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成人创业教育的路径思考:基于国外经验的考察
2022-04-01陈雪儿王丽霞
□ 陈雪儿,王丽霞
一、农村成人创业教育的缘起
1.国内战略背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我国经济新常态下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的重要国家战略。[1]2014年,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要借改革创新的“东风”,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2]随后一系列中央和地方政策联动助力创新创业。十八大以来,创新创业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双引擎”之一。“三农”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亟须解决的重点问题,为解决农村就业、产业问题,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把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第20条提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完善扶持政策,加强指导服务,支持农民、返乡入乡人员在乡村创业创新,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就业”[3]。在国家系列政策法规的推动下,农村创新创业成为农村经济持续活跃发展的动力。当前,农村发展已由“输出一人,致富一家”的加法模式转变为“一人创业,发展一村”的乘法模式。[4]
2.国际行动框架:发展可持续的创业能力
成人创业能力是国际成人教育领域关注的关键能力之一。1997年第五届国际成人教育会议提出,创业能力培养是成人教育的重要内容。[5]2009年第六届国际成人教育会议提出,成人教育项目应在特定情境中考虑成人学习者的需求,包括基础教育和特殊的职业技能、社交和创业技能,以及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意向性等。[6]联合国颁布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把培养成人可持续发展的创业能力作为成人教育的主要内容,即到2030年,大幅增加拥有相关职业技能的青年和成人的数量,以支持其体面就业和创业,同时提出应制定支持个体创业能力提升的政策。[7]针对农村劳动力的创业教育是促进个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也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
3.实证研究:提升农民的创业能力
国内外实证研究表明,农村创业教育能有效提升农民的创业能力,进而直接影响农民的创业行为和创业绩效。创业教育是刺激农民创业行为的基础性条件。例如,Yaseen等通过对巴基斯坦农民创业行为的研究,提出创业技能培训是农民创业的必要条件。[8]Vesala等也提出,要发展农民的创业技能,不仅需要经济支持,还需要创业培训。[9]有研究进一步证明了农村创业教育对农民创业能力的正向影响。例如,Salau通过对尼日利亚中小型农户的创业技能的实证研究发现,培训对农民创业技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10]在承认农村创业教育之于农民创业能力提升的重要性的基础上,有研究者从不同的问题背景或理论视角对农村创业教育提出了操作性的对策。例如,温涛等提出,农民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教育培训不足是农村人力资本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要加强农民创业指导和培训以培养反哺农村农业的企业家。[11]Udimal等从知识习得的角度提出,针对农民企业家的知识和能力建设方案应是创业教育的一个优先领域。[12]可以说,创业教育对农村劳动力创业能力提升有着积极意义,进而对农村创新创业有促进作用。
二、农村成人创业教育的概念演变
