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建构
2022-03-31王巍赵阳
王巍 赵阳
摘 要:基于“同心圆”理论,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建构,以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为圆心,以人民群众的力量为内层圆,以有效运作的基本经济制度为中层圆,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外层圆。其半径是充满创新力的实践支撑,以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新发展理念引领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追求。最大程度形成经济社会发展的合力,以共同富裕的理想追求和人民群众之于党的双向链接的“向心力”,更好地促进新时代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同心圆”理论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2)03-0001-03
“同心圆”,是圆心相同半径不同的圆。“同心圆”理论,最初是由E.W.伯吉斯于1923年提出的。他以芝加哥为例,试图创立一个城市发展和土地使用空间组织方式的模型。随着学术界对“同心圆”机制的深入研究,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研究中,以“同心圆”理论进行研究亦是一个全新的研究范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创性贡献和特色有很多方面,如“人民主体”“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基本经济制度的完善和发展”“两手合力”“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新发展理念”“新常态”“共同富裕”等等,深入研究其内在逻辑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同心圆”机制的建构逻辑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同心圆”理论的逻辑建构是:以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为圆心,以人民群众的力量为内层圆,以有效运作的基本经济制度为中层圆,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外层圆。
其一,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圆心。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的领导应该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全过程、各方面。在党的总体谋篇布局之下,从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出发,站在新时代新的发展阶段,不断推进现代化进程。实现现代化的前提,就是要有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而现代化的最核心指标便是经济的发展程度,经济的发展需要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作为保障,而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的重中之重便是要加强党的领导,注重党的建设,以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根据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的不同实践情况,凝聚社会共识,把握发展方向。新时代只有牢牢把握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尤其是党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全面领导,才能进一步激发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潜力。
其二,以人民群众的力量为内层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大特色,就是始终站在不负人民的根本立场,使得最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在社会发展中受益,而这正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称之为使命型政党而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所在。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这一历史性巨变,强有力地回击了“中国崩溃论”,凝成了伟大的中国精神,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合力奋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人民”一词前后共计出现过86次,可见“人民”二字,一直是引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实践最为重要的价值追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像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实践与人民群众需求之间的桥梁。
其三,以有效运作的基本经济制度为中层圆。基本经济制度充分体现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良性健康发展。“两条腿走路”不同于一大二公平均分配,亦不同于自由市场经济模式,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初次分配较为注重效率,同时,注重分配的起点公平,以二次分配为基础,充分调动三次分配,既不“杀富济贫”,也不“贫富悬殊”,先富带动后富,使每一位劳动者享有经济社会发展的红利。以有效运作的基本经济制度为保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逻辑建构的特色之一。
其四,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外层圆。马克思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回望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经济观、实践观的运用和坚持,在总体协调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践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至关重要,尤其是将劳动和实践成为“第一精神”和“第一自觉”,进而使得实践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可見,理论建构便是要立足实践,以实践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如何更好地抓住实践发展面临的新要求。
纵深来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建构逻辑,四者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辅相成,互相依托,彼此联系的整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同心圆”机制,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圆心,以人民群众的力量为内层圆,以有效运作的基本经济制度为中层圆,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外层圆。党的领导是最核心、最根本的,是“同心圆”机制的灵魂所在,引导和牵引着整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同心圆”的建构;人民至上是内层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建构的目标和归宿,是整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同心圆”机制的根本;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层圆,作为制度保障和具体实施的依托,是“同心圆”机制的支柱;立足实践是外层圆,以实践为检验标准和依据,是“同心圆”机制的保障。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同心圆”机制的半径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同心圆”的半径是充满创新力的实践支撑,充分体现了实践特色——以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新发展理念、“两手合力”不断催生高质量发展新动力、引领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追求、更好促进政府与市场的协调推进。
其一,以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催生高质量发展新动力。新发展阶段蕴含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国内外大环境的清醒认知和科学把控,这是统一全党思想与行动的关键指南。要“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2]gzslib202204011053其二,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追求。在中共中央制定的“十三五”规划中首次提出“新发展理念”:把创新摆在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位置;关注不同地域和行业的协调发展,推进全社会资源更优配置;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充分认识到我国和各国关系在世界历史上的变革,实现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推动新时代全面富裕、全民富裕,使得“共享理念”深入落地。正是新发展理念五方面内核,支撑着“同心圆”机制的建构。
其三,以“两手合力”更好地促进政府与市场的协调推进。政府和市场是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助推力。在中国较短的市场经济发展实践中,不难发现,只有将两只手都“活”用,才能真正用好两只手,才能较为有效地避免无序的市场、不统一的竞争规则等问题,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可见,更好促进新时代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同心圆”机制各要素的合力共建。
三、构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同心圆”的联动特色
整个“同心圆”理论建构同样有离心力和向心力,增长速度换挡期的发展适应问题、复杂国际背景下的发展潜力问题等是“同心圆”机制的离心力,而对共同富裕的追求、人民群众之于党的双向链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同心圆”机制的向心力。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同心圆”机制的离心力
回望百年党史,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带领中国人民逐渐克服“挨打”“挨饿”的两大问题,但是随着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于2010年经济体量位居世界第二,成为西方国家眼中的巨大威胁。但是,我国的经济发展依然面临着诸多问题。
首先,增长速度换挡期的发展适应问题。“中国不再以GDP增长率论英雄,而是强调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立足点。”[3]把握好中国经济平稳换挡和转型至关重要。其次,复杂国际背景下的发展潜力问题。整个世界经济发展潜力不足,再加上国际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虎视眈眈,多方刁难,只有以国内国际双循环才能更好促进有韧性、有潜力的中国经济稳步运行。最后,社会主要矛盾的有效解决问题。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转换,只有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激发经济发展的内生活力,有效地协调初次分配、二次分配、三次分配,才能促进社会主要矛盾的有效解决。
站在新的起点,必须充分发挥举国一心的制度优势,干成大事,做出成绩;从顶层设计到基层实践、从大局协调到攻坚克难、从宣传动员到精神传承,凝聚人民合力,激发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潜力,才能有效克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同心圆”机制的离心力。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同心圆”机制的向心力
着眼于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同心圆”机制的向心力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发展合理性合法性的构建,人民群众基于经济社会发展实践自觉选择了党的领导,这一双向链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同心圆”机制的最显著特色,也是最大向心力。“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民族一切文化、思想、道德最优秀传统的继承者。”[4]回望悠悠一百年党的建设历史,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百年大党之所以“能”的实践导向,就如同在党的建设中,无私奉献、敢为人先的党员,他们的忠诚为民正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得以顺利建构的一个助推力。
2.共同富裕的理想追求,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属性,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同心圆”机制的内生向心力。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一直以来的价值追求。从孙中山先生对大同社会的理想再到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都充分体现出了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建设离不开和合共生、世界大同、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价值理念;另一方面,内生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对实现每一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最终追求,而这正是世界历史意义层面上的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的第二重使命,亦是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建设的目标制高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經济学“同心圆”机制的核心向心力,便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共同富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共同富裕是整个社会的共同价值追求,充分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推动力。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2]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EB/OL].北京日报客户端,2020-11-03.
[3] 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演讲[EB/OL].人民网,2013-10-07.
[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