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
——基于统计数据及比较研究
2022-04-01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孙伶俐梁敏茹
文/广东科贸职业学院 孙伶俐 梁敏茹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1998年)的颁布实施,正式确定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法律地位[1],自1999年开始,我国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以下简称“高职教育”),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我国高职院校数量、招生规模均已超过本科院校,成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基础力量。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职业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2]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发布、2020年《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发布、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正式通过,我国高职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提质扩容”“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提高高等教育质量”[3],“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2],中国高职教育发展进入新时代。
广东历来是职业教育大省,但广东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广东经济地位不太匹配。区域经济发展与高职教育是互助共生关系[4],高职教育发展对广东经济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作用,分析广东高职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有利于明确广东高职教育改革的起点在哪里、方向在哪里,对于加快建立与现代产业体系相匹配、与社会充分就业相适应、富有生机和活力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广东高职教育提质扩容、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广东省经济发展概况
十三五时期,伴随粤港澳大湾区国家重大战略全面实施,广东省经济综合实力、质量效益显著提高,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三产业比重调整为4.3∶39.2∶56.5,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达56.1%、31.1%,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64.7%,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015年7.5万亿元,2020年超过11万亿元,年均增长6%,总量连续32年位居全国第一。[5]
技术技能人才历来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建设的基石,任何经济实力雄厚的国家或地区,都离不开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支撑。十四五时期,广东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人才是关键。职业教育是一种教育类型,为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职教史研究发现,职业教育的发展是与经济社会实现良性互动的过程,高职教育发展现状一定程度上反映和影响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6]
二、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一)广东高职教育规模
1.院校数量
根据历年广东省统计年鉴数据显示,广东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及职业院校数量逐渐增加(具体数据见图1),2010年至2015年广东高职院校数量稳定在76所左右,2016年快速增加,近五年维持在85所以上,院校数量居全国前三。教育部《2020年全国高等学校名单》显示,全国高职院校共1488所,其中高职专科1466所、职业本科22所,在全国31个地区(不含港、澳、台)高职院校数量前三分别是河南94所、江苏89所、广东87所。
图1 广东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及职业院校数量(数据来源:历年广东省统计年鉴)
2.学生规模
广东省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招生规模、在校生规模自2010年除2013年下降外,逐年上升(具体数据见图2),在校生规模连续多年全国第一。截至2019年,全日制专科招生规模31.11万人(占普通高校招生总数48.6%),较2018年增加2.86万人,增幅3.54%;在校生规模82.83万人,较2018年增加4.31万人,增幅5.49%。伴随2019年高职扩招百万,广东高职院校招生规模、在校生规模将有更大幅度的增加。
图2 广东省全日制高职院校学生规模(数据来源:历年广东省统计年鉴)
3.院校分布与专业设置
据2019年和2020年的《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全省高职院校共开设426个专业,覆盖19个专业大类,专业布点数3001个,平均专业布点数7.05个;2019年,开设专业调整为411个,专业布点数增加到3105个,平均专业布点数7.55个,新增专业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其中与“中国制造2025”密切相关的专业布点数和培养规模稳步增加。广东高职院校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加强职业教育人才供给侧改革,积极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的有机衔接。全省高职院校学校分布与产业群基本一致,高职院校80%以上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与广东经济产业集群高度聚集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基本一致,高职院校的高度聚集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及都市群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4.师资、经费投入
广东省高职教师队伍规模不断扩大,高学历教师比例逐年提升,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稳步提高,2019年达到65.01%,比2018年提高了6.27个百分点,各项师资指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9年起,省属高职院校生均拨款标准从7000元提高到10000元,增幅达43%,增强了省属高职院校经费统筹能力。[7]广东省高职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增加,2018年,全省高职院校经费总收入366.89亿元,较2017年增加了91.83%。[8]
(二)广东高职教育质量
1.就业质量
全省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总体情况良好,就业率、理工农医类专业相关度、雇主满意度的比例稳中有升,平均薪酬稳定增长。2019年高职学生就业率为96.12%,较2018年提高了1.56%;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3672元,较2018年的3362元增加了310元,增幅为9.22%,2016-2019年平均增幅达7.22%。[9][10]
2.院校排名
根据金平果2021年高职院校排行榜显示,从全国高职教育地区竞争力排行榜来看,江苏、广东、山东、河南、湖南位列前五,高职教育整体水平有优势。高职排名300强中,江苏占38所有明显优势,山东27所、广东和浙江各21所、河南20所,依次进入前五位;从各地进入300强高校数量占本地高校总数的比例来看,浙江、江苏高水平学校比例优势较大,山东、北京、天津和湖北也有较好表现,广东表现平平。高职教育整体水平及300强高校数量江苏居首,强校比例浙江第一。
3.国家“双高计划”及示范(骨干)建设
据《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20)》显示,至2019年底,广东省共有独立设置高职院校89所(含2所职业本科: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14所(第一批双高全国共197所)、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11所(全国共计200所)、29所省级以上示范性高职院校。
4.技能竞赛获奖及教学成果奖
以赛促学,提升学生技能。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广东省759人次参加中高职组比赛,706人次获奖(其中高职组获奖354人次),获奖率93%,远超全国平均水平59%。[11]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广东获奖数量138项,排第五(前四名依次是山东、江苏、安徽、湖南)。以奖促改,以奖促建,全面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在2018年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成果奖中,广东省获高职层次奖励34个(其中一等奖3个、二等奖30个),全国唯一一个高职层次的特等奖落户深圳职业技术学院。[12]
