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泰兴”号200年祭

2022-03-31沈毅敏

航海 2022年2期
关键词:印第安纳珀尔泰兴

沈毅敏

一、“泰兴”号最后一次远航

1822年1月初,一艘巨大的远洋帆船,平静地停泊在厦门港。圆滚滚的肚子,船头呈方形,船艉高耸出水面,画着一只彩色的鹢鸟,处在精心装饰的叶状花纹之中。船头两侧画着两个巨大的眼睛,船艏部分漆成绿色,这意味着“泰兴”号帆船属于福建省,而且它们还以红色粗体字显示了这些船的登记号,见图1。

厦门是中国南方极好的沿海港口,背后有高山保护着,而在海上又被许多岛屿保护着,一千多年来一直是中国最重要的港口之一,如图2所示。从远处望去,厦门港风平浪静,但走近一看,情况远非如此。小船簇拥在大船两旁,像一群蜜蜂围着蜂巢,伴随着许多叫喊声、笑骂声和锣鼓声。好几天来,舢板一直在码头和帆船之间忙碌地来回穿梭,在宽敞的货舱里装载着大量的手工制品和农副产品。

货舱的最底下放着一包包瓷器,有青花瓷,有青瓷,有白瓷。瓷器有各种各样的用途:茶壶、盘子、碟子、杯子、汤勺、化妆品罐、鸟食盆、油灯、瓷像装饰物。据称,这些瓷器大多产自德化。德化地处福建省中部,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中国三大瓷都”,是中国陶瓷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在瓷器的中间和上面则堆放着来自各地的茶叶,有武夷茶、毛尖茶、熙春茶、白毫茶、屯溪茶、珠茶和贡茶。

然后是生丝和南京棉布。这些上面是装饰品、漆器、竹制家具、风筝、手杖、信纸、朱砂、胭脂虫、龟甲、珍珠母。还有各种香料:熏香、檀香、乳香、安息香、没药。人们非常小心地将药物存放在不会被海水污染的地方。各种中草药:大黄、八角、决明子、牛黄、板蓝根、血竭、人参和麝香,各种货物把货舱塞得满满当当。那些不怕水的物品,如一捆捆的藤条等就被绑在船体的两侧,没有浪费一寸空间。

中国帆船的结构反映了这种所有权模式。“泰兴”号通过用横向隔舱壁分成大约15个独立的水密舱室。帆船的货舱也进一步纵向细分,每个商人都被分配了自己负责的区域。

有趣的是,这种水密舱壁至少从14世纪开始就在中国帆船上被普遍使用,但在19世纪后半叶,西方造船者才将在自己造的船上使用水密隔舱壁来作为船只受损时保持浮力的手段,如图3所示。

除了商人和水手之外,“泰兴”号这艘船还将搭载大约1 600名年龄在6~70岁之间的男人、女人和儿童。这将使船上的总人数接近2 000人。“泰兴”号是一艘大船——这是同类船中最大的一艘,总载重超过1 000 t。对于那些搭船的穷人来说,无论是挤在船上某个阴暗角落或者是在甲板上风餐露宿,都是非常艰难困苦的旅程。

中国的传统观念是“父母在不远游”,这是封建礼教对于“孝道”的要求,但在民众看来,吃饱饭才是人生最实际的问题,而高谈阔论是不能解决这个实际问题的。数百年来,因为福建山多地少,福建人成群结队地移居海外,以躲避饥荒和动乱。数量众多的移民也反映了中国社会前所未有的日益嚴重的危机。鸦片大量输入中国,以至于整个中国的经济都被颠覆了。从上到下吸食鸦片的恶习导致了白花花的银子以灾难性的速度流出中国,使得中国的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

1 600名乘客中的大多数是贫穷的移民或苦力,他们希望在爪哇的甘蔗种植园找到工作。事实上,与其说他们是乘客还不如说他们更像难民,因为他们只拥有一席之地来供他们睡觉,并自带食品,以维持一个月的航程。

大部分外出打工的苦力甚至没有钱来支付乘船的费用,他们还得等待异乡的雇主拿钱来赎买自由才能够下船。东南亚对于中国劳工的需求量很大,因为中国劳工安分守己、勤奋努力。

所有国家的水手都很迷信,中国人也不例外。每艘船上都有自己的宗教圣地,位于靠近舵的船艉甲板上的小神龛里保存着一个小雕像,是“海上女神”妈祖,也被称为“天妃娘娘”,是历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祗。古代在海上航行经常受到风浪的袭击而船沉人亡,船员的安全成航海者的主要问题,他们把希望寄托于神灵的保佑,如图4所示。

在“泰兴”号起航前一天晚上,“海上女神”妈祖的偶像被放在一个“轿子”的丝绸垫子上,用盛大仪式传递到妈祖庙里举行祭奠仪式,祈求神灵的保佑。喧嚣的场面刚刚结束,紧接着的是生死未卜的万里远航。

