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园活动中的应用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淄博市三所幼儿园为例
2022-04-01李敏
李 敏
(青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青海西宁,810000)
一、研究设计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从淄博市3所幼儿园选取120名不同教龄的幼儿园教师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问卷120份,有效问卷为116份,问卷有效率为96.67%。从3所幼儿园中选取6名教师和6名家长作为访谈对象,针对教师访谈的主题主要为教师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以及传统文化在幼儿园活动中的应用情况,针对家长访谈的主题主要为家长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及家长对幼儿园组织传统文化活动的配合程度。
二、研究现状
(一)教师的文化素养及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认识
1.教师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
由表1可知,多数教师表示基本了解传统文化,但仍有少数教师对传统文化完全不了解。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实施主体,其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直接关系到活动的开展效果,教师应进一步深度学习传统文化知识。
表1 幼儿园教师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
2.教师对传统文化开展的态度
由表2可知,多数教师对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持支持态度。教师对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基本持积极态度,但仍有教师表示中立。传统文化是我国历史的见证,是培养幼儿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在幼儿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应该是教师的共识。
表2 幼儿园教师对在幼儿园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
3.幼儿园教师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选择对教师教育效果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内容的多元化更易引起幼儿的共鸣,这对幼儿园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了解教师对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选择情况,本研究对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多数教师选择国学经典作为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教学内容单一,多为语言领域,其他领域涉及较少,内容选择范围较为狭窄,缺乏领域间的渗透。
表3 幼儿园教师所在班级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
4.幼儿园教师开展传统文化的方式
由表4可知,当前,幼儿园较多采用传统节日、国学经典诵读等形式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对幼儿进行传统文化的熏染,教学形式较为单一,环境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环境作为隐性资源对幼儿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丰富的传统文化环境创设有利于幼儿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表4 幼儿园教师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式
(二)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园应用的情况
1.幼儿园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
为了了解幼儿园对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投入情况,本研究对3所幼儿园教师进行深入访谈,通过访谈发现,3所幼儿园不同程度地投入了传统文化元素,但教师会受教学活动安排、空间限制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弱化传统文化教育,减少元素投入。例如,在访谈中,有教师(T3)说:“在我们班内的墙面上有一条用纸碟拼成的龙,纸碟的花纹是幼儿自己仿照青花瓷纹路画的,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幼儿园对传统文化教育还是比较重视的,平时也会组织幼儿进行国学活动,因为山东为孔孟之乡,所以我们对国学经典比较重视。”有教师(T4)说:“我们幼儿园在传统节日时,会在环境中布置一些传统文化元素,会根据节日主题进行环境创设,营造节日氛围。因为我们每周都有环创主题,所以很少投入传统文化元素。”有教师(T5)说:“我们幼儿园会在端午节、中秋节、清明节等节日的时候,组织一些相关活动,有时会组织幼儿创造一些有关节日的艺术作品,但不会摆放时间太长,幼儿的艺术作品随着教育教学活动会被更换。”
2.教师对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选择标准
问卷调查涉及“您所在幼儿园是否组织教师定期进行传统文化知识学习或培训”这一问题,在回答这一问题时,多数教师未接受过有关传统文化教育的培训。缺少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知识的系统学习,导致教师不能全面把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因而在开展教学时举步维艰。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较多依靠教材,有忽视儿童本位的教育观念,幼儿的兴趣没有成为教师选择教育内容的首要依据(表5、表6)。
表5 幼儿园对教师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培训情况
表6 教师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选择内容的依据
(三)家长对待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
