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括注“区别于xx”的动词释义分析

2022-04-01罗荣荣于峻嵘

关键词:现代汉语词典词典区别

罗荣荣, 于峻嵘

(1.河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4;2.河北工业大学 人文与法律学院,天津 300401)

括注是词典释义补充提示的词和句。在《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专书研究中,“如果说解释词的自身含义是《现汉》之前的中国古今辞书共有的内容,那末描写词的意义环境则是《现汉》特有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在《现汉》里,多被放置在括号里(当然也有不放在括号里的),而括号常放置在词的自身含义释文的前面、后面或中间。”[1]《现汉》的括注包含有意义相近的一对,即“区别于xx”和“跟xx相对”。《〈现代汉语词典〉编写细则》指出,“一般反义词和可相对待的词都用‘跟xx相对’”[2]。没有说“区别于”怎么用。就动词而言,这两个括注可描述为“[V1]区别于V2”与“[V1]跟V2相对”。

“区别于xx”在《现汉》(第7版)出现268例,作为词目259例,其中解释动词的41例。从词素的异同上进行描述,用字母表示,可以作出基本的分类。涉及的动词与释义情况是,异素AB、共素E构成一对区别词的有16例,异素AB、CD分别与E构成两对区别词的有4例,A、B与E1、E2构成两对区别词的有8例,词典释义都用对述式;递述式括注V1、V2、V3的有9例。特殊的有“内服、外敷、选修、步行”4例,是有问题的情况。“[V1]区别于V2”使用广泛,而《〈现代汉语词典〉编写细则》未作说明,使用中也有不恰当的例子,为此本文再行探讨它的用法。

《现汉》自1960年试印本就收了“区别”为词目,此后各版沿用。试印本释义如下:

我们应该学会~善意的批评和恶意的打击。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这两个基本任务,是互相~,又互相统一的[3]。

之后的各版释文没有变化,只把配例的词换成了短语。如第7版:

各版都把“区别于”用作提示语,但没有收词目,配例也没有显示加“于”是常见搭配。

学界对“区别于xx”有一些探讨。叶军《谈词典释义中的括注“区别于…”》比较《应用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词典》,主要说明词典不应对“区别于……”做刚性处理[5]。杜翔《略论别义关系与别义词》指出,“区别于xx”用来注明别义关系[6]。晁继周《说别义词》指出,“别义词是汉语里起区别意义的一类词。”[7]对于释义中怎么用这一“从若干中减去自身”而含“区别+于(引出比较对象)”的提示语,还需要再分析。

一、《现汉》释义显示出了异素所确立的区别

V1、V2为词目,V1、V2互相括注“区别于(对方)”,形成对注。

(一)异素2、共素1,一对区别词

可以描述为,异素A、B+共素E,V1、V2互为区别词。

【死校】按照原稿校对,只对原稿负责,叫死校(区别于“活校”)。

【活校】按照原稿校对,同时检查原稿有无错误、缺漏,叫活校(区别于“死校”)。

释文出示了“死校”“活校”的校对方式,解释了二者在使用原稿时方式上的区别。

【主攻】❶集中主要兵力在主要方向上进攻(区别于“助攻”)。

【助攻】❶以部分兵力在次要方向上配合主力进攻(区别于“主攻”)。

主攻与助攻是配合关系。“主攻”是主要力量在主要方向上对敌进攻;“助攻”是辅助突击的,通常先行发起以牵制敌力,在次要方向上帮助主力[8]。

从学生视角确定的“必须修”与“可选择修或不修”中,“选”意味着不是“必”,“必”其实等于一种“不能选”,没有选的自由,“选修”有些自由,区别性明显。《现汉》标记的词性,“必修”是形容词,“选修”是动词。

【误杀】主观上无杀人意图,因失误而伤人致死(区别于“故杀”)。

【故杀】故意杀害(区别于“误杀”)。

《唐律疏议》记录的旧律杀人罪值得参考。“故杀:故意杀人”,“误杀:出于非意而杀之。”[9]“故杀”与“误杀”在“故意还是非意/非故意)”上对立,关系到量刑轻重。①

