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网络营销》课程思政教学创新与实践

2022-04-01陈小秀朱元璐

北方经贸 2022年3期
关键词:网络营销思政育人

陈小秀,朱元璐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江西 九江 332007)

近年来,根据习近平总书记“推进立德树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学校抓起,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的讲话要求,各高职院校掀起了课程思政改革的浪潮,纷纷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创新与实践,力图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目标。高职《网络营销》作为数字商贸专业群的核心课程,也是新商科专业的共享基础课程,受众学生最多,再加上互联网经济高速发展对具有正确是非观和价值观的高素质营销人才的迫切需求,因此,《网络营销》成为了各高职院校进行思政教学改革的首批或重点试点课程。

一、《网络营销》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当前,网络营销市场乱象丛生,放大了“网络红利”。主要表现为:一是“刷”字当头,流量造假。企业靠机器刷阅读量、花钱买微博“僵尸粉”等提高自己的点击率、阅读量、粉丝数,提升自己在微博、微信和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的传播力和竞争力,这种流量造假明显吹起企业“繁荣泡沫”。二是以“俗”博眼球,格调低下。一些直播平台为了短暂的流量高峰或暂时的经济利益,进行“奇葩”网络直播,以低俗、媚俗、恶俗内容博人眼球,伤风败俗。三是以“假”乱真,欺骗消费者。商家为了快速将商品变现,对产品进行虚假宣传、傍名牌以次充好,误导和欺骗消费者等,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另一方面,学生的网络营销素养尚欠缺,极容易误入“网络歧途”。学生作为00后,身处校园,较少接触真实市场环境,往往容易被“网络红利”蒙蔽双眼,对于当前的网络营销市场认识很片面,甚至认为通过自己认真学习所掌握的营销技术或手段,通过互联网谋取任何经济利益都是自己劳动所得,无视消费者的利益和缺乏对消费者信息保护的意识,无形之中可能出现了违法违纪等营销行为,自己仍然浑然不觉。

基于网络营销市场鱼龙混杂,学生的网络营销职业素养较低,而网络营销课程受众面广等原因,启动《网络营销》课程的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的教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网络营销》课程思政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专业教师的思政教学能力较弱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责任和使命,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育人观念普遍不强,思政教学能力较弱。现象之一是专业教师“不想教”。部分专业教师思政教学意识不强,认为价值观引领是思政教师的教学任务,狭隘地认为专业课堂上主要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未能注意到专业课中蕴含的隐性育人要素,导致思政课与专业课脱节。现象之二是专业教师“不敢教”。专业教师想开展课程思政教学,但基于自身的思政素养不敢教,怕跑偏,误导学生,最终回到原先的专业课程教学。现象之三是专业教师“不会教”。专业教师开展课程思政,但没有掌握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教学的方式方法,生搬硬套,强行植入,学生不爱学,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针对性的课程思政资源较少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专业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必须要有丰富的思政资源作为载体,但目前高职院校开展课程思政时,由于专业教师的自身思政素养限制和工作重心常常放在专业教学上,往往会直接借用现有思政课程的通识资源,“突击”融入,确保自己绝对不会跑偏或出错,但学生对已经在思政课程学习的内容不再有新奇感,同时也感觉与自己专业课程学习关联度不高,课程思政效果可见一斑了。

(三)课程思政缺乏实践项目支撑导致育人效果欠佳

我们常说教师要“言传身教”,在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时,部分专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即“言传”思政,提高了学生思政素养的认知意识。但由于缺乏真实的实践项目支撑,教师“身教”思政仅停留在模拟演练时的自身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无法在全真的市场中“身教”,用自身的市场行为来践行正确的价值观和是非观,值得对学生思政素养的影响仅停留在意识层面。学生可以通过自主的学习、自发的兼职和机构培训等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但往往会忽略职业道德和价值观等思政素养的锤炼,这样缺乏真实的实践育人项目贯穿课程教学,导致学生的专业技能与思政素养不匹配,容易出现技能没有用在正道,甚至可能会出现侵害他人利益或危害社会的情形。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一)形成“观念转变—团队聚力—培训赋能-大赛促教”的师资提升路径,解决专业教师思政教育能力较弱的问题

树立正确课程思政观念是前提。所谓课程思政,是指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因此,作为专业教师,必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更要清楚深刻地认识到,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这一战略举措,影响甚至决定着接班人的问题。

团队聚力是基础。聘请校企合作企业网络营销达人担任导师,联合校内跨学院的思政课教师、学院辅导员和班主任教师,组建“思政教师—专业教师—企业导师—学生辅导员—班主任教师”混编教学团队,成立课程思政工作坊,定期进行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研讨,合力解构课程内容,深度并精准挖掘思政元素,为课程思政教学把握正确方向。

培训赋能和大赛促教是助推器。要开展院级同行集中备课交流与观摩学习。院级同行授课对象基本一致,思政融入的方式和方法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可以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提升团队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定期邀请校级重点培育课程团队和校外专家进行思政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方法和技巧等方面的讲座,学习与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少走一些弯路,能较快在课堂教学实施中检验与改进,教师的思政教学能力同步得以提升;也可以依托学院、学校和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基本功大赛,探索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二)创设“政策宣贯—价值塑造—榜样示范”特色思政资源库,解决针对性的课程思政资源较少的问题

