空间映射论,话语的意义构建可以看作是激活两个或多个空间并对其进行合成以产生新空间和形成新概念的过程,也就是概念整合的认知过程[16]。新的整合信息空间建立后,再次结合全新的语境因素,对意义进行完善和延拓以确立意义认知域的拓展空间。始源域认知空间、目标域认知空间、整合空间和拓展空间这四个认知空间通过映射彼此连接起来,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概念整合网络(conceptual integration network)[17]。

以花样滑冰动作术语“camel spin(燕式旋转)”为例,始源域和目标域空间因突显原型即形状的相似为基础发生输入空间的映射过程,并进而构建出整合和重组始源域和目标域概念的新信息空间即整合空间。整合空间在人类的认知系统中建立后,随着与之相关的长期实践,这一整合空间得以完善并最终抽象为指称“花样滑冰中燕式旋转”的冬季体育运动概念的约定性符号,隐喻型冬奥体育术语的语义进而得以建构。

随着语言的使用,术语camel spin结合现时语境等相关信息,在包括社会文化背景、新的认知意义等扩展空间中再次进行信息输入、提取和交流的认知过程。语言使用者在语言使用过程中识别并提取这些信息,进而确立扩展空间所包含的认知意义、结构和逻辑,并根据语言的实际使用需要,创造出冬季体育领域指称相关概念包含着完整隐喻链的一组术语,如“flying camel spin(跳接燕式转)”和“camel position(燕式旋转姿势)”,在形成完善的概念整合网络的同时体现了术语的能产性。

3 隐喻型冬奥体育术语的跨语认知实现路径

翻译是两种语言的转换,隐喻型冬奥体育术语翻译涉及概念隐喻的跨语转换和跨语认知,隐喻的跨语认知建构依赖于术语翻译的跨语转换。通过对研究语料的考察,隐喻型冬奥体育术语中的概念隐喻在语际转换后常存在隐喻概念域的映射匹配、隐喻概念域的映射转移和隐喻概念域的映射缺失这三种跨语方式,不同的映射跨语方式在翻译层面依赖不同的翻译方法实现。对三种不同跨语方式及其所对应的翻译方法在语料中的比例进行量化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理解是交流的基础,术语翻译应以术语跨文化理解为目标,通过多层次认知建构在异质性文化中完成概念的再生[18]。为此,基于上文构建的隐喻型体育术语隐喻映射-意象图式-概念整合的认知图解,从隐喻映射的跨语认知视角,分析语料中隐喻型术语汉译过程中三种隐喻映射跨语方式下跨语认知构建的实现维度和方法旨归,以促进冬季体育术语在汉语文化中的跨文化理解与概念再生。隐喻型冬奥体育术语在隐喻映射、意象图式和概念整合三个维度下构建了三种隐喻跨语方式下不同的跨语认知路径。隐喻概念域映射匹配方式下,目的语存在完全移植于源语的相同概念映射、相似的意象图式以及相似的概念整合网络;隐喻概念域映射转移方式下,源语的隐喻映射相对于目的语发生转移,即借用源语类似的概念映射,意象图式有取舍,概念整合相似;隐喻概念域映射缺失方式下,目的语不存在对应于源语的概念映射,但构建的概念整合网络类似,如表2所示。

冬奥体育项目由欧美引入我国,英文冬奥体育术语通过跨语翻译建构了汉语文化读者的认知路径,完成了冬奥体育概念在汉语文化中的再生。冬季体育项目专业性较强,冬奥体育术语所指称的冬季体育运动概念超出非专业人士日常生活的认知范畴。隐喻型冬奥体育术语既存在符合人类隐喻思维特征而利于复杂体育概念获取的认知功能,同时具有促进专业交流,助力大众理解和冰雪运动传播普及的交际功能。

3.1 隐喻概念域的映射匹配

因为人类共享某些文化认知体验和生理体验, 不同文化之间拥有类似或重叠的概念隐喻, 使隐喻移植成为可能[19]。隐喻概念域的映射匹配的跨语方式下共有219条术语,占全部隐喻术语的53.55%,对应的两种翻译方法为直译和音译,分别占全部隐喻术语的32.03%和21.52%。其特征为源语和目的语均存在隐喻映射且映射的始源域和目标域相同,由此构成相同的意象图式和相似的概念整合网络结构。例如上文提及的snowplough直译为“犁式制动”。值得注意的是,此处的直译并非字面意义上的逐字对译,而是将源语中的隐喻映射和意向图式移植进入目的语中,以复制源语术语的认知加工流程,进而形成相似的概念整合网络,通过多层次的相似认知建构达成英语冬奥体育术语在汉语文化中的再生与接受。例如house将其含有的隐喻映射和内-外图式复制到目的语中而直译为“大本营”。再如,单板滑雪领域中雪板末端tail直译为“板尾”,以及指称“雪道上的旗子如发夹状排列”概念的高山滑雪比赛设施术语hairpin直译为“发夹排列”,也存在隐喻概念域映射匹配的跨语认知路径。

