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绘本为中心的幼儿死亡教育实践研究
2022-04-01郎佳璐沈明泓
郎佳璐,沈明泓
(四川轻化工大学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四川自贡,643000)
《医学伦理学词典》指出,死亡教育是指导人们正确认识、对待自己以及他人生死问题的特殊教育。[1]关于在幼儿园开展死亡教育的研究较少,多是提供一些构想,缺乏具体的操作途径与操作方案。因此,结合具体国情与家长的接受程度,并考虑到国内已有许多符合幼儿认知水平与兴趣的优秀的生命与死亡题材的绘本,本研究选择绘本这一喜闻乐见的方式作为幼儿死亡教育的实施途径,以“认识死亡、了解生命、珍爱生命,形成积极向上的生命观”为目标,提出开展幼儿死亡教育探究活动的具体方法。
一、利用绘本进行死亡教育活动的起源与发展
1958年《死亡的意义》一书的诞生标志着死亡教育活动的开始。到20世纪60年代,许多国家已经开始系统地推广死亡教育。其中,绘本作为死亡教育的重要资源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利奥·巴斯卡利亚的绘本《一片叶子落下来》在出版两周后就登上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榜首,被翻译成17种语言,全球的销售量超过了1200万册;伊夫·邦廷的《爷爷的墙》荣获美国公共电视“阅读彩虹”选书、美国《图书馆期刊》年度最佳童书奖、美国《号角》杂志评选年度最受欢迎童书奖等。[2]尽管国外关于死亡教育的绘本很多,但却只作为科普读物分发给幼儿和家长,并不作为幼儿园死亡教育的基本素材。究其原因,是国外死亡教育已经得到了较为成熟的发展,如美国建立了“死亡教育者”及“死亡咨询师”两种专业执照制度,加拿大成立了多家死亡教育学会和“国际死亡研究所”的分支机构,这些制度的建立以及机构的设置,为死亡教育的普及提供了专业支持。因此,国外幼儿园实施死亡教育的途径有两种:第一,通过一日生活中的突发事件组织生成的课程,例如,教师会通过幼儿园中动物的自然死亡事件来组织幼儿进行葬礼游戏;第二,通过社会资源进行的死亡科普性活动,如英国的死亡教育课程会组织幼儿参观医院、殡仪馆等地,并配有专业人员进行讲解。
20世纪80年代,一些死亡教育文章的问世标志着中国死亡教育的开始。部分研究者开始探讨死亡教育的途径,有学者提出将绘本作为幼儿死亡教育的载体,如张阿赛提出利用图画书分阶段对幼儿进行死亡教育[3],陆银花提出将从出生到死亡所经历的五大阶段设置为五个主题,选取相应内容的绘本进行教学[4]。
综上所述,国外死亡教育起源早且发展较成熟,出版了大量优秀的死亡教育绘本,但由于国外幼儿园拥有体系完整的死亡教育课程,绘本并非幼儿园死亡教育的主要依托,而是作为亲子读物来巩固幼儿园死亡教育成果。而在我国,死亡教育发展较迟且处在稚嫩阶段,有学者根据国情提出可以尝试以绘本为载体进行死亡教育,但缺乏具体的实施方案。
二、利用绘本开展死亡教育活动的优势
(一)绘本与幼儿
绘本是儿童文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较为符合学龄前幼儿认知水平和注意力水平的文学形式,具体表现如下:首先,绘本的图画有自身的叙事结构,视觉传达效果较强,容易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与好奇心,让其集中注意于故事之中。其次,绘本将深刻的道理蕴含于简单易懂的文字和生动清晰的图画之中,易于幼儿理解。最后,绘本常常以幼儿的视角为切入点来展开故事,认同幼儿的情绪体验,因此幼儿能够在绘本中得到情感共鸣,进而接受绘本所传达的主题思想。
(二)绘本与死亡教育
绘本是进行死亡教育的重要载体,原因如下:首先,绘本能通过温暖柔情的画风和细致温婉的文字将抽象的死亡话题转化为具体的沟通话题,从而巧妙地建立起与幼儿的沟通桥梁,直观地传递正确的死亡观。其次,绘本中死亡主题的选择往往贴近幼儿生活,如隔代关系、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动植物等,这容易让幼儿对绘本中阐述的死亡话题产生共鸣,从而愿意通过绘本接受死亡知识。最后,死亡教育题材的绘本通过传递珍爱生命的信念、鼓励生者平静面对亲人死亡、弘扬生命的价值等方式帮助幼儿排解因为死亡产生的不良情绪,有利于将死亡教育从认识死亡升华为珍爱生命与热爱生活。正如有学者提到,在谈到生命、灵魂、生死等重大问题时,绘本拥有无比的力量,不仅是表面的语言传递,还以撼动灵魂的方式和人沟通。[5]
(三)我国幼儿园以绘本为载体开展死亡教育的优势
