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真实情境的探究性教学

2022-04-02冯霞

化学教与学 2022年8期
关键词:防晒霜课堂教学

冯霞

摘要:以中药材肉桂中肉桂酸的分子结构的确定,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探究情境,布置学习任务,开展学习活动,让学生亲历科学家确定有机物结构的一般过程,建立研究有机物结构的方法的认知模型,从有机物结构的视角认识以肉桂酸或其合成物为主要成分的产品,实现化学课堂的育人价值。

关键词:肉桂的提取物;课堂教学;肉桂酸;防晒霜

文章编号:1008-0546(2022)04x-0045-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22.04x.013

2021年6月在我校举办张家口市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观摩研讨会,笔者作“如何确定肉桂酸分子的结构”实验探究示范课。接下来笔者将从五个方面说明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与实践过程。

一、教学内容的选取背景

有机化学以它特有的物质分离、结构测定、人工合成等手段,成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具有非凡能动性和创造力的武器。药物化学是有机化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药物研究中包括中医药的研究,积淀了几千年的中医药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巨大宝库,从中药青蒿中提取青蒿素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如何确定肉桂酸分子的结构?”涉及有机物鉴定与合成,选取肉桂为题材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肉桂是常用的炖肉香料,与我们的生活联系紧密,大部分学生不陌生。另一方面肉桂也是一味中药,其药性的有效成分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可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展现中医药的神奇魅力,让学生认识中医药文化对保障人民生命和健康、繁荣发展中华文化的重要价值。

二、学情分析及学习目标

“如何确定肉桂酸分子的结构”一课是在人教版选修5《有机化学》系统学习的基础上延伸的内容。高二学生已经学习了有机物的一般研究步骤和方法,掌握了相关官能团的化学性质,同时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学习活动,使学生通过探究的过程,亲历科学家研究有机物的过程,形成严谨的科研思维方式,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感受科学的魅力。

参考《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1]的教学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认识肉桂中存在多种有机物,源自于肉桂的纯净有机物X需要一系列的分离提纯操作方可得到。

2.从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步骤为起点,运用元素分析、仪器分析和实验探究的方法,确定有机物X的分子式、结构式。

3.亲历实验探究过程:包括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形成结论。

4.从官能团和化学键的视角推断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分析有机合成中的反应机理,感受化学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育科学精神,树立为祖国医药事业进一步发展做贡献的责任意识。

图1是“如何确定肉桂酸分子的结构”一课的教学流程,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对生活中的肉桂的提取物产生好奇心,兴趣与探索指向核心内容,进行主题为“组成确定→结构预测→分子合成应用”的探究活动。

四、教学实录

环节一:情景引入

[教师]桂皮是炖肉时用的香料,同时也是一味中药,《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这样记载桂皮:“味辛温,主百病,养精神,和颜色,利关节,补中益气。为诸药先聘通使,久服通神,轻身不老。面生光华,眉好常如童子。”那么桂皮有什么神秘之处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疑问来研究桂皮中的提取物之一“有机物X”。

[教师]如何从肉桂中提取到纯净的有机物X呢?

[学生]通过研磨成粉、溶解、过滤、萃取、蒸馏等一系列物理方法得到。

环节二:确定X的分子式[教师](出示样品)这是一瓶提纯后的X,同学们你作为科研人员该如何进行研究?要研究什么?

[学生]研究其组成、结构、性质、用途。

[教师]研究有机物的组成,通常用什么法?

[学生]元素分析法,通过燃烧有机物测定其元素组成。

[教师]燃烧有机物要确定什么信息呢?

[学生]有机物所含的元素种类以及每种元素的含量。

[教师]有机物中含碳、氢元素,其燃烧产物是什么?如何验证产物?请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探索有机物X的分子组成。

[学生]水和二氧化碳。用干燥的小烧杯倒扣在火焰上方看烧杯壁上是否有水雾生成;用石灰水证明二氧化碳。

[实验探究1]将有机物X放在蒸发皿里加热至熔化,再用玻璃棒蘸取熔化物放在酒精灯上点燃,并检验燃烧产物。

实验结果:倒扣在火焰上方的干烧杯壁上有水雾,向烧杯中加石灰水后变浑浊。证明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说明X中含有碳、氢元素,但不能证明是否含有氧元素,也不能得到原子个数比。[教师]那么还需要测定哪些数据?[学生]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有机物X的质量。

图2是用燃烧法测定有机物中元素含量的常用装置。

准确称取14.8g有机物X(只含CHO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充分燃烧后,将产物通过装置D,其质量增加7.2g,再通过装置E,其质量增加39.6g。通过计算得出有机物X的最简式。

[学生]装置D增加的质量是水的质量,7.2g水物质的量为0.4mol;装置E增加的质量是二氧化碳的质量,39.6g二氧化碳物质的量为0.9mol;故14.8g有机物X中含氢原子0.8mol,碳原子为0.9mol。可计算出有机物X中氧元素的质量为3.2g,其物质的量为0.2mol;所以有机物X中C、H、O原子个数比为9∶8∶2。它的最简式为C9H8O2。

[教师]现代元素分析仪能更快捷地得出碳、氢、氧个数比。X的最简式确定了,确定它的分子式还需要什么数据?

