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提琴表演技巧艺术探析

2022-03-31蔡昀欣

大观 2022年2期
关键词:小提琴

蔡昀欣

摘 要:小提琴演奏作为一种表演艺术,正似绘画、舞蹈、体育运动等项目一般,只有通过娴熟的技巧,才能传达出乐曲本身的精神与情感。因此在一场成功的小提琴演奏中,完善的技巧是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20世纪著名的小提琴教师弗莱什(Carl Flesch,1873—1944年)指出,小提琴演奏的艺术是由三个部分所组成,也就是一般技巧、应用技巧、艺术表现,可见技巧的执行的确是提琴演奏中很重要的部分。结合奥尔(Leopold Auer,1845—1930年)、弗莱什、道尼斯(Demetrios Constantine Dounis,1886—1954年)、加拉米安(Ivan Galamian,1903—1981年)关于小提琴技巧的部分论述,介绍讨论小提琴表演技巧。

关键词:小提琴;小提琴技巧;小提琴练习曲

19世纪,可以说是整个小提琴演奏史的高峰,法国学派、比利时学派、德国学派的演奏学派活动均得到高度发展。在演奏风格的差异方面,法国学派与比利时学派是较为相近的,擅长华丽、灿烂的技巧,以优雅流畅为最常见的形容词;而德国学派的演奏风格便保守许多,大部分的演奏家,如史博(Louis Spohr)、姚阿幸(Joseph Joachim)都以温暖的音色、平实的运弓见长,摒弃过于炫技的演奏方式。

上述两种小提琴演奏风格,在20世纪持续发挥着影响力,而在小提琴演奏发展的过程中,又因为地域的不同,形成四个主要的学派,分别为俄国学派、法比学派、德奥学派、美国学派。其中俄国学派的海飞兹(Jascha Heifetz)、艾尔曼(Mischa Elman)、米尔斯坦(Nathan Milstein),法比学派的易萨伊(Eugene Ysaye),德奥学派的弗莱什、谢霖(Henryk Szeryng),美国学派的帕尔曼(Itzhak Perlman)、郑京和,都是世界顶尖的演奏家。在这些一流的演奏家光芒四射的演奏背后,除了与生俱来的天赋及辛勤的练习之外,还有优秀教师的教导,这也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决定性因素。

小提琴整个演奏技巧是相当庞大且复杂的,要想去理解它、陈述其结构,可以从各个角度着手,而分类方法的好坏一方面要看合不合乎逻辑,另一方面则是要具有全面性,也就是所有的技巧都要能够涵盖在同一架构当中。在20世纪,许多著名小提琴教师所提出的技巧架构,涵盖的技巧较完整,故选择几个著名的提琴论述,如奥尔、弗莱什、道尼斯、加拉米安的论述,从中抽出讨论技巧的部分作介绍。由于上述多人在某些技术上的看法大同小异,笔者只将其最特别的观点陈述出来,对于较普遍的概念则不予讨论。

一、奥尔《我的小提琴演奏教学法》

(Violin Playing as I Teach It)

奥尔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著名的小提琴教师之一,他的演奏风格承袭自董特(Jacob Dont)与姚阿幸的德奥学派传统,在教学风格上,则相当注重因材施教的原则,他的学生如海飞兹、艾尔曼、米尔斯坦,都是世界顶尖的小提琴演奏家,可见其教学方法的确有其独到之处。奥尔的著作《我的小提琴演奏教学法》一书中,收录了他对于小提琴技巧的解释与分类,虽然奥尔在此书中并不特别强调技巧的重要性,反而觉得心理因素、节奏感与细致的感触是掌握演奏艺术的要点,然而,他对于提琴技巧所做的诠释与解说仍是值得参考的。

奥尔对于左右手技巧的分析,并没有依照特定的原则,只是将乐曲中常见的技巧加以解说并提出练习的方法。奥尔对于左手技巧的叙述稍微简单一些,他认为在同一把位上演奏是相当基本的,所以关于左手的技术直接从换把位开始谈起。除了换把的问题之外,奥尔对左手技术提出按弦压力、音阶、半音阶与指法选择等议题的看法。在换把位的议题上,奥尔认为最重要的原则是不论用什么指法,都不能让人听见换把的过渡,使演奏像在钢琴上弹出的音一样非常连贯。在按弦压力方面,有两个因素必须考虑:一是根据学生生理状况而决定按弦强度;二是学生自己感受因为手指压力的不同而造成发音效果的改变,进而主动适时地改变按弦压力。

要想获得左手技术,必须训练手指的独立性、力量和灵活度,其方法便是通过音阶来练习。奥尔建议在练习音阶时,先用分弓,而后连弓,从一弓四音、八音,而后盡可能多音一弓,并且以均匀、音色优美饱满为目标。而半音阶的练习,则要遵守两个原则;一是手指动作要快;二是演奏下行半音阶时,必须将下一条弦的四个手指同时落在弦上,以求均匀清晰。在指法的选择上,奥尔建议以节奏指法为依据,即在重拍的部分换指,这点与弗莱什的看法是相同的。

