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思想品德课融入传统文化的方式与价值探寻
2022-04-02陈立云
陈立云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富含宝贵的思想品德教育资源,学校作为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意义非凡。基于此,本文将从传统文化在小学思想品课中融入的重要价值体现分析入手,结合笔者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对其融入方式展开深入探究,希望本文的浅见能为广大同仁们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思考。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教育;思想品德;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2)-10-
1.传统文化在小学思想品课中融入的重要价值体现
1.1对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育具有重要价值
纵观我国的传统文化,其中不乏孝义之道,诸如“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求学之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做人之道:见贤思齐焉,肩部馅儿内自省也[1]。”等经典都值得当代小学生去学习,通过教师的引导教育帮助学生增进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使其成为学生努力学习的方向,从而内化为个人优秀品质。此外,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中,融入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小学阶段的成长至关重要,如缺乏外力的推助,小学生难以树立正确的三观,通过传统文化的渗透,能促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下,提升小学生的个人素养,彻底消除“在别人眼中是好孩子,在家是熊孩子”的不良发展现象。
1.2对提升学生的国学修养有重要作用
国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文明之根,在数千年来的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方面均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在小学阶段加强对学生的国学经典学习,对其未来成长和工作生活有很大帮助。科技部研究中心曾发布一篇关于国学教育改革评估的报告称,73%的家长和87%的老师认为国学教育有助于帮助学生弘扬传统文化;近90%的家长和96.7%的老师认为国学教育能促进学生个人修养的完善和人格的健全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我们说话呈现的东西都是小时候记下的,我们应该学习古诗文经典,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2]。”众所周知,传统文化的教育绝不在于只做表面文章,不是单纯的背书和写字就能达到目的的,因此,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应将其具体落实到孩子的一言一行,让国学名言时刻警醒自己,规范自我,做好人,做好事,在国学思想的影响下提升个人修养,塑造良好品质。
1.3对学生礼仪教育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素来有“礼仪之邦”的雅誉,礼仪文明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重要内容,影响着中国社会的长远发展。基于这一点,加强小学生的礼仪教育尤为重要。对于小学生而言,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加强礼仪教育效果事半功倍。如《弟子规》中所言:“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3]。”等此举都是关乎礼仪的经典之作,通俗来讲,就是长辈站着晚辈不要坐,长辈坐下后得到示意,晚辈再坐下。古代人是这样,今人也应如此,通过传统文化的融入,学生可以从中习得接人待物的素质礼仪,这是小学生必备的能力,特别是在精神文明建设被高度重视的当下,我们更应吸纳传统文化中的精髓,通过对古代文明礼仪的借鉴、吸纳,构建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现代文明礼仪。
2.小学思想品课中融入传统文化的实施方式
2.1立足课本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本中的内容与生活实际具有重要关联,极大地方便了教师对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教学中的重要平台。通过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分析发现,多为国学著作,直接引入难免让小学生难以理解,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削弱对学生思想观念的教育。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基于小学生的认知理解角度,创设符合小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情境,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如,在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五四制)《中华民族一家亲》教学中,我先播放了课前为学生准备的歌曲《爱我中华》,学生们很快跟着哼唱起来,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借着歌曲的热度,我又为学生介绍了我国不同民族间的文化和地方习俗等,帮助学生透彻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内涵,牢固“56个民族是一家”的思想认知,以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将民族亲情和爱国精神这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2.2注重德育实践活动,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纵观我国的传统文化,具有综合性强的特点,其内涵丰富,涉及中国历史明文化、中国语言文字文化、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和中国曲艺文化等方方面面。仅凭教师的一张嘴在课堂上讲,学生难以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如通过开展“德育和文化传承”实践活动的方式,则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参与热情,从而在德育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深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并将其内化为思想意识,外现为行为规范。如,在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五四制)“传统游戏我会玩”教学中,我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在操场上开展了一场传统游戏活动,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踢毽子、滚铁环、丢手绢等各种游戏类型,在游戏中给学生讲述游戏背后的传统文化知识,学生们都玩得开场开心,听得也津津有味,通过这堂实践课,学生们了解到在古代,足球叫蹴鞠等新奇有趣的知识。
2.3借助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展现传统文化的价值
信息技术作为当前广受欢迎的一种教具,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同样适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通过网络途径挖掘海量资源,结合教材内容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以增强课程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直观、立体的感受古人的智慧,展现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思想品德课和传统文化两者各自独立,又优势互补,是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整体,在小学生的德育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价值,关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意識到自身责任的重大,立足课本,多措并举将两者进行深度融合,在价值开发中,达到对学生“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王铭哲.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路径研究[J].新教育. 2020,(26):32-33.
[2]王金芳.传承优秀文化,构建文明乐土——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J].亚太教育. 2019,(12):184-185.
[3]佘锡茂.小学思想品德课融入传统文化的方式与价值探寻[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 2018,(04):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