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校舞蹈教学创新研究
2022-03-31郑玮
郑玮
摘 要: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学校的教学改革也形成了全新的发展趋势。高校的艺术专业作为特殊的专业类别之一,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需要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以其为基础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进行深入创新。在高校的舞蹈专业教学过程中,长期存在以教师为主体的单向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课程当中的主体地位逐渐丧失,再加上课堂枯燥乏味,导致学生对于舞蹈学习的兴趣有所下降,舞蹈课程的教学效果也在逐渐变差。以当前高校舞蹈课程教学机制中存在的不足为基础,分析如何将舞蹈教学的课堂主体转换为学生,从而切实提高舞蹈课程的教学效果,优化高校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
关键词:高校舞蹈专业;舞蹈教学;学生主体
在高校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会习惯性地将师生之间的关系确定为给予和接受的关系,并在课程教学中认为自己是教学主体,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并不断向其单向传授知识点。然而,舞蹈课程作为艺术课程中的一种,在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上与普通的专业课程存在较大的差距。教师不仅需要教给学生基本的舞蹈理论知识,也需要提高学生对于舞蹈的领悟能力,更要规范学生的舞蹈动作。因此,舞蹈教学中需要突出师生之间的互动,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只有将学生作为课程主体,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才能够提升舞蹈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深化舞蹈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
一、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校舞蹈教学创新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舞蹈能力
在以往的高校舞蹈教学中,教师侧重于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舞蹈技能,然而对学生而言,单调的舞蹈教学模式、枯燥的舞蹈教学氛围均难以使学生在学习当中提高能力。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在教学当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从而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引导学生在学习时积极与教师互动。通过良好的教学氛围和积极的师生互动,学生可以与教师共同进步。在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校舞蹈教学工作中,学生可以结合自身需求积极学习舞蹈知识,并不断提高舞蹈能力,将舞蹈知识与实践有效融合,真正使舞蹈艺术的魅力充分展现。与此同时,在高校舞蹈教学中学生可以感受到教师的尊重与关爱,教师要针对学生的情况给予适时引导,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进步。同时,学生在学习时可以不再受知识的限制,而是充分发挥自身所能进行创新,这种创新既可以是情感方面的创新,也可以是舞蹈动作方面的创新。通过创新,学生能将舞蹈艺术以更加多元化的方式呈现给大众,从而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舞蹈人才。
(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舞蹈兴趣
高校的舞蹈教学意在培养专业能力强、素养高的舞蹈人才,从而使我国的舞蹈艺术能呈现在世界舞台上,使我国的舞蹈艺术发扬光大。高校在开展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需求,结合学生的学习现状,适时调整教学方案。在这一过程中,教学质量能得到有效提高。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校舞蹈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乐趣,使学生在学习当中不断成长与突破。对于舞蹈教学而言,教师要保证学生不仅能掌握舞蹈知识,还应掌握舞蹈技能,使其在表演舞蹈时能充分结合自身的情感将舞蹈动作呈现得淋漓尽致。这就需要教师在舞蹈教学中充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主动投入学习,并在学习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在学习中有所思,有所悟。高校舞蹈教师需要明确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性,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优化、调整教学手段,确保舞蹈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投入学习。
二、高校舞蹈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一)对舞蹈教学缺乏重视,教学方法有待完善