创业教育最早兴起于美国,1927年密歇根大学开设了企业家课程,而国内通常认为国外的成人创业教育起源于1947年哈佛大学为二战退伍军人开设的创业课程。[13]从国内来看,1980年邓小平同志提出在全党全社会进行“艰苦创业”教育的重大任务,1988年胡晓风在四川进行“生活教育整体实验”时提出创业教育,二者被认为是国内较早的关于创业教育的论述。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正式提出了“创业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的概念,其主要是针对在校学生(尤其是大学生)的创业教育。2003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开始引进国际劳工组织的SYB(Start Your Business)创业培训项目,培训对象专门针对社会各界具有创业意向的群体。2010年,创新创业教育概念首先出现在《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这是对20世纪创业教育概念的发展,是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的统一,既有开拓性、自力更生的意味,也有发现并抓住机会自主创业的内涵。此后,“创业教育”“创业培训”和“创新创业教育”在相关政策中均有提及,后者通常出现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相关政策中。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这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创业教育的两轨制特征:一轨针对在校学生(高校、职业学校等正规教育阶段),另一轨则针对社会教育对象,即已结束正规教育但具有创业意向的普通群众。为了体现农村劳动力这一教育对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且创业本身具有创新的意涵①。笔者认为,创业教育应是包含创新创业教育的上位概念。
国际上,创业教育一般认为包括3个不同的视角:普通教育体系(从小学到大学)、职业教育体系和其他机构组织的教育体系。世界银行提出了一个广义的操作性定义:创业教育和培训(Enterprise Education and Training,EET)是指学术教育和正式培训两种干预措施,其共同目标是为个人提供创业思维和技能,以支持其创业活动。[14]在项目类型上,世界银行根据目标群体将之分为两类:创业教育和创业培训。前者侧重于培养创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以正规教育的学生为对象(主要针对中等教育阶段的学生);后者侧重于培养创业知识和技能以为创办或运营一家企业做准备,以学校教育外的成人为对象[15]——潜在的创业者(包括弱势群体、失业者等有创业需求的成人群体)和创业实践者(已拥有微中企业的旨在提高规模或效益的企业主)。结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政策,农村成人创业教育的目标群体主要是农村的劳动力人口,即农村地区具有劳动力的成人,能够进行生产活动以获得经济收入的人口,一般在16—59岁间,具体包括三类群体:有创业意愿和创业教育需求的返乡人员,以农民工、高等学校和职业学校毕业生、退役军人为主;入乡人员,以高校毕业生、留学回国人员、农村转移就业人员和科技人员为主;在乡农民,以“田秀才”“土专家”和“乡创客”为主。
此外,国内外关于促进农村创业的教育干预措施的称谓主要有创业教育培训、创业教育、创业培训及创新创业教育。即是说,教育和培训存在混用和并用的情况。学术研究领域也显示了这一特征,表1是2021年11月3日根据不同的检索词在中国知网检索的结果。总体来看,国内学者使用创业教育这一概念更多,尤其是CSSCI来源期刊。结合我国当前“创新创业教育”这一主要的政策话语,以及我国关于“培训”的定义本身即有教育的内涵[16],本文决定采用“创业教育”这一概念。进一步,农村成人创业教育是指,以有意愿在农村自主创业的劳动力人口(以返乡人员和在乡农民为主)为教育对象,以提升创业意识、技能和素质为目的的各种教育活动。
表1 不同主题词检索的论文数量
三、国外农村成人创业教育的基本经验
本文选取3个针对农村地区的、以农村成人劳动力为目标群体的创业教育项目,在项目介绍的基础上进一步凝练经验,以期为我国农村成人创业教育提供借鉴。
1.美国、乌干达和印度的创业教育项目
(1)“创业美国”项目(Growing America through Entrepreneurship Project,GATE)[14]
