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联想方法的“四忌四宜”
2022-03-31陈梦露
陈梦露
摘 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运用联想方法,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主动思维及创造性思维。但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联想方法有“四忌”:隔靴搔痒、浅尝辄止、生搬硬套、急功近利,可将这“四忌”改进为“四宜”:从符号世界转向真实生活、从低阶思维转向高阶思维、从机械强化转向自主建构、从语无伦次转向理性表达,以此启迪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思维,提升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英语;联想方法;运用;“四忌”;“四宜”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2)01-0041-04
联想,是从事物之间具有的某种联系与相似性,推出另一些事物的联系与相似性的一种思维方法。我们在教学中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时,总是要引导学生不断回忆起学过的知识以及解决过的问题,进而探求新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联想方法组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深化对语言知识的感知,培养学生积极自主的学习方式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然而,教师在运用联想方法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隔靴搔痒”“浅尝辄止”“生搬硬套”“急功近利”等不当现象,不仅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还会对学生形成良好思维品质及学习素养产生消极影响。鉴于此,本文拟通过剖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及其成因,提出解决建议,做到“四忌四宜”,以期促进联想方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一、忌隔靴搔痒:宜从符号世界转向真实生活
教师在导入环节开展联想活动时,常常不能立足于学生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难以抓住将学习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衔接的关键点。比如,联想的对象始终局限于教材的情境,教材谈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或者设计脱离实际的不真实情境,天马行空地联想,与真实生活脱节。这样往往会使英语知识在学生的认知中退化为毫无意义的符号,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剥离,无异于隔靴搔痒。
【例1】在教授水果词汇时,很多教师会创设联想情境,先從唱一唱有关颜色的儿歌开始,再复习颜色的词汇,接着联想到不同水果的教学,由红色到苹果、黄色到香蕉、绿色到西瓜等。在这样的联想导入活动中,教学活动并没有与学生的生活体验充分联系,也缺乏一个整体的话题情境,不利于学生对于语境的整体感知。
【诊断】显然,例1中从颜色到水果的联想只停留在符号层面上,没有使这些词汇脱离符号形态,回归到生活的层面。学生对相关水果的“感知”和“体验”没有被充分激发,自然不会有积极表达的欲望。学生的学习是有源的,这个“源”就是他原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因此,教师在设计联想活动时,要关注联想的“生活含量”,不要让英语知识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否则,教与学的活动就会仅仅局限于文字层面上,割裂知识与真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消减学生的学习动机。
【矫正】紧扣“生活”这个着眼点——从符号世界转向真实生活——创设联想以及主题意义引领的整体情境。即,教师应该以教学内容为中心展开充分的接近联想,设想教学内容可能涉及到的学生的生活体验,并以此为突破口确定主题语境,引导学生在主题引领下探究联想活动,避免出现脱离学生经验的问题或者碎片化的问题。针对例1,教师可充分展开接近联想,联想到水果超市、水果沙拉、水果树、水果汁等生活中十分熟悉的意象,可从中选取水果超市为导入场景,构建“水果超市”的活动情境。通过搭建超市“水果日”活动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解读关键信息,充分调动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习总是嵌入在一个社会性的情境中的。”以接近联想作为导入形式,可以在课堂的开端唤醒学生记忆中的相关生活经验,并整体性地构建有机联系的生活化主题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场景时,可以自然地触发相应的话题,进而自发地表达,而不是“翻译”式的生硬转换,这势必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与主动参与意识。
二、忌浅尝辄止:宜从低阶思维转向高阶思维
教师在运用联想方法设计教学活动时,大多指向低阶思维,而高阶思维的含量则较低。为了增加教学活动的多样性,教师常简单地设计一些联想的学习形式。实际上,学生几乎不需要太多的思维过程,可以不假思索地解决教师提出的联想问题。学生就像是已经收拾好了满满的行囊,却只能在家门口溜达,这就造成了联想教学的浅尝辄止。
【例2】在小学英语教学的热身环节,很多教师都是直接呈现图片,引导学生联想并读出单词,用看图片读一读的方式复习旧知。如某教师在复习pancake,ice-cream和juice时,通过呈现每张图片的局部,让学生联想并读出单词。学生几乎是以“齐读”的节奏整整齐齐地完成了这个活动。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却看不到学生个性化的思维过程。
【诊断】例2问题,主要是源于部分英语教师对联想思维的认识较为浅显,没有深入挖掘联想思维并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所致。《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将学生的认知过程按照复杂程度分为六大层次,从低阶到高阶分别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例2中教师通过呈现图片的局部来引导学生联想,学生尚处于记忆和理解的低阶思维活动状态,机械地回忆对应的单词,缺乏高阶的思维活动。而且如果长期进行这样的导入活动,学生习惯于简单地“条件反射式”回应,会导致学生缺乏主动思考。