对于大学生而言,舞蹈课程大多是选修课,不是主要的学科项目。因此不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均存在对舞蹈课的学习与教学不重视的情况。学生若不重视舞蹈课程会出现出勤率不高、上课流于形式或者频繁请假的现象,教师若不重视舞蹈课程不但会影响课程的教学质量,还会影响课堂秩序,从而出现为上课而上课、上课走形式的问题。由于高校对舞蹈课程的重视程度较低,在选择舞蹈教师时也会出现不够重视的情况,因此舞蹈教师的综合素质整体不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特点和习惯不重视,只是一味地将课堂知识传授给学生,也同样不重视教学方法的完善。对于舞蹈动作和知识点过多的情况,有些教师只会精简课堂内容或者加快讲课速度,并不关注学生的掌握情况。甚至有些教师明知道存在以上问题,却没有对教学方法进行改善,也不关注对教学质量的提高。由此可见,对于高校舞蹈教學来说,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在舞蹈教学方面均缺乏足够的重视。
(二)课堂教学评价机制不完善
现阶段,高校的舞蹈课堂教学评价一般以舞蹈动作评测和理论考试为核心,许多学生为了考取较高的分数会机械地背诵理论知识或练习舞蹈动作,严重忽略了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的舞蹈动作机械、一致,无法展现出学生的艺术修养和个性特点,丧失了舞蹈艺术的美感。高校过于重视考试制度不仅不能提高舞蹈课堂教学效果,甚至会严重影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评价机制的不完善大多是因为高校的舞蹈教育理念没有进行现代化的转变,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吸收和借鉴力度相对较弱,导致舞蹈课程教学始终处于不足状态。
(三)教学内容过于枯燥,缺乏创新
在高校舞蹈课程教学体系中,实践教学是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也是学生将学习到的舞蹈理论知识转化为结合自身性格特点的舞蹈精神的重要步骤。舞蹈课程的主要服务对象是高校舞蹈专业的大学生,只有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才能够有效提升舞蹈教学的效果。但是,现阶段很多高校的舞蹈教学依然受传统教学模式的严重影响,采取教师讲解、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真正掌握舞蹈技巧,也很难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此外,舞蹈课程教学内容缺乏创新,考试标准往往也完全统一,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性格发展,使其难以产生独具个性的差异化。大部分高校的舞蹈考试标准虽然具备较强的统一性和一定的科学性,但是却无法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导致舞蹈课堂教学的实践教学环节出现很多的问题和不足。普通学生在刚接触舞蹈课程时,对于舞蹈的系统认知不足,如果此时课堂趣味性和学生的参与性较低就会使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下降。枯燥的舞蹈理论不仅抽象,而且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无聊,这就导致高校的舞蹈课堂教学效果较差。另外,舞蹈专业的学生一般具备扎实的舞蹈功底,如果在舞蹈课堂教学中只采用单一的教师示范教学法则很难调动学生感知舞蹈艺术的能力,甚至可能会使学生产生消极心理,开始抵触舞蹈专业课教学。
三、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舞蹈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措施
(一)引导学生真正感受舞蹈艺术的魅力
在高校开展舞蹈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于舞蹈的强烈学习欲望与学习动力,并且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其中,使学生在充分感受到舞蹈艺术的魅力之后主动学习相关的学科知识,逐步探索更加全面化的舞蹈教学内容。通过此种方式可以进一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逐步创新高校舞蹈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教学体系以及高校的人才培养体系。
在传统的舞蹈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过于重视对学生肢体语言的引导,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学生舞蹈鉴赏能力和学生个性的培养,导致学生的舞蹈缺乏个人特色和生机,只是机械性地复制与粘贴。舞蹈作为艺术的主要类别之一,舞蹈课堂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的肢体动作符合标准,更需要通过培养学生的舞蹈艺术审美能力打造具备学生个性的独特肢体语言。只有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感情和个性全面融入舞蹈动作,才能使其舞蹈感染每一位观赏者,并通过舞蹈树立学生积极的心态和自信心。因此,在高校的舞蹈课堂教学创新过程中必须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丰富和优化实践环节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舞蹈的魅力,感悟舞蹈艺术的内涵,从而在提升学生舞蹈技能的同时全面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舞蹈美学能力,突出学生在舞蹈课程中的主体地位。
(二)提升教师的综合教学素养
为了从根本上提升高校舞蹈课堂教学的整体水平,需要提升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以及职业素养。教师不仅需要具备较好的身体素质,也需要综合掌握相关的舞蹈动作以及舞蹈训练技巧。此外,舞蹈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形体特色,也需要灵活把握学生当前的具体学习情况以及学习需求。