GATE是美国劳工部、就业和培训管理局、微小企业管理局合作创建的示范项目。2003—2005年,在明尼苏达州、宾夕法尼亚州和缅因州(3个城市和4个农村)实施了针对成人的创业教育项目。项目提供了三方面的服务。其一,需求评估,个人与顾问会谈,明确创业需求及相应的教育需求;其二,正式培训,包括不同类别和层次的课程;其三,商业咨询,就个人的业务、商业理念等提供一对一帮助。在课程设置上强调层次性,主要分为4类课程。入门课程针对毫无创业经验的参与者,涉及法律知识、商业计划和市场营销等主题;中级课程针对已有一定创业计划但还没有完整计划的参与者;普通高级课程则针对已有一定规模的小企业的参与者,涉及如何扩大业务等问题;专业课程针对参与者的特殊需求,如利用互联网进行商业活动等。项目对教育机构有严格的资质界定。首先,机构必须有协助企业发展的经验;其次,有提供商业发展和商业咨询培训的能力,例如如何申请贷款;再次,有为足够数量的参与者提供服务的能力;最后,必须以合理的成本提供服务。高校、政府机构、企业和非营利组织是提供服务的主要机构。在项目评估上,由于这一项目主要是针对潜在的创业人员,成效评估主要是基于参训人员的创业表现(是否所有企业、所有企业的表现和规模、家庭收入和工作满意度等)。这一项目短期内对参训人员创业表现有显著积极影响,但这种积极影响会随着时间而逐渐减弱,甚至消失。
该项目的优势主要有三。其一,周详的训前准备。训前评估帮助参与者的特定教育需求与服务提供者精准匹配,从而选择恰当的教育内容和方式。同时,在训前介绍项目提供的服务,以及创业可能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以确保参与者对项目有合理、实际的期望。其二,开放性。项目免费提供服务且向所有人开放,而不根据其创业成功的可能性筛选参与者。其三,全过程追踪。项目开发了一个基于网络终端的数据搜集系统,追踪项目状况和参与趋势。
(2)乌干达妇女增收支持项目(Women’s Income Generating Support Program, WINGS)[14]
2009年,WINGS由分设于乌干达的国际志愿服务协会(Association of Volunteers in International Service-Uganda, AVSI)发起,旨在为战后乌干达贫困农村的妇女提供财政赠款和商业技能培训,进而以创业来减少贫困,进一步实现贫困妇女增权。参与者年龄在20—35岁之间,多为文盲,平均月收入为4.47美元。项目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是基本技能培训,为期5天,重点是商业规划、销售、营销、记录和预算编制;第二阶段即在培训后,参与者需提交商业计划,经批准后,方有资格获得创业补助金(150美元);第三阶段是跟踪支持服务,参与者每年至少受到3次随访,获得持续的建议和支持。另外,项目还鼓励同一社区的参与者形成商业支持网络,有效地分享信息和想法,并进行合作。在师资队伍上,项目的教师均来自AVSI,在社会心理干预和生计等领域有多年的经验,接受过专门的商业培训,且具有与文盲或低文化人群工作的丰富经验。在项目评估上,包括对创业表现(创业过程、创业结果及其他经济活动)和生活福祉(如健康和社会资本等)的影响评估。该项目显著增加了参与者的经济收入,尤其是最贫穷、处境最不利的女性;参与者创办微型企业明显增多,在增加了当地稀缺商品供应的同时降低了价格,进而提升了社区的总体幸福感。[17]但是,项目对女性经济收入的积极影响没有扩展到其他领域,如身心健康和家庭决策地位等。
WINGS项目的优势主要有二。其一,整体观的项目设计。对参与者的创业需求和资源占有情况进行整体把握,尝试将配偶也纳入项目,从而整体改善妇女的创业能力乃至生计水平。其二,训后的跟踪支持。为参与者提供后续的创业支持服务和建议,以巩固、增强教育绩效。同时,为合格的参与者提供创业补贴,提高参与积极性并促进其创业。
(3)印度农村创业发展计划(Rural Entrepreneurship Development Programme, REDP)[18]
为了解决印度农村贫困和高失业率的双重问题,印度国家农业和农村发展银行(NABARD)于1990年起开始在农村实施创业教育项目。在志愿组织、非政府组织和农村发展机构的协调下,以受过教育的失业农村青年为目标群体,培养其创业能力,从而创造可持续的就业机会和收入增长机会,促进农村发展。项目时长一般持续2年,分训前、训中和训后3个阶段。正式培训前,培训者需要预先调查以确定潜在的创业市场;开展宣传以提高目标群体的参与积极性;与各机构,尤其是银行和政府部门建立合作;组建项目监督委员会;挑选受训人员。正式培训通常为6—8周,单次规模为25—30名学员。教育内容包括成就动机、机会识别、关于创业支持机构(如信贷机构)的知识、制定创业计划和资源管理等。培训结束后,对参训者进行至少2年的跟踪监测,帮助其获得信用机构的贷款支持。对教育机构的资质规定较以上2个项目更多。在机构主体上,要求必须是法人实体,且其负责人不得来自任何政党或立法机构;在工作经验上,要求必须有超过3年的农村服务经验;在条件保障上,要求必须具备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和组织人员,必须具备执行创业教育计划的基础设施,且必须与银行、地方行政机构和基层政府建立合作网络。在项目评估上,评估指标包括创建新企业的数量、新办企业的就业创造量及年度增量收入。根据抽样调查,30.39%的受训人员创办了自营企业(主要是家庭工业、服务业和制造业)。同时,自营企业的增多促进了岗位的增多,显著提升了当地的就业率及参与者的经济收入。[19]