基于国内外幼儿死亡教育现状,国内以绘本为死亡教育载体的可行性更高、优势更明显,原因在于:首先,我国受儒家“重生忌死”传统思想影响深远,导致家长、教师忌讳与幼儿谈论死亡,而绘本可以其温暖的画面和易懂的文字帮助教师与家长将死亡与生命这两个富有哲学意味的话题阐述清楚;其次,我国死亡教育生发较迟,还较为稚嫩,目前还未形成系统科学的死亡教育课程体系,也缺乏社会资源的支持,开展葬礼游戏和带幼儿进入殡仪馆及医院的难度大且可操作性不强,而目前我国已经翻译并引进了许多优秀的死亡教育主题绘本,并且大多数幼儿园的财政能够支持绘本的采购经费,把绘本作为载体来开展死亡教育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更强。
三、以绘本为中心开展幼儿死亡教育的实践活动
(一)活动对象的选择
幼儿园实施以幼儿为载体的死亡教育应从幼儿入园开始,但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大部分大班幼儿能够根据某些具体的原因来解释死亡,对死亡特征的四维度和外延达到较高认知,能对死亡事件表达出伤心、恐惧、惋惜等情感。[6]由此可见,大班幼儿具有进行死亡教育的较高认知水平基础,因此本研究的活动对象确定为大班幼儿。
(二)活动目标的设置
1.活动总目标
认知方面目标:对死亡形成正确的认知,了解死亡的必然性、普遍性、不可逆性。情感方面目标:感受生命的有限性以及死亡带来的正常悲伤情绪,学会调节和排解因死亡事件产生的不良情绪,最后意识到生命的珍贵与美好。技能方面目标:能够完成绘本阅读以及相关游戏,清楚表达自己对死亡以及生命的感受,并从行动上珍惜周围植物动物的生命。
2.阶段性活动目标
任何目标都是由若干个小目标构成的,幼儿的死亡教育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在每一个阶段目标达成的基础上形成活动的总目标。为此,笔者将活动总目标分为三个阶段性目标。
阶段认知目标情感目标技能目标阶段一:初步感知生死了解动植物的生命过程,初步认识生命与死亡初步感受生命是有限的,死亡是生命的终结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完整阅读绘本,清楚表达内心感受阶段二:认识死亡,接受死亡认识死亡客观性以及不可回避性摆脱对死亡的恐惧之情,能够排解因死亡产生的悲伤情绪进一步表达对死亡的理解,完成角色扮演游戏阶段三:感受生命宝贵与美好认识一切都是值得珍惜的,生命短暂却美好感受一切生命的美好和亲人之间的爱与怀念能够善待动植物等一切生命
(三)活动绘本的选择
绘本作为死亡教育实践活动的中心,贯穿整个活动,绘本的内容与质量关系活动阶段目标以及总目标的实现,因此,应根据三维目标特点,选择内容、意境、价值观与阶段目标紧密联系的绘本。
第一阶段为“初步感知生死”阶段,可以先采用植物主题绘本,再采用动物主题绘本,最后利用“人的逝去”主题绘本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帮助幼儿循序渐进地认识植物死亡、动物死亡,再到人的死亡,去了解与认识“何为死亡”。例如:选择拥有彩绘与摄影图片相结合的画面,以及通过温暖诗意言语进行叙述的绘本《一片叶子落下来》,帮助幼儿初步感知植物生命从盛到衰,直至死亡的过程;选择以黑白线条为主,有大量留白的绘本《大象的算术》,以幽默巧妙的方式帮助幼儿了解动物生命从生到死的过程;选择以水彩为绘画方式,以绿色和淡黄色为主色调,画面清新淡雅又不乏温暖的绘本《不要哭得太伤心》,让幼儿在主人翁与爷爷温馨的对话中了解人的死亡,帮助幼儿用积极乐观的态度认识死亡。
第二阶段为“认识死亡,接受死亡”阶段,可以通过绘本内容帮助幼儿先了解“死亡是客观存在的,与生俱来便与我们相伴”,再意识到“死亡是不可回避的,人人都会经历的”,最后明白“死亡意味着离别,但怀念永存于心”,以此帮助幼儿逐步了解死亡是一件必然发生也是一件能够接受的事。此阶段可以选择一些充满温度的绘本,如:选择诙谐可爱的《当鸭子遇见死神》,绘本用纹理独特的材料、柔软的笔触和简约的色彩来勾勒人物,并通过对图片大幅度削减凸显其深刻的内涵,有助于帮助幼儿了解“没有生命就没有死亡,缺少死亡,生命也就失去了意义”;或选择温暖的《楼上的外婆和楼下的外婆》来帮助幼儿认识“死亡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还可以选择疗愈轻快的《熊与山猫》,绘本以黑白色为主,通篇以原木色的底色为绘本的主要基调,在“美好回忆”内容部分又用了彩色,通过色彩的鲜明对比来突出情感,以此来帮助幼儿排解因死亡产生的悲伤情绪。