二、弗莱什《小提琴演奏的艺术》

(The Art of Violin Playing)

弗莱什的《小提琴演奏的艺术》作于1924年,内容除了左右手技术的探讨之外,还包括更进一步的发音、音色、指法选择等问题的探讨与练习方法的建议,这些均有详细的分析与解说。著名的小提琴家克莱斯勒(Fritz Kreisler)认为这本书是“小提琴领域的最重要的著作,小提琴家们应当人手一册”,小提琴教育家舍夫契克(Otakar Sevcik)推崇此书为“小提琴家的圣经”。弗莱什的其他重要著作包括《基本练习》(Basic Studies)、《小提琴演奏的音色问题》(The Production of Tone Production)、《音阶系统》(Scale System),都是相当重要的著作。

弗莱什认为,小提琴演奏的艺术是由三个部分所组成的,分别为一般技巧、应用技巧、艺术表现,三者之间有密切的关联。针对一般技巧部分,弗莱什将之分为身体姿势、左手、右手技巧三大项目。左手技巧分别为:一是左臂姿势,包括手指与拇指、手指位置、手指起落、手指压力、放松;二是音准,包括练耳、音律问题、对空弦、纠正错音;三是基本动作,包括按弦动作、移指动作、伸屈动作、拇指动作、手与肘;四是换弦动作,包括右臂动作左右手协调;五是把位与换把,包括手臂、手指、手腕;六是揉弦,包括手指、手、下臂;七是基本技巧,包括自然音阶、分解和弦、三度分奏、半音音阶、级进移指、伸指八度、伸指六度、伸指十度、震音、泛音、拨奏、简单八度。右手技巧分别为:一是持弓,包括拇指、食指与小指;二是运弓,包括上臂-关节上抬、上臂-关节水平、下臂-肘转动、腕部、手指;三是换弓,包括手臂、手腕、手指;四是换弦动作,包括快速、慢速;五是弓位的分配,包括弓尖、中弓、弓根、较长弓尖、较长中弓、较长弓根、上半弓、下半弓;六是长弓,包括延绵音、连弓、分弓;七是短弓:鎚弓、波弓;八是击弓和跳弓,包括控制跳弓、自然跳弓;九是混合弓法,包括延绵弓+分弓、连弓+分弓、连弓+击断弓、琶音+跳弓。

三、道尼斯《道尼斯的小提琴教学法》

(The Dounis Principles of Violin Playing)

道尼斯是20世纪著名的小提琴理论家与理论家之一,曾经当过医生,因此道尼斯的左右手技巧理论,有一大部分是从生理与肌肉的观点出发的,他认为身体是乐器的延伸,且比乐器来得重要。道尼斯的作品相当丰富,他除了曾经校定帕格尼尼随想曲、巴赫无伴奏小提琴组曲等乐曲之外,还留下了大量的技巧练习,其中较为著名的是作品十二号Artist’s Technique,将小提琴的高级技巧浓缩在一本练习曲当中。虽然道尼斯本身对小提琴技巧的理论没有留下完整的正式著作,但是后人将他的技巧理念集结归类,以Valborg Leland 所著的《道尼斯的小提琴教学法》(The Dounis Principles of Violin Playing)最为著名,书中内容主要以技巧的讨论为主体,加上道尼斯的学习背景、教学理念与相关访问等内容。

在道尼斯的理念中,他认为左手的技巧主要由三件事依序组成,分别为:揉弦、换把位、手指之活动(包括垂直与水平手指动作、拨弦、双音、和弦与泛音的执行)。其中揉弦是左手技巧的基础,必须在学习的初期就给予教导,以便确定保持手指的正确位置,同时消除手臂的紧张动作。针对换把位的执行,道尼斯将此技巧分为两类,一是在慢速段落的换把,一是在快速段落的换把。两者的动作是有差别的。在慢速段落中,手腕弯曲动作是换把的前导,而后手指滑行于弦的表面,直到目的音才按住弦。在此换把过程中,揉弦是不能少的,从换把动作之初,一直到换把动作完成,都要有揉弦动作加以辅助。在快速段落的换把动作中,由于没有时间做手腕的弯曲动作,因此此时是由直的手腕加上前臂动作来执行,也可以说是由手指作为起始,上下爬行于指板上。

对道尼斯来说,优美的音色是最高的目标,而达到此一目的,必须靠右手技巧的完美执行。在持弓方面,他強调中指与拇指的平衡感,同时拇指、中指与弓的正确接触点,也是相当重要的。例如他指出,握弓时,拇指应以右侧接触弓杆,而中指置于弓杆上,勿超过第一指节等。除此之外,不同弦的手臂位置、前臂的旋转动作、换弦动作、手腕动作等技巧,道尼斯也非常重视。

四、加拉米安《小提琴演奏教学法》

(Principles of Violin Playing and Teaching)

