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果我们能像陆游那样“闲独”

2022-04-02石飞飞

博览群书 2022年3期
关键词:赏梅陆游梅花

石飞飞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创作于84岁时的《游山三首》(其三)云:

九十衰翁心尚孩,

幅巾随处一悠哉!

偶扶拄杖登山去,

却唤孤舟过渡来。

该诗典型地展示了陆游自由且安乐的心境。纵观陆游一生,赏梅、独游与爱闲,贯穿始终,他用笔墨诠释着闲独之乐,也用行动践行这一价值追求。朴素自然,终生不渝。

陆游酷爱梅花,曾写下“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梅花绝句六首》其三),只恨不能化身千万个放翁,到每一株树下留下赏梅的身影。陆游也善于写梅,据统计,《陆游全集》以咏梅为主题的诗词约160余首,或记录寻花的足迹,或慨叹生命的流逝。

陆游赏梅不受限于时空的制约,呈现悠闲自得的赏梅状态。如《梅花绝句六首》(其四)曰:

小亭终日倚阑干,

树树梅花看到残。

只怪此翁常谢客,

元来不是怕春寒。

为了“终日”可以赏梅,诗人甚至“常谢客”,独自一人将整个花期尽收眼底,不避春寒“看到残”,这是对时间超越;“树树梅花”则展示了梅花的数量之多,作者的用情之深。“终日”与“树树”,分别从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描绘了自己赏梅的悠闲情状。陆游赏梅不拘时间,与上引绝句“终日”看梅不同,“把酒梅花下,不觉日既夕”(《大醉梅花下走笔赋此》)是傍晚醉赏,“奔走人间无已时,夜窗喜对出尘姿。移灯看影怜渠瘦,掩户留香笑我痴”《十一月八日夜灯下对梅花独酌累日劳甚颇自慰也》,是深夜静赏。可见,诗人对梅花的痴迷。

小园、驿站、江边、溪头与山前,凡是有梅花处,几乎都留下了陆游赏梅的足迹。如“小园风月不多宽,一树梅花开未残”(《江上散步寻梅偶得三绝句三首》其一),“十里温香扑马来,江头还见去年梅”(《蜀苑赏梅》)是江头赏梅;“江路轻阴未成雨,梅花欲过半沾泥”(《平阳驿舍梅花》),是驿站赏梅;“射的山前雨垫巾,篱边初见一枝新”(《射的山观梅二首》其一)是山前观新梅;“梅花宜寒更宜阴,摩挲拄杖过溪寻”(《看梅绝句五首》其一),是溪边寻梅。此外,陆游还习惯用香气和花枝来突破赏花的时空限制,如“风吹野梅香,梦绕江南村”(《梅花绝句十首》其二)是香气的洋溢,“梅出疏篱柳拂池,流年已迫早春时”(《岁晚幽兴三首》其一)则是花枝的蔓延。

陆游还以诗人的敏感,在梅花的盛衰变化中,觉察到生命的流逝。正如叶嘉莹所说:

人之生死,事之成败,物之盛衰,都可以纳入“花”这一个短小的缩写之中。因之它的每一过程,每一遭遇,都极易唤起人类共鸣的感应。(《迦陵谈诗》,三联书店2016年版,P295)

如:

梅花有情应记得,

可惜如今白发生。

(《看梅绝句五首》其四)

零落梅花不自由,

断肠容易付东流。

(《小饮落梅下戏作送梅》)

三十三年举眼非,锦江乐事祇成悲。溪头忽见梅花发,恰似青羊宫里时。

(《梅二首》其一)

上述三首诗分别作于绍兴二十四年(1154)冬的山阴,淳熙五年(1178)正月的成都,嘉定元年(1208)冬的山阴。30岁时,诗人看到,一树梅花年年盛开,反观自己的满头白发,怎能不生感慨?54岁时,诗人关注到梅花零落的必然性,顿生断肠之感与离愁别绪。84岁时,家乡溪头刚刚绽放的梅花,牵动作者的思绪,想起多年前青羊宫里萼梅花,灿烂而柔美,与其说作者在怀念昔日的梅花,不如说是缅怀往日的自我。陆游的咏梅作品往往不止于生命苦短的氛围营造,而是在克服恐惧中追寻生命的意义。如《看梅绝句五首》(其二)曰:

梅花树下黄茆丘,古人尚能爱花不?