以上是“异素+共素”构成一对区别词的。有构成两对区别词的,包含以下(二)(三)两种情况,都与上述(一)相并立。

(二)异素AB、CD分别与E构成两对区别词

异素A、B,C、D+共素E,有AE/BE、CE/DE两对区别词。

【手洗】用手洗涤(区别于“机洗”):这种衣料便于洗涤,~机洗都可以。

【机洗】用洗衣机洗涤(区别于“手洗”):腈纶棉被可以~。

手洗多是简单的手工人力洗涤衣物,机洗是用洗衣机洗衣的方式。

【水洗】❶用水洗衣物等(区别于“干洗”):毛料服装不宜~。

【干洗】用汽油或其他溶剂去掉衣服上的污垢(区别于“水洗”)。

这是AB、CD分别与共素“洗”构成的区别词。

“水洗”和“干洗”在“用水作洗涤介质-不接触水”上对立。一些衣服由于材料等原因不宜水洗,它用有机化学溶剂去污,从干洗机干进干出,因为在洗涤中不接触水,从方式上被称为“干洗”。“手洗、水洗”的方式是先出现的,从词语上是后出现的“机洗、干洗”逆向促生出了“手洗、水洗”。新方式产生了,与同样在用的旧方式有了“区别”的必要。

(三)A、B与E1、E2构成两对区别词

A、B+共素E1+共素E2构成两对区别词。

1.A、B自然反义

“A开、B闭”+共素“E1架;E2卷”,“开/闭”自然反义。

【开架】❶指由读者直接在书架上选取图书(区别于“闭架”):~借阅。

【闭架】指由读者填写借书条交图书馆管理员到书架上取书,交给读者阅览(区别于“开架”):~借阅。

【开卷】❷(~儿)一种考试方法,参加考试的人答题时可自由查阅有关资料(区别于“闭卷”)。

【闭卷】(~儿)一种考试方法,参加考试的人答题时不能查阅有关资料(区别于“开卷”)。

两组词,前素都是“开/闭”,但词典没有释出“开、闭”义。“开、闭”对读者而言,对考生而言,这是关键的视角。图书借阅方式中,“开架”是说一些书库对读者是公开开放的,允许读者入库选书;“闭架”是说书库不对读者公开开放,读者不能入库自借。“开卷、闭卷”指的是考试方式,“开、闭”指考生可以还是不可以带着资料在考试当中翻阅。

2.A、B局域反义

异素“A口、B笔”+共素“E1译;E2试”,“口/笔”局域反义。

+共素“E1译”:

【口译】口头翻译(区别于“笔译”)。

【笔译】用文字翻译(区别于“口译”)。

口译、笔译是翻译的方式,将一种语言转换表达为另一种语言。口译发表为即时的一次性声音,意味着现场性;笔译输出为书面文字,不一定有现场要求。

+共素“E2试”:

【口试】要求口头回答问题的考试(区别于“笔试”)。

【笔试】要求把答案写出来的考试(区别于“口试”)。

口试、笔试都是考试方式。口试是口头考试,考生口述——口头回答主考人所给的问题。口试时,一般是对考生逐一考察,考生与主考人(考官)面对面。笔试是笔、纸测验——考生用笔书写或接受网络考试,用电脑打字。笔试时,一般是多名考生同时考试。如今,口试和笔试两者兼有的方式比较通行。《现汉》的释文没有显示出这对词表示的“方式”义,释文的“把答案写出来”也还是“回答问题”,这就没有把想要区别的两个词清楚地区分开。这里用“把”字式解释是不太恰当的,“把”指“处置”,用在这里就错误地意味着考生对“答案”有可选择的处置方式,实际上考生对定好的答题方式无可选择。

(四)递述式括注V1、V2、V3

递述式中,相区别存在的事物有三项,代表的内容以方式相区别。三个词依次一对二,括注是互递的。

1.V1、V2、V3各区别于另两词

【函授】以通信辅导为主进行教学(区别于“刊授、面授”)。

【刊授】以刊物辅导方式为主进行教学(区别于“面授、函授”)。

【面授】❷用当面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区别于“函授、刊授”)。

“函、刊、面+授”授课方式有别,形成了由前素标记的区别词。

2.V3两个义项区别于V1、V2

V1与V2可以词义全同,如“嫡-正-庶+出”:

【嫡出】旧时指正妻所生(区别于“庶出”)。

【正出】旧时指正妻所生(区别于“庶出”)。

【庶出】旧时指妾所生(区别于“嫡出、正出”)。

“嫡出”的释义同“正出”。“嫡、正、庶+出”都指旧时依母亲地位赋予所生孩子的身份,“嫡、正”是正妻所生。正妻-非正妻的子女被标记了这种身份区别。

V1不同于V2,如“音/直/意-❶❷+译”:

