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白重恩:建议改革碳排放配额初始发放方式
2022-04-02张军红
张军红
自2021年7月16日,从电力行业开始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来,活跃度持续提升。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量达1.79亿吨,成交额突破76亿元。据了解,今年还将有2-3个行业被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
在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看来,现有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中,配额初始发放方法还存在一些弊端——原则上,相关政府部门每年都会给电力企业免费分配碳排放配额,但如果电价不变,减排压力不会传导到电力使用端,需求不减少,而供应受到排放配额的约束,就可能造成供不应求而不得不拉闸限电的现象;若提升电价,因获得大量免费配额,电力部门或燃料供应部门将获得更大收益,而电力使用者则面临更高的成本,利益分配不合理会带来不满,居民对电价提升的抵触会尤其强,从而增加电价改革的阻力。然而,如果不改革电价,又想避免拉闸限电,就只能依靠电力供给侧多采用清洁能源,而放弃需求侧节能减排的作用。
鉴于此,他建议改革排放配额的初始发放方式,从将配额免费发放给电力企业,改为免费发放给终端用户,特别是居民、电力企业在碳排放权市场上收购配额来满足其需求。这样做,一方面,对电力企业而言,仍然有激励减排,因为减排可以减少购买配额的支出,也能够更加全面地承担排放成本,如果我们允许电价进行相应调整,电力企业可以不增加多少负担,电力价格可以更好地反映排放成本,从而在使用端形成节能减排的动力。另一方面,对电力消费者而言,为电力付出的更高成本可以通過出售排放权的收益来对冲,进而降低对电价调整的抵触。此外,如果所有居民分配的排放配额相同,低收入者通常用电较少,其出售配额的收益将大于电价调整带来的负担,从而获得净收益,有利于收入分配的改善。
白重恩认为,与现有配额发放方式相比,新的方式不仅能够保留供应端的减排积极性,还提升了需求端的节能减排积极性,供给端购买配额的支出通过电价调整得到补偿,需求端为更高电价付出的成本得到出售配额收益的对冲,收入分配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