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芮城县南磑中心小学:办有品位的乡村小学

2022-03-31程晓华

山西教育·管理 2022年3期
关键词:剪纸书香红色

程晓华

芮城县南磑中心小学位于城乡结合部,是南磑镇唯一一所镇直学校。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一所学校,应该打上属于它独有的精神烙印。南磑中心小学秉承“尚正·博雅”的办学理念,确定将“养正承古韵,毓雅至大成”作为学校特色品牌建设的主题,遵循“正于心,雅于行”的校训,积极营造“风清气正、书香雅韵”的校园风貌,让每一个从南磑走出去的孩子,都带上特有的“遗传基因”———三好三美,即身体好、习惯好、学习好,形体美、行为美、心灵美。

为了让红色基因根植于心,我们结合学校实际,将党史学习教育课程化、系统化,与语文课、思政课紧密融合,一月一个主题,围绕各项活动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走心。

1.唱响红色歌曲。利用课间、就餐、队列等时段,播放红色革命歌曲,让校园充满精神与活力。将红色歌曲演唱与音乐课、体艺课相结合,在全校掀起学唱红色革命歌曲的热潮。

2.讲述红色故事。利用课前三分钟、升旗仪式、主题班队会、社会实践活动等,引导学生讲述革命故事,介绍革命英雄,激发学生讲英雄、敬英雄、爱英雄、学英雄的雄心壮志。

3.观看红色影片。每周学校推荐一部红色经典影片,如《厉害了,我的国》《小兵张嘎》《功勋》等,把红色电影进课堂与思政教育结合起来,让红色基因根植于学生心底。

4.诵读红色经典。与诵读课程相融合,结合学段特点,一、二年级以红色童谣为主,三、四年级以古诗文为主,五、六年级以诗歌、散文为主,推荐《吃水不忘挖井人》《可爱的中国》《沁园春·雪》《党啊,我的母亲》等经典作品,鼓励孩子从童谣、诗歌、古诗词、散文等多方面进行积累,每周升旗仪式上,请一个年级进行诵读展示。

5.走进红色基地。与研学课程相结合,鼓励学生走进牛线线烈士陵园、史永正烈士陵园等,了解英雄故事,感悟英雄精神,用实际行动传承英雄精神。

6.开展红色书画活动。开展“丹青绘盛世、翰墨赞百年”书画作品展,用绘画、书法等形式,颂党恩、赞党情;开展“童心向党”学生手抄报展,用经典小报展示学党史、知党情、明党恩的成果。全校师生用手中的笔、心中的情传达爱党爱国之志。

7.演红色短剧。通过课本剧的形式,让故事中的人物走上舞台,走进孩子们的心中,真正鲜活起来,让孩子们由“剧本角色”走向“生活角色”,让生活中的自己成为剧中的“英雄”。

8.剪红色手工。依托东张剪纸文化,聘请民间剪纸艺术家李引珠老师担任校外辅导员,引导孩子们用剪刀剪出一片红色的天地。

我校坚持把培养学生良好读书习惯作为养成教育的重中之重,把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作为一项系统工程。

1.欲求教书好,先做读书人

为了营造教师读书氛围,学校依据各年级各学科特点,为每位教师配备了图书,教师结合实际制定了读书方案,确保教师有书可读。每周一次读书分享活动,每月一次读书笔记展评,每月一次专题演讲,每学期一次读书之星评选。教师在读书、学习、思考的基础上,坚持练笔,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及教学技能,每位教师每周记一篇反思,积极在微信群交流读书感受。

2.书香润心灵,阅读促成长

营造书香环境。为了让学生浸润在浓浓的书香氛围中,学校积极发挥图书室功能,坚持图书室周二、周四开放,各班级由语文老师负责,安排学生定时到图书室借阅图书,并在班级建立起班级图书角,进行图书交流。在家里,教育学生要设立自己的小书库。每月学校会组织一次图书漂流活动,鼓励同学与同学之间、班级和班级之间举办“好书换着看”活动。

保证读书时间。学校坚持两诵两读:晨诵、路誦,午读、暮读。每天清晨、课前、学生列队进餐厅或放学时,都会自觉诵读当天积累的经典诗文,校园时时处处都会响起琅琅书声。每天午饭后一节阅读课雷打不动,师生共读共议共交流;每晚睡觉前,学生和家长亲子共读,完成阅读打卡,激励学生坚持。

加强读书交流活动。学校每月一次阅读分享会、一次读书笔记展评、一次读书之星评选、一次图书义卖活动等,每学期一次“书香班级”“书香家庭”“阅读之星”等评选活动,增强师生阅读愉悦感和读书成就感。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我们深知,是读书滋润了我校师生的底气,是读书给予了我们灵气,是读书让我们得到了提升。让书香熏染每个学生将是我们不变的追求,为此我们永远在路上。

