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京路小学校园景观设计探讨

2022-04-01王菁菁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2年3期
关键词:景观校园空间

王菁菁

(安徽省建筑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合肥 230092)

1 项目背景

滨湖新区位于我国五大淡水湖——巢湖之滨,总用地面积约190 km2,其从2006 年开始建设,至今已近15 年。15 年前这里是片农村,而15 年后,这里成了合肥的地标之一。加快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形成具有辐射带动力的省会经济圈,是合肥市的发展定位。而滨湖新区的建设也将使合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滨湖城市。随着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学生数量大幅增加,滨湖新区用最快的速度新建了许多校区来容纳更多的学生,这在改善合肥市滨湖新区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的同时,满足了该片区适龄儿童的教育需求,提高了基础教育质量,更加为滨湖新区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2 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南京路以北、嵩山路以西、扬子江路以南,基地三面临城市次干道,交通便利,其占地约38 000 m2,计划办学规模为48 个教学班,在校生2 160 人,用地面积约38 000 m2,总建筑面积约35 730 m2,其中地上25 184 m2,地下10 546 m2,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教学楼、综合楼、风雨操场、室外运动场及相关配套设施。此处居住区众多,且缺少小学,具有打造校园特色环境的基础条件。

而这次设计在整个过程中,最值得借鉴的就是在设计初始阶段就与建成后的接手校方对接。这项工作可以让设计方更加了解使用方的特点与要求,使得设计方案与使用方的需要更加契合,更人性化,而不是只要符合设计规范就可以。此次在与使用方合肥师范附小三小对接后,了解到学校着力走内涵发展之路,努力打造“生活力教育”品牌,以“培养拥有完满生活的活力少年”为教育目标。合肥师范附小三小的校树为紫薇。同时,合肥师范附小三小是一所轮滑运动特色学校,被授予“中国滑轮示范校”“全国青少年校园冰雪运动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是安徽省首个将滑轮课作为校本课程的学校,更是安徽省首个拥有室内滑轮场、首个拥有200 m 标准速滑跑道的学校。在了解了这些后,设计方希望能把这些“首个”在新校区中升级为硬件,形成更具优势和特色的校园文化。如图1所示。

图1 障碍轮滑场

3 设计原则

绿色、生态、人文的建筑宗旨,场地规划力争功能分区明确,总体布局科学合理,充分满足使用功能,保证运转的合理有序与方便快捷,使本校区成为自然生态、现代科学的教学场所。

4 设计理念

“寻学如树,深根叶茂,春玩其华,秋登其实”,以“树”为灵感,将求学成才作为主线,将学校的六大培养维度(健康的体魄、扎实的学识、灵活的思维、完整的人格、勇敢的担当、超越的志向)投射到学校的户外活动空间中。

总体布局呼应周边环境因素,有机串联校园布局形态。师生使用功能与校园文化相互结合,以建筑围合的空间为载体,将园区景观分为运动区、主轴区及庭院区,并以“树形”的铺装形式为主线,串联主轴景观及各个庭院景观。南北、东西2 条主轴连通主次入口广场,通过空间次轴线与各庭院空间相互连通,形成视线通廊,并与各建筑间相互联系。

而智慧堂、梦想天地、林阴园、能量广场、运动园等这些分区都各自行使自己的景观职责,为校园赋予更加多元的功能。校内人车分行,高效安全。校园共设2 个出入口,东侧嵩山路是主入口,距离公交站台30 m,确保交通安全;北侧扬子江路是后勤次入口,距离道路交口76 m,满足规划要求。家长等候广场位于人行出入口处,是通过建筑与景观的围合形成的内凹空间,设计了休息座椅、景观树池及遮风避雨的廊架,在极大程度上减缓交通压力的同时,也满足了教体局对于接送出入口的人性化要求。

由于教学区位于主入口北侧,根据上学流线,综合楼面向主入口底层架空,引入斜向通行空间,尽可能缩短通行距离,师生可便捷抵达教学楼。在此底层架空入口处,设计了几何方程一样的特色树池,让架空衔接缝隙处的阳光照射在树池上,光影的变换,修饰了单调的架空底层。学生们还可以通过综合楼室外紫色镶边、树池穿插的律动特色大台阶由平台快速进入2 层以上的楼层。台阶的景观优化不仅可以优化进入校园后的第一眼风景,而且能增加了校园的绿化空间,扩大学生课外读书休闲的区域。如图2 和图3 所示。将连廊下的架空空间既赋予通行、观景、休憩、演讲等功能,又将线条、色彩及教育思维融于一身。

