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湘楚文化在国潮服装中的融合设计
——以岳阳地区为例

2022-04-01晁英娜向晓彤朱洪峰

纺织科技进展 2022年3期
关键词:岳阳楚文化国潮

晁英娜,向晓彤,朱洪峰,

(1.湖南民族职业学院,湖南 岳阳 414000;2.湖南理工学院,湖南 岳阳 414000)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 研究背景

随着国人文化自信的不断提高,在复兴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时代背景下,极具地方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受到越来越多的服装设计师的青睐,他们将传统文化元素以崭新的面貌应用到服装设计作品中,努力探索传统与时尚之间的平衡关系,当下时尚国潮已成为服装设计的热点话题之一。传承和创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使之特有的美学形态和文化内涵适应当下时代的发展,已成为新一代年轻设计师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和时代使命。

1.2 研究意义

湘楚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极具湘楚地区纤细浪漫与热情豪迈的地域特色,通过深入挖掘岳阳地区独特的湘楚文化元素和文化内涵,在保留其原有特色和韵味的基础上进行再设计,并应用到国潮服装设计中,使之符合当下的时尚审美。一方面,设计开发具有湘楚文化特色的国潮服装,满足人们不同的时尚穿着审美需要,使岳阳一带的湘楚文化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获得新的生命力。另一方面,从不同方面阐述岳阳地区的湘楚文化元素在国潮服装中的创新设计方式,为其他设计者提供一些设计思路和设计手法。

2 岳阳地区的湘楚文化概述

岳阳古称巴陵或岳州,春秋战国时期属楚,西汉时属长沙国,是湘楚文化的摇篮,中化文化的重要始源地之一。岳阳罗城遗址是目前国内唯一能够证实罗国史迹的遗址,是目前已知最早的楚文化入湘遗存。罗城遗址虽没有发现与楚地服饰相关的信息,但从邻近的同属楚地地区所出土的服饰文物中仍可窥见湘楚地区服饰典型的风格和特征。战国时期,楚国三闾大夫屈原流放并逝世于岳阳一带,其用楚地方言所著的《离骚》等鸿篇巨制中对湘楚地区的风貌有着较为精妙的描绘,其文情感奔放,想象怪诞奇特,浪漫瑰丽,带有浓郁的湘楚区域文化特色和神话色彩。到北宋时期,范仲淹的一篇《岳阳楼记》使岳阳楼闻名九州,岳阳楼虽不是带有典型湘楚文化风貌的建筑,但其精神文化内涵深受湘楚文化的影响,并成为了岳阳地区湘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直到近代以来,岳阳深受湘楚文化熏陶,集名人、名楼、名山、名水和名文于一身,为岳阳地区的湘楚文化在国潮服装的设计方面提供了多样的灵感来源和丰富的设计素材,具有一定的文化挖掘潜力和设计价值。

3 湘楚文化对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影响

湘楚文化是楚文化的重要支脉之一,楚文化是一种别具特色的区域文化,起源于春秋时期,是当时中原文化与楚地区域文化的融合,并在发展中一直保留着鲜明的楚地民族和地域特色。《汉书·地理志》记载:“(楚)信巫鬼,重淫祀”“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王逸注:“灵谓巫也”[1]。《离骚》中“吾令凤鸟飞腾兮”“凤皇翼其成旗兮”,则体现了楚人对虚构并神化的凤鸟的崇拜,并物化到服装中,即当今楚墓出土文物中的凤纹图腾,这种独特的巫文化在服装中则多以图腾的形式表现,并带有一定的吉祥寓意,以期神灵的庇佑。《墨子·兼爱》中提到的“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和宋代蔡伸《一剪梅》“嬛嬛一袅楚宫腰”都体现了楚人的审美意识是以纤细为美,服装上无论是曲裾还是直裾都以衽部流畅的线条和收腰来展现人体曲线,使人看起来秀美纤细。而楚地服饰还具有象征美好品德的意义,如《九叹·远游》“服觉皓以殊俗兮,貌揭揭以巍巍”和《九叹·远逝》中“服彩带云衣,曳彗星,杖玉策朱旗,垂明月玄珠”“云服阴阳之正道兮,御后土之中和”[2],又或是服装上所佩的辛夷、杜若、秋兰等香草与长剑美玉,都是象征守正不渝、不与世俗同流的美好君子品性的物件。《九歌》中“华采衣兮若英”、《九怀·通路》“红采兮辟衣,翠漂兮为裳”、《离骚》“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2],都有关于楚地盛服繁饰璀璨缤纷、颜色瑰丽多样的描述。又因楚地北接中原,南与蛮夷相连,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楚地文化的多元性。受文化交流的影响,楚地的服饰虽与中原地区的服饰具有一定的共通点,但又不完全与中原地区趋同,在中原文化的基础上还吸收了南边蛮夷文化,并在以后的发展中演变为独树一帜的具有浓郁而鲜明的楚地民族特色的服饰文化。

