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金融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2022-04-01杨羽宸

今日财富 2022年7期
关键词:农村金融金融机构农户

杨羽宸

农村金融已成为我国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促进了农村资源的再分配,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有助于农民增加收入。根据我国发展的现实需要,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的战略任务,这对农村金融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背景下,农村金融的发展成为社会的重要议题。基于此,本文介绍了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回顾了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历史上,我国长期采用的是城乡二元化发展的方式,农村的发展一直滞后于城市。为解决农村地区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的战略任务,推动农村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农村经济是关键,而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但金融服务历来是“三农”工作的短板,新形势下,其工作方式、内容必将面临重大的转折和跃进。因此,要想有效提升农村金融发展的效果,就要突破原有模式的桎梏,开发出有效的金融发展路径,构建起农村金融发展的长效机制,更好的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和“三农”工作。

一、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

为扭转我国农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多次出台了各种惠农、强农的政策,并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了8000多万,农村贫困比例降低了8.5%。虽然农村发展的成绩喜人,但应看到的是,“三农”问题仍是当前影响经济全面发展的一个难题,也是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根本性问题。为彻底消除农村贫困,实现全民共同富裕,2017年,党的十九大正式作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任务的总体部署,“战略”提出:“新时期应优先发展农村,在实现农村扶贫重大转变的同时,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该背景下,“三农”工作成为了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内容。

金融作为新时期经济发展的核心,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2019 年,中共中央联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明确提出在新时期,金融产业链、新兴互联网金融应在合规、合法的基础上为农户提供金融服务。基于乡村振兴的背景,农村金融作为整个金融体系的重要分支,应主动承担起服务于农业,助力于农村经济发展的重任。这是时代对农村金融的具体要求,同时也是农村金融机构的一次重大发展机遇。

二、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农村金融发展较早,改革开放以前,就建立了较为完善、健全的农村金融体系,覆盖的范围也较广,其早期的主要业务是服务于农户的小额信贷需求和助力于各类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社会面貌变化较大,农村经济也得到一定的恢复、提高。为此,我国农村金融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创新,力求推动农村经济以及农村社会面貌的提高。

(一)改革开放至上世纪90年代初

該阶段是农村金融的恢复性发展阶段。标志性事件是农业银行的恢复建立。1979年国务院正式批准了此项举措,并明确了农业银行的主要职责:专注服务于农村金融,统一监管农业发展的各项资金,领导各地的农村信用社,并努力拓宽农村的融资渠道。新中国成立以后,经不断的摸索,广大农民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金融意识,尤其是实施家庭联产责任制出台后,农户具有极高的生产积极性,整个农业发展对资金的需求不断提升,农村信用社这一单一的农村金融机构已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所以,农业银行的恢复成立,改善了当时农村金融发展滞后的步伐。1984年,我国开始并着手发展市场经济,农业银行自身也做出了一定的变革,逐步建立起了以经济效益为目标的商业模式,也朝着现代化的商业银行转型。这些事件都标志着我国农村金融机制在恢复发展中,它为农村金融体系的完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1992年至本世纪初

1992年,党的十四大正式确立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目标,也提出了金融改革的决议。在这一阶段,农村金融呈现出多元发展的趋势。农业银行开始在农村区域增设网点,农业合作社也开始脱离农业银行进行自主发展,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多元发展计划并未显现出预期效果。1996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应“加强对各类农村合作基金会的整顿”,由此,农村合作基金会逐渐被纳入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体制中。但农村合作基金会并非正式的专业机构,其主要作用是为农户提供基金互助的金融服务,基于种种弊端,1999 年我国在全国范围内正式撤销了农村合作基金会,并进一步加强了对农村民间资金的管束。所以,该阶段农村金融发展逐渐变得规范,但农村市场巨大的资金需求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三)2003年至今

2003 年起,我国的市场经济已发展得较为成熟,农村金融也进入了深化改革的快车道。国家加大了农村信用体系的建设力度,同时,也在农村大范围地实施农业保险,在该阶段,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机制不断得到完善,极大地提高了农村金融的普惠度。2009 年,农业银行正式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政府同时出台了各项政策,保障了农村商业银行的良性、持续发展。迄今为止,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组织、机制、体系已十分健全,金融渠道也拓展得十分宽泛,从业人员的服务态度、服务水平也大幅提升。综上所述,现阶段农村金融要助力于乡村振兴战略任务,是建立在良好的发展基础之上的,各农村金融机构应克服困难,承担起助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任,并抓住时代赋予的新机遇,实现自身的现代化转型。

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 尚未确立有效的农村金融发展模式

农村金融要助力于乡村振兴,要助推农村经济发展,如何助力?如何助推?现阶段并无行之有效的模式和经验可借鉴。而且,“战略”虽然明确要求金融服务应优先发展农业、农村,但各金融机构在执行的过程中,受传统工作习惯的影响,仍未转变思路。由此必然造成“三农”发展的支撑力度不够、内动力不足等现象出现。该环境下,农村金融在具体的业务开展中也会遇到诸多难题:比如各级政府虽然出台各项政策大力支持金融服务支农,涉农资金的投放量也确保充足,但一方面金融机构发放的农业贷款量却不尽如人意,另一方面农户经营又面临资金短缺的难题,从而导致涉农资金难以真正的转化为农业投资,农村资本结构性短缺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