月淡烟深听牧笛,死生常事不须愁。

“茆”同“茅”,指茅草。诗人看着梅花树下那布满荒草的墓地,不禁追问:生前那爱花、敬花的人啊,死后是否可以依旧?面对生与死的变化,恰似人世匆匆的突然顿悟,化解着死亡的压力与恐惧。月淡烟深,牧笛伴着花香,凄切而悲凉。当生死的沉重、牧笛的悲切慢慢弥漫之际,作者却抛出“死生常事不须愁”的观点,失落的情绪戛然而止,达观的态度掷地有声。

陆游热衷于赏梅,赏梅带来的悠闲心境,也帮助作者观照自我。他最为人称道的《卜算子·咏梅》,描写了梅花凌霜傲雪的顽强精神和始终如一的忠贞品质,赋予梅花丰富的文化内涵,寄托着自己高洁的人生志趣。又“冰崖雪谷木未芽,造物破荒开此花。……平生自嫌亦自许,妙处可识不可夸”(《梅花》),身处冰崖雪谷的梅花,用尽造物破荒之力,也要端庄绽放。这不正是陆游的价值追求嗎?面对人生失意与生命流逝,依旧我行我素,悠然自得,活出人生最美的姿态。

陆游用细腻的笔墨,不断描写生命中的所见所闻,山水风月、雷霜雨雪、亭台楼阁、寺庙道观等,均是他的歌咏对象。他的《入蜀记》,详细记录山阴至夔州沿途的见闻,位列南宋优秀游记之列。在留恋风景的同时,陆游往往津津乐道于独游。在陆游看来,独游无须时间、地点、方式、同行者等内容的细致谋划,便也没有了行为的束缚与时间的紧迫,往往与身心的自由紧密相连。如《随意》曰:

随意上渔舟,幽寻不预谋。

清溪欣始泛,野寺忆前游。

丰岁鸡豚贱,霜天柿栗稠。

余生知有几,且置万端忧。

乾道二年(1166)秋,陆游因“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宋史·陆游传》),罢归山阴。泛舟清溪,往日游览野寺的愉悦情景浮现眼前,物价平稳,物产丰盈,又是一个丰收年。所想、所见都让作者倍感欣喜,忍不住感慨“余生知有几,且置万端忧”,既然余生并不漫长,姑且将烦恼与忧愁抛在脑后吧。官场险恶所造成的心里伤痕,渐渐得到慰藉。又如“随意出柴荆,清寒作晚晴。风吹雁北乡,云带月东行”(《野步至近村》,作于59岁),“努力及时谋自适,锦囊多贮暮秋诗”(《出游五首》其二,作于80岁),“浴罢淡无事,出门随意行”(《浴罢》,作于85岁)等。可见,出游的“不预谋”已经延伸至生活的其他方面,成为作者的人生态度。“不预谋”的前期准备,给予作者身心自由的乐趣。独游感受的至真至美意境,更让作者反复咀嚼。如《独游城西诸僧舍》曰:我是天公度外人,看山看水自由身。

藓崖直上飞双屐,云洞前头岸幅巾。

万里欲呼牛渚月,一生不受庾公尘。

非无好客堪招唤,独往飘然觉更真。

首联的“度外人”,指不适合用常规衡量的人,“看山看水”除了节奏感强烈外,还突出了主体对独游的掌控感。颔联的“飞”,增加了诗的灵动之美,正是身和心的轻松自由,才会有“飞”的体悟。颈联的牛渚,“牛渚山一名采石”(《旧唐书·地理志》),“庾公”指庾亮,庾公尘比喻权贵的气焰(《世说新语·轻诋》)。尾联“飘然”形容摆脱俗世束缚后的自由喜悦。整体来看,陆游以“度外人”和“自由身”自居,彰显着异于他人的优越感,在自然与名利之间,作者用“万里欲呼”对应“一生不受”,毅然选择了前者,并且在宇宙的时空中,持久不变。诗歌的结尾,作者直陈,独游并非没有值得交游的同伴,而是为了接近至真至美的意境。独游多次出现在诗人的作品中,如“揽衣独立镜湖边,风露万顷秋渺然”(《八月十四日夜湖山观月》),“山林独往吾何恨,车马交流渠自忙”(《晚步江上》)等,彰显着精神的享受。

抛开世俗与功利羁绊的独游,让放翁变得更加洒脱不羁,正如其《归兴二首》(其一)所言:“白苹满渚闲挥榜,绿树连村独跨驴。”在独游中,陆游感受的是自由随意与心灵慰藉,享受的是身心愉快与精神超越。在漫长的岁月中,正是这份独游的心境与追求,给予作者排解失意的志气和享受生活的勇气。

“陆游现存诗歌中,至少有三分之二的闲适诗。”(欧明俊《陆游研究》,三联书店2007年版,P138),“闲”字在《陆游全集》出现1100余次,如“地可登临多恨远,身常强健又须闲”(《出游五首》其一)是时间的空闲,“时平更喜戈船静,闲看城边带雨潮”(《逍遥》)倾向于心态的闲,“愚为度世术,闲是养生方”(《夏中杂兴六首》其三)是养生的智慧,“不如啸傲东篱下,且作人间过数年”(《村居闲甚戏作二首》其一)是情感的认同,“我本澹荡人,此心实爱闲”(《登邛州谯门门三重其西偏有神仙张四郎画像张盖隐白鹤山中》)是价值的追求。陆游不仅善于营造自由的生活氛围,也长于描写精细的感官体验,形成独特的审美。