图2 架空层景观

图3 律动景观台阶

园区整体铺装及文化小品均提炼了合肥师范附小三小的校园主题色彩——紫色,既提亮了整体空间,又增加了空间的变化,营造活泼、灵动的氛围。

地面消防设置外环沥青道路和彩色混凝土隐形回车场地,确保消防安全。人流较为密集和集中的地方留出了足够的集散空间,保证人行动线顺畅。主次入口校内广场预留充足的空间供学生上下学集散。而各个庭院区域的不同教学主题,为学生老师提供了充满活力和富有个性化的交流场所。最值得一提的是,在室外操场东侧、篮球场南侧设计了一个美轮美奂的紫色渐变室外特色障碍轮滑场,它将是这所学校最为亮丽的风景。篮球场与其邻近,还可相结合形成多功能复合性运动场地。

各个庭院空间中的“智慧堂”,寓意扎实的基础,其位于三、四年级及五、六年级之间,是一处相对静谧的空间,也是学生在室外阅读与休息的最佳场所。在园内西侧设置了室外桌椅、特色种植池、彩色地绘供学生使用,而东侧消防登高场地设置的小广场可供学生集散和活动。

“思维天地”寓意为灵活的思维,位于一、二年级和三、四年级之间,是一处提供室外活动的场所。为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健康的锻炼中来,设计了有趣的互动装置、游戏地绘、趣味跑道来营造更加动态的氛围。彩色地绘中包含了数字游戏、健身互动游戏、跳远、迷宫等孩子们感兴趣的地面游戏。互动装置有中英文对照反转装置,成为校园小英语角,也有国际单位标尺、地球旋转装置及太阳系旋转装置,还有24 节气科普景墙装置。

整体铺装设计均按照不同区域功能设计了不同的铺装材质,以整体提炼建筑蓝、深灰、灰色、白色、木色等颜色,提亮整体空间,增加了空间的变化,营造活泼、灵动的氛围。

车行道路还是采用耐磨防尘的沥青,主广场铺装、非机动车停车区、校训广场均采用了环保的PC 仿石砖,而智慧堂、思维天地、林阴树阵等节点均采用了压模地坪,以达到其色彩的饱和度效果。跑道球场采用了塑胶卷材,篮球场采用悬浮地板,此材质也可兼顾今后作为环形轮滑跑道的要求。室外障碍轮滑场则采用了专用的丙烯酸。

一个紫薇花开、活力彰彰的果香校园是这所学校植物设计的整体理念。植物空间设计以创造活泼、优美的校园环境,增加绿阴,突出简洁的现代手法,来营造收放相间的序列空间,简洁大气、开阔自然。

景观设计中选择了当地的树种进行植物搭配,确保植物成型的效果和成活率。同时大量使用学校主题树种“紫薇”为植物设计亮点,增加桃树、李树等果树打造特色植物种植效果,与整个校园大气、活泼的气质相匹配。绿化以遮阴为主,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周边零星的绿化用地,打造组团式景观,营造一种富于变化、轻松惬意的景观氛围,使得老师学生在学习和运动后能够更有效地放松身心。沿着脉络轴线种植常绿树种,营造绿荫,搭配春花秋叶的小乔,少量低矮的地被植物衬托点缀,重要节点位置在植被中搭配景石造景。庭院空间用树姿优美的乔木形成疏林草地,与建筑周边搭配的落叶小乔木形成强烈的对比,营造良好的校园学习环境。

三大原则中,一是生态性原则:本设计强调以生态学基本理论为指导,建设结构优美、布局合理的校园生态植物群落。在这个群落中,乔木、灌木、地被、藤本等要因地制宜地配置在一起,种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色彩和季节气象上的变化,使得具有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各得其所,能充分利用阳光、水分、土壤、空气等生态资源,构成和谐有序、稳定多样的群落景观。

二是景观多样性原则:坚持景观的多样性,突出各景点的景观特色。在整个校园植物布置总体效果统一的前提下,根据不同地块所处的位置的条件下,分别创造相应相宜的植物特色,做到简洁却不单调,变化却不凌乱,统一中求变化,追求整体空间中观赏效果的大手笔及大气势。在种植品种上的选择,充分考虑了常绿及落叶的结合,观花、观叶、观树等结合起来,形成春花烂漫、夏日浓荫、秋日如染、冬季有绿的层次丰厚的绿植景观。

三是适地适树原则:根据本地区地域的自然、土壤和周边环境条件,植物选择以乡土树种为主,并适当引进适合于本地土壤和气候的特点浓厚的植物,以丰富其四季景观。植被大量选择生长健壮的、适应性强的乡土树种,加大乡土树种在绿化中的比重,突出地方的特色。

5 结语

寻学如树,开启人们体魄、学识、担当、志向、人格的征程,探索人与社会未来的哲学思境。传承历史文化,用环境熏陶学子,校园景观设计理念与手法布局应严谨又自然随性,在教育发展的大形势下,在兴建与扩张的过程中,我们用非语言的手法让人们在景观中得以感受文化,又以对人产生影响,这是摆在设计者与建设者面前的重要课题。认知、传承,从这些思想中寻找设计的方向,用风景构筑最为独特与悦目的文化景观,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代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猜你喜欢

景观校园空间
景观别墅
空间是什么?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创享空间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