综上所述,因受地域文化的影响,楚地服饰具有当地的自然气息和浪漫纤细的特点,色彩瑰丽璀璨,喜美玉,佩长剑,好以香草等美好事物象征君子的美好品德,从目前湘楚地区可考的服饰实物和文学作品对服饰的描绘中可见,楚地巫文化盛行,使湘楚地区的服饰也随之带有一定的神巫气息。

4 湘楚文化在国潮服装中的创新发展

4.1 纹样设计创新

湘楚地区的纹样样式多“富丽繁缛”,纹样题材多取自自然,善于将自然中的美好事物和天马行空的想象用象征性的手法提炼出来,创作出带有楚地巫文化性质和审美情趣的抽象化图案,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楚地出土文物中的凤鸟纹、云纹、龙虎纹、长寿纹、塔形纹等[3]。

纹样素材方面的选择可从深入挖掘岳阳一带的具有代表性的自然风物和文化要素,并将其与湘楚地区楚地原有的纹样相结合等方面着手设计。例如,将《楚辞》中出现的不同品种的香草运用当下时兴的新设计方式和理念,结合现代图案设计手法和风格,进行再设计,不一定非要拘泥于楚文化传统的设计方式。可将视觉传达的设计方式运用到纹样设计上来,通过解构—重组—调整—重构的设计手法进行纹样设计创新,同时参考优秀古风插画和国风海报的图案设计方式,注重虚实结合,强调视觉中心等方式来设计纹样。具体设计案例如图1所示。最终设计纹样展示如图2所示。

图1 以岳阳君山荷花为例手绘香草纹样设计思路图

图2 岳阳楼纹样设计

图2纹样主要是将现实中的岳阳楼平面化,主要建筑特征形象化,将其和洞庭湖湖水抽象化的水纹及建筑本身图案再设计的纹样相结合,通过拆解—重组—调整比例—再组合的方式设计二方连续纹样。图3的纹样设计布局手法与图2一致,区别在于图2素材灵感来源于实景岳阳楼和洞庭湖,是建筑与自然之景相结合设计而来,图3素材灵感主要来源《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中提及的荷花,将自然中的花卉与云纹、鹤纹和水纹相结合,并运用当下流行的国潮插画的技法表现风格设计而来。两幅图都以进行过再次设计的四方连续楚地凤纹为暗纹,图案排列方式不再是楚地纹样构图中较常用的均匀排列和发散排列方式。视觉上给人更为统一的整体之感,重点突出了特色纹样,以上两款纹样在面料上的呈现形式是提花暗纹和织金纹。

图3 芰荷芙蓉仙鹤纹样

4.2 款式设计创新

因岳阳地区出土的楚地文物中并没有较具体的服饰实物以作服饰款式设计参考,所以将以临近的同属湘楚地区(长沙马王堆)所出土的服饰文物作为设计参照,目前出土的服饰实物中曲裾所占的比例最大,是最具代表性的湘楚地域服饰,其次是直裾,与曲裾一样较为人们熟知,除此之外,还有对襟窄袖款的长袍,服装整体分为上衣(深衣)和下裳两个主要部分。其服装最鲜明的特点是续衽钩边,宽袖或窄袖,衣身窄紧,下摆放量呈现喇叭状,长可曳地,行不露足,领口较低,露出里衣领缘,袖缘、襟边都有镶边,腰束绸带,整体上具有典雅含蓄、纤细修身的审美特点。

在款式创新设计思路上,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款式设计以改良现有湘楚地域的服饰款式为主,窄袖可走日常款路线,主要是在服装放量和比列上做出调整,缩短衣长、裙长,改良袖口,使服装更为适体,日常穿着行动方便,同时考虑设计的实用性和可搭配性,使之满足日常生活便捷和时尚审美的需要,并且深衣改良后搭配裙或裤还可往职业装方向探索。又因宽袖比窄袖更具气场,可往礼服的方向发展,突显穿着者的气质,在保留湘楚一带原有服饰韵味的基础上,可适当借鉴西式裁剪,对其进行收省、转省和放量设计,突出湘楚地区服饰修身纤细的特点,对下裳进行层数叠加或加裙撑,辅以大袖和拖尾增加气场等设计方式,总体上设计方式较为保守,设计受湘楚地域原有服饰款式的限制。另一方面,款式设计可以从创意设计方面入手,不一味追求还原湘楚地域服饰,或较为保守的服饰改良,深入把握湘楚地区的服饰气质特征和服饰文化内涵,灵活运用当下流行且合适的设计手法进行款式设计,此设计手法需要设计者拥有深厚的文化积累和独特的设计审美眼光,以湘楚地区的文化底蕴为核心,找到其与当代创意服饰设计的交叉点,设计难度较大,创新性更强。