【音译】译音❶(区别于“意译”)。

【直译】指偏重于照顾原文字句进行翻译(区别于“意译”)。

【意译】❶根据原文的大意来翻译,不做逐字逐句的翻译(区别于“直译”)。❷根据某种语言词语的意义译成另一种语言的词语(区别于“音译”)。

“音、直、意+译”都是翻译方式。“意译”的两个义项分别与“直译”“音译”相区别。“音译”与“意译”讲译词的途径,“直译”“意译”讲与原文词语的贴近程度。

二、《现汉》对词的区别义的判断存在不足

(一)对被释词的区别关系把握不严

《现汉》的释义括注“区别于xx”多数是准确和必要的,但有的“异素”不完全承载别义关系,所构词的别义关系不严格,也就是不适于括注“区别于”。

【日托】白天把幼儿托付给托儿所或幼儿园照管,晚上接回家,叫日托(区别于“全托”)。

【全托】把幼儿托付给托儿所或幼儿园昼夜照管,只在节假日接回家,叫全托(区别于“日托”)。

词语显示“托”时之长和短,“日托”每晚接回,“全托”节假日接回,两“托”现实可选;但“全托”包含了“日托”,内部存在“包含”,严格来说还不是“区别于”的关系。逻辑上,“区别于”关系的对象间不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与此类似,还有两组:

【环比】现在的统计周期与上一个统计周期相比,分为日环比、周环比、月环比、年环比等(区别于“同比”)。

【同比】跟以往同一时期相比,多指跟上一年同一时期相比(区别于“环比”):出口~增长30%。

“环比、同比”的“比”法不同。“环比”比“周期”,“同比”比“时期”,其中的配例实际没有反映词的意义。

【自诉】刑事诉讼的一种方式,由被害人自己或其法定代理人依法直接向法院起诉(区别于“公诉”)②。

【公诉】刑事诉讼的一种方式,由检察机关代表国家对认为确有犯罪行为、应负刑事责任的人向法院提起诉讼(区别于“自诉”)。

“自诉、公诉”的不同在于两个方面:提起诉讼的主体不同、“诉”的方法不同。主体上,“自诉”的主体是受害人自己或法定代理人,“公诉”的主体是检察机关;“诉”法上,“自诉”是“自己”(或代理人)起诉,“公诉”是经由“检察机关”起诉。这两组词不属于有同一语义特征的别义关系,是不对应或有可选择性的两种方式,也就不是别义关系,括注“区别于”是不恰当的。

(二)有的被释词实际没有区别关系

有的释义括注了“区别于”,但被解释的词不是别义关系。

【步行】行走(区别于坐车、骑马等):下马~|与其挤车,不如~。

此例被释只有一个词,在括注里涉及区别词。括注中的“等”代表若干出行方式,如“骑车、乘船、坐飞机”等。出行的方式有很多,随着科技的发展还会有更多。也就是说,被释和括注“步行-坐车-骑马”的语义域不封闭,不能穷尽列举,各个出行方式相对性弱,差异性大,构不成“别义”。

下面这组也没有区别关系:

【内服】把药吃下去(区别于“外敷”)。

【外敷】(把药膏等)涂抹在患处(区别于“内服”)。

“内服”药经过口来服用,是吃的药。“外敷”药是贴敷用的,不能吃。“服用”与“敷用”完全是两回事。内服药是口服药,它的别义关系在于“不能内服只能外用的外用药”,因为有的外用药也可以内服,所以要这样精细解释。但它的别义词是“外用”③,“内服药”对应着“外用药”。说“内服(的)”为“外敷(的)”就太奇怪了。

三、《现汉》对词的区别义的解释不够明晰

词是别义关系,但关系的解释没有到位。

(一)有的解释没有找准“区别点”

【精读】反复仔细地阅读(区别于“泛读”):有些重要文章需要~。

【泛读】泛泛地阅读;一般地阅读(区别于“精读”):有些课外书只~就可以了。

“精读”类似“细读”,指仔细地阅读、深入地理解语句的意涵。

文献中没有查到“精读”这个词,但所见“专精读之”可能是其来源。例如:三国吴·陆绩《述玄》:“后数年专精读之,半岁间粗觉其意,于是草创注解,未能也。”[10]

还有“仔细读”:

元·王实甫《西厢记》:“火急开缄仔细读,元来是一首新诗。”[11]

有“细读”:宋·王安石《回苏子瞻简》:“余卷正冒眩,尚妨细读,尝鼎一脔,旨可知也。”[12]

明·李贽《与管登之书》:“细读佳刻,字字句句皆从神识中模写,雄健博达,真足以超今绝古。”[13]

“精读”是“精细地阅读”,阅读的材料一般比较专业。“泛读”却不像“大略地看看”这种“浏览”(或者如释义所说“泛泛地阅读”)。“精读/泛读”的“区别于”关系可能与英语学习有关。Intensive and Extensive reading译“精读与泛读”,English Intensive Reading与English Extensive Reading译“英语精读、英语泛读”。“泛读”是说“广泛地阅读”,“精读、泛读”的相对性在于阅读的材料是专精还是广博的类型特征。④

(二)有的解释没说明白“区别于”