加拉米安是美国学派著名的小提琴教师之一,他的教学概念承袭自法国与俄国学派的传统,讲究技巧的掌控与精神层面的控制,世界顶尖的演奏家如帕尔曼、郑京和、祖克曼(Pinchas Zukerman)等人都出自他的门下。加拉米安对于提琴技巧的分析与诠释,主要呈现在《小提琴演奏教学法》及《当代小提琴技巧》两书中。加拉米安认为小提琴的演奏并没有一定的规则,而是只有普遍性的原则,这些原则都必须在自然与正确的前提下来进行,所以各种基本技巧动作间的重复性与关联性,应该要受到重视。也就是说,某个细部的动作一旦改变,小提琴演奏者所处的姿势也必要加以调整,以配合整体的演奏,因为基本技巧的形成是牵一发动全身的,当某个基本动作或姿势不正确时,极有可能影响到整体的演奏效果,不可不慎。

加拉米安在左手技巧方面,提出了“手型框”(frame)和“双接触点”(double contact)两大论点。所谓“手型框”,即第一指与第四指在任何把位按着八度时的基本姿势。此一基本姿势,无论在任何把位上都要尽可能保持相同,甚至在伸张指型中,也要感觉基本手型的存在。“双接触点”原则也就是在任何把位中,都必须保持左手与乐器的两个接触点。举例来说,一至三把位时,拇指与食指的侧边轻触琴颈;第四把位时,手掌代替食指与琴身接触,形成了手掌与拇指接触琴身的两点,此时食指侧面不再接触琴颈;第五把位以上,拇指与手掌接触琴身的面积增加,甚至在更高的把位,拇指可能离开了琴颈,却仍然要以手掌较低部与拇指,用托琴的方式接触琴身。因此,“双接触点”原则提供手指与手臂在琴颈与琴身的可靠依据,间接地对音准提供了保证。

在右手技巧方面,加拉米安将之分为四个主题,分别为:第一,弹性系统;第二,握弓;第三,臂、手、指的运动;第四,运弓。其中手指、手腕、手臂各部位的圆滑动作,是构成运弓的重要因素,而各种弓法当中最基本的技巧,是运弓方向的控制——拉直弓。由于单独的手臂左右动作,并不能使运弓的方向与琴桥平行,因此运直弓的方法,是上臂、下臂、手腕、手指的动作组合。加拉米安认为,拉弓的三个阶段分别为三角形、四方形与弓尖,各有不同的手部动作。在弓根时,手腕与乐器呈三角形的形状;在中弓时,则呈四方形,手肘角度约为九十度;到了弓尖,手臂伸直,接近一百八十度角。

五、结语

从本文所述的四位提琴教师所提出的技巧架构中,可以看出弗莱什、道尼斯、加拉米安三人对于左右手技巧的架构较具规模,分类也较为详细。虽然三人所重视的项目不尽相同,切入的点也不一样,但是对于握弓与按弦的基本姿势都相当重视,例如在握弓方面,要求手臂、手腕、手指的正确动作,因为这是一切弓法的基础。在左手技巧方面,除了基本的按弦姿势与手指动作之外,音准问题是极受重视的,然而,除了加拉米安提出以“手型框”与“双接触点”的方法作为按弦的依据之外,其他人都认为训练听力为解决音准问题的唯一办法。另外,道尼斯对于左手揉弦的技巧相当重视,认为是左手一切技巧的基础,对手指放松、换把位等动作都很有帮助,这样的想法是其他人没有的。

上述三位的左右手技巧架构,虽已有相当的规模,且各有特色,然而各技巧间的讨论,似乎缺乏关联性,例如手型和换把的关联、手型和揉弦的关联,均无提及。这些小提琴教师所用的方法、步骤对如何归类、如何有系统地训练,都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然而对于动态的演奏动作来说,这些纸本的资讯提供即使再详尽,也比不上实际的示范来得有用。而在科技发达的今日,影音视频的传输相当便利,若能利用现有的工具,将各种技巧的演奏动作录制成动态的影音资讯,由网络进行传送,即可使复杂的技巧解说化为实际的演奏示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蓝谷.小提琴演奏之系统理论[M].台北:全音乐谱出版社,1980.

[2]弗莱什.小提琴演奏的艺术[M].冯明,译.台北:黎明文化事业出版社,1985.

[3]加拉米安.小提琴演奏与教学法[M].林维中,陈谦斌,译.台北:全音乐谱出版社,1980.

[4]LELAND V. The Dounis principles of violin playing[M].New York:Joseph Patelson Music House,1982.

[5]戛威.小提琴演奏的发展与技巧习得:研究回顾与综述[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20(3):92-95.

[6]熊然.浅谈小提琴主要技术理论著作及教材的选用和搭配[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10(4):174-176.

作者单位:

云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

猜你喜欢

小提琴
“或”的两边
特长
Hey Diddle, Diddle
意大利克雷莫纳小提琴之谜
偶遇一位拉小提琴的老人
小提琴
一个七美元的梦
Pear Concert
拉小提琴的大嘴河马
毫无价值的小提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