一方面结合课程内容,建设课程特色思政资源库。针对搜索引擎、直播、软文等典型营销活动中偏离法律法规的行为,通过微课堂形式进行网络营销领域的普法宣传,建立政策宣贯资源库,以显性思政进课堂,实现政策宣贯“立商德”。针对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营销平台运营实战中利用技术手段牟取私利等行为,通过学生参与情景剧、微电影拍摄等形式领悟儒商精神、赣商精神,形成价值塑造资源库,以隐性思政进头脑,实现价值塑造“悟商道”。针对项目实践环节中怕苦怕累、墨守成规等行为,通过图文、动漫等形式宣讲劳动精神,弘扬创新精神,建设优秀毕业生“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先进事迹、营销经典故事的榜样示范案例库,以显隐结合真实践,实现榜样示范“学商战”。

另一方面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创设“五微”一体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形式。以“微课堂”融合营销技能培养,宣讲网络营销政策法规,树立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实现微课堂明德;以“微电影”将儒商、赣商精神植入新媒体运营教学,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归属感,实现微电影立志;以“微图文”汇编扶贫助农师生模范事迹,强化学生社会责任,弘扬奉献精神,实现微图文育人;以“微动漫”呈现经典营销故事,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实现微动漫拓新;以“微试题”形成思政元素与专业技能融合的测评资源,巩固课程思政教学成效,实现微试题固效。

例如,针对直播营销,教师以“微课堂”呈现直播基础知识、直播内容设计和变现技巧等,重点宣讲直播营销的行业规范,进行法治教育;以“微电影”形式将儒商、赣商精神传递给学习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归属感;以“微图文”汇编扶贫村干部、新型农民的优秀案例,强化学生社会责任,弘扬奉献和创新精神;教师在学习平台发布直播专业知识和行业规范等试题,及时检测与巩固学习效果。

(三)实施“项目甄选—德技双修—多元考核”的实践教学,解决课程思政育人成效欠佳的问题

根据《网络营销》课程目标,教学团队布置专业任务牵引学生理论学习,强化思政意识领导课程育人走向,宣讲先进事迹感知儒商、赣商及校友榜样的力量,指导营销技能实训体悟工匠精神、劳动精神,依托市场全真项目践行综合能力塑造,形成了“引·领·感·悟·行”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循序渐进开展课程思政实践教学。

项目甄选是提升育人成效的前提。对接国家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依托学院浔跃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作为经营主体,结合课程实践特点和地方经济发展现状,引入千艺传媒、京东集团等校企合作企业的电商助农项目,成立了“绿野浔踪”电商助农志愿服务队,为修水宁红茶、金丝皇菊、瑞昌山药、庐山云雾茶开展短视频营销和直播带货等,用网络营销技术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德技双修是提升育人成效的关键。实施“选产品—搭平台—建店铺—引流量—设站点—做服务”六步帮扶模式,采取带领学生实地走访农户、合作社基地调研、产品测评等方式选产品,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践行劳动精神;通过帮扶农户和合作社搭建平台、开设店铺,提升学生电商技术水平,践行工匠精神;通过短视频、直播等营销手段推广特色农产品,强化学生新媒体运营技能,践行诚信核心价值观;因地制宜设置电商助农的站点,定期开展线上和线下的电商技能培训,全心全意为农户和合作社服务,培养学生爱岗敬业、服务群众的职业道德观。实施六步帮扶模式,在磨砺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在真实的市场中提升了学生的思政素养。

多元考核为育人成效保驾护航。在电商助农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形成“学生自评互评—教师导师点评—定期跟踪评价—第三方评价”多元考核评价标准。针对学生的思政素养、专业技能和经营绩效,开展学生自评互评、教师导师点评的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形成课程成绩。毕业后,定期追踪毕业生在电商行业的信用等级、收入状况、毕业生满意度调查反馈等,由第三方评价机构形成教学质量报告,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诊改,确保育人育才教学效果的达成。

例如,针对品牌营销策划主题,精准对接修水助农项目——打造宁红茶“绿野浔踪”品牌:教师团队通过学情分析与气质类型专业心理测试,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粘液质小组埋头苦干,负责宁红茶品牌logo设计、软文撰写等;胆汁质小组行动敏捷,负责品牌推广内容设计与视频拍摄等;抑郁质小组心思缜密,负责软文、视频等校对和剪辑;多血质小组活泼热情,负责宁红茶产品直播营销和品牌推广等。在品牌设计、软文营销、视频营销和直播营销中,科学分组磨砺专业技能,突出法治、敬业和诚信教育。采取多元的考核与诊断,有效督促学生改进与提升。

四、改革预期成效与反思

通过《网络营销》课程思政教学创新与实践,预期专业教师的思政教育能力得到提升,将推动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进一步融合;通过校内生产性实训和校企合作助农项目的实践,学生将以专业技能服务地方经济,助力脱贫攻坚的同时,也践行“青年服务家乡,青年服务国家”的使命与担当;学生专业素养得到提高的同时,个人品格和道德情操等思政素养也得到提升,育人育才效果凸显;同时《网络营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形成的思路、试点成功的做法也可以推广普及到同类课程或院校,让更多师生受益。

在课程思政改革过程中,我们创设了“引·领·感·悟·行”课程思政实践教学模式,但在课程思政“行”的环节遇到了严峻挑战,主要是对接校企合作资源,从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思政目标出发,应该设置哪些项目,项目之间是什么逻辑关系,从而覆盖课程目标要求的全部知识点、技能点和思政素养?要做到这一点,要求教学团队深度挖掘隐含的思政元素,还要熟悉企业项目运作,更要有“如春在花,如盐在水”般润物细无声地将思政元素植入项目运作中的能力。可见,提升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必将任重而道远,需要教育工作者们孜孜不倦地去探索与实践。

猜你喜欢

网络营销思政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面向电子商务产业应用视角的中职网络营销课程教学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我国中小企业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