REDP项目的优势主要有三。其一,统一的领导和协调机构,NABARD不仅是经费来源渠道之一,还负责项目设计和推进、教育机构和师资的筛选、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追踪监测、后续的支持服务等一系列工作,形成了统一的管理协调机制,有利于推动规模性项目的持续开展、建立良好的项目反馈机制以更好发挥项目成效。其二,机构化趋势明显,NABARD与不同国家的非政府组织、创业教育执行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并在每个州都建立了3—4个长期固定的项目执行机构。其三,分工明确的工作机制,项目执行机构负责推进项目实施,包括组织培训、质量监控、与其他部门的协调工作、项目设计、社会宣传及自身可持续发展建设;银行协助执行机构筛选受训人员,提供信贷,参与项目监测;政府主要提供行政许可和支持,并推动建立基础设施。
2.国外农村成人创业教育的实践经验
基于对以上3个项目实践的分析,可以看出国外农村创业教育项目的一个基本逻辑:以个体创业能力的提升刺激个体创新创业,进而带动家庭乃至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即是说,基于一种整体观视角,以创业拉动经济增长和增进社会福祉。这和我国当前大力推进农村创新创业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工作思路有相似之处。笔者进一步从创业教育的机构、内容、机制和资源保障等方面总结国外农村成人创业教育的经验,以期为我国的农村成人创业教育提供思路。
第一,高效的创业教育机构。
面向农村地区成人的创业教育项目的高效运行需要创业教育机构的持续支持、引导及组织。不论是政府部门主导的创业教育项目(美国和印度),还是由国际非政府组织发起的项目(乌干达),地方性的教育机构是在地化创业教育实施的首要基础。3个项目均对教育机构的资质进行了严格规定,机构不仅要具有组织、设计、实施和评价创业教育项目的教育性能力,还需要具备联系企业、政府和社会其他部门的社会网络能力。教育机构的运转是在统一的领导机构的组织管理下,依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尤其是教育对象的创业需求),设计个性化的教育方案,且联动社会其他部门的有序过程。
第二,丰富的创业教育内容。
创业对象的起点、需求及目标是多样的,同时,创业教育不是简单的技能教育,而是以创业知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和创业观念为核心的内涵丰富的素质教育,这就对教育内容的层次性和丰富性提出了要求。从层次维度看,体现了根据不同目标群体的需求设计相应教育内容的工作思路。例如,GATE项目以是否已创办微小企业为依据,为有意愿创办微小企业的教育对象提供基础性的创业课程(start your business);为期望进一步改善或扩大经营的教育对象提供更强针对性、更高层次的课程(improve your business)。从结构维度来看,教育内容涵盖了法律知识、金融知识等创业知识,机会识别、团队沟通、资源管理等创业能力,以及创业动机、风险认识等创业观念和精神等。以层次性的教育内容应对教育对象的不同学情和创业需求,以结构性的内容奠定教育对象的知识、能力、观念和情感基础。
第三,长效的创业教育机制。
3个项目均形成了“训前—训中—训后”连贯的全过程追踪的创业教育机制。从训前的受训人员选择、培训动员、需求评估和风险说明等活动,到正式培训阶段的课程教学实施、团队合作学习、制定创业计划,再到培训结束后的创业行为追踪监测、创业支持和服务,教育对象得以在创业能力提升的基础上将其创业意向转化为实际的创业行为。在项目设计上,保持了训前、训中、训后3个阶段的承接性和递进性,即从观念和态度的明确,到知识和能力的提升,再到行为的转变。同时,组织机构(主要是教育机构)和地方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及社会其他部门的沟通和合作也是长效的创业教育机制的重要构成。组织机构要么是政府主体,要么和政府部门紧密联系以获得政府行政或经费支持,进而推动项目实施。组织机构和金融信贷机构的合作主要从获得项目运转的经费支持和教育对象创业的信贷支持展开。和产业部门建立合作关系,一方面要获得地方产业发展的最新资讯以确定创业人才培养的规格,另一方面产业部门也是教育实施的多元主体之一。和其他社会部门,尤其是基层组织的合作,主要从组织动员和环境支持两方面进行。