1月14日上午,随着潮水上涨,船老大下令升起沉重的木锚。船老大掌管船上和航行有关的所有事情,在船上,船老大手下最重要的人是舵手,他负责舵和帆。而水手们被分成两大类:老水手拥有某种船上的特殊技能;那些初级水手就只能干一些粗活,跟着大伙喊喊号子,拉拉绳子。中国帆船上的水手们没有工资,但被分配了一定的货舱位置配额,以换取他们的劳动力。

木锚升起来以后,就下达了升帆的指令,帆是用竹子和席子制作的,这些巨大的帆实在是太重了,以至于花了将近2 h才把它们升到桅顶,但它们的优点是在恶劣天气下容易快速收拢,而不需要人冒着生命危险爬上桅杆。

“泰兴”号有3根桅杆。海风吹满了巨大的席帆,“泰兴”号沿着大陆和美丽的鼓浪屿之间的水道缓缓向南航行,周围环绕着金色的沙滩。它的最后一次离港伴随着疯狂的锣鼓声,甲板上挤满了人,不仅仅是为了向家人和朋友喊最后一声“再见”,而是因为那是唯一可用的空间。下个月,大多数移民将在拥挤的甲板上生活、做饭和睡觉。水手们在甲板上疯狂地建造一个又一个简陋的茅草棚,然后把它们租给小商人避风挡雨。船长和大商人住在船艉甲板上更宽敞的住处。

“泰兴”号开始向南航行后的几个小时里,小船继续来回摆渡。他们运送在最后一分钟赶到的乘客、重要信件、新鲜农产品,其中肯定还夹带有各种各样的走私货物,如图5所示。

一旦驶出公海,这艘船就以约5 n mile/h的速度前进,每天行驶约130 n mile。为了取得这个进度,就有必要按惯例在夜间航行。众所周知,这段航程是危险的。因此必须不定时地进行测深,即用一根由纤维制成的绳子上的铅锤来测量船只所处的水深。水手们不害怕深水,而浅水才是危险的。领航员会不断地从海底采集样本。不同种类的沙质或泥状海底提供了进一步的线索,说明它们在哪里。在晚上可以通过观察星星来导航。而在白天,海岸线上有地标可以观察。75F30330-E95D-4C6C-AB27-FB800CFFDFFD

“泰兴”号驶过白礁岛,这是一个巨大的白色岩石柱,从海上笔直伸出。再往前一点,蓝色的海水变成了更加黯淡的颜色,巨大的珠江流入大海。在远处可以看到臭名昭著的鸦片走私地——伶仃岛。“泰兴”号很可能是在伶仃岛附近遇到了另一艘较小的“万康”号帆船,该船有一个红色的船头和蓝色的字体,这意味着它来自广东。像“泰兴”号一样,这艘船上也有移民,但只有198人,而“泰兴”号上却有1 600人。2位船长无疑交换了最新消息。“万康”号帆船的周船长肯定会把最近在广州发生的外交事件告诉“泰兴”号的船长。

一个西方水手在交易纠纷中失手打死了一个售卖水果的舢板女孩,再加上涉事西方船只还涉及鸦片走私买卖,这就引起了一场外交风波。西方商船只得退出珠江,停泊在伶仃岛,以便在中国当局控制之外继续他们的贸易活动。当泰兴号驶过时,他们仍停泊在那里。

从这一刻开始,这2艘船结伴航行。在茫茫大海中,有一个同伴会给他们带来一些慰藉,尤其是在他们航行经过的海盗出没的水域。这是因为一艘帆船上允许的武器数量受到了朝廷的严格管制。像“泰兴”号这样的大船也只允许有2门大炮,8门更小的火枪,10把剑,10套弓箭和大约18 kg的火药。这一严格限制的起因是,政府再次担心,如果允许一艘帆船携带更重的武器,其船长可能会被诱惑成为海盗。因此在实际上,中国帆船比全副武装的西方船只更容易遭到海盗袭击。在驶过海南岛和越南沿岸以后,帆船再也看不到海岸了,它们将穿越公海,驶向马来半岛。

