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暗的左手》中乌托邦建构与道家思想

2022-04-01江敏

文学教育 2022年3期
关键词:道家思想乌托邦

江敏

内容摘要:厄休拉·勒古恩是美国著名的科幻作家,《黑暗的左手》是其代表作之一。在这部作品中勒古恩摒弃了预设文化立场和偏见,吸收、理解、融通道家思想,对西方传统的二元对立思想进行解构,构建了一个阴阳相生的和谐乌托邦,对当今社会以及人类前途命运的思考具有深刻的意义。

关键词:厄休拉·勒古恩 乌托邦 道家思想

“Along about 1967, I began to feel a certain unease, a need to step on a little farther, perhaps, on my own. I began to want to define and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sexuality and the meaning of gender, in my life and our society.”[1]20世纪60年代,西方女权运动蓬勃发展,厄休拉·勒古恩受女性主义思想的影响,开始对自己原先的理念进行审视,并重新对性别和两性关系问题进行思索。在传统的父权制社会里,女性一直被男性客体化、固定化,被视为是男性的附属品和崇拜者。为了维护男性的地位,父权制通过政治、文化等制度建立了以男性为中心的性别二元对立论,大肆宣扬男性的性别优越性,以生理优势对女性形成压迫。英国著名女作家伍尔夫在自己的著作《一间自己的房间》中首次提出“雌雄同体”的重要概念,以此表明对男性霸权的不满,主张实现男女性别平等。这也为勒古恩的女性主义思想奠定了基础。在《黑暗的左手》中,勒古恩引入这一理论进行写作试验,试图探寻性别对立观念被摧毁后的社会是怎样的。同时,她把东方的道家哲学思想视为金科玉律,并将其融入作品中,借助科幻小说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勒古恩不断地追寻着自己所憧憬的“道”,构建了一个阴阳相生的和谐乌托邦,展现了二元平衡可能带来的美好前景,进一步拓展、丰富了“雌雄同体”理论的内涵。

一.雌雄同体的双性人

格森星人有着特定的性别周期,一个周期大约有26到28天,其中21天到22天人们处于索慕期, 并无性别之分。在这个周期的第18天左右,他们体内的荷尔蒙会发生变化,等到大概第22或23天时便进入克慕期。克慕刚开始时,冬星人仍旧是双性同体的状态,直到与另一个也处于克慕期的人相遇, 其生理上才会出现明显的性别区分,并且心理上、行为上也有相应的变化。但当克慕期结束之后, 人们又再次回到中性状态。如果有人在此期间怀孕了,那么其女性性征将一直持续到分娩和哺乳期结束,之后依然正常进入索慕期。在这样循环往复的过程中,性别的变化是没有规律的,人们无法决定自己在下一周期的性别特征, 因而很有可能个体在成为一位母亲的同时也是其他孩子的父亲。这样特殊的生理特征使得格森星人形成了截然不同的思維模式,他们不会互相把对方看成男性或女性,从而也不会要求对方必须承担和体现性别相对应的特征。这不仅瓦解了传统的两性相处模式,也保障了个人的身体自由,实现了人与自身的和谐。

1.个人的和谐

一开始,金利并没有接受格森星人雌雄同体的生理状态,从而总是带着男性的传统思维审视着周围的人。因此,即使得到了很多伊斯特拉凡的帮助,金利却始终不喜欢他、不相信他,认为他“女里女气”、身上有种“温柔逢迎的女性特质”[2]。从细节来看,伊斯特拉凡确实是一个温和柔软的人:面对金利的怀疑和猜忌,他以一种平和的态度包容所有;面对国王的驱逐,他未曾抱怨、平静接受,甚至为了害怕连累身边的朋友而独自离去;面对逃亡中的变故,他不鲁莽、不急躁,镇定地准备着每一步的行动。然而与此同时,他又具备勇敢、无畏、坚定的品质:在得知金利被押往志愿农场后一个人单枪匹马地将其解救出来,为了坚持自己的信念义无反顾地奔向死亡。在伊斯特拉凡身上,既有传统意义上的女性气质,也有固有思维下的男性气质。正如道家所说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勒古恩把道家“阴阳”的思想融入雌雄同体的设定当中,以伊斯特拉凡为代表,展现出一种人自身的平衡状态——不需要因为性别的定位而刻意压抑人格中潜藏的“女性气质”或“男性气质”,柔与刚、弱与强可以紧密地结合、辩证地统一、和谐地共生。