[学生]分子量。[教师]可用什么方法测得分子量?[学生]用质谱仪测定。根据X的质谱图(图3)分析,可得其分子量为148,所以X的分子式為C9H8O2。gzslib202204021624

环节三:确定X的结构式[教师]X的分子式为C9H8O2,如何分析它的结构呢?先确定它的不饱和度,再猜想其中可能含有的官能团?

[学生]不饱和度为6,可能含苯环,还可能含的官能团有:-COOH、-CHO、-COO-、碳碳雙键等。

[教师]如何确定官能团?

[学生]物理方法有:红外光谱仪和核磁共振氢谱仪。化学方法有:通过实验来确定X含有的官能团。

[实验探究2]验证X中含有的官能团。实验药品及仪器:X的溶液、5%硫酸铜溶液、10%氢氧化钠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石蕊试剂、

溴水、试管(若干)、胶头滴管(若干)、试管夹、酒精灯、火柴。

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动手操作实验。根据实验结果自主分析,总结得出X中所含官能团的种类及个数。

[学生]陈述实验结果:小组一的同学将X的溶液与新制氢氧化铜混合加热,发现未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不含-CHO。小组二的同学往X的溶液中加石蕊试剂,溶液变红,说明含-COOH。结合X分子式C9H8O2,其中含两个氧原子,故X中不含-CHO、-OH、-COO-(酯链)。有机物X不饱和度为6,苯环不饱和度为4,羧基不饱和度为1,推测X中含有碳碳双键,尝试加溴水验证,发现溴水褪色,说明X中含有碳碳双键。

实验结论:有机物X中含一个苯环、一个羧基、一个碳碳双键。

[教师]请同学们依据实验结论并结合分子式,写出X可能的结构简式。

[学生]写出五种符合上述条件的结构简式(图4)。

[教师]这些可能的结构中,到底哪一种是X呢?还需要用什么数据才能确定X?

[学生]根据X的核磁共振氢谱进行分析。X的核磁共振氢谱图显示,有六种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其峰面积比为1∶2∶2∶1∶1∶1。所以有机物X的结构式,因其来自肉桂,故命名为“肉桂酸”。

COOH,因其来自肉桂,故命名为“肉桂酸”。

环节四:以肉桂酸为基础物的有机合成和应用

1.肉桂酸与醇生成的物质香味更浓郁、更持久。可用作食用香精,也可用作日化用品香精,香皂、洗衣粉、洗发水等就可加入这种香精。

2.安耐晒防晒霜成分中有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能有效吸收280-320nm紫外线,安全低毒,不刺激皮肤,且有抑制形成黑色酪氨酸酶的作用,能使褐斑变浅、甚至消失。

[教师]以上两个应用中利用了肉桂酸和甲氧基肉桂酸的什么性质?可以发现分子结构中肉桂酸分子中的哪个官能团发生了变化?

[学生]羧基发生酯化反应。

[教师]肉桂酸在药物合成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图5是抗惊厥药物主要成分分子的结构简式,与肉桂酸分子的结构对比不难发现羧基变为了酰胺基。图6为这一合成药物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二步反应。第一步反应的反应物中,R′为氢原子时为肉桂酸,R′为OCH3时为肉桂酸的衍生物对甲氧基肉桂酸,同学们观察图6,能否看出酰胺基是如何生成的?

[学生]第一步羧基上的-OH被氯原子取代形成酰氯基,第二步酰氯基上的氯原子被氨基酸的

[总结]同学们,我们研究了肉桂中的提取物之一肉桂酸,从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到分子式的确定,再到结构式的确定及合成应用,实现了自主探究。在有机物的学习中,我们要学会从已掌握的研究有机物的方法来分析未知物,再利用未知物设计新的有机物。有机化学最大的贡献是发现和创造,发现和利用自然界的有机物,再创造出新的有机物来提升生命质量、促进社会发展。

五、教学反思

本课以探究肉桂酸分子结构为情境,围绕认知发展、驱动性问题两方面展开教学。认知发展方面:原有知识→探究未知有机物→运用新知。驱动性问题方面:有机物X的组成分析→分子式的确定→结构式的确定→合成应用。由《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对肉桂的记载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衍生出学习任务——研究肉桂酸的结构,以问题驱动学习活动,并以活动的开展和问题的解决来实现教学目标,使学生直观体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分析未知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合成应用。引导学生用所学习的化学知识和学科观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让学生体验化学知识在解决问题中所起的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猜你喜欢

防晒霜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防晒霜涂太厚可导致中暑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提醒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夏日海岛游
质地清爽就伤肤?NONONO! 全面解析防晒霜雪白美肌迎接美丽一夏
防晒霜的SPF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