千年历史的中华传统文化,都有其独特的魅力。优秀传统不仅有文学之美、艺术之美,更有精神之美和价值之美。学校充分利用区域优势,开展了书法课程、剪纸课程,目前正在策划手工布艺课程、面塑课程和中草药实践园课程。

1.传承书法精髓,品味千年墨韵

写字者,写志也。书法者,人生也。让南磑中心小学师生人人能写一手规范漂亮的硬笔字,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坚持从老师抓起。人人会写字,人人会教写字。我们坚持每周一进行全体教师书法培训,由专业老师进行指导讲解,并且每次讲解完后,抽两名老师到讲台进行复讲、复写,以检查教师是否真正学会。每天一练基本功,每周两练粉笔字,每周一测、每月一赛,坚持有写必有评、有评必指导,从而达到以评促练、以赛促练的目的。目前,全校教师写字水平、鉴赏能力大幅提升。

关注每个学生。我们把抓“双姿”作为书法教学的切入点,提出了“抓双姿,养习惯,写好字,促发展”的口号,使学生养成一种“动笔必规范,逢写就不拘”的书写习惯。每周一节写字指导课,每天一节练字课,同时成立了硬笔和软笔书法兴趣班,每周两节兴趣课。写字指导课、兴趣课都由专业书法老师进行指导,语文老师配合。每天一节的书法练习时间由语文老师根据课本的生字确认练习内容,书法老师抽查指导。将书法同学科教学结合起来,每周一次的作业展评,首先评比学生书写情况。同时每周一测、每月一赛,由专业老师批阅后,把优秀的作品在教室或宣传栏进行张贴,宣传、表彰、激励全体学生学有榜样、学有示范,达到人人都能“规规矩矩书法,堂堂正正做人”,人人都在书法教育中受益。

2.弘扬非遗文化,传承剪纸艺术

2003年,剪纸被列为全国首批“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抢救和保护项目。要抢救民间文化遗产关键在于传承,而学校更应是传承民间文化遗产的主阵地。

我们邀请非遗传人、民间剪纸艺人李引珠老师走进校园,每周为孩子们上两节剪纸课,将剪纸作为特色课程推进课堂,以提高全体师生的高雅品格、文艺素养、表现能力、创作技巧和动手能力。学校安排年轻教师作为剪纸教师团队,老师跟着先学,再手把手地教学生。各式各样的剪纸作品遍布宽敞明亮的教室,一把剪刀、一张红纸,经同学们的手剪出了一只只飞舞的蝴蝶、一个个美丽的团花……目前,孩子们正在尝试着在李老师指导下,剪出自己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认识与体会,那一艘启航的红船、那一次改变中国命运的大会师、那一系列堪称奇迹的中国成就……我们期待着孩子们用手中的剪刀,剪出一片精彩的红色天地。

我校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致力于培养学生团结拼搏、奋勇争先的体育精神,坚持长期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加强学生课外锻炼,开齐开足体育课,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和运动强度,让学生享受运动的乐趣,引导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1.创新体育课形式。为了让孩子们爱上体育,我们探索性地将音乐、游戏引入课堂,一、二年级以小篮球为主,三、四年级以足球为主,五、六年级以跳绳为主,引导和鼓励孩子们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跳动起来,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体育课中的激情。

2.扎实开展大课间活动。我校坚持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大课间活动以健康为目的,以快乐为主线,追求师生共同参与,融体育、美育、艺术、游戏于一体,既增强了学生的体质,又愉悦了师生的身心,更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大课间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在《跑操进行曲》的旋律中,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跑操;第二部分集体展示,包括健身操、武术、眼保健操、礼仪操等;第三部分自主活动,包括篮球、跳绳、呼啦圈、足球、田径等。一个年级一个主题,每一个主题都有成果展示。同时,每天大课间活动时,进退场已经内化为孩子们的自我要求,课间操已达到了自律自控的境界。

我校大课间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独特新颖,融礼仪、健身、技能于一體,动静结合,快慢互依,体智相兼。师生们在快乐中健身强体,在活动中愉悦身心。

应该说,我们组织全体教师回顾历史,悟读百年南磑,充分挖掘乡土资源,寻找乡村元素,传承乡贤文化,构建起了学校的“正雅文化”,把学校建设成一所有气质的美丽乡村小学;通过课程建设的路径重新燃起教育的希望,完成对乡村教育的再造,完成作为学校应有的担当和思考,寻找乡村文明赖以寄托的载体,与校园、乡村、师生美美与共,让乡村学校重新焕发新的光彩,让朝气蓬勃的校园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

(作者单位:芮城县南磑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剪纸书香红色
墨韵书香
红色在哪里?
墨韵书香
大嘴蛙学剪纸
《红色系列之一》、《红色系列之二》
追忆红色浪漫
手工剪纸
书香海报
剪纸
剪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