2.两性的和解

在这部作品中,勒古恩一直在交替切换叙述视角。作为单性人,读者很容易跟随金利的视角去观察格森星人,寻找并发现“他”与“我”的差异,无意识地用一些带有性别色彩的词语去描述他们;但当我们透过伊斯特拉凡的眼睛去看他们时,所看到的只是单纯作为一个人与他人的区别,“尊重一个人、评价一个人,都只是将他看作一个纯粹的人”[3]。可见雌雄同体使自身实现和谐的同时,也消除了性别的刻板印象。金利与伊斯特拉凡的大逃亡就是实现性别和解的过程。勒古恩将环境推向极端,将两人置身于一望无际、绵延不绝的冰雪世界里。最初的金利会因为伊斯特拉凡“屈尊俯就体贴人的态度”[4]而大为光火;在金利的认知里,男性就该是处于强势的地位,“被照顾”这一行为却使得他成为弱势方。然而,严寒和死亡带来的恐惧一次次被伊斯特拉凡所驱赶,他在广阔天地间创造出生命的暖意,不求回报地分享一切,这种生命与生命之间纯粹的交流让金利看到了自己一直装作视而不见的现实——伊斯特拉凡既是一个男人,也是一个女人,归根究底,他只是一个人,一个全身心认可自己、接受自己的人;差异一直存在,只有自己单方面将其对立。小说末尾,勒古恩以展示太极阴阳图这一情节,明确地点出了道家“阴阳”的概念,“我画了一个圆圈,在圆圈里画了一道双弧曲线,又将这个符号“阴”的那一面涂成黑色……表达的是“阴阳”的概念”[5],并且金利在解释这一概念时所说的话语“黑暗是光明的左手……光明与黑暗、恐惧与勇气、寒冷与温暖、女人与男人……两者合而为一”[6]也是《道德经》中“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离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的同义表达,即阴阳双方相生相依、相辅相成。由此可以看出,勒古恩设置双性同体的目的并不是想彻底消除男女的性别,而是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实现两性的和解;阴阳的共存不代表没有差异存在,而是使差异不再是对立与不平等的基础;男性与女性、自我与他者、个体与整体,这些二元关系不应是非此即彼的,而是互相依存的、相互转化的。

二.平衡和谐的格森星

在勒古恩看来,“性别对立是一切矛盾的本质根源所在。因为摒除了种族、民族、阶级、文化等各种差异以后,人类最核心的区别就是两性的区别”[7]。一旦传统的两性模式被瓦解,最本质的二元对立思维也会被弱化、被消解。由此,勒古恩在作品中以双性人的设定解构了传统的两性关系,又融入了道家“阴阳和谐”的关联主义思维模式,构建了一个平衡和谐的乌托邦,促使人们以—个崭新的角度来重新审视自身及赖以生存的世界。

1.生态重建

西方传统的二元分离的思维模式是造成女性与自然尴尬地位的根源。“首先,这种二元对立思想认为人类和自然处于对立的两级,人类优于自然。其次,女性和自然的关系较之男性和自然的关系较为亲近,因而男性优于女性。……也就是说,西方传统的思维模式预设了人类与自然的分离,并给这种分离的双方假定了等级之分。”[8]因此,只有当传统的价值观念和话语体系被推翻,人与自然生态的关系才能重新定义。而这一切在格森星上得到了实现。

格森星气候恶劣,终年被冰雪覆盖。这里的本土动植物种类十分稀少,但是每一个种类的数量却很庞大。可见,即便格森星人居住在如此艰难的环境里,仍旧以一种尊重的态度对待自然,合理的利用资源,维持生态的和谐。在金利的公岛中,可以欣赏到弥漫着春日气息的花园——“各种作物都在飞快生长,生机勃勃”[9];在韩达拉教的隐居村里,可以看到冬日里的田园风光——“房前屋后到处都有海曼树……空气里飘着一股海曼花粉的香味”[10];在欧格瑞恩极度偏北荒无人烟的志愿农场中,也能留住一片森林——“……在这里荒野也得到了很好的保护,这片森林虽然己经被砍伐了好几百年,里面却没有一片荒芜的土地,没有成片的树粧,没有遭到侵蚀的山坡”[11]。漫长的冰原大逃亡尽管路途艰辛,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却还是让人一次次地忍不住为之惊叹。冰原上炽热的火山口在喷吐着烟雾,在浩瀚寂静的荒野里,火与冰似乎就象征着死亡。然而,望着这片难以言表却又恢弘壮丽的荒凉景象,伊斯特拉凡仍感叹能目睹这一切已经是他的幸运。于是,雪橇也轻盈如鸿毛,逃亡的恐惧与疲惫在自然面前变得不值一提。他们清楚地知道这无尽的冰原是前进路上的重重的阻碍,却始终没有以一种傲慢、征服的姿态和心态对待自然;他们感恩自然偶尔的馈赠,对自然和生命的奇迹而由衷地感到快乐;他们敬畏着自然、欣赏着自然,甚至于将自己的命运与自然结合在一起。可见,勒古恩清楚地看到了当今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对立与压迫,渴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于是她描绘出一个生态平衡的乌托邦空间,以此警示人们对现实进行反思,重建人与自然的关系。

