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劳动教育的思考与实践探索
2022-03-31程娜
程娜
摘 要:劳动是成功的必由之路,也是创造价值的源泉。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能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现阶段的劳动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因此,笔者结合劳动教育教学实践进行积极的探索,总结出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小学劳动教育 问题 实践策略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是幸福的源泉,是成功的必由之路,也是创造价值的源泉。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有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对学生的终身成长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劳动教育要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各个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劳动教育内容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的国情。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深入探究我国现阶段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教学实践策略。
一、现阶段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全国教育大会首次提出劳动教育的概念,一方面是为了强调劳动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是为了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生存能力的培养。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现阶段的劳动教育却相对滞后,存在诸多问题,劳动教育没有得到有效落实。
(一)对劳动教育的本质、内涵认识不足
大部分的学校对国家制定的劳动教育政策和文件的理解浮于表面,对劳动教育的本质和内涵把握不准、认识不足,导致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难以有效实施劳动教育。很多学校将劳动教育不受重视归咎于硬件条件的缺乏或社会环境差,却没有触及劳动教育的内涵本身。劳动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劳动价值观,而劳动价值观的内涵有三个:一是要让学生认识到劳动具有本源性价值,即劳动是创造物质世界和人类历史的根本动力,劳动本身和劳动者是神圣、光荣的;二是要让学生认识到劳动具有经济性价值,即劳动是一切社会财富的源泉,按劳分配是合乎正义的分配原则,不劳而获、少劳多得则可耻、不义;三是要让学生认识到劳动具有教育性价值,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体现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而且能实现个人的健康成长。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由于对劳动教育的认识不足,大多数学校的劳动教育目标不明确,缺少具体的培养标准和考核标准,实施过程随意、分散,没有统筹安排。很多教师也没有将其他学科的教育与劳动教育关联起来,劳动教育没有得到有效实施。
(二)对劳动教育的重视不够
在目前重视分数、重视文化课的大背景下,学校、教师、家长均对劳动教育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很多学校劳动教育的条件不足,投入不够。有的学校没有劳动教育的基础设施,有的学校有劳动教育设施,但大小、容量不够,只能容纳部分学生参加,其他学生观看,或者不参加。大部分学校劳动教育时间投入不足,劳动教育没有必要的课程时间保证。
此外,很多学生、家长甚至是部分教师都不积极参与劳动教育。部分家长与教师对劳动教育存在认识误区,认为劳动教育会耽误学生文化课的学习,影响学生的学业评价。有的教师在劳动教育过程中过于强调留痕,不断拍照留资料,影响了学生接受劳动教育的体验感,甚至认为劳动教育只是为了完成任务,与劳动教育的核心和本质背道而驰。
(三)劳动教育游戏化
很多教师在进行劳动教育的时候,过于注重劳动教育的形式,而忽视了劳动教育的真正价值是让学生体会劳动的艰辛,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很多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劳动教育设计得精彩有趣。如果教师没有把握好劳动教育游戏化的限度,很容易导致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认知出现偏差,让学生误以为劳动都是这样轻松开心的,不容易让学生体会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内涵。
二、劳动教育的实践和探索
劳动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教育有所不同,劳动教育应该植根于生活,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教育内容,与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当前社会飞速发展,未来是信息化、人工智能化的时代,教师要明确劳动教育的基本内涵,创新劳动教育的观念与教学方法,实施有效的劳动教育,让学生获得长足的发展。
(一)项目式设计
在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学校要注重创新劳动教育教学模式。例如,有学校在教学中采用了“1+1+1+N”的劳动教育模式,依托劳动实践基地,开发了农事劳作、劳动创意和快乐生活等课程,把这三个课程作为必选项目,同时,各班级结合本班级文化开发出特色劳动课程。有的班级结合学生“爱动手”这一心理特点,开展了“小巧手五指工坊”课程,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习制作竹篱笆、草编等;有的班级结合志愿服务的主题,开展了“小葵娃职业启蒙”课程,带领学生来到医院、社区和街道等,让学生体验不同职业的辛苦,感受普通劳动者的光荣。
(二)分年级实施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不同,教师应该把握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不同的阶段开展不同的劳动教育,逐步提升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例如,有学校围绕农事劳作,成立了“晴耕雨读”劳动实践基地,给每班分一块责任田,分年级种植不同的农作物。一年级主题为豆蔻年华,二年级为瓜果乐园,三年级为油菜花开,四年级为百草园,五年级为动物养殖等。学生通过种植、养护、收获,能充分体验到劳动的艰辛与快乐。学校建构起标准化、课程化的劳动教育体系,不仅能让学生收获快乐,更能让学生收获劳动知识和实践能力。
(三)多元化评价
评价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肯定,也是教师进行教学评估的重要依据。例如,上文所提学校“晴耕雨读”劳动实践基地实行“责任承包制”,每个班级分得一块责任田。学校同时以校园节日“快乐采摘节”来支持劳动教育的推进。“快乐采摘节”是蔬菜成熟时举行的校园节日活动,让学生进行蔬菜义卖,所得款项捐赠给贫困儿童,使学生在感受到收获劳动果实的成就感的同时,学会与人分享。
(四)综合性学习
劳动教育是一门综合性课程,与其他学科教育联系紧密。教师可以将劳动教育融入其他学科教学,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劳动价值观。例如,在语文课程中学习节气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二十四节气是劳动人民长期经验与智慧的结晶,并以此指导农民进行农业生产。同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挑选合适的农作物种植,并根据节气持续管理。在生物课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农场种植常见的中药材或其他特别的植物,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植物的生长环境与生长变化。综合性学习在扩展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科学精神及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源泉,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终身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劳动教育的方式,促进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武秀霞.“劳动”离教育有多远?——关于劳动教育实践问题的反思[J].當代教育论坛,2020(3):114-121.
[2]张琳,郑兴明.新时代实现“人的城镇化”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思想的启示[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1,15(3):132-138.
[3]刘中华,隋桂凤.培养行动力:走向“新劳动教育”的“立新”实践[J].中小学管理,2019(5):17-20.◆(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元一名城小学)
本文系安徽省合肥市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小学生劳动实践教育研究”(立项编号:HJG20038)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