(二) 尚未建立完善的农村金融合作机制

从农村金融的组成来看,当前农村的金融机构主要有农村合作银行、农商银行、农村信用社等,主要的涉农资金也由上述机构提供。但受金融机构自身的发展所限制,各商业银行的服务网点在不断减少,农村地区也受到波及。在金融信贷方面,银行需要自行承担信贷风险,所以也将信贷业务不断合并、优化,尤其在涉及农民贷款的业务上,投放贷款的意愿并不高,而且贷款流程也较复杂,使得农民贷款较为困难并造成生产资金短缺。这已成为农村金融发展中十分突出的问题。另一方面,非银行类金融机构的数量较少,发展也十分缓慢,从而难以发挥其在短期农业融资、农业保险等多项金融业务的优势。由此可以看出,现阶段金融机构内部尚未建立完善的合作机制,所以其助推乡村发展的功能也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三)发展农业保险的力度不足

在我国,农户主要依靠自主生产、自主经营来获取收益,但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往往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一旦遇到各种灾害或其他影响,就会导致农户蒙受巨大的损失。而农业保险会带给农民必要的保障,即使在生产过程中遭到损失,也会获得一定数额的赔偿金额,由此便降低了农业生产的风险。而现阶段各金融机构并不热衷于农业保险业务的发展,只有少量的保险企业开展了农业保险的业务。同时,绝大多数农民因为文化水平不高,所以自身并没有投保的意识,又或是持有不信任农业保险的思想。而且现阶段涉及农业保险的法律机制还并不完善,也缺少相关方面的专业人才,所以造成农业保险在农村地区难以全面铺开,由此也为农村金融助力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四)尚未建立健全的农村信用担保体系

信用担保是一种重要的信贷模式,但该业务在我国农村的起步较晚,尚处于摸索中前进的态势。虽然信用担保能带给绝大多数农户切实的便利,但其审批过程一直较繁琐,尤其是金融机构面对数额较大的信用担保贷款时,往往持拒绝的态度,这也严重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而且现阶段还缺乏专门针对农村信用担保贷款的金融机构或组织,农民也难以开具有效的征信證明,由此也增加了农民在信用信息上的不确定性。同时,涉及农村信用担保的政策、法律也不健全,金融机构也缺乏专业的信用人才,既影响了对信贷风险的判断,又增加了担保的风险。以上种种欠缺,都阻碍了农村信用体系的发展。

四、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金融发展的策略

(一)建立有效的农村金融发展模式

政府主管部门应加大引导力度,督促各金融机构巩固当前已有的各项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并扩大金融服务的范围和对象,以此完善农村基础金融设施的建设。在此基础上,针对农村用户数量多并较为分散的特点,应充分借助地方的信息支持,发挥大平台、大数据的技术和信息功能,收集信贷意向农户的基本信息,并将其作为发放贷款的重要参考。大数据平台能够在金融机构与当地农户之间建立起有效的联系通路,金融机构能够了解农户的真实生产、生活状况,可针对性地设计合理的信贷方案,促进农村信贷业务的良性发展。同时,大数据也利于金融机构对贷款对象做进一步的跟踪、了解,由此可及时发现其农业生产中的各种风险并有效规避,从而实现农村金融的有效发展。

(二)建立完善的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合作机制

首先,引导各农村金融机构准确定位,在立足于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进一步精确规划农村信贷市场,尤其应重点布局贫困地区及各农业生产聚集地,扩大信贷业务;其次,放宽具备条件的农村金融机构的融资渠道,鼓励它们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并给予一定的扶持政策,推动其发展成为较为专业、成熟的农村金融机构;然后,加强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如银行与保险公司、银行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等,应突出各行业在信贷上的不同优势,尤其在农村金融服务上,应实现产品、人才、技术的广泛交流;最后,大力推动资金要素流向农村,在金融机构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与良性竞争机制。

(三)大力发展农业保险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也面临各种自然灾害的侵害,增加了农业生产的风险。所以想要全面发展农业经济,就必须积极发展并完善各种农业保险制度。在农业生产中,一旦遭遇自然灾害,农户自然不敢扩大生产规模,从整体上必然会阻滞农业发展的步伐。虽然当前也有部分保险公司向农户提供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险,但涉及的险种较少,还无法全方位的为农户提供保障。因此,政府应从当地农民的承担能力出发,在支农工作上保持一定的预见性和前瞻性,比如可以与保险公司进行联动,在自然灾害险上提供一定的补贴,督促其调整自然灾害险的费率,由此逐渐提高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农业保险的积极性。

(四)扩大抵押物的范围并发展农村信用担保体系

我国农村一般位于较偏远的地方,农民的收入有限,文化水平也不高,所以短时期之内难以建立有效、完善的农业征信体制。而各类担保机构因为自身的经营、收益问题,也不热衷于为农户提供担保、在农村设立网点。针对以上种种情况,一方面,政府应督促农村金融机构适当扩大担保物的范围,比如宅基地、农业生产设备等,确保农民可以利用已有的物品来获得贷款;另一方面,应建立并发展农村信用担保体系,比如农户提出信用担保贷款的申请后,政府可为其提供一定的监管和信用补偿,从而促成贷款的发放。

结 语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金融机构助力于农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其金融模式还不清晰。目前,除了继续在政策、资金、技术上加大扶持,引导金融机构立足于农村,还需要从社会的各方面入手,大力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只有这样,才能构建起农村金融发展的长效机制,更好的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和“三农”工作。

猜你喜欢

农村金融金融机构农户
区块链技术助力农村金融发展研究
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研究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农户的社会资本对农户民间借贷的影响
一季度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
全国42%的农户加入了合作社
农村金融大变身
安顺:荣升全国首个农村金融信用市
农村金融效率的界定与测度:文献综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