另外,冠名术语“名从主人”的音译原则也体现了原文和译文隐喻概念域的映射匹配,同时具有纪念语用意义,例如单板滑雪空中技巧的动作名haakon flip,中文译名“哈肯空翻”,具有和原文相同的挪威单板运动员Terje Haakonsen创造该动作的隐喻映射及其认知路径,同时具有纪念语用意义层面的对等。从诸如滑板和舞蹈等其他领域借用概念而命名的隐喻型冬奥体育术语在翻译中同样常采取隐喻概念域的映射匹配的跨语认知路径,例如上文提及的tango和quickstep直译为“探戈”和“快步舞”。

3.2 隐喻概念域的映射转移

部分隐喻型冬奥体育术语隐喻映射始源域和目标域的对应关系在源语读者思维中易于接受,而对于目的语汉语读者而言则较为陌生,跨语翻译时往往要改变隐喻映射的始源域,将始源域转移至汉语文化中常见的隐喻起始范畴,以符合汉语读者思维习惯,促进术语所指称的冬季体育概念在中国的接受和传播,凸显了译者作为认知主体的创造性,实现了隐喻的跨语重构。这种改变隐喻映射始源域的跨语翻译共产生了56条术语,占全部隐喻术语的13.69%,对应借译的术语翻译方法,形成了隐喻概念域映射转移的隐喻型冬奥体育术语跨语认知路径。隐喻概念域映射转移的术语跨语认知路径中,隐喻的认知起点即隐喻映射发生变化,认知模式即意象图式有所取舍,但概念整合的认知过程和形成的概念整合网络不发生变化。gzslib202204031221

例如前文提及的花样滑冰术语camel spin汉译为“燕式旋转”,隐喻的始源域从“骆驼”转移为“燕子”即是通过隐喻概念域映射转移的路径来实现术语的跨语认知,原因是在汉语文化背景下,“燕子”包含有“身形矫健、姿态优美”的褒义意象图式,而“骆驼”则包含有“笨拙、行动不便”的贬义意象图式,在汉语文化中几乎不用于体育动作隐喻,故而发生了从“骆驼”到“燕子”的隐喻始源域转移。又如单板滑雪术语halfpipe汉译为“U型槽”,隐喻映射发生转换,相应的意象图式有所取舍,但概念整合的认知过程和形成的概念整合网络与源语类似。再如冰壶术语curling汉译为“冰壶”,隐喻映射发生转换的同时意象图式变化也较大,舍弃了原有的旋转意象图式,但对于体育概念的认知接受并无影响,反而“冰壶”的译名因其符合汉语读者形象性的思维习惯比保留原有旋转图式的译名“冰上溜石”接受度更高,并成为中国冬奥组委官方认可的唯一译名。

3.3 隐喻概念域的映射缺失

对于两种文化中不存在相似认知体验的隐喻型体育术语,当无法在目的语找到对应隐喻映射且无相似隐喻映射时,可以舍弃原文隐喻认知关系的匹配,以追求术语所指称的概念对等,并保证译语读者的接受度和译文的连贯性。Newmark认为当原文术语所指的事物在译语中空缺时,可以使用具有相关性的或对比性的描述性术语进行翻译[20],也即隐喻概念域映射缺失的跨语方式常常对应描述性翻译方法。对语料的考察数据显示,采用舍弃隐喻映射跨语认知路径的隐喻型冬奥体育术语共134条,占语料中全部隐喻型术语的32.76%,对应描述性翻译方法。例如冰壶比赛术语button译为“圆心圈,中心圆”,pin/tee译为“大本营正中心,圆心”等。

社会文化因素也导致跨语翻译中对于隐喻映射的舍弃,例如单板滑雪受滑板运动及与之相关的街头文化影响较大,部分动作命名存在一定任意性。单板滑雪动作术语mute grab存在着该动作由听力障碍的滑手Chris Weddle创造的隐喻映射,但“mute(静音)”显然对该滑手缺乏尊重,故汉译采取描述性翻译的方法,舍弃源语中的隐喻映射译为“前手抓前刃”,该术语在源語中已于2020年更名为Weddle grab,体现了语言的去污名化,但术语mute grab已沿用多年且至今仍被使用。