通常的航行路线是沿着马来半岛东面的海岸线,先后经过7个岛屿,再穿过班卡海峡,最后沿着苏门答腊海岸到达巴达维亚(雅加达)。然而,在蒂奥曼附近的某个地方,“泰兴”号船老大作出一个关键性决定:也就是这次不走往常中国帆船穿过班卡海峡的习惯性的航线,这条航线在过去的许多世纪里一直是久经考验的航线;而是前往勿里洞岛和班卡岛东侧之间的加斯帕尔海峡。当然到今天,我们永远也不会知道他的脑袋里是什么因素导致他作出这个决定。也许是因为近年来在这条狭窄航道上的海盗越来越猖獗。或者,他可能认为加斯帕尔海峡是一个更加快捷的通道。在过去的30年里,许多欧洲船只都曾探索过这些海峡,并广泛认为这是一条更安全、更快捷的路线。加上在船上有如此多的人,其中许多人可能在这个将近一个月的航程末段已经饥肠辘辘,船上的淡水也面临短缺的危险。也许是这些综合因素促成了船老大作出这个决定。但不管怎样,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个决定是灾难性的。

二.港脚船“印第安纳”号和珀尔船长

1821年12月下旬,流经印度西孟加拉邦加尔各答的胡格利河(Hugli)被船只堵塞。这些船中间有阿拉伯三角帆船、中国帆船、印度船、美国和欧洲的商船、富人的私人游艇,以及在所有这些各种各样的船只之间穿梭的水上乞丐独木舟。一艘崭新的英国港脚船(当时粤式洋泾浜英语称东印度公司以外的英国商船Country ship为“港脚船”)“印第安纳”号停泊在加尔各答繁忙的码头附近,如图6所示。东印度公司船因为吃水较深,因此无法逆流而上到达加尔各答。他们只能在河口的港口卸货,并将乘客和货物转移到驳船上。而港脚船的一个优点是吃水很浅,可以直接停泊在加尔各答的码头上。

“印第安纳”号重374 t,于1818年由加尔各答造船厂用最好的柚木建造而成,船底用铜皮包裹以保护其免受虫蛀并提高船的航行速度。从外观上看,它与多年后开发的飞剪式快速帆船有很多共同之处。站在甲板上的是詹姆斯·珀尔,他是“印第安纳”号的船长兼船主。珀尔船长是个鸦片贩子,他从英国东印度公司那里购买鸦片。英国东印度公司不允许自己的船只用于对中国的鸦片贸易,因为担心中国政府的反对而导致其利润丰厚的茶叶贸易中断。因此,东印度公司就利用那些鸦片商人来干“脏活”,从而充当自己的白手套。当然这些鸦片商人也不是傻子,因为高风险伴随着巨额利润。

“印第安纳”号的船员除了4名欧洲人担任高级船员以外,其余是50名印度船员。而这些船员在3个月航程的总工资不到300英镑。所有人的食物和饮料也花费不了多少钱。他预计整个航程的利润将超过10 000英镑,和上面所说的成本比起来,那可是几十倍的利润哦,这实在是一次极其合算的投机买卖。

三.海难与救助

珀尔船长的第一段航程进行得很顺利,他的“印第安纳”号于1月12日抵达巴达维亚,稍作休整,并于1月27日带着淡水和补给再次离开巴达维亚。航行变得十分困难,因为东北季候风正強烈地吹向他们。原来在顺风的情况下可以在两天内走完的航程,结果“印第安纳”号花了10天才走完。时间来到了在2月7日的早晨,由于乌云密布、大雨和狂风暴雨,“印第安纳”号小心翼翼地穿过班卡和比利顿之间的加斯帕尔海峡危险的暗礁,这里离赤道还有纬度2°~3°。尽管下着雨,天气还是酷热难耐。船在狂风巨浪中非常缓慢地前进。晚上,他们航行到事故多发地,这里有几块臭名昭著的岩石组成的暗礁潜伏在水下大约1 m或更深的地方,曾是无数沉船的海难现场。

人们可能会认为,这么多船只的损失,会导致这条通往中国的特殊航线被完全放弃,而选择更传统、更著名的班卡海峡。但新航线提供的较短航道对渴望抢先进入市场赚大钱的诱惑还是不可抗拒的——尽管有安全警告,所有欧洲国家的船只仍继续使用它。

7:30,“印第安纳”号的瞭望员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在船的前方似乎有许多突出水面的小石块,这对船只的安全构成了新的意外威胁。瞭望员怀疑自己看花了眼,那些星星点点的东西在水面上忽隐忽现。他把他观察到的情况告诉了珀尔船长。船长下令把帆收了起来,以便更清楚地确定前方危险的性质。经过仔细观察,那些东西根本不是岩石,而是各种各样的漂浮物——箱子、竹竿、成捆的雨伞、各种各样的碎片逐渐映入眼帘,大量的人在水中挣扎着,紧紧抓住这些漂浮物。每一捆伞或一根木头都支撑着一两个可怜的人,大的木板上有几个中国人。这些漂浮物和落难者散布在海面上长达数英里。75F30330-E95D-4C6C-AB27-FB800CFFDFFD