【走读】(学生)只在学校上课,不在学校住宿(区别于“住读、寄宿”):~生|~大学。

【寄宿】❷(学生)在学校宿舍里住宿(区别于“走读”):~生|~学校。

“在/不在……住宿”直接显示两个词在同一语域下的区别指向。但“走读”的区别词括注了“住读”与“寄宿”两个。“寄宿生”名称比“住读生”多用。“寄”是表示“宿”的“托/讬”特征,是暂时地、阶段地来依附他方[14]。文献中,《战国策》已见“寄宿”。寄宿式学习有古例,如《北齐书·儒林列传·权会》:“贵游子弟……或就其宅,或寄宿邻家昼夜承闲,受其学业。”[15]“寄宿”的是“住校读书的学生”,食与宿在校内。“寄宿制/生”说的是学校/学生学习的特质。《现汉》需要充实对“寄”的解释。

与“寄宿生”相对的是可以通行于校园内外“走读生”,又名“通学生”。施昌寿《闲话独享单车》:“学生家远的寄宿,近的就走读,像‘小呀么小二郎,背着书包上学堂’那样走路上学,福州话叫‘通学生’。”“能不能通”是“走读”与“寄宿”的不同。据此,建议词典解释词素“寄”,为“住读”括注“区别于走读”。目前,“走读”的解释“只在学校上课,不在学校住宿”不是正面的解释,也是不足的,也没有解释“走”,“走读”与“住读/寄宿”这个序列也得不到提示。不避繁冗,我们建议这样解释:“主要是指学生就学期间,每天自住处(一般是家中)到学校上学,上、下学往返的上学方式。这些学生称为‘走读生’。相对于‘走读生’,寄宿于校、住宿在校舍的学生称为‘寄宿生、住宿生’等。”

四、结语及对词典“区别于”括注的使用建议

《现汉》被释动词的括注有提示语“区别于”。既有研究把它表述为“区别于xx”,主要是两个词之间的区别,具体说法是“V1区别于V2”。适用括注的V1、V2意义相对,程度上表达有强弱。强相对的是“别义词”,适用这一提示语,如〔死校/活校;主攻/助攻;故杀/误杀〕等;弱相对的是“对义词”,需要审慎判断其适用性和适用度。有的不适用,如《现汉》(第7版)“步行”词目与括注中的“坐车、骑马”,还有“内服”与“外敷”。研究发现,V1与V2多是“对同一事件活动的不同的、相区分的执行方式”,如〔手洗/机洗〕〔水洗/干洗〕〔开架/闭架〕〔开卷/闭卷〕〔口译/笔译〕〔口试/笔试〕等,对它们的释义以指出其中蕴含的方式义为宜。《现汉》有的指出了,如〔函授/刊授/面授〕,释文是“以……方式进行……”,明示了词的区别点。有的没有指出,存在不足。文中对此做了分析,建议《现汉》对提示词作出专门的修订。

注 释:

①这两个词是传承词。“故杀”,例如《三国演义》(第四回)“知而故杀,大不义也!”“误杀”与今不同。唐代白居易《不如来饮酒》(七首之五):“莫学长生去,仙方误杀君。”此例不等于“误杀”今义,只有些接近。《三国演义》的这一“误杀”指“错误地伤害”,“杀”有“伤害或伤害严重以至于死”的程度意味。另,元代无名氏《渔樵记》(第一折):“学干禄,误杀我者也之乎,打熬成这一付穷皮骨。”“误杀”也作“误煞”,指“误得厉害,误得程度深”。自唐至清,封建社会法典以唐律为代表,共记“六杀”,最恶劣的“谋杀:预谋杀人”为第一项;另有“斗杀:相争斗中杀人”,“戏杀:以杀人的行为游戏而杀人者”,“过失杀人:不意误犯谓之过失。”

②建议将词目“自诉”释文中的“被害人”改为“受害人”。

③比如通常用来治疗口腔溃疡的药品“桂林西瓜霜”是外用药,但其说明书上也注明“重症者兼服”;“风油精”也为外用药,但也可以口服使用。

④古代文献中,“泛泛”是形容词,指“寻常的”。《镜花缘》(第七一回):“今日大家在此相聚,总是同年姊妹,非泛泛可比。”“泛泛之交”是说“交往及交情不能算深的”。释文用“泛泛地;一般地”修饰“阅读”,之间分号先后的内容关系还是模糊的。“有些课外书只~就可以了”只是合格的句子,不是合格的配例,因为没有说出“怎么样的读是泛读”。

猜你喜欢

现代汉语词典词典区别
米兰·昆德拉的A-Z词典(节选)
米沃什词典
现代汉语中艺术类行业语泛化现象研究
《现代汉语词典》字母词收录与修订情况分析
“函数及图象”错解词典
位置的区别
看与观察的区别
区别
漫画词典
AM2+和AM3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