4 结语

基于北京冬奥组委冬奥术语平台V3版和冬季体育领域的口笔译经验,从隐喻型冬奥体育术语隐喻映射的认知起点、意象图式的认知模式和概念整合的认知过程对其进行认知解析,构建了隐喻型体育术语隐喻映射-意象图式-概念整合的认知图解。并基于该认知图解,从隐喻映射、意象图式和概念整合三个维度,对三种不同隐喻跨语方式下的隐喻型冬奥体育术语构建了不同的跨语认知路径,并对三条跨语路径对应的直译或音译、借译和描述性翻译术语的翻译方法进行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分析。

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冰雪体育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将“持续推进冰雪运动发展”作为建设体育强国的任务之一[21]。在建设体育强国的大背景下,隐喻型冬奥体育术语的认知翻译研究不仅为冬季体育项目的教学训练和冬奥会的语言服务提供参考,还可助力冰雪运动在我国的普及,更有助于提高我国冬季体育项目的国际话语权。术语事业发展与国家政策相结合的同时还要积极进行术语人才的培养。202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新设置了“交叉学科”门类,术语学作为交叉学科,迎来新的发展机遇[22]。冬季体育术语的翻译研究因其跨学科性,也可以作为体育类高校“新文科”大背景下的大学外语教学改革的切入点,面向各国家和地区对于冰雪体育赛事语言服务人才的需求,为“外语+体育”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冯志伟.现代术语学引论[M].增订本.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29.

[2]LAKOFF G, 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4.

[3]江娜.隐喻型术语的修辞特征研究:以经济学英文术语为例[J].中国科技术语,2019, 21(1): 21-25.

[4]JIANG N, WEI X Q. Multidimensionality, dynamicity, and complexity: A reconsideration of the functions of metaphorical terms[J].Terminology, 2020, 26(2): 237-264.

[5]陈媛.中医隐喻术语外译名实选择论[J].中国科技术语,2021,23(1):23-28.

[6]高巍,郭雪杰.人体隐喻的英汉机械工程术语翻译策略[J].中国科技术语,2021,23(2):49-54.

[7]陈雪.认知术语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142.

[8]朱晓敏,曾国秀.现代汉语政治文本的隐喻模式及其翻译策略: 一项基于汉英政治文本平行语料库的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36(5):82-86,128.

[9]蒋向勇,邵娟萍.认知术语学主要理论与术语生成:以新冠肺炎命名为例[J].中国科技术语, 2020,22(5):15-23.

[10]卢卫中.人体隐喻化的认知特点[J].外语教学,2003(6):23-28.

[11]孟令霞.术语称名中的隐喻现象[J].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7(4):16-19.

[12]江娜,魏向清.隐喻型术语翻译的跨语修辞功能实现及其系统评价标准: 以英汉经济学术语翻译为例[J].中国外语,2021,18(5):106-111.gzslib202204031221

[13]JOHNSON M. The Body in the Mind: The Bodily Basis of Meaning, Imagination, and Reason[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xiv.

[14]冯志伟.术语命名中的隐喻[J].科技术语研究,2006, 8(3):19-20.

[15]赵艳芳.认知语言学[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69-76.

[16]FAUCONNIER G, TURNER M B. Conceptual projection and middle spaces[C]. UCSD cognitive science technical report. San Diego: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1994:16.

[17]陈海霞,梁红.隐喻型科技术语跨空间映射的认知解析[J].中国ESP研究,2021(2):76-85,116.

[18]黄鑫宇,魏向清.认知术语学视角下中华思想文化核心术语翻译的概念建构模型:以“天”相关术语为例[J].中国翻译,2020,41(5):88-97.

[19]肖家燕,李恒威.概念隐喻视角下的隐喻翻译研究[J].中国外语,2010,7(5):106-111.

[20]NEWMARK P.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153.

[2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N]. 人民日報,2021-03-13(001).

[22]王琪.中国术语事业发展概况及思考[J].中国科技术语,2021,23(4):3-7.

作者简介:李浩宇(1997—),女,哈尔滨工程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术语学及科技翻译。参加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生教学改革课题1项,在《中国科技术语》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篇。通信方式:tohaoyuuu@foxmail.com。

陈海霞(1974—),女,硕士。哈尔滨工程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科技英语翻译及认知语言学。出版专著2部、主编教材2部,副主编教材2部。主持、参加省部级科研项目7项,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经费资助项目3项,在国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通信方式:haixiachen@163.com。

猜你喜欢

冬奥会
申奥成功后休闲冰雪项目在大众人群中的普及与发展
2022年冬奥会背景下京张冰雪产业发展策略
张家口居民对2022年冬奥会的感知及其参与意向研究
冬奥会中我国国家形象的跨文化建构与传播
刍议冬奥会中我国国家形象的跨文化建设思路与传播研究
“后奥运时代”背景下我国承办冬奥会的SWOT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