“印第安纳”号上的所有人都立即意识到,在加斯帕尔岛附近一定发生了一些骇人听闻的灾难。为了自身的安全和商业利益,珀尔船长毫不犹豫地把船停在了岸边,命令把船上的小艇降下,并配备他最优秀的军官和水手,以试图拯救那些在水中挣扎的人。在数百名溺水人员的紧急情况下,珀尔船长坚持认为,所有的精力都应该用于拯救生命,而不是财产。

失事的这艘帆船就是“泰兴”号,强大的北风使得它高速航行,并以巨大的力量撞上了礁石。由于“泰兴”号帆船快速地向侧面倾斜,在船上的人们在睡梦中都被扔进了水里。一旦到了海里,他们就会抓住任何马上到手的东西。正是靠了这些物品,一些溺水的中国人设法抓住并坚持了36 h,在那段时间里漂流了大约24 km,最后那些幸运者被珀尔船长和他的船员救了出来。

经过了和风浪的搏斗,珀尔船长和水手们总共救起了190人,一部分是从海里救起来的,有些人则是漂流到附近的荒岛上被救的。水手们在船长的指挥下,把下层甲板清理干净,以便收容这些落难民工,为他们提供了食品衣服,并为伤者提供清洗包扎服务。

珀尔船长一直企图从清政府或者荷兰政府那里得到因为拯救中国乘客而遭到经济损失的赔偿。他认为这些乘客都是中国人,而他们的目的港是荷兰人控制的殖民地。但是,中国政府认为那些移民是非法的,没有资格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后来,由于“印第安纳”号的救人壮举,詹姆斯·珀尔船长获得荷兰王室授予的英雄勋章。

四、中国的“铁达尼克”号

“泰兴”号到底有多大?因为没有确切的文献记载,而且“泰兴”号沉船残骸也没有被打捞。目前,根据被“印第安纳”号救起幸存者以及“泰兴”号船货的打捞者——英国人迈克·哈彻船长的描述以及一些历史资料的介绍,我们得知以下情况:

1.英国冒险家迈克哈彻在1999年打捞“泰兴”号船货时,用声呐扫测“泰兴”号的残骸堆长50 m,宽10 m,所以推测“泰兴”号的长度应该大于50 m。这要比历史上有名的“耆英”号中国帆船还要大一些。“耆英”号曾经跨越太平洋和大西洋到达美国和英国,因而是中国帆船中知名度最高的一艘,如图7所示。

2.“泰兴”号载客1 600人,船上还有大批船员(估计为200~400人),因此我们看到的报道中有“泰兴”号船上有2 000人之说,而遇难者有1 600~1 800人之多,超过了1912年失事的英国客船“铁达尼克”号遇难人数(1 517人)。

3.“泰兴”号船头涂绿色,勾红字,按当时清政府的规定,其应该是福建的“绿头船”;而伴行的“万康”号船头涂红色,勾蓝字,是广东的“红头船”。厦门港兴盛时期,当地从事海上贸易的船只,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商船,指从事中国沿海贸易的船只;二是洋船,指从事国际贸易的船只,其目的地主要是东南亚各国。

4.在18世纪末,荷兰控制的东南亚大量需要劳动力,而福建由于地少人多,大量破产农民纷纷“下南洋”求生。他们希望在南洋的种植园找到工作求得一碗饭。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大海上到处都充满了未知的危险,稍一不慎,就有可能踏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1822年的“泰兴”号在其远航中,在印尼海域触礁沉没,造成多达1 600~1 800人丧生。这些同胞吃尽了千辛万苦,甚至不惜把自己卖身为奴。而在“泰兴”号上长达一个月的航行中风餐露宿,忍受着风浪颠簸日晒雨淋,过着半饥半饱的非人生活,眼看就要到达彼岸,却遇到一场风暴引起的触礁海难,“南洋梦”瞬间化为了海上的泡沫。

5.现在各种媒体上的文章,往往着眼于打捞上来数量众多的瓷器和其他船貨是多么精美多么值钱(见图8-图10),对于打捞沉船与船货的英国冒险家迈克·哈彻船长充满了羡慕嫉妒恨的复杂感情,而对于海难事故中同胞的不幸遭遇却轻描淡写一笔带过。2022年2月,正好是“泰兴”号同胞遇难200周年,我们在这里遥祭这些不幸的冤魂,愿他们在天堂快乐!75F30330-E95D-4C6C-AB27-FB800CFFDFFD

猜你喜欢

印第安纳珀尔泰兴
印第安纳大学玻璃建筑——跨越70年的密斯·凡·德·罗“新作”
泰兴砖雕:方寸之间见大美
非遗中的“泰兴印忆”
珀尔修斯斩杀蛇发女妖美杜莎
开泰图兴——泰兴经济开发区的绿色崛起之道
江苏省“三会”换届合署大会在泰兴召开
兄妹俩
高校应急管理机制的构成及运作——以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