2.科技反思

在小说中,勒古恩有意地抹掉了时间的痕迹。格森星人永远位于时间的中心,没有过去和未来,“世间不存在源起,也不存在终结,因为万物皆在时间的中心”[12]。格森星人不以时间来定义存在,不用去赶时间的脚步,也不会担心被时间所抛弃;他們从时间中脱离了出来,被时间所释放,遵循着自己专属的生活节奏,活在当下享受现在。因而,科技这种飞速发展并且使人类生活日新月异的属性很难被他们所重视。卡亥德机械工业的“创新时期”已经有三千多年,在此期间他们开发出了先进节能的中央加热系统,却不曾将其安装在家里;面对极寒的天气,他们放弃了舒适的可能,选择坚持和保留自身的能力来抵抗生存的艰难。戈林亨林部落的居民在山上生存了四千多年,不变的地点、相同的房子;四千年里,广播、织布机、动力汽车、农业机械等都开始得到了应用,可他们还是过着自给自足、自生自灭的生活。正如勒古恩所说,“The Gethenians do not rape their world. They have developed a high technology, heavy industry, automobiles, radios, explosives, but they have done so very slowly, absorbing their technology rather than letting it overwhelm them”[13]。格森星人没有彻底地抛弃科技,但他们只把科技作为一种可选择的工具,利用而不屈服。在科技面前,格森星人仍然拥有自己,仍然保留着人类的尊严和自由。

二十世纪的现代社会科技发展迅猛,一方面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另一方面却给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带来了很多问题,因此这一时期的西方科幻小说在凭借超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打开宇宙探索大门的同时,也弥漫着浓浓的忧患意识。许多科幻小说家感受到了人类在科技发展过程中所承受的压力,把对人类终极关怀的精神带入小说,批判科学技术对人性的扭曲。勒古恩正是通过消除时间这一方式,促使人们深刻反思自身的生存状态:要抵抗科技造成的快节奏生活对人类精神世界的侵蚀以及对人类存在本质的侵害,就必须合理地对待科技的发展。

3.消除战争

在格森星,“争执、谋杀、世仇、劫掠、宿怨、暗杀、酷刑以及仇恨之类的东西这里都有,但都不会发展成战争”[14]。格森星人重视“希弗格雷瑟”(涵盖着声望、脸面、时机以及不损尊严的人情世故),卡亥德的国王曾表示恐惧是统治他人的唯一手段,但卡亥德却很少会有死刑判决,而是让上天决定人的死亡;即便卡亥德与欧格瑞恩因为西诺斯谷事件争执不休,但他们始终没有发动过战争;爱库曼拥有先进的科技和武器,若是想要征服其他星球,完全可以通过战争的方式达到目的,但最终它只是派出金利以一种和平的方式寻求联盟。当时间被隐藏,科技被忽视,发展被延缓,和平是否就能实现,这也是勒古恩想要追求的答案。

在《黑暗的左手》中,勒古恩把虚构的文学世界转变为现实世界的镜像映射,在文学想象里折射出了对人类未来的担忧,促使人们对当今社会以及人类前途命运进行思考。同时,她借助道家“阴阳相生”的二元相融理念对西方传统的二元对立思想进行解构,建设了一个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科技和谐共处的乌托邦,为解决当代社会的危机和困境提供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Ursula K.Le Guin.Dancing at the Edge of the World:Thoughts on Words,Women,Places[M].New York:Harper & Row.1989

[2][美]厄休拉·勒古恩.黑暗的左手[M].陶雪蕾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社.2017

[3]叶冬.论《黑暗的左手》中的雌雄同体[J].外国文学研究.2009

[4]华媛媛.美国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研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

[5]Ursula K.Le Guin. The Language of the Night:Essays on Fantasy and Science Fiction[M]. New York: Harpercollins.1979

注 释

[1]Dancing at the Edge of the World:Thoughts on Words, Women,Places.Ursula K.Le Guin. New York:Harper & Row.1989.P8.

[2]黑暗的左手.勒古恩.陶雪蕾譯. 北京联合出版社.P14

[3]黑暗的左手.勒古恩.陶雪蕾译. 北京联合出版社.P113

[4]黑暗的左手.勒古恩.陶雪蕾译.北京联合出版社.P258

[5]黑暗的左手.勒古恩.陶雪蕾译.北京联合出版社.P320

[6]黑暗的左手.勒古恩.陶雪蕾译.北京联合出版社. P320

[7]论《黑暗的左手》中的雌雄同体. 叶冬.外国文学研究.P33

[8]美国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研究. 华媛媛.人民文学出版社.P55

[9]黑暗的左手.勒古恩.陶雪蕾译.北京联合出版社 P12

[10]黑暗的左手.勒古恩.陶雪蕾译.北京联合出版社.P67

[11]黑暗的左手.勒古恩.陶雪蕾译.北京联合出版社.P210

[12]黑暗的左手.勒古恩.陶雪蕾译.北京联合出版社.P195

[13]The Language of the Night:Essays on Fantasy and Science Fiction.Ursula K.Le Guin. Harpercolling P165

[14]黑暗的左手.勒古恩.陶雪蕾译.北京联合出版社.P60

(作者单位:大连外国语大学)

猜你喜欢

道家思想乌托邦
Killer App
后现代式精神下欧美反乌托邦类型片表达刍议
乌托邦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李白诗歌悲剧意蕴探析及其走向
曹操游仙诗的形成及价值
简论李白诗歌中的道家思想与人格力量
森田疗法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
关于两汉时期的道家思想社会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