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管理会计视角谈高校财务转型
2022-04-01刘艳
刘艳
高校在持续深入的教育体制改革以及全面实施的会计改革背景下,其财务管理模式和以往相比均发生较大变化。所以,高校在优化教育科研管理活动的同时,需积极应对财务管理风险,通过引入管理会计模式加速财务管理转型,进一步提升财务管理质量。
当前我国多数高校财务管理意识相对薄弱且内控体系有待完善,影响财务管理质量。在财务管理中引入管理会计思想并基于此建立会计体系,能较好地推动高校财务转型,有利于实现预期财务管理目标。
一、高校财务管理现状
(一)内控制度有待完善
目前高校内控制度存在有待健全完善现象,与此同时,高校财务部门在开展各项经济活动时存在较强的随意性,未完善财务管理制度,降低内部控制效果,为违法犯罪行为提供契机。高校在实施内控制度时缺乏足够力度,使得内控制度效用难以得到充分发挥,无法达到预期内控目标,长此以往高校在工作中就会降低效率且出现行为有失规范等情况,严重影响高校稳定发展。此外,高校还存在内控意识淡薄情况,常见现象为高校管理者缺乏重视内控,造成高校内控制度及其工作浮于表面,无法有效利用高校各项资金,降低资金利用效率,甚至出现浪费资金行为。部分工作人员对内控工作较为生疏或存在身兼多职现象,降低内控成效。
(二)财务管理缺乏规范
毫无疑问,科学规范财务管理工作在保障高校正常运行中发挥着不可小觑作用,更是实施内控重要目标与内容。目前部分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在管理会计模式下缺乏健全完善,未科学合理地开展财务工作各项流程,造成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依旧停留在基础层面,影响高校可持续发展。虽然我国各个领域都相继渗透管理会计理念,然而高校并未及时改进会计核算系统,普遍存在与当下通行经济制度相脱离现象,影响财务管理效率。此外,高校在管理會计视角下在财务工作流程层面存在非合理设置,未严格根据财务管理制度开展各项财务工作,降低整体财务管理能力,更对高校内控工作造成严重影响。
(三)财务人员水平偏低
目前高校财务管理人员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存在专业素养不足现状,导致财务管理频出问题,降低财务管理水平。尤其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高校面临比以往更为严峻的挑战,其中最为显著的一点即高效实现社会服务职能。然而目前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现有工作能力和文化素质已不能较好地适应高校和乃至社会发展需求,无形中削弱财务管理价值,无法较好地服务于高校运行和发展。与此同时,目前财务管理广泛应用信息技术,需要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具备扎实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和素养,但部分财务管理人员受年龄和思想观念等因素影响,缺乏积极主动学习先进思想与技术态度,更不能较好地适应信息化管理需求,熟练运用相应信息技术和设备更不知从何谈起,降低财务管理水平。此外,高校财务管理人员普遍缺少创新意识,常见现象即不能结合实际管理存在问题制定针对性较强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策略,影响高校财务管理质量。此外,高校财务管理在资金利用层面也缺少创新与主动服务意识,未能结合高校实际需求科学优化资金利用过程,不利于高校发展。
二、基于管理会计视角推动高校财务转型策略
(一)规范财务管理制度
目前高校财务管理受客观和非客观因素在思想观念方面存在误差,导致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单一陈旧,需要围绕服务高校,服务社会性质更新财务管理理念,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有利于资金利用的管理制度。基本有以下方面:其一从思想意识层面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全新公共服务理论指出,社会组织应适当转移单纯追求效率这一目标,更不能在考察财务管理水平时将提升高校经济和社会效益等作为唯一标准,准确且充分认识财务管理在推动高校经济发展方面展现的价值,从而在实际工作中高度重视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其二即从思想意识层面转变以往将财务管理列为事务性工作范畴理念,建立有利于高效利用资金模式。