第四,稳定的创业教育资源保障。
教育资源保障是农村成人创业教育顺利实施的基础性条件。统一的领导协调机构(如NABARD)、专业化的教育机构和师资队伍、相对稳定的经费支持、社会合作网络,以及信息技术支持的数据网络平台(如GATE)等共同保障了农村成人创业教育的有序开展。专业化的教育机构和师资队伍是项目实施的重要前提。同时,组织机构、金融机构、产业部门和基层政府等为教育实施提供的政策、信息、资金、平台和社会环境等是农村成人创业教育有效运转的必要资源。
四、我国农村成人创业教育的在地化路径
农村创业体系的构建是振兴乡村经济的引擎,也是解决新时期“三农”问题的新思路。在后脱贫攻坚时代,着力提升农村创业规模和质量,既是通过经济增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有效途径,也是通过创造就业为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储蓄人力资本的合宜方式。立足“人”这一创业主体,要建立健全农村成人创业教育体系,充分挖掘创业教育的增能、赋能价值,提升农村劳动力人口创业能力,进而提升创业规模和质量。[20]
国外农村创业教育项目的成功经验为新时期我国农村创业教育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3个项目不仅从扶贫的角度设计创业教育,而且赋予了农村创业教育项目以发展和赋能的意蕴。[21]结合当前我国后脱贫攻坚时代、乡村振兴和大众创业的战略背景,我国农村成人创业教育应在汲取国外创业教育经验的同时,思考立足我国农村发展现实的高标准和高站位的创业教育路径,以农村创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1.健全一体多翼的农村成人创业教育体制机制
从国际经验看,农村成人创业教育的组织机构主要是政府部门和国际非政府组织,而当前我国负责推进农村成人创业教育的主体主要是政府职能部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一方面,我国农村成人创业教育体系缺乏统一的协调领导机构;另一方面,政府部门以外的其他社会力量(非政府组织、企业和高校)参与不足。因此,要健全一体多翼、统一领导、合理分工的体制机制,形成政府、高校和社会三者主体特征明显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和共同体。[22]“一体”即是作为专管农村成人创业教育的协调和组织机构的政府职能部门,“多翼”即是指政府其他部门、高校和职业院校、企业和其他社会机构。
首先,政府部门组织协调是农村成人创业教育持续推进的前提性条件。建立专门负责农村成人创业教育的政府职能部门,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并与社会机构,包括金融机构、教育机构、企业和非政府组织等建立紧密联系,合力推进教育项目的设计和实施。其次,对政府职能部门和其他社会机构做出明确的责任划分,建立农村成人创业教育的良好秩序。教育部门负责师资培训、教育资源开发、方案设计等;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对受训人员的甄选、监测和追踪等;农业、旅游等产业部门负责对地方产业资源、创业环境等的分析和预测,协助教育部门开发地方为本的成人创业教育培训方案;银行等金融机构则建立相应的信贷支持体系;财政部门负责经费预算、核算,在提供合理财政补贴的同时吸引社会捐资赠款,扩大经费来源。最后,建立农村成人创业教育的地方负责机制。在中央部门统一领导的政策框架下,因地制宜开发地方创业教育项目。根据地方产业机构和资源优势,结合不同教育对象的创业需求,开发符合国家统一政策框架的在地化创业教育项目。
2.提供基于需求调研的个性化创业教育方案
成人学习具有注重现时性需求(学习是面向当下的创业需求)、目标和结果导向(提升创业绩效),以及经验性(当前教育培训必须基于先前的经验)等特征。当前我国农村成人劳动力群体规模较大,且来源多样,不仅包括农村常住人口,也包括返乡人员(农民、高校毕业生)和入乡人员。不同群体乃至个体都有不同的创业需求和能力起点,应建立需求导向的个性化教育方案。