5.服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近几年,广东高职院校每年为社会输送约23万名毕业生,本省就业比例超90%,本地就业率为60%左右,高职教育对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支撑作用明显。2019年,全省各高职院校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3.5亿元,比2018年2.78亿元增长了25.85%,技术服务产生经济效益14.77亿元,比2018年4.32亿元增长约2.42倍[13],促进了全省产业转型升级,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综上,广东高职教育在规模上堪称高职教育大省,高职院校数量稳居全国前三,在校生规模全国第一;但广东高职教育在质量方面与其规模档次、区域经济发展不相称,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江苏、山东、浙江等地有较明显差距。
三、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一)问题分析
1.人才培养规模、质量与区域发展需求不匹配
进入21世纪,经济社会迅速发展,职业院校作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阵地,应对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能力还不够强,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不能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用人需求,特别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缺口大。虽然广东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全国第一,但是,从就业和经济发展整体需求看,珠三角地区技术技能人才总量仍然不足,特别是结构不优、素质不高问题比较突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培养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2.生源质量下降
伴随高职扩招百万的任务、“十四五”规划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025年60%的目标,广东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高职院校招生规模占普通高校招生总数比例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广东产业转型升级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缺口,清远省级职教基地即将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等多重原因叠加,可以预见广东高职教育招生规模、在校生规模将有更大幅度的增加,生源质量下降成为必然。因此,大多数高职院校将面临生源质量普遍下降的问题。
3.“提质扩容”难度增加
高职“扩招百万”使在校生规模快速增加,而职业院校软硬件建设需要一个过程,面对高职生源类型多元、招生形式多样、培养方式灵活,如何因材施教,增加了高职院校教学与管理的难度。职业教育扩容提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关键。伴随生源质量下降,如何在软硬件不足的情况下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成为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4.经费投入不足、不均衡,“马太效应”明显
近几年,广东虽然在高职教育经费投入上大幅度提高,但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经费投入相比,仍存在差距,表1对比了2020年GDP前五位省份高职教育经费情况。数据显示广东GDP全国第一,与江苏接近;第三产业比重最高,三产业结构与浙江接近。而广东高职院校经费预算中位数居全国第四,与江苏、山东水平相当,弱于浙江,经费投入与广东经济水平不符;广东高职院校经费预算最大值与最小值倍数达48.82倍,投入极不均衡,高职教育“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越来越明显,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经费投入多的高职院校头痛怎么用掉经费,经费少的院校,资源缺乏,难以发展。
表1 2020年GDP前五位省份高职教育数据对比
5.整体有优势,绝对优势不明显
广东高职教育整体水平有优势,其优势主要体现在规模上,但在优质高职院校数量及比例方面远不及江苏、浙江、山东等地,绝对优势不明显。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是我国优质高职院校的标签,从广东入选“双高计划”比例来看,高于全部平均水平,但不及江苏、山东,与浙江30.61%的入选比例相距甚远;广东现有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比例在四省中也最低(表2)。
表2 国家“双高计划”第一轮建设单位、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数据对比
纵观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在前进,职业院校的数量逐年增加,职业院校的发展亦是不进则退。广东历来是职业教育大省,高职院校应最大程度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办学“硬核”实力,做新时代的职教标杆,为广东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二)对策研究
1.放宽高职教育入口
职业教育是一种面向人人的、开放式的终身教育,因材施教,知行合一,人人皆可成才。伴随职业教育规模持续扩大,生源质量下降已成必然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不是严把入口关,而是要适当放宽高职教育门槛,让更多年轻人有机会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因此,要不断改革和优化高职教育招生与入学方式,分类筛选和引导学生进入符合社会需求、专业要求和个人特征的专业就读,增加学生与所学专业的适合度。
2.注重培养过程
保障职业教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培养过程,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最佳途径就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具体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面,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路径,分析学训融合、课赛融合、课证融通实施要点,充分发挥多元主体的作用,因材施教、分类培养,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不仅要符合行业企业的现实需求,还要有一定的前瞻性、适应性和可塑性。
3.严把出口关
职业教育是一种教育类型,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高职教育最终的目的是通过这个系统向社会输送区域发展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有明确的毕业要求,为此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但有些制度或者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实际上是变相鼓励教师“放水”,给学生一种“不管学不学最后都能毕业”的印象,导致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教师的权威性下降,人才培养质量打折扣。高职院校不能因为生源质量下降、高职教育门槛放宽或者出于招生等某些目的,而降低人才培养质量。因此,要建立健全毕业机制,加强毕业质量监督,适当控制毕业率,引导高职院校严把高职教育出口,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从而形成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真正做到“提质扩容”。
4.职业教育高移
“十四五”时期,“两个大局”深度联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中国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机遇与挑战并存,这对我国技术技能人才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产业转型升级,不仅需要高素质劳动者、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也需要大量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教育高移”已悄然发生,目前全国已有高职本科院校22所,广东仅有2所。未来广东要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深化职普融通,探索专业学位研究生层次职业教育,为珠三角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供多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5.“弯道超车”,均衡化发展
广东高职教育整体水平有优势,但广东高职教育在全国的位置与其经济地位不匹配,在优质高职院校数量及比例方面远不及江苏、浙江、山东等地。一方面,结合广东的经济优势、产业优势、拥有众多优质企业,毗邻港澳、海上丝绸之路的地理位置优势,广东职业教育现有发展及规模优势等,可以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力发展产教融合型企业,打造企业、职业教育命运共同体;加强“双高”建设,强化重点领域“专业群”建设,充分发挥引领带动作用;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契机,加强粤港澳三地高职教育资源融合,加快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职业教育高移”等领域重点突破,弯道超车。另一方面,加大经费投入,在保证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等头部院校地位的前提下,支持发展一批有潜力的高职院校跨越式发展;缩小经费投入差距,保持均衡化发展,提高广东高职院校整体水平。
注释:
①高职院校经费预算中位数、最大值与最小值,为高职发展智库对2020年各省456所公办高职院校公布的预算数据整理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