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链式管理模式预防重症患者压力性损伤效果观察

2022-03-31钱玲玲曹金凤倪娟娟

齐鲁护理杂志 2022年6期
关键词:链式入院发生率

钱玲玲,曹金凤,倪娟娟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 江苏南京211100)

压力性损伤属于压疮中压力诱发因素类,是骨科、重症医学科等科室行动能力不便患者的常见疾病,由于患者长期卧床,受力点长期不变,尾椎、足跟等身体骨头粗隆凸出处组织长期受压而溃烂坏死,引发严重的压力性损伤合并征[1-2]。如何提高预防效果,降低危重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一直是临床研究热点。有研究报道,给予危重患者预防干预护理可显著降低压力性损伤发生率,预防效果显著,但对部分营养状态较差、压力性损伤高危风险患者预防效果不甚理想[3-4]。链式管理模式是为实现“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最小的投入获得最理想的产出”而制的管理运行机制。有研究表示,链式管理模式应用于压力性损伤管理可提升护理质量和整体管理水平[5]。Braden评分是临床判断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风险的主要评估方法,主要从患者感知能力、皮肤潮湿程度、活动能力和营养摄入等方面评估,临床以患者最终评分≤18分为具有发生压力性损伤危险的依据[6]。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比较链式管理前后Braden评分≤18分重症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旨在进一步探索链式管理预防重症患者压力性损伤的效果,为链式管理模式推广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1日~2020年9月30日我院接受诊疗存在压力性损伤风险(Braden评分≤18分)的120例重症患者临床资料。纳入标准:入院时患者Braden评分≤18分;无认知障碍或精神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入院时已发生压力性损伤;中途病情变化较大、转院转科者;妊娠期、哺乳期患者;难免压力性损伤患者。将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2018年8月1日~2019年8月31日)和观察组(2019年9月1日~2020年9月30日)各60例。对照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57.37±5.33)岁;体质量指数(BMI)(21.62±1.07);入院时Braden评分(14.71±2.69)分。观察组男28例、女32例;年龄(56.92±4.78)岁;BMI(21.25±1.19);入院时Braden评分(14.13±2.42)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原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使用气垫床缓解局部压力,建立翻身卡,每2 h变换1次体位,定期温水擦浴,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避免潮湿、摩擦等刺激,床旁交接观察高风险部位的皮肤状态。发生压力性损伤患者遵医嘱给予赛肤润、3M液体敷料、自粘性软聚硅酮泡沫敷料等改善受压部位皮肤状态,保持创面清洁无菌;较严重创口(如Ⅲ度、IV度)需清除坏死组织,促进组织生长,指导患者改善营养状况等。

1.2.2 研究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链式管理模式。①由护理部、科室护士长、临床专科护士组成三级管理链,负责管理链相关制度制订、培训、考核评价等工作,组织科室建立压力性损伤风险监管系统,保证科室医务人员全员参与。②标准化管理:对患者压力性损伤评估、筛选、预防、交接、治疗与护理进行标准同质化管理,评估患者压力性损伤风险,床旁重点交接,记录压力性损伤护理日记,以便不同班次查阅患者信息,建立压力性损伤预防管理统一流程,督促临床专科护士严格执行。③细化具体措施:各类减轻患者局部组织压力的设备(三角枕、足跟保护枕、减压气垫、减压坐垫、翻身垫等)配备齐全;加强护理人员培训,使其掌握皮肤颜色改变差异和各风险评估量表细化解读,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指导临床护士为患者翻身时动作轻巧,避免推、拉、拖等产生摩擦力的动作,及时处理患者排泄物,更换衣物;对已产生Ⅰ度损伤或高危风险部位给予水胶体敷料或泡沫敷料,切勿按摩,尽量保证将压力性损伤制止于前期;加强高危患者及家属、护工健康教育,纠正其错误护理方式。④质量评估:定期召开交流会,对前期遇到的管理问题、护理难点做出总结并研讨解决方案,链式管理系统上层对前期压力性损伤高危评估效果、预防质量、监控和护理措施给予评估。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及临床预测准确率。临床分期符合压力性损伤分级标准[7]。②比较两组病灶范围、持续时间、护理干预有效率。参考石锐等[8]制订的压力性损伤相关护理质量指标评估两组护理干预有效率,主要评估内容包括临床专科护士识别压力损伤、翻身卡建立规范、减压器具的使用、不同分期压力性损伤的护理措施、各项措施落实跟踪记录规范等。③比较两组入院时及出院时Braden评分、Waterlow风险评分。Braden评分量表[9]评分与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风险成反比(Cronbach′s α为0.559~0.625)。Waterlow风险评分量表[10]评分与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风险成正比(Cronbach′s α为0.759)。