基层组织(包括地方教育部门、人力资源部门和村委会)应预先对目标群体进行调研摸底,了解目标群体的教育程度、收入情况、工作经历、创业意愿、资源持有情况、个人兴趣和意向等,根据个人的基本情况帮助其明确教育需求。分析项目实施的环境包括地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政治环境分析主要是指地方政策和行政机构在促进创业方面的领导和意愿,具体包括地方政府对创业的政策支持、财政支持(赠款和资助)、机构支持(对政府机构的动员和组织)等,以及当地社区组织、教育系统的支持。经济环境分析包括地方的基础设施、财政资源、经济条件、产业结构和自然资源等。文化环境分析重点是当地的创业文化,即当地对创业的看法、对创业成功或失败的看法、社会成员的角色观、创业相关的价值观(如冒险、创造)等。简言之,个性化方案是精准了解特定目标群体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定创业意愿和学习需求,提供与个人需求、地方环境最相匹配的个性化教育方案。
3.规定教育机构和教育者的准入资质
成人创业教育的顺利实施需要多方位的资源保障,而教育机构基础设施和师资队伍是保障创业教育效果的直接条件。对教育机构和教育者的资质进行准入规定是国际农村成人创业教育的重要经验。
在教育机构上,应吸纳社会各界的办学主体,包括政府、市场和非政府组织三类。这些机构需要满足基本的办学条件,包括政府许可、办学场所、合格师资、适宜的教育方案和评估方案。同时,考虑到我国农村的特殊性,教育机构应了解农村工作的环境氛围,具有农村服务的丰富经验。另外,成人创业教育机构还应与地方政府、教育机构、金融机构、村民组织等建立良好的社会网络。机构工作人员既包括地方出身的、对地方情况了解较为全面的“本地通”,也有经验丰富的农村创业者和掌握创业知识、技能的“实践者”。在师资队伍方面,包括高职院校和临近高校的创业教师、农村创业者、科技入乡人员、教育部门和人力资源部门的行政官员等。创业教师需具备一定学历、资格证书或创业经历,或者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或某一职业的从业资格证书,或者有在农村地区有创业成功的经历。同时,教师需经过相关培训,掌握成人学习特点、地方环境和成人教学技巧等,考核合格方能从教。总之,师资配备应以外部遴选和内部培养相结合。[23]
4.搭建可持续的支持性数据库网络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大数据技术的逐渐成熟为教育领域带来了新的活力。以网络终端为载体的教育数据库建设是借技术之“东风”的实践创新。将正式培训作为农村成人创业教育的要素之一,构建完整、一贯的农村成人创业教育体系以支持农村成人关于创业的终身学习,并将农村成人创业教育融入终身教育体系。
首先,构建环境数据库:全方位搜集地方的产业结构、自然资源、文化传统、相关政策等环境数据,作为项目设计和实施的基础数据库。其次,形成学情数据库:了解目标群体学情,包括资源禀赋(教育程度、工作经历、收入水平、资源占有情况、家庭结构等)、性格特征(韧性、动力等)、创业意愿和需求、创业领域的意向等。最后,建设学习资源数据库:精准施训,全过程监测受训者的学习情况,根据学习效果和个人反馈随时调整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3个数据库形成动态互动的关系如图1所示。地方环境数据影响并形塑目标群体的学情,目标群体的创业意愿和创业目标要根据环境做出调适;不同学情的目标群体对学习资源进行个性化选择,教育者反过来帮助目标群体精准匹配相应的学习资源;地方环境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一方面为学习资源建设提供支持,另一方面也可能由于文化传统、地方财政等差异限定了学习资源建设的范围,因此,学习资源建设要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同时也要规避环境的不利因素。3个数据库联动形成农村成人创业教育的社会支持网络、过程和结果追踪网络,以及资源更新和拓展网络:持续追踪参与者的创业情况,并提供相应支持,在资历认证、个人信用支持等方面建立动态网络,促进创业教育绩效的实现,同时也为后续项目提供绩效提升的反馈机制,进一步优化项目设计。
图1 农村成人创业教育数据库
创业是经济增长的引擎,农村成人创业教育是对大众创业浪潮、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适切性回应。构建终身化、可持续的农村成人创业教育体系,既需要国际视野,也需要本土化思考。未来我国农村成人创业教育应结合国际的成功经验和本土的特色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的农村成人创业教育之路。
注 释:
① 例如,国外关于创业的著名理论中(Hoselitz的模仿论、Schumpeter的创新理论等)都将创新作为企业家精神(entrepreneurship)的重要特质,因此认为创业教育已包含创新的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