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英语单元主题设计培养学生思维品质

2022-04-01广州市南沙区教育发展中心黄碧霞

师道(教研) 2022年3期
关键词:语境文本目标

文/广州市南沙区教育发展中心 黄碧霞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是语言的内核。当前,高中英语的教学预设侧重课时设计,难以整体把握单元脉络,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单元主题设计具有整体性、递进性和循环性等优势,教师应重视主题语境的教学预设,通过开展综合性、关联性、实践性等一系列深度学习活动,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提升思维品质。

一、基于教材创设主题语境

所有的语言学习活动都应该在一定的主题语境下进行。比如,在教授2019 版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Unit 1 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 时,教师通过删减、合并、改编等手段创设真实语境,整合单元主题。(见表1)

表1 :单元主题整合表

深刻解读单元主题的整合体现了思维品质特征。文本1 具有论说文的典型性特征,可继续作为读促写文本加以利用,文本2 则是教材规定的写作任务;文本3 具有节日介绍类文体的典型性特征,可让学生介绍一个节日加以利用,文本4兼具说明文和记叙文的特点,作为读后复述的文本处理。

因此,教师必须秉承整体的教材观,以单元主题为主线,将教材里分散的知识点按照语境、话题、层次等逻辑顺序重整排列,形成系统的主干知识,使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基于学情设定分层目标

教学目标的主体是学生,分析学情是确定目标的关键。思维品质反映了每个个体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教师可以根据“i+1”原则,采用逆向倒推法,对单元和课时目标进行再构。比如,在教授新人教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一Unit1 People of Achievement 时,可以将目标进行分解。(见表2)

表2 :单元与课时目标

从本质上讲,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都是培养学生在新情景下愿意并能够继续做正确事情的能力。基于分层目标,学生学习人物描写词汇,了解人物传记的结构,整合结构化知识,思考作者观点,体验不同文化,展望未来人生生涯规划。分层目标让学生在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等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

适度是目标设计的标杆,设置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是基于话题人物串联成并列式的设计,可以是基于问题串联成总分式的设计,也可以按认识过程或是事物发展过程的先后顺序编成递进式设计。总之,能有效地将教材中散落的知识点串联成系统、培养思维品质的目标就是适度目标。

三、基于活动实施持续评价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学习者根据经验对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和理解。教师要设置递进式的评价活动,将任务与学生生活情景联系起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例如,新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3 Reading and Thinking 一文介绍了郎平和乔丹两位中外著名运动员,展现了他们伟大成就、个人特征和魅力,要求学生投票,挑选处自己心目中的体育传奇人物。

教师首先询问文章出处,引导学生找出评选标准,分组讨论以下问题:What reasons does the writer give for choosing Lang Ping and Michael Jordan? Who would you choose as another “living legend”?And give reasons for your choice.其次,学生分析两位明星在运动、人格、及背景等方面的差异,表达自己的看法。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口头或书面的创新表达,激发他们深刻体验主题意义,实现了思维的迁移与创新。

从学习机制看,学生的思维品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师生多方互动发展起来的。新人教必修一Unit1 的project 中,教师设计挑战性学习活动以检验目标达成度,整个单元结束后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学生通过课堂发言、同伴互评、总结反思等方式获得持续性评价,实现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比如,在第五课时写作中,学生从内容、语言、逻辑、语气四个层面,评价自己写作初稿。(见表3)

表3 :写作评价表

然后,学生通过以下peer-editing sheet 评价同伴,加深了对求职信文本特征的理解。(见表4)

表4 :写作互评表

因此,教师应基于主题设计多层次任务,课前以预测性活动为主,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课中通过问题链开展互动式活动,培养思维逻辑性和批判性,任务后引导他们归纳与分享,培养辩证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实现主题意义的升华。

四、基于语篇提升思维能力

恰当而新颖的学习活动,需要教师在整体感知理解的前提下,对文本进行分层、分布的细致分析,再整合各局部的分析,形成对文章全面而透彻的认识。

例如,学生读完新人教版高中必 修 一 Unit 5 的 The Chinese Writing System:Connecting the Past and the Present 后,教师提问:According to the writer,the Chinese Writing system is one factor that has helped the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survive.What do you think are some of the other factors? 引导学生思考文本的主题意义,聚焦在汉字与中华文明的关系,运用推断思维,思考推动中华文明传承的因素。

教师继续追问:What if there is no Chinese writing System? Would the Chinese culture still alive till now?通过第二个问题,让学生反思其回答是否正确,确定因果关系。教师通过设置层层递进的问题链,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设置深层问题发展学生批判思维,针对文本留白处设问,鼓励学生主动提问以发展其创造性思维。

单元主题教学设计契合《课标》理念,优势明显。一是单元主题脉络清晰,培养语篇意识,构建知识体系,体现了思维的整体性;二是基于学情制定单元与课时目标,避免情境、内容与形式的频繁变换,形成可循环的主题与话题,体现了思维的深刻性。三是活动层次分明,在情景中持续评价,形成思维的递进性。因此,教师应积极基于单元主题,通过目标引领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通过有梯度、深度和新度的问题链,在递进式活动中实现了思维迁移与应用,促进了他们核心素养的发展。

猜你喜欢

语境文本目标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跟踪导练(三)2
话“径”说“园”——来自现象学语境中的解读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