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联合膈下逐瘀汤治疗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2022-04-01王媛媛
王媛媛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 中医外科,河南 商丘 476000)
溃疡性结肠炎属于非特异性炎症慢性肠道疾病,多发于乙状结肠、结肠等部位[1]。其典型症状包括腹泻、呕吐、腹痛、黏液脓血便等,可伴皮肤、肝胆、关节等肠外表现[2]。该病受饮食、环境、遗传等多因素影响,其具体致病机制尚不明确[3]。目前,临床多采用免疫抑制剂、皮质类固醇类激素、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控制疾病症状,但总体疗效并不理想,患者病情易反复,且不良反应较多[4]。中医学将溃疡性结肠炎归于“滞下”“痢疾”“肠瓣”等范畴,认为该病与肾、脾、胃相关[5]。《原病式》有云:“诸泻痢皆属于湿”,认为该病病机在于气血不调、湿热蕴肠。膈下逐瘀汤可行气止痛、活血祛瘀,主治各种血瘀气滞之证,但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还有待提高[6]。《备急千金要方》记载鬼眼穴乃经外奇穴,可治神志、肠道疾病。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针刺鬼眼穴联合膈下逐瘀汤治疗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与脑肠肽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于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收治的8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25~58岁,平均(38.26±4.18)岁;病程1~5年,平均(2.37±0.28)年;病变部位:直肠15例,乙状结肠18例,其他7例;严重程度:轻度17例,中度23例。治疗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24~57岁,平均(38.42±4.21)岁;病程1~4年,平均(2.32±0.25)年;病变部位:直肠14例,乙状结肠21例,其他5例;严重程度:轻度19例,中度21例。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考《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7],患者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表现,结合黏膜组织学、结肠镜检查即可确诊。中医辨证: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8],主症:便下黏液脓血、腹痛、腹泻,次症:口干腹胀、溲赤、肛门灼热,舌红苔黄,脉滑数。患者出现主症和至少2项次症,结合舌脉即可确诊。纳入标准:(1)符合溃疡性结肠炎西医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分型为湿热蕴结证活动期;(2)疾病严重程度为轻、中度;(3)So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为3~10分;(4)自愿加入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肠穿孔、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者;(2)近3个月内接受其他治疗方案者;(3)合并严重的心、肝、肾系统性疾病者;(4)妊娠期、哺乳期妇女。本次研究经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进行,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膈下逐瘀汤治疗,其组方为:当归、桃仁、红花各9 g,五灵脂、川芎、乌药、赤芍、丹皮各6 g,香附、枳壳各4.5 g,延胡索3 g,甘草9 g。早晚分服各100 mL,连续治疗8周。
1.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针刺鬼眼穴,定位:隐白、少商合为鬼眼穴,隐白位于足大趾内侧,距趾甲角0.1寸处取穴;少商位于拇指末端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处取穴。方法:取0.25 mm×25 mm毫针顺经斜刺5 mm,施以平补平泻法与小幅度捻转手法,患者出现麻胀感后留针20 min。对侧腧穴隔日交替针刺,连续治疗4周。
1.4 疗效标准
1.4.1 疗效评估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8]制定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评估标准,患者脓血便、腹痛、腹泻等症状均完全消失,病理与结肠镜检查结果均完全正常记为治愈;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均完全缓解,结肠镜等检查结果显示患者肠黏膜糜烂、水肿等症状减轻2度以上记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好转,结肠镜等检查指标有所好转记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结肠镜检查结果均无改善记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2 结肠黏膜病症情况 采用Baron法评价患者结肠镜检查结果,黏膜图像正常记为0分,黏膜充血等轻度病变记为3分,黏膜中度接触出血等中度病变记为6分,黏膜自发性出血等重度病变记为9分;采用Geboes指数评价患者结肠黏膜愈合情况,患者评分越高表示结肠黏膜愈合情况越差;采用病变活动指数评估患者疾病严重程度,根据患者出血、腹泻等症状表现进行评估,按照病情严重程度,无、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记为0、1、2、3分。
1.4.3 血清炎性因子检测 治疗前后,抽取患者5 mL静脉血,离心取上清液,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试剂盒均购自上海谷研实业有限公司(货号:TNF-α:GOY-E4397;IL-6:GOY-E3325;IL-8:GOY-E7176),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执行各项操作流程。