第三阶段为“感受生命短暂却美好”阶段,选择的绘本应该帮助幼儿走向积极的生命状态,让幼儿珍惜短暂却美好的生命、珍惜生命中出现的人、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例如,可以选择绘本《奥古斯汀的小玩意儿》,绘本画面简单干净,代表爱的“小爱心”贯穿全篇,串联故事情节,前后呼应。绘本以细腻的口吻解释亲人离世的问题,用令人辛酸又暖意满满的话语排解幼儿的疑虑、痛苦及悲伤,并向他们解释离别也是生命的一部分,死亡终结生命,但不会终结感情的联系,以此帮助幼儿走出死亡带来的悲伤情绪,活出积极生命态度。或选择小狗与小朋友主题的绘本《我永远爱你》,鼓励幼儿大胆表达爱,并意识到生命短暂,应珍惜身边人。还可以选择2016年《纽约时报》年度十佳图画书《小鸟的葬礼》,绘本用简单的文字和宁静的画面带领幼儿直面死亡,用对生命的尊重,回应幼儿对死亡的好奇与疑问,以此启发幼儿应珍惜活着的每一秒,实现生命价值。
(四)活动开展建议
首先,由于大班幼儿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事物的认知依靠感觉器官与直接经验,因此,教学活动设计应该遵循认知、体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绘本活动不应只是照本宣科的阅读讲述活动,还应该在玩中学、在做中学、在分享与交流中学。例如,在《一片叶子落下来》绘本活动中,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到大自然中,观察树梢上的叶子、嗅闻灌木丛中的叶子、抚摸掉落的叶子,真实体会绘本中对不同生命状态叶子的描述;在《当鸭子遇见死神》绘本活动中,可以组织表演游戏,让幼儿通过表演游戏体会绘本主角充满哲思的对话。
其次,绘本教学应和一切教学活动一样,遵循以幼儿为主体的原则,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具体表现在:第一,活动应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兴趣点和当前身心发展水平进行设计;第二,活动开展过程中应时刻关注幼儿需求与情绪。虽然死亡教育绘本内容都是温暖积极、乐观向上的,但是死亡事件本身不可避免地带着离愁别绪的感伤,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幼儿的情绪变化,当发现幼儿情绪不好时,应及时进行疏导和抚慰。
最后,因为死亡教育绘本相比其他题材的绘本来说,字数较多,内容较长,而大班幼儿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且易受外界因素干扰,所以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积极的手段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如尽量使口头与肢体语言生动。还可以设置环节让幼儿在积极参与中主动学习。例如,可以增加与绘本内容相关的话题讨论,组织幼儿进行发散或深入讨论。在《我永远爱你》绘本活动中,可以加入“我最爱的宠物”这一与幼儿充满共鸣的话题讨论,帮助幼儿了解动物以短暂生命陪伴人类的可贵,并进一步延伸出关于“珍惜身边人”的讨论,由此启发幼儿珍惜生命。在《小鸟的葬礼》活动中,可以“我会怎样为小鸟举办葬礼”为话题进行讨论,引导幼儿珍惜生命。
另外,图画是绘本的生命,幼儿对文字的认识有限,所以解读绘本传递的信息是幼儿理解绘本内容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观察图片,抓住故事线索,厘清脉络,让幼儿在感知图画的基础上,对绘本呈现的生命内涵、死亡意义进行深入的思考。如《大象的算术》绘本活动可以让幼儿用手数绘本中粪球的方式帮助幼儿感知生命状态先增后减的过程。
陶行知先生提出过生活即教育。死亡教育活动也不应仅仅始于绘本而终结于绘本,还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真实事件来进行死亡教育活动的拓展延伸。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养殖区”金鱼的死亡事件组织幼儿回忆阅读过的绘本《小鸟的葬礼》,并鼓励幼儿进行讨论,如何为小金鱼办一场“葬礼”。还可以利用社会新闻来组织幼儿联系人物死亡主题的绘本,讨论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四、结语
以绘本为载体在幼儿园开展死亡教育有利于幼儿形成正确的死亡认知,揭开死亡的神秘面纱,从而使幼儿克服对死亡的恐惧,有利于幼儿了解生命短暂却可贵,应该珍惜身边人、珍惜时间。死亡教育是向死而生的教育,有利于幼儿形成正确、科学的生死观,从而促进幼儿健康发展。在研究过程中,笔者发现死亡教育绘本大多引进自国外优秀绘本,本土绘本较少,存在地方文化差异的问题,如一些死亡教育绘本出现宗教方面的信息等,因此,教师在选择死亡教育绘本时应联系实际生活和幼儿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