由于高校属于培养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人才主阵地,自然要和社会紧密联系,所以在财务管理中可邀请公民参与其中并发挥监督作用。通常高校财务管理内容包括内部控制、资金预算管理等,再加上高校的重点倾向于教学活动与科研,其财务管理涉及较多主体且管理流程与程序相对复杂,需财务管理人员严谨且细致地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然而在具体工作中,财务管理人员因自身工作无人监督,逐渐产生懈怠心理,缺乏足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此,需要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监督制度,不断提升财务管理效率和水平。针对高校财务监督需基于强化其财务管理工作制度展开,主要有以下方面,其一高校内部建立的监督制度和接受来自外部社会民众、舆论等监督。内部监督指围绕高校财务管理内容建立内部监督管理制度并设置单独监督机构与队伍,规定监督标准与内容。在外部监督制度方面则需发挥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监督作用,在宣传公开财务资金事项基础上积极引领民众参与财务管理监督,在此过程调动群众智慧,邀请群众监督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并提出相关建议,使高校财务管理更具有针对性,切实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水平。
(二)实施预算指标管理
对于高校而言,在开展各项事业过程中需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策略,提升预算管理工作整体质量,从而保障各项工作有序开展。高校应从多方面优化预算编制工作,首先设置充足预算编制时间,提升预算编制效率;财政可从每年7月启动下一年度预算编制工作,只有设置充足时间才能使高校提前做好预算编制准备工作。在此过程中除了要对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面分析,还要准确了解高校资产配置和人员配置等基础情况,由此测算高校收支总需求。其次建立科学合理定额标准体系;高校各个部门在编制收入预算时可运用标准收入测算法,实施彻底零基预算的同时贯彻勤俭办学等理念,有效统筹财政资源。第三实施项目库管理;在具体工作中结合高校各个部门实际工作需求和发展情况制定不同项目实施计划,经充分且合理的前瞻性研究提交项目实施必要性、资金来源、实施内容、可行性论证等资料信息,同时根据轻重缓急原则对项目实施排序并将其纳入预算项目库,提高预算管理水平。通常预算经批复后不再进行调整,如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或国家政策调整等特殊情况可适当调整预算。其中预算执行部门在书面申请中需对调整理由进行详细论述,经事业高校领导集体商讨、决策和审批后再上报财务部门进行审批,最大限度保证预算约束力与严肃性。
(三)实施资金清算管理
高校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可贯彻“相互制衡”与“分权管理”等原则开展各项工作,尤其在开展内控工作时需要做好授权审批工作并对相关授权审批程序进行严格执行,避免出现越权审批情况。与此同时,根据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保证项目可行性报告书、计划书、评价业务等相分离,更要保证预算概算编制、资金核算、审计核查、资金支付、进度监督等各项工作相分离,财务审核、决策、验收等一系列工作也要相分离。不同级别负责人在自身职权范围内开展各项工作需主动承担相关责任,其中分为一般与特殊授权,其中一般授权分为正常与普通金融业务,特别授权主要针对部分特殊情况。其次加强内控活动;财务管理人员可结合关键点设计相关内控活动,其中关键控制点是整个控制系统核心,即在业务工作中保障整个业务活动能达到预期目标。例如在决策阶段,高校需将重点列为项目计划书与可行性研究等投资风险评估,准确阶段控制点可列为融资风险评估、预算审查、招投标管理等,达到有效控制投资目的。在支付项目款项与待评价阶段需严格参照合同约定对支付时间与方式进行控制,更要按照指定开户、专户存储、专款专用、银行监管等原则保障项目价款支付合理。在评价阶段需对决算数据审核给予高度重视,还需将其作为内控重要组成并在此基础上积累经验和归纳总结教训。
支付资金清算即代理银行在办理完每日集中支付业务后需对已垫付资金要求与国库单一账号实施划款结算,财政部门对支付金额审核并确保无误后将资金划拨至代理银行。针对上述环节需要从以下方面加以控制,其一是否及时且准确地支付至收款方代理银行所申请清算资金;其二代理银行所提交划款清单与凭证是否符合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数据,是否真实存在资金清算需求。在此过程中极有可能出现银行未根据规定进行支付资金,所清算业务存在非真实性,存在财政资金被盗用风险。对此,需要建立国库改革资金银行支付清算制度,使财政资金及时支付与清算得到保障。