家庭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延伸,家长对待传统文化教育的态度是幼儿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有力支持。[1]为了了解家长在幼儿园开展的传统文化教育中的参与情况,本研究对家长进行了访谈。由访谈结果可以看出,家长因工作安排等原因参与度较低,这与家长对待传统文化教育的态度有一定联系,家长的缺席会降低幼儿参与传统文化教育的积极性。家长应提高意识,积极参与活动。如家长(P1)说:“幼儿园组织传统文化活动时,班主任会在家长群里通知家长,一般会视情况去参加,因为幼儿园举办活动一般在工作日,在上班期间,很难请假。”家长(P2)说:“幼儿园举办过很多传统文化活动,我很少参加,因为我们夫妻都在私企,工作压力大,请假会影响绩效。”家长(P5)说:“幼儿园举办传统文化活动时,一般爷爷或奶奶会去参加,有时我会去,但不经常。”
三、原因分析
(一)幼儿园教师的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有待提升
幼儿园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是改善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调查发现,幼儿园教师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不足,有关知识了解较少,相关活动组织能力不足,缺少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导致其在进行传统文化内容选择时较为片面。很多幼儿园教师的传统文化知识功底不够深厚,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时会显得捉襟见肘。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很多幼儿园教师表现出实施手段单一、缺乏创新,多通过主题活动、区角活动进行,忽视了一日活动、环境创设、随机教育的价值等问题。究其原因,这与教师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以及态度有密切联系。
(二)幼儿园教师主动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识薄弱
有研究者认为,民族的存在是一种文化的存在,衡量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必然包括民族文化的传承性和连续性。[2]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可知道,幼儿园教师主动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识薄弱的原因如下:一是教师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通常是为完成教学任务,缺少主动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课程的意识,教师组织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多依靠教材,忽视幼儿的兴趣,缺少教学计划、目标和评价。幼儿园教师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识较为薄弱,缺乏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整体建构和资源挖掘,导致活动组织的片面性,这不利于激发幼儿的爱国情感和民族意识。二是幼儿园管理者的重视度不够。一方面,奖评制度是激发教师创新传统文化教育方式、开发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有效手段,但目前幼儿园缺少鼓励机制,尤其是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缺乏激励制度。另一方面,管理者并未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开发具有本园特色的传统文化课程,未将优秀传统文化列入教学计划,弱化了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
(三)幼儿园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社会支持不足
1.家长缺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责任意识
家长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影响幼儿对其的理解。家长责任意识薄弱,弱化了对幼儿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一是由于家长工作太忙,二是由于家长觉得幼儿园会教幼儿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这样,家园合作缺失,在幼儿园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中,家长迟到或因工作等因素不参加,会对传统文化教育效果产生不好的影响。
2.传统文化相关的培训不足
教师对传统文化的理解直接影响传统文化活动开展的质量,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开展传统文化活动的有力保障。在未经过集体培训的情况下,教师依据自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开展传统文化活动,容易受经验和综合素养的限制,导致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停留在表面,不能很好地应用传统文化。教师集体接受传统文化的相关培训,有利于教师交流传统文化认识,相互借鉴有益经验,开拓思路。
3.缺少传统文化教育的相关政策
政策是幼儿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指明灯,然而,相关部门未制订学前教育阶段针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规章和教学计划。[3]幼儿园大都自行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应用领域、教育形式及教育深度都由幼儿园自己决定,缺乏科学的引导。因此,教师会陷入两难的局面,根据教学安排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却不知道如何实施,造成实施片面化的问题。
4.媒体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宣传不足
媒体作为新时代重要的传播媒介,对传统文化的传播起重要作用。在当今新媒体时代,虽然传统文化传播途径变得多元化,传播手段得到了优化整合,但对传统文化的传播仍存在片面化的情况。一方面,部分媒体将传统文化简单照搬,未对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深入挖掘,缺乏时代性。另一方面,各种媒体平台汇集了各种传统文化信息,但其中存在错误解读的情况,传统文化传播质量有待提升,传播效果有待加强。
四、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园活动中的应用策略
