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体育舞蹈在云南高校开展的策略探究

2022-03-31陈灵芝张明军

当代体育 2022年9期
关键词:舞蹈民族动作

陈灵芝 张明军

民族体育舞蹈是中西方舞蹈文化的创新与融合,本研究分析了民族体育舞蹈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规范的体育舞蹈技术、较强的表演性、难度适中,易于普及等特征,提出可以通过在云南省高校中开设相关课程、成立训练队伍、充分搭建网络平台、以赛促练、加强师资建设等方式促进其在云南省高校的开展。

20世纪30年代,国外交谊舞传入我国,首先在上海、天津、广州等大城市流行,80年代竞技性体育舞蹈开始在中国流行。近年来体育舞蹈在中国发展迅速,如今中国已成为体育舞蹈第一人口大国,竞技水平也向國际靠拢。纵观中国目前的体育舞蹈发展,体育舞蹈人口迅速增长、技术水平逐年上升,而对体育舞蹈文化等理论方面的研究就相对滞后,相比较体育舞蹈在我国的发展速度,其“中国化”进程显然就较为滞后了。一种文化要想在本土扎根就必须要有自己的文化的内涵。

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其中人口在6000人以上的世居少数民族就有25个。各民族拥有不同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也因此孕育了各少数民族不同的歌舞。伴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许多少数民族文化受外来文化的冲击正在逐渐被人们遗忘,如何解决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冲突成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016年昆明学院专业教师团队在云南省教育厅和云南省人大宗教委员会牵头下创编了民族体育舞蹈——佤族恰恰恰和彝族牛仔舞,次年又新增了傣族华尔兹,首次将民族舞蹈与体育舞蹈进行了融合创编。相比中国传统的民族舞蹈更侧重含蓄的情感表达,体育舞蹈中的拉丁舞热情奔放、标准舞典雅高贵,与我国民族舞蹈有着截然不同的舞蹈风格,民族体育舞蹈的创编是一次突破性的尝试,不仅创新拓展了民族传统文化的应用领域,也为体育舞蹈在中国的发展赋予了中国的民族文化特征。这一新兴的体育舞蹈运动,要想广泛地被认同,必须要保障其能顺利推广与开展,其次要保持创新发展。本研究就其在云南省高校地开展进行思考,以期其以云南省各学校为出发点,将民族体育舞蹈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更加深入的推广。

1 民族体育舞蹈特征分析

1.1 浓厚的民族风格

民族体育舞蹈是将民族舞的元素融入到体育舞蹈运动项目中,并对体育舞蹈原有的运动形式进行了一定的改变。从本质上而言民族体育舞蹈是民族化了的体育舞蹈,其本质应属于体育舞蹈的范畴。它根据民族舞蹈的特点,将舞蹈中的元素进行了提炼,并与之相适应的体育舞蹈舞种进行融合、运用。如傣族华尔兹中傣族舞蹈婀娜多姿,许多动作体现了身体的曲线美感,而华尔兹庄重典雅、舒展大方,对男女舞者的身体形态要求极高,两种舞蹈在身体线条、形态、造型动作上完美地契合,从而创编出新的舞种——傣族华尔兹。其音乐采用民族语言和汉语相结合的形式,伴随音乐响起,强烈的民族风格翩然而至,而其技术动作又保留了华尔兹的舒展、优雅的特点。彝族牛仔舞将热情奔放、节奏明快的彝族舞蹈与热情欢快、跳跃性强的牛仔舞进行结合,而创编了该舞种。与此同时彝族牛仔舞还使用了彝族乐器“烟盒”,持器械的体育舞蹈无疑又是对体育舞蹈在中国本土化的突破性创新之举。佤族恰恰舞将佤族舞蹈元素与体育舞蹈中最流行的恰恰恰结合,两者欢快热情的特点完美地交叉融合在一起,充分表现了能歌善舞的佤族人们热情、奔放的性格特点。

1.2 规范的体育舞蹈技术

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的舞蹈在进行结合创作时,必然会发生冲突,如若不能很好的解决冲突,可能给人的感觉就丢失了其本质。此次昆明学院创作的三支民族体育舞蹈保留了大量体育舞蹈的基本技术动作,授课及示范的教师均为具有高技术水平的体育舞蹈专业教师,无论在体育舞蹈技术、身体的姿态上都体现除了体育舞蹈专业的特征及美感,为推广该项目的开展提供了优美、规范的视频教材。纵观这三只民族舞蹈动作组合,不难发现这些舞蹈组合的创作不论是音乐还是动作都加入了大量的民族舞蹈的元素,而难能可贵的是在两种完全不同的舞蹈的融合创作中,很好的保留了体育舞蹈的基本技术和风格特点,让人观看后不会认为这是民族舞,而是对体育舞蹈的创新。