陆游的爱闲,体现在独立的生活空间、自由的时间调配、缓慢的生活节奏、较低的物质依赖等自由生活氛围营造。陆游有《闭门二首》(其一)曰:

声利能令智者愚,放翁闭户养迂疏。

地炉枯叶夜煨芋,竹笕寒泉晨灌蔬。

徇俗不如翻著袜,爱山只合倒骑驴。

今朝更有欣然处,万里知心一纸书。

诗歌作于绍熙五年(1194)冬天的山阴,作者在文中小注为“蜀兵来,得张季长归唐安江原书”,唐安江原张季长是陆游一生念念不忘的好友,《陆游全集》写到他的诗歌约40余首,如《后园独步有怀张季长》《岁暮怀张季长》等。“迂疏”指迂阔不切于实际。“夜煨芋”“晨灌蔬”,展示了作者的日常生活。“徇俗”指从时俗,“翻著袜”指王梵志作《梵志翻著袜》诗,有“乍可刺你眼,不可隐我脚”句,旨在表现精神追求的超凡脱俗。王梵志翻著袜和张果老倒骑驴,都呈现出一反常规且潇洒自得的状态。作者闭门的举动,是抛开门外的声名利益,回归自己的私人领域。这里的闲暇时光,没有觥筹交错的热闹,有的只是简朴自然的生活体验,任自我放浪形骸,与挚友书信往来。又如“闭门万事不相关,饱受人间一味闲”(《闲适》),“老客人间百事慵,乐哉闭户过今冬。……题诗正自消闲日,本不争先万户封”(《初冬》)等,“闭门”“闭户”,都是作者借助相对独立的空间,调试身心的必要举措。

陆游的爱闲,还体现在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细腻的捕捉,刻画观景、听声、品茶、食米的感受,呈现精细的感官体验。如《夜行》“闲绕长堤逐萤火,戏临荒沼问蛙声”,描绘了一幅萤火点点、蛙声阵阵的夜行图。《月夕》的“开户满庭雪,徐看知月明”,用雪来形容月光,真实而不失浪漫。《夜听竹间雨声》的“解醒不用酒,听雨神自清;治疾不用药,听雨体自轻”,视雨声为醒酒治疾的良方。《兰亭道上四首》(其三)“兰亭酒美逢人醉,花坞茶新满市香”,写出了花坞茶的香气四溢,沁人心脾。“大如芡实白如玉,滑欲流匙香满屋”(《薏苡》)一定程度上体现着薏苡给人的丝滑味觉体验。其中,较为集中体现陆游休闲审美的作品如《旅游二首》(其二)曰:

本自无心落市朝,不妨随处狎渔樵。

螺青点出暮山色,石绿染成春浦潮。

县驿下时人语闹,寺楼倚处客魂消。

流年不贷君知否?素扇团团又可摇。

此诗作于嘉定元年(1208)春的山阴,诗人已经84岁。“市朝”与“渔樵”,是生存空间的不同,更是机心和舒畅两种不同的心理感受。“螺青”指近似黑色的青色,绘画中有螺青着色法,“石绿”相当于现在的大绿色,据《本草纲目》卷十《石部·绿青》记载:“铜得紫阳之气而生绿,绿久则成石,谓之石绿……今人呼为大绿。”“暮山”的冷色调与“春浦”的中色调,一深一浅,相互配合,“人语闹”与“客魂消”,一动一静,相互衬托。“流年不贷”的无奈与伤感,在素扇团团的摇摆下,涂上自我审视的淡然色彩。眼睛所见的颜色,耳朵听到的声音,在诗中都比较明显。此外,身倚寺楼,摇扇起风,都可以给人带来相应的触觉感受,景观的丰富性与感官调配的多样性,形成了诗歌的独特审美。

陆游的闲独之乐,体现在赏梅、独游、爱闲的反复书写中。在賞梅中反观自我,在独游时思索人生,使他“爱闲”的本性不仅得到了充分的释放,也为文学史留下了诸多精美的诗篇。正如作者《自咏》所说:“游戏人间岁月多,痴顽将奈此翁何!……明朝不见知何处,又向江湖醉踏歌。”饱含着追求自由、珍视当下、开阔旷达的内涵。生命中从不缺失意与无奈,也常伴焦虑与不安,但是,如果我们能像陆游那样,在花开花落间观照自我,在独往独来间寻找意义,在长途漫漫中开阔胸襟,那么,也会体悟闲独的别样意义。

(作者系中国海洋大学古代文学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赏梅陆游梅花
赏梅时节品咏梅诗联
梅花
赏梅寄忧伤 跌宕生多姿
梅花
为什么梅花能在寒冬开放
无字遗书
除夜雪
清平乐·年年雪里
初夏绝句
缘字诀·沈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