(一)提高各方传统文化教育的意识
1.提升教师的传统文化综合修养
经典承载着民族的文化基因,守护着民族的历史传统。[4]教师作为传统文化教育的主体,应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认真研读有关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文本,开阔眼界,拓宽视野,把握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拓展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主动提升文化修养,开发传统文化教育资源,构建传统文化教育课程。
2.发挥园长的榜样作用,促进传统文化的应用
园长作为管理者,在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应起到带头作用,主动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知识,并加入自己的思考,将知识进行内化。[5]作为管理者,园长要不断思考:如何用传统文化丰富环境创设;选择什么样的传统文化内容能够引起幼儿的兴趣;怎么借助传统文化组织亲子活动等。园长通过与教师探讨传统文化的内涵及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式,可带动教师学习传统文化。园长可以与地方文化馆、博物馆、艺术馆进行沟通,组织教师与幼儿共同了解传统文化,体验传统手工艺的制作过程等。
3.加强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
政策引导是幼儿园进行教育工作的方向,政策的支持对传统文化在幼儿活动中的应用至关重要,相关部门可制订有关幼儿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政策,划拨专项资金进行支持,保障传统文化教育的顺利进行。这些政策包括幼儿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重要性、实施手段等方面。相关部门还要提高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度,为幼儿园教师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提供方向。
(二)丰富教育途径,深入进行对传统文化应用的实践
1.渗透环境创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6]在环境创设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关注,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幼儿园的建筑外观可以我国传统建筑为本加以设计,如以传统的六角凉亭为模型构建花园,可以使幼儿玩耍之余欣赏传统建筑。教室顶端可以悬挂中国结和红灯笼等,营造传统文化氛围。教室窗台上可摆放陶艺制品和传统琉璃等传统工艺品,将传统文化融入艺术领域。对幼儿而言,环境像是一位引路人,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探索兴趣,将传统文化与环境创设结合起来有利于幼儿感受我国厚重的国学文化、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各具意义的节日文化。[7]
2.融入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
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都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将传统文化与一日生活结合起来,可以使每个环节都具有独特的教育意义。例如,在晨间活动时,幼儿园教师可通过播放《春江花月夜》这样悠扬的民间音乐,配合传统的绸缎、油纸伞、扇子等,带领幼儿做一些简单的活动。幼儿园可以通过朗朗上口的民间童谣,锻炼模仿操,将动态活动与静态音乐结合起来,在动静结合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美。在进餐环节,幼儿园教师可加入当地有特色的食物,在餐前教师为幼儿介绍菜品,对当地的特色美食给予重点介绍,引导幼儿在进餐的同时了解地方特色美食,使幼儿感受文化的多元性。
3.结合教学活动
幼儿期在生命发展历程中具有奠基性,在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中肩负奠基的作用。[8]教师要承担传播传统文化的责任,将传统文化渗透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讲故事、绕口令等方式加强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中国有许多富有意义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均可以作为幼儿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素材。例如,教师可以为幼儿讲解“中秋”这两个字的来历,借助月圆、追月现象讲解嫦娥的故事。以此,将中秋节的意义传递给幼儿,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4.家园结合
家庭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延伸,家园结合是正确的教育方式。[9]家长可通过网络引导幼儿观看有关传统文化的视频,激发幼儿树立热爱传统文化的意识,带幼儿去博物馆、历史展览馆、陶瓷琉璃馆了解历史文化。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幼儿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可以深化家长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家长要积极配合幼儿园组织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与幼儿一起体会活动的意义。教师要定期询问家长对幼儿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情况,综合每个幼儿的情况对其进行教育。
5.开展地方特色文化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育活动要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课程内容的选择要以幼儿的兴趣为前提。[6]赫尔巴特提出,进行教育的前提条件是要引起学习者的兴趣,并且以学习者的兴趣为依据安排教程。[10]虞永平认为,要想使幼儿获得有效学习,必须有内容丰富并且适合幼儿的资源。[11]每个地区都有独特的地域资源和传统文化,这也是幼儿的兴趣点,因此,幼儿园课程应结合地方特色文化,以幼儿生活经验为基础,引导幼儿了解家乡的文化。例如,通过多样化的途径渗透传统文化:依据地方民间传说,在图书区角放置故事图书;依据地区美食特色,组织幼儿做特色食物;依据当地传统工艺特色,在美工区摆放陶瓷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