1.3 较强的表演性

体育舞蹈内容丰富,包含标准舞和拉丁舞两个舞系的十支舞。体育舞蹈本身就是一个艺术表演项目,具有独特的观赏性和艺术感染力,是审美内容极其丰富、审美价值极高的体育项目,也因此其在众多的体育项目中能独树一帜。如伦巴舞被称为爱情的舞蹈,舞者通过舞步、胯部眼神等肢体动作传递恋人的悲欢离合;恰恰恰舞原是模仿企鹅走路的形态,通过利落紧凑的舞步和舞姿体现出恰恰舞的明朗轻快和诙谐幽默。民族舞是一个民族的标志物,同样也是极具表演性的艺术项目。受环境、民族性格、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不同民族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民族舞蹈,甚至某一个民族就有种类非常丰富的民族舞蹈。民族舞来源于生活,极具生活气息,用情感启发动作、动作传达情感。民族体育舞蹈是两种舞蹈艺术的融合,不仅有民族舞的艺术特征,同时保留了体育舞蹈的技术和风格,再配上极具感染力的双语音乐,成为了一项新的表演艺术。

1.4 难度适中,易于推广

1.4.1 技术基础

体育舞蹈是有一定技术难度的舞蹈艺术,初学者往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学习和练习才能掌握其技术要领和运动形式。相对于体育舞蹈较高的技术难度及要求,民族体育舞蹈主要提炼了体育舞蹈中最基础的基本动作,以及民族舞中具有典型特征的代表性动作进行的创编,学习者只需掌握简单的几个基本步伐技术即可学习组合动作。因此,民族体育舞蹈去除了体育舞蹈中复杂的技术动作、运动形式及运动路线,使其变得简单易于掌握。

1.4.2 动作创编

从套路编排的结构来看,每个套路都分成八拍相同的几个组合,每个组合路线清晰,并呈现结构对称的特点。这种创编结构类似于云南省校园体育舞蹈,非常适合初学者以及在校园内大面积地推广。同时民族体育舞蹈根据年龄特征针对幼儿、中小学、大学不同组别创编了难度依次递增的组合动作,使其能适应各级学校的教学、训练,具有很强地普适性。

1.4.3 音乐处理

同时民族体育舞蹈在音乐上也做了处理,众所周知掌握体育舞蹈的音乐节奏有一定的难度,如恰恰音乐的起步拍为“2”拍,跳舞时一个小节动作的节奏通常跳成“2、3、恰、恰1”,其中“恰、恰”为半拍、半拍的时值,其余为一拍,而牛仔舞的节奏为“1、2、3、&、4”其中“&”、为四分之一拍。“4”为四分之三拍。对于初学者来说要想较熟练掌握其节奏有很大的困难,民族体育舞蹈中恰恰和牛仔舞的音乐采用的是鼓点清晰的八拍节奏,恰恰从“1”拍开始起步,这便为零基础学习者解决了听不懂音乐、听音乐难的问题。

2 民族体育舞蹈在云南高校开展策略

高校大学生思想正逐步走向成熟,课余活动可供自主选择的空间也较大,尤其大学体育课程开设了各种类型迎合大学生们喜好的选项课,大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体育课程。而丰富的大学的社团也成为大学生们的业余生活的重要内容。部分高校还设有体育专业,为社会和学校输送体育人才。近年来随着学校体育舞蹈的推出,体育舞蹈这一项目在云南省各级各类学校中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和普及,而民族体育舞蹈这一新兴项目进一步丰富了体育舞蹈在校园推广的内容,同时也为校园文化的建设提供了新的素材。

2.1 开设民族体育舞蹈相关课程

2.1.1 体育专业课程

体育舞蹈是时下我国新兴又流行程度非常高的体育项目,许多高校的体育院、系都开设了体育舞蹈课程,民族体育舞蹈是对体育舞蹈内容的创新,也是非常适合在云南本土进行开展的项目,而各体育专业学生有很大一部分毕业后会成为云南省各中小学体育教师,承担学校体育教学、训练和推广的任务,因此有必要在体育专业生中开设民族体育舞蹈相关的课程,或是将民族体育舞蹈的内容加入到体育舞蹈课程教学计划中。

2.1.2 公共體育选项课

公共体育课程可以开设民族体育舞蹈选项课,许多高校有开设体育舞蹈选项课。虽然体育舞蹈课程非常受大学生的喜爱尤其是女大学生,但是由于体育舞蹈对场地及师资要求较高、技术性较强不能达到速成的效果,且绝大部分学生都从未接触过体育舞蹈,因而体育舞蹈课程在学校实际开展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种种问题,推广过程也有很大难度。民族体育舞蹈提炼了民族舞当中的主要技术元素,运用体育舞蹈基本技术进行创编,动作简单,路线清晰,结构对称,非常适合无舞蹈基础学员进行学习。开设民族体育舞蹈选项课,既能够使普通大学生接触当代流行的体育舞蹈,增进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同时也是提高大学生们审美的极佳方式。

