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帆”“万木”含义新辨
2022-04-01张丽平高莹
张丽平 高莹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酬赠诗,因此要真正读懂本诗及其颈联,应当从白居易的赠诗出发,进入创作语境,准确把握情感基调。
面对白居易如此真诚、坦率的言语,刘禹锡不免心中戚然,想到自己被朝廷弃置在外二十多年,都在巴山楚水这类凄凉的地方任职。曾经志同道合的好友都已相继离世。如今回到故乡以后发现恍如隔世,一切都不似旧时光景。因此发出了“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两联,既是对友人的回应,也是对自身遭际的抒发,情调也是感伤的。诗的尾联是“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不难看出其中包含乐观、振奋的精神,而在这情感由低沉到高昂的变化中,颈联的作用就得以凸显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脱胎于白诗颈联“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磋跎”。但刘禹锡的诗句一改白诗颈联的感伤情调,以“沉舟”“病树”自喻,既与上联的低沉情感相联系,又是诗人的自嘲之语,隐约可以显出诗人的豪迈之气。其后又通过千帆竞过、万木争春的自然景象表达了他内心的实感:虽然我历经磨难,但是心中依旧有“千帆”“万木”一般的志气。同时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面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沉浮,表现出豁达的襟怀。刘禹锡由自身的境遇生发出了对事物发展变化的感慨,进一步升华了诗歌的思想感情,与白诗相比,境界上更胜一筹。
刘禹锡自幼聪慧,年少时便有报国之志,二十一岁进士及第,颇受赏识,官至监察御史。后参加以王叔文、王伾为首的革新集团,试图改革弊政,力助大唐中兴,但是浩浩荡荡的革新运动仅维持了两百多天就因太子即位而终止。革新派成员们纷纷被贬,刘禹锡当然难逃厄运,他先后被贬到朗州、连州、夔州等地。虽然刘禹锡大部分官场生涯是在贬谪中度过的,但是一再受打压的生活并没有消磨他与生俱来的豪气与旷达。如果说颈联中“沉舟”“病树”和“千帆”“万木”的对比实是诗人的沉沦与新贵的得失之比较,表达了愤激之情,就使颈联及该诗充满了浓郁的政治讽刺色彩。诗人一向不屑权贵,所以不太可能会在讽刺诗中倾诉自己遭遇的坎坷与无奈,这样不免有向被“刺”者示弱的嫌疑,与诗人自身的格调不符。因而,说“千帆”“万木”比喻得意新贵,包含讽刺之意,是不可取的。
刘禹锡在革新集团中被“以宰相器待之”,足見他的政治才能。他也一心想用自身的才华辅助君王改革弊政,却屡遭奸佞谗言迫害,壮志难酬。不过,一段又一段谪途的奔波,一次又一次的希望与失望,都没有打败刘禹锡,他始终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苦难,并且在诗作艺术与哲学思想上成就斐然。
因此,刘禹锡在宴席上发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语来自励,以及安慰同在仕途不得志的老友,也便容易理解了。若把“千帆”“万木”与新贵相联系,颈联中蕴含的“哲理美”将荡然无存。
“千帆”“万木”是诗人历经挫折后依旧旷达、豪迈的人生境界的象征,也是浸润着朴素辩证法的哲理思辨,对后世有着无限的启发意义。
参考文献:
[1]陶敏,陶红雨.刘禹锡全集编年校注(上册)[M].长沙:岳麓书社,2003:402.
[2]俞平伯,萧涤非,等.唐诗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899.
[3]肖瑞峰,彭万隆.刘禹锡白居易诗选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65.
[4]吴小如.古典诗词札丛[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17.
[5]袁行霈.历代名篇赏析集成·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卷(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28-329.
[6]谢思炜.白居易诗集校注(第四册)[M].北京:中华书局,2006:1957.
[7](清)董诰,阮元,等.全唐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8](后晋)刘昫,等.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9]肖瑞峰.刘禹锡诗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