4.3 面料设计创新

从目前可以考证的湘楚地区的服饰资料来看,湘楚地区的服饰面料大多属于丝织物,服装使用丝织类面料居多,面料主要包括“绢、娣、纱、罗、锦、组、绮等类型[5]。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纺织业的不断发展,新的服饰面料不断出现,面料品种的增多也给国潮服装更多的面料选择和设计空间。我们可以将当下时兴的面料应用到国潮服装的设计中来,尝试使用多种不同的服装面料[6]。例如,雪纺、欧根纱、蕾丝等轻盈飘逸的面料,织花锻、提花锻、云锦、正绢、罗、绮等中国传统服装面料,或是其他符合国潮服装气质韵味的较有质感的面料都可以尝试使用,还可以把面料做成镂空设计,采用合适的面料改造方式赋予国潮服饰不一样的时尚色彩,来获得新的穿着体验和设计视觉效果。

4.4 色彩设计创新

湘楚地区的服饰色彩与中原地区所崇尚的“素以为绚”的色彩观念不同。楚地的服饰色彩更为缤纷,楚地出土服饰文物中就有朱红、绛紫、黑、红棕、金黄等多种颜色出现,配色大胆浓丽[7]。在国潮服装的色彩搭配上可沿用符合现今审美的楚地原有色彩搭配方式,还可将中国传统色彩,五正色(青、赤、黄、白、黑)和间色中的具象色与意象色运用当下合适的的色彩搭配方式进行搭配,注重主次关系和色调和谐,以展现国潮服装的楚风韵味。同时还可以参考中国古建筑色彩、国画色彩、民间艺术色彩、出土文物色彩中符合现代审美观的色彩搭配方式进行搭配,带来不同的服装色彩视觉体验。

5 国潮服装创新设计展示

根据以上设计思路设计的改良,日常款国潮服装如图4~6所示。

图4 波撼岳阳城

以上3款设计并未将款式局限于楚地的服饰形制,而是博采众长,将中国传统服饰形制和现代服饰款式相结合,设计的日常改良款,款式较简洁利落,能满足日常活动和不同搭配方式的需要。图4服饰图案主要选取了岳阳湘楚文化中较有代表性的岳阳楼和洞庭湖湖水进行设计,灵感来自孟浩然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图5和图6的图案设计主要以《楚辞》“制芰荷以为有兮,集芙蓉以为裳”“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中所提及的芙蓉、芰荷与秋兰等香草作为设计对象,面料以织金锻、罗、雪纺、丝缎绉等为主,色彩上沿袭楚地尚红的理念,采用传统色中的朱砂红,辅之玄色、松花、昌容、紫薄汗、霜色、竹月等颜色进行搭配设计,在后续款式设计中还需继续深入,注重发掘湘楚地区文化内涵,将其用适当的设计手法与国潮服饰相结合,展现岳阳地区湘楚文化的独特魅力。

图5 撷芳归

图6 疏石兰兮

6 结束语

湘楚地区的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独树一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拥有巨大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历史价值。湘楚文化的现代化发展需要与当今时代的变化相结合,通过深入挖掘岳阳地区的湘楚文化元素,将其用现代合适的设计手法进行再设计,并运用到国潮服装的设计中,使之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变化,尝试使用新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带给国潮服饰不一样的视觉体验,希望通过以上一系列设计使湘楚文化在当代展现其独特的魅力风采,以此获得新的生机与活力。能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和喜爱湘楚文化,为其他设计者提供一些设计灵感和思维借鉴,为湘楚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发展贡献一份绵薄之力,增强文化自信心。

猜你喜欢

岳阳楚文化国潮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设计作品
湘楚文化之杨家将与太极起源
服装设计中的“国潮”思维
荆楚文化 漆器之美——项目式美术课程设计的探究学习
Flying Forward
Turning the Tide
季传富
惊艳到世界的国潮之光
送出去的儿子
楚文化在当代公共艺术创作中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