2.2 成立训练队

普通高校一般都会有专门的体育项目训练队,有体育专业的学校开设的训练队一般以体育专业生为主,同时招募有专业技术的非体育专业生。没有体育专业的高校一般也会有各种项目的训练队,为各类项目的学校竞赛活动储备人才。随着民族体育舞蹈于2020年开设了第一次线上竞赛,那么该项目的竞赛活动的举办定将会常态化,因此,筹备一支专业的训练队伍就显得非常有必要。部分学校有健美操训练队、啦啦操训练队、体育舞蹈训练队等等难美项目的训练队伍,民族体育舞蹈是一新兴项目,与这些难美项目在训练上和对队员的要求上有许多共通点,如乐感、舞感、协调性等。也可以将民族体育舞蹈内容纳入到这些难美项目的训练任务中,使体育舞蹈训练系统化、常态化。

2.3 充分搭建网络平台

随着互联网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其已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是当今获取各类信息以及社会交往的重要方式。互联网在带给人们生活各种便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如网络成瘾、信息垃圾、人际淡化等。而不可改变的是当今大学生离不开网络,因此加强引导,及充分利用网络功能促进其学习、和健康成长是当务之急。首先,可以通过互联网在校内对民族体育舞蹈进行宣传,使大学生进一步了解该项目。其次,在教学或者训练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软件构建社交圈子,从而发布通知、分享优质学习资源、进行课外指导等等,学生也可以在里面就该项目相关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2.4 以赛促练

参加体育竞赛往往能在短期内使竞技水平得到大幅度地提高,随着民族体育舞蹈第一届线上竞赛的开展,各级学校积极筹备竞赛,由于采用的是大课间的形式,参赛人数要求为一百人,因此覆盖参赛的学生数量较多,从初选到比赛,期间学习民族体育舞蹈的学生数量很多,比赛为民族体育舞蹈的推广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效果。

同时,学校可以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自主开设民族体育舞蹈的竞赛,既丰富了大学生课余生活,又使民族体育舞蹈得到深入的开展。例如部分体育系、院,以三年或四年为一个周期,每个季度都会开设相应体育项目的班级竞赛,将民族体育舞蹈纳入到竞赛内容可以大幅度在体育专业学生中进行普及该项目,将来也能为社会输送大批民族体育舞蹈人才。全校范围内可以将民族体育舞蹈纳入到体育文化节的内容,各系、院间举办相应的竞赛活动,同时可以从体育专业生或训练队中选拔体育骨干,承担教练员工作,不仅可以大面积地推广项目,同时也能提高学生骨干的教学和训练水平。

2.5 加强师资建设

体育舞蹈项目需要高水平的专业教师,而由于学历门槛、薪资待遇等问题,云南省普通高校普遍缺乏体育舞蹈专业教师,因而推广民族体育舞蹈的任务便落到了其他专业的体育教师身上。而民族体育舞蹈动作简单易学,只要对相关体育教师进行一定的体育舞蹈的学习培训,使其掌握体育舞蹈基础技术及要领,便完全能胜任民族体育舞蹈的教学指导工作。2020年民族体育舞蹈竞赛首先开展了线上教学活动,对各学校的教师进行了在线的培训学习,进行教学的是来自昆明学院体育舞蹈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团队,动作规范、并对基本动作、动作重难点进行了讲解,通过线上的学习绝大部分教师都能进行教学的开展。如若要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指导水平,可为教师提供一定的体育舞蹈外出培训机会,从而提高教师的体育舞蹈技术水平,更好地指导民族体育舞蹈。

3 结语

西方体育舞蹈文化在我国已被高度接受,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一个体育项目,发展的速度和广度令许多项目无法企及,然而伴随高度发展的同时我国的体育舞蹈始终缺少了中国文化内容。改革和创新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民族体育舞蹈是对体育舞蹈的全新的创新,而这种创新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逐渐被更多人接受和认可。在云南省有着浓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在国家和云南省的大力支持下开设民族体育舞蹈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而民族体育舞蹈应从云南省开始,以点带面,进而逐步带动该项目在全国的推广和开展。大课间的形式由于其参与学生人数多,能促使这一运动项目在各级学校快速的推广与普及,拍摄视频参赛也能节约很多的人力物力,但在实际推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经费短缺等情况的出现,如参赛要经费购置舞服及舞鞋,相关部门及领导应统筹规划,并给予相应的经费支持。民族体育舞蹈是一种新的舞蹈形式,还有很大的创作和发展空间,如何提炼两种舞蹈文化的精华、融合渗透,使我国的民族舞蹈文化与西方体育舞蹈文化发生奇妙的碰撞,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民族体育舞蹈的内容,是未来需要继续努力的方向。

(作者单位:楚雄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舞蹈民族动作
下一个动作
舞蹈课
MINORITY REPORT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雪地上的舞蹈
卷首语
民族万花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