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设计

2022-03-31武娟梅

江西教育C 2022年2期
关键词:设计策略课堂练习小学数学

武娟梅

摘   要:教师要想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某一知识或是技能,就需要重点关注课堂练习这一环节,通过引导学生完成合理的数学练习,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练习的设计时,应注重让学生体会练习所带来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本文从练习的层次性、差异性、趣味性和针对性四个方面入手,阐述了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设计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练习   设计策略

小学阶段是学生行为塑造的黄金时期,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会对学生的学习和能力的发展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课堂练习环节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课堂上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展开必要的练习,可以发展学生的个人能力,也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漏洞,有助于教师及时调整后续的教学方法。可以说,没有一节成功的数学课能脱离课堂练习。在教学时,教师需要思考如何合理设计练习,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是教学的重难点问题,也是后续进行教学调整的首要方向。

一、课堂练习设计应具有层次性

教师在进行练习题的设计时,首先要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基本到变式、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顺序。只有依据这些发展顺序来进行练习的设计,才能使班级中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练习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更加努力和积极。

在学习过程中,面对新接触的知识,如果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并没有积累相关的知识经验,那么从最开始的学习就必须要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果基础没有打好,将会积累很多遗留问题,对于学生后续学习能力的发展及综合水平的提高非常不利。练习的设计应该由易至难,让学生把最基础的知识内容掌握透彻后,再深入探究有难度的问题,这样的练习模式会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列方程解应用题”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这一道题目:“某所学校正在组织学生进行远足活动,原计划学生每小时行走3.8千米,3小时能到达目的地。但是,实际上学生2小时就到达了目的地,那么在实际情况中学生每小时行走多少千米?”当学生看到这一练习题后,教师可以在这一问题中多加上一个字,也就是“多”,之后这一问题就会变成:“那么在实际情况中学生每小时多行走多少千米?”学生在经过分析后,总结出:要想求出这一问题,要做的就是先解决“中间问题”,也就是“学生实际上每个小时能行走多少千米”。接下来,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中间问题”出发,独立思考,深入分析,循序渐进地解答问题。

二、课堂练习设计应具有差异性

不同学生的智力水平、思维水平和实践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并且每一个学生的差异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表现。因此,相同的教学方式在不同学生身上取得的教学效果也是有差异的,这是教师在进行课堂练习设计时必须要综合考虑的问题。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差异,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进行数学练习的设计时,应该要面向班级中的全体学生,不忽略任何一个优等生能力的发展,也要重视每个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能力的发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这样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练习中得到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完成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新授课教学后,教师可以根据班级中学生能力的差异来设计练习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练习题:“学校有一个圆柱体的油桶,油桶的底面半径长度为40厘米,高度为120厘米,请问这个油桶最多能装多少油?制作这个油桶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铁皮?”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练习题:“学校有一个圆柱体的油桶,油桶的底面直径为80厘米,高度比直径的长度多40厘米,请问这个油桶最多能装多少油?如果学校还想制作10个一样大小的油桶最少需要多大面积的铁皮?”对于学习能力很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练习题:“学校有一个圆柱体的油桶,油桶的底面半径长度为40厘米,高度为120厘米,每升油的重量为0.8千克,请问这个油桶最多能装多少千克的油?学校想要制作10个一样大小的油桶最少需要多大面积的铁皮?”这些难度不同的数学题目,能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对其展开针对性的巩固练习。这样既能帮助学生真正掌握这一数学知识,还能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

三、课堂练习设计应具有趣味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不仅能促使学生积极探究知识,还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小学阶段的学生都有着爱玩、好动的特点,在课堂上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教师只有真正挖掘出数学内容中有趣的东西,并且将这些东西的趣味性进行放大化的展现,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研究的乐趣所在,才可以让学生全身心投入数学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在讲解数学知识时,教师可以从学生较为熟悉的生活场景入手。熟悉的生活场景既可以让学生快速进入教学情境,也可以让学生把在数学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练习设计时,要注重内容的趣味性与实践性,引入一些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教师在进行练习设计时,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将生活实践融入课堂练习设计。这样既能巩固学生的数學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开阔学生的眼界,提升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开展讲故事、画图画、夺红旗、小组竞赛及猜谜语等课后实践活动。这些活动都具备一定的趣味性、游戏性及竞争性,能真正地将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转变成轻松活跃的游戏,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巩固,并获得良好的数学学习能力。

四、课堂练习设计应具有针对性

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充分挖掘教材的相关内容,快速抓住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及难点,并且依据重难点内容来完成相关练习题的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能让短暂的课堂教学时间发挥出最大的效果,提高教学的准确性,让学生能在最短时间内实现最大化的提升。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认真总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容易混淆、难以理解的内容,并且有意识地依据这些内容来完成课堂练习的设计,从而帮助学生真正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实质,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教师可以依据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为学生设计以下练习:“比”指的是什么?“比例”又指的是什么?判断下面这些“比”中哪一组能形成“比例”?2∶3和3∶4、28∶4和7∶10、10∶2和1.25∶0.25;将5×8=10×4这一等式以比例的形式进行描述;以猜数字的游戏,完成以下填空:4∶3=8∶(      )。教师还可以通过其他形式来为学生设计相关的练习,但是一定要注意所提出的问题应该依据教材中的内容,并且要具备针对性。这样才能真正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在教学时,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注重课堂练习的设计。通过设计一些具有层次性、差异性、趣味性和针对性的练习,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学习与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谢丽慧.审视课堂练习 走出误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设计[J].考试周刊,2021(66):94-96.

[2]熊露遥. 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调查研究[D].长春:吉林外国语大学,2021.

[3]宋会会.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练习的设计要点[J].小学生(中旬刊),2021(6):122.◆(作者单位:江西省乐安县第四小学)

猜你喜欢

设计策略课堂练习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
“双减”背景下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效率策略研究
赣鄱生态水产品包装设计策略研究
数学课堂练习优化设计探究
浅议郊野公园对城市宜居性提升的设计策略
设计策略决定企业品牌形象
大连智慧旅游平台UI浪漫设计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