教师综合教学素养的高低不仅决定了舞蹈课堂教学的质量,还决定了学生在舞蹈课堂中能够学习到多少专业的舞蹈知识、舞蹈技巧。在国家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趋势下,要想从根本上实现高校舞蹈课程教学体系的优化和创新,就必须全面提升教师的综合教学素养,尤其是要引导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同时鼓励教师参与专业培训,切实增强其舞蹈领悟能力。当前,高校舞蹈专业的学生大多是90后、00后,这些学生在舞蹈艺术方面更加追求个性化,因此需要把握学生的这一特点创新舞蹈教学课堂,将课堂主体地位归还给学生,在学生艺术思维的带动下优化舞蹈课堂教学。教师需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同时秉持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密切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并且进行详细记录,以便为后续的课堂教学活动提供数据支撑与保障。此外,教师也需要在正式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之前认真了解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以及相关教学原则,结合课程大纲的主要内容进行合理研究与思考,随后将自身的专业教学知识引入其中,在激发学生强烈学习动能的同时带领学生主动探索更加全面的学科知识,从而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学科素养。除此之外,虽然课堂秩序是课程教学的关键,但是如果完全照搬传统的课堂管理模式,就会使舞蹈课堂变得机械化和程序化,导致舞蹈教学失去艺术内涵。因此,教师在进行舞蹈课堂教学时需要尽可能将课堂的主导权交给学生,自己则作为引导者指导学生学习。舞蹈教学这一艺术交流课程需要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思维,通过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推动课程进度,增强舞蹈课堂的趣味性,从而深入地创新舞蹈课堂。
(三)对舞蹈课堂教学方法和模式进行深入创新
舞蹈这一艺术门类的课程教学与其他普通学科的差异较大。在如今的高校舞蹈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会忽略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这一基本原则,导致其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对学生的精神能力和艺术素养进行培养,使学生只是机械地学习舞蹈动作,而不具备个性与美感。因此,在高校舞蹈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为基础,合理创新舞蹈教学模式和具体的课程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逐渐提高主体意识和情感思维,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舞蹈的内涵和魅力。教师在创新舞蹈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借助互联网的优势,结合互联网中的有效资源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理念,从而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四)完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
学生的舞蹈表现往往与其性格特点和艺术自信有着直接的关联,舞蹈课堂的教学评价机制通常也会以舞蹈信心的建设和学生艺术个性特点的培养为评价主体。在课程评价机制方面,教师需要以阶段性的视野看待学生的舞蹈成绩,而不是以固定的标准对所有的学生进行统一化的评价。利用阶段性的视野评价舞蹈课堂教学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舞蹈的自信,还能引导学生将这种自信转化为持续学习舞蹈的热情。与此同时,阶段性视野还能够让学生明确自身的不足和优势,引导学生在后续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建立小的目标,通过小目标的不断衔接有效提升舞蹈能力,从而增强舞蹈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四、结语
明确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是高校对舞蹈专业进行深入改革和创新的基本要求。高校舞蹈课程教学的创新必须明确学生是课堂主体的这一原则,并且通过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的完善、舞蹈教学机制的创新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操和舞蹈能力。同时,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可以给学生更多的课堂自主权和主动权,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舞蹈潜能,实现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此外,还需要完善舞蹈课程的教学评价机制,增强课堂反馈的有效性,通过对学生舞蹈潜能和学习个性的深度挖掘,让学生的舞蹈学習更加贴近实际生活,从而实现课程学习和学生身体、心理健康的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雷元丽.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校舞蹈教学创新研究[J].大观(论坛),2021(7):141-142.
[2]武开娟.以学生为主体的舞蹈教学在高校舞蹈教学中应用的思考与实践[J].黄河之声,2020(3):169.
[3]邹蓉.以学生为主体的舞蹈教学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创新初探[J].智库时代,2019(23):280-281.
[4]鹿洋.以学生为主体的舞蹈教学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创新思考[J].山西青年,2019(3):298.
[5]安静,姜钊.以学生为主体的舞蹈教学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创新研究[J].艺术评鉴,2018(21):138-139.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现代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