1.4.4 生活质量评估 采用炎症性肠病问卷(IBDQ)[9]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问卷包括肠道症状、全身症状、情感能力、社会能力4个维度,患者评分越好,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1.4.5 疾病复发情况 治疗后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工作,患者再次出现腹泻、便血等症状,并经结肠镜证实记为疾病复发。记录两组患者疾病复发情况,并进行分析比较。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临床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70.00%。经秩和检验分析,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情况比较 (n)
2.2 两组Baron评分、Geboes指数、病变活动指数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Baron评分、Geboes指数、病变活动指数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aron评分、Geboes指数、病变活动指数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且治疗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aron评分、Geboes指数、病变活动指数比较
2.3 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NF-α、IL-6、IL-8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且治疗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 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2.4 两组患者IBDQ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IBDQ各维度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维度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升高,且治疗组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BDQ评分比较 分)
2.5 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疾病复发情况比较
治疗后6个月内,对照组15例患者疾病复发,复发率为37.50%;治疗组5例疾病复发,复发率为12.50%。治疗组治疗6个月疾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6.667,P=0.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消化系统顽疾,其病机尚不明确,可能涉及免疫、遗传、感染等诸多因素。此外,微量元素缺乏、基因多态性、过敏因素等与该病的发生也有一定关联[10]。
目前,临床采用药物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反应,选取的药物主要包括肾上腺皮质激素、水杨酸类药物等,但西药治疗远期疗效较差,疾病复发率较高,根治难度较大。中医学认为该病病位在肠,血瘀湿热为标,脾胃虚亏为本。脾主运化,喜燥恶湿;湿邪导致机体运化不畅、脾气不升,瘀血湿热互结,导致肠道功能失常。治以祛湿理脾、调肺理气之方。现代医学表明,溃疡性结肠炎与机体的炎症反应关联密切[11]。TNF-α是由单核细胞与巨噬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可以介导机体的炎症、免疫反应,并诱导单核巨噬细胞分泌IL-6、IL-8等炎性因子。IL-6可激活并诱导T、B细胞进行分化,促进吞噬功能。IL-8可以增强中性粒细胞溶酶体酶活性,并直接介导炎性反应[12-13]。机体内各炎性因子的过度表达可造成免疫与肠道功能失调,是导致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重要机制。近年来,有研究指出脑-肠轴与溃疡性结肠炎发生关联密切。SP、SS、VIP均是由下丘脑-自主神经系统轴调控的神经递质,其中SP具有扩张血管、增加血管通透性的功效,其水平上调可导致炎性细胞聚集,血浆、组织液外渗,继而引发一系列肠道症状。SS可抑制免疫反应,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SS水平会明显下调。VIP可降低肠道的炎症反应,其水平下调提示肠黏膜炎症损伤加重[14]。
本研究选用膈下逐瘀汤,组方中当归调经止痛、补血活血;桃仁润肠通便、活血祛瘀;红花散瘀止痛、活血通经;五灵脂炒炭止血、活血散瘀;川芎祛风止痛、活血行气;乌药温肾散寒、行气止痛;赤芍散瘀止痛、清热凉血;丹皮活血化瘀、消炎镇痛;香附理气宽中、疏肝解郁;枳壳行滞消积、理气宽胸;延胡索行气止痛、活血利气。甘草调和诸药,共奏破血逐瘀之效。现代医学表明,川芎、当归可增强机体免疫力;红花、桃仁、丹皮、赤芍可纠正胃肠的紊乱状态。该方多为行气活血的药材,可起到抗炎、解热等功效。但单纯使用膈下逐瘀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还有待提高,针灸治疗具有“扶正祛邪”之效,可临床上辅助治疗该病[15]。《针灸经外奇穴图谱》记载鬼眼穴即隐白穴与少商穴。其中,隐白乃足太阴脾经井穴,具温脾扶脾之效。大肠的传导功能与脾脏密切相关,针刺隐白穴可调节脾胃的运化功能,促进肠道功能恢复,故针刺隐白穴可治疗气机升降相关疾病。少商乃手太阴肺经井穴,具开泄、疏通之效。刺激少商穴可调节肺的肃降宣发功能,继而调节肠道的传导功能,故针刺少商穴可用于治疗气机升降失常相关疾病[16]。
治疗后,患者Baron评分、Geboes指数、病变活动指数下降,提示患者结肠黏膜愈合情况良好,疾病严重程度下降。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IBDQ评分可知,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针刺鬼眼穴联合膈下逐瘀汤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肠道及全身症状,提高患者的情感能力及社会能力,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针药联合治疗的近期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疾病症状。对比两组患者疾病复发情况可知,治疗组疾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针药联合治疗的远期效果显著,疗效更加稳定。
综上,针刺鬼眼穴联合膈下逐瘀汤治疗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确切,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疾病复发率。其具体机制可能与下调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调节脑肠肽神经递质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