2 结果

2.1 两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及临床预测准确率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及临床预测准确率比较

2.2 两组病灶范围、持续时间、护理干预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发生5例,病灶范围(1.83±0.42)cm2,持续时间(2.35±0.71)d,护理干预有效率为100.00%(5/5);对照组发生14例,病灶范围(2.44±0.53)cm2,持续时间(3.37±0.86)d,护理干预有效率为50.00%(7/14)。两组病灶范围、持续时间、护理干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3,P=0.034;t=2.367,P=0.030;χ2=3.958,P=0.047)。

2.3 两组入院时及出院时Braden评分、Waterlow风险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入院时及出院时Braden评分、 Waterlow风险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重症患者生命体征多不稳定,病情变化迅速,需多种医疗器械维持和长期卧床静养,是压力性损伤的高发人群,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压力性损伤被认为是医院获得性不良事件,因此压力性损伤的预防和护理是重症患者日常管理的重点[11-13]。有研究表示,加强压力性损伤高风险患者临床护理管理,如延续性管理、目标性管理均有助于降低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提升临床护理质量,但对部分难免性压力性损伤护理效果有待提高[14]。

本研究对压力性损伤高风险重症患者采用不同护理管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示链式管理模式可有效减少高危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戴爱兰等[15]通过对比采用链式管理前后住院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结果显示,进行链式管理质量改进后患者高危压力性损伤发生率降低,表示链式管理预防效果显著,与本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罗雯懿等[16]研究显示,对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围术期压疮预防采用链式管理,可有效提高文书记录效率和护理管理质量。分析原因在于链式管理较常规管理更细化各个流程,对各实施环节精确度更高,通过链式管理结构,临床专科护士可准确掌握高风险危重患者皮肤状态,并对其进行动态评估和监测,及时实施应对护理措施,护理管理人员对干预效果进行量化评估,监督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提高护理管理质量[17-19];在链式管理中,不同分级之间管理效率迅速提高,管理者通过各项记录可准确掌握临床专科护士相关护理措施落实程度并量化评估,更为直观和有效,激励护士进一步加强知识修养和操作有效性。本研究结果显示,链式管理可改善发生压力性损伤患者的病灶范围,缩短持续时间,提高护理措施干预效果,且观察组出院时Braden评分和Waterlow风险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表示链式管理可及时发现患者局部压力性损伤,并迅速进行干预,延缓疾病进程,防止损伤进一步恶化,住院期间注重患者皮肤护理,可降低压力性损伤发生风险,通过提高患者及家属相关知识认知水平,进一步减少压力性损伤的发生。胡青晔等[20]通过构建基于链式流程的患者压力性损伤信息平台,比较两种管理方式对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干预效果,结果表示链式流程的应用可强化信息完整性和精确性,使医护人员交接皮肤评估描述相符度提高,提升临床护理质量。有研究显示,链式管理应用于各科压疮管理中均取得良好护理效果,不仅在预防压力性损伤中效果显著,且使院外压疮治愈率提高,降低患者压力性损伤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和感染概率[21-22]。本研究观察组患者采用链式管理,加强临床压力性损伤管理和控制,精确落实各项干预措施,使高风险压力性损伤危重患者整个预防过程连续化,各班次交接、上下级管理无缝隙衔接,并对患者局部组织皮肤状态精准评估,阻止病情发展。

综上所述,对重症患者采用链式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有效延缓压力性损伤临床症状并防止损伤进一步恶化,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链式入院发生率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入院教育指南(2021年版)》解读
学步期焦虑影响5岁幼儿创造力:一般认知和掌握动机的链式中介作用*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急诊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昏迷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体育锻炼赋能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提升:认知重评与心理韧性的链式中介作用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全膝置换术后再入院可以预防吗?
家庭—医院链式管理在婴幼儿湿疹患儿中的应用价值
上海全链式布局电影产业显成效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