【矫正】依诊开方,布置思辨性联想任务——从低阶思维转向高阶思维——才是关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应用相似联想,通过发掘不同事物间的相似特性,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引导学生发现学习,使其成为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探究者。针对例2,教师可运用相似联想,设计一个“水果超市”情境下的竞猜游戏活动,从圆形、三角形、长方形等不同的形状特征来启发学生联想到已学的食物词汇:pancake, ice-cream和juice(如下图)。同时,为了降低猜测难度,同时可结合接近联想来启发学生联想到已学的食物词汇:pancake, ice-cream和juice(如下图)。同时,为了降低猜测难度,同时可结合接近联想,加入与食物有关的原料或者工具的提示。而这个猜测活动在复习相关旧知的同时也引出了本课的学习内容:strawberry。在这样的相似联想活动中,观察形状特征,分析形状图案与面粉、平底锅等食物之间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实则暗含逻辑的联系,可以帮助学生积极地回忆、理解、分析以及应用,实现从低阶思维活动到高阶思维活动的转化。教师的引导可以帮助学生通过主动思考,在抽象性的几何图形、形象性的食物信息以及经验性的常识知识之间构建有机联系,在多维度的理解和分析中链接旧知,引出新知。同时,活动本身具有的趣味性也能够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有利于提升他们的语用能力和思维能力。
竞猜游戏设计
三、忌生搬硬套:宜从机械强化转向自主建构
学生不能自主建构联想,其联想形式较为机械。教师自己对教学材料进行了联想和构思,之后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联想。这种联想训练是一种机械训练,剥夺了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和能力的机会,没有把联想作为激发和赋予学生学习自主性的主要手段。
【例3】在关于水果的词汇教学中,某教师在呈现需要教授的词汇后,集中让学生练习发音。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相似联想,用肢体来展现不同的水果。但是学生只能按照教师给的动作进行表演,思维和情感都没有得到激发,导致学生缺乏全身心投入的体验,割裂了学生的体验与知识学习的内在联系。
【诊断】例3中教师将自己的联想强加到小朋友身上,进行了“整齐划一”的集体模仿,这样的联想似乎变了味。究其原因,可能是教师对学生的联想能力缺乏信心,或者存在惧怕麻烦和困难的心理倾向,习惯于全盘掌控课堂。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可见,身体的体验可以唤醒学生的已有经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
【矫正】同时迈开两条腿——采取相似联想与对比联想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从机械强化联想转向自主建构联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朝着“相对”“对立”的方向去联想,运用对比联想去丰富学生的动作形象思维。如在教学apple的过程中,教师可顺应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导学生用各种具有对比意义的、生动形象的表情与肢体语言来描述苹果,增强学生的深度体验。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在同学联想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对比联想。通过实践这一方法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联想丰富性:有学生用食指和拇指比出一个像苹果的小圆圈放在眼前说:“Apple,apple. A small apple.”就有另一个学生用双臂大张的夸张动作呈现一个大圆说:“Apple,apple. A big big big apple!”有学生竖起大拇指笑眯眯地说:“Apple,apple. A yummy yummy apple!”就有另一个学生苦着脸佯装难过说:“Apple,apple. A yucky yucky apple!”这样将对比联想融于具身体验之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将语言与肢体动作结合在一起的学习方法,还可以让学生在略显夸张的对比中进行富有张力的想象与表达,引发他们产生联想与想象的热情,从而在体验中内化课堂中的语言知识。
四、忌急功近利:宜从语无伦次转向理性表达
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急功近利,遵循“知识本位”,仅仅是将教材中的新知识拎出来,进行相似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等基本的机械练习。这样下来,学生整节课都在反复且琐碎地练习着相同的几句话。却在这个过程中忽略了学生是独立的思维主体,教师应该致力于让学生在语言学习中养成理性表达的习惯。
【例4】很多教师在教学对水果喜好的问答时,使用的句型都比较单一:—Do you like pears?—Yes,I do. /No, I don’t.在一节课的教学中,教师会引导学生通过相似联想、对比联想等多种方式,反反复复练习这两句话,直到滚瓜烂熟,形成条件反射为止。然而,教师却忽略了一件事,在现实交流中,话题并不是到我喜欢或我不喜欢就戛然而止的。每个学生说喜欢或者不喜欢,其实都是有理由的。但因为教师没有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忽略了喜爱与否背后的因果联系,就会导致机械操练的产生。
【诊断】教师有意识地用联想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是值得肯定的,但却将联想的范围局限于语言目标之内。虽然学生说的每一个句子都是合乎语法的,但是因为忽略了语言背后内在的逻辑性,所以所操练的句型难免给人以前言不搭后语的感觉。因此教师要避免出现这样“一叶障目”的情况,尽量帮学生梳理和形成语言表达的内在逻辑。学生在英语学习时,如果有一定的因果联想,他们的思维和口语表达就会更加丰富,也更具有逻辑性。
【矫正】充分应用因果联想,引导学生在表达时主动进行因果方面的自我陈述——从语无伦次转向理性表达。针对例4,教师可整合一些评价味道的词汇内容,如yummy/yucky,sweet/sour,juicy,good,great,这样学生在表达自己喜好的水果时,也能恰当地表达理由。在课堂推进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迁移运用,通过因果联想来丰富和拓展自己的相关表达。并且关于因果的表达可以让学生更加详细地阐述自己的想法,产生共鸣,更有表达的欲望。长期以这种方式学习,学生也会形成逻辑清晰的口语表达习惯。当这门新的语言越来越“懂”学生心理的时候,学生也会萌发产生越来越浓厚的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总之,联想方法运用得当与否,影响着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语言习得的助力作用。我们致力于将联想方法应用于英语教学中,并不断优化应用策略,充分激发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生成积极的学习体验,启迪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思维。
参考文献:
[1]乌晓梅.谈数学联想的思维迁移[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02):81~83.
[2]克怒兹·伊列雷斯.我们如何学习:全视角学习理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20.
[3]费为群.质疑·联想·求证——初中历史教学的突破口[J].上海教育科研,2012,(05):81~82.
[4]孫淑霞.简析英语学习中的联想策略与词汇记忆[J].教学与管理,2010,(06):137~138.
[5]张淑芳.联想策略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与管理,2013,(24):13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