(四)强化会计核算管理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改革是财政支出管理和财务会计核算方式的一项重要改革,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高校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职能相对分离。会计集中核算实行“一集中三不变”,即统一进行会计集中核算;高校预算管理体制不变,年度经费预算仍由高校财务部门编报;高校理财机制不变,资金的使用权和审批权仍在高校;高校的会计法律责任主体不变,高校对各项经济业务的真实合法性负责。改革之初,有的高校负责人和财会人员对会计集中核算改革的内涵和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的认为会削弱高校的财权,给财务管理带来不便;有的担心高校正常支出会受到限制,正常的福利待遇难以发放,干部职工的收入会减少;有的认为是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会影响高校运行的积极性等等。但半年多的实践证明,改革并没有挫伤高校理财的积极性,高校的各项开支在符合财经制度的条件下照常进行。目前仍有少数高校负责人财经法律意识不强,错误认为财务进了中心就没有责任了,存在收入不进财政专户,直接坐支等行为,放松高校的财务管理。因此,高校应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切实抓好高校的财务管理,积极配合会计集中核算改革。
(五)提升财务人员水平
相关研究指出,财务人员工作效果和效率与其职业道德修养有着紧密联系,故而,需要运用科学有效措施提升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素养。针对财务工作人员开展多元化思想政治教育。例如组织辩论赛和讲座活动,重点讨论国家在某一时期政治和经济等重大事件,积极鼓励员工畅谈自身世界观和人生观,借此发现员工思想动态并对员工实施鼓励,改变员工错误和消极思想。与此同时还需不断健全完善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在全新的时代背景下可将职业道德标准化与规范化,即组织财务工作人员学习与财经有关的职业道德规范与法律法规,要求财务工作人员充分了解财政法规与职业道德内容以及相关要求,财务人员要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贯穿法律条文。同时,还需不断优化财务机构,结合财务工作制定职业道德标准并基于此明确岗位职责,积极修正原有财务机构设置非合理之处,及时补充机构职能缺失之处,在此过程中广泛征求员工意见,使财务工作人员明确会计岗位工作职责与职业道德标准,基于此树立正确思想意识。此外,高校在培养财务工作人员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和以往相比发生显著变化,只有适应信息技术理念和技术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趋势,为高校改革和创新做好铺垫,最大限度提升財务管理效率。
高校在日常工作中需不断健全完善制度体系,例如完善激励制度;人们有着多样性和多元化需求,不同层级员工有着不同诉求与需求。高校在激励中需充分把握和了解员工需求,最大限度保证激励针对性与契合性。高校还需在遵循适度、效率、公平基础上运用目标激励、榜样激励、晋升激励、学习培训、物质激励等多种激励方式,激发员工良性竞争心理,并增强财务人员对高校和所在工作岗位归属感。还需健全完善岗位评价制度;实施岗位评价有利于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水平,因为财务人员能对自身所处岗位工作性质、职责、目标、内容等形成准确认识,最大限度保证财务人员自身条件、能力水平符合岗位要求。同时,根据高校实际情况设置科学合理的岗位评价指标,综合性评价分析财务人员所在岗位工作的工作量、技术难度、岗位职责、学历、心理压力等,促使财务人员结合自身情况持续完善和提升自我,切实提升工作效益。
结 语
总之,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变化,政府也全面启动会计改革工作。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作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不可缺少的组成,需在工作中对其展开深入研究,为持续推广和应用奠定基础,切实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