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荷强度与训练比例控制下的高校田径训练探究
2022-03-31贾毅
贾毅
随着我国越来越多的运动员在赛场上创造佳绩,不少高校开始大力培养体育人员。在高校对学生进行体育训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但当前不少高校没有掌握合适的训练方法,导致所制定的训练计划并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效果。因此本文将重点对负荷强度与训练比例控制下的高校田径训练进行探究。
1 高校田径训练的重要意义
田径项目作为体育运动项目中较为重要的运动项目之一,能够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提高,且学生在进行田径训练时会不断培养体育精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高校开展田径训练能够促进高校的整体体育教学效果,因此在高校进行田径训练对学校的体育教学有较大的积极作用。
近些年來,国家不断推行素质教育,越来越多的学校在注重提高升学率的同时加强了学生的体育教育。在高校中开展田径训练项目能够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且能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得到提升。尤其是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不少学生患有肥胖症、高血压、脂肪肝等“文明病”,这都与学生的生活不规律、饮食不节制有一定的关系,且患有“文明病”的这类学生大多不爱运动,因而在高校开展田径训练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改善学生的身体机能,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提高。
2 高校田径负荷强度与训练比例之间的必然联系
高校体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田径训练的过程中发现负荷强度与训练比例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在为学生制定田径训练计划时,应严格控制好对学生的负荷强度以及训练比例,只有做好二者之间的协调工作,才能使学生的田径训练效率得到提高。在田径训练过程中,学生要在教师规定的训练时间内完成指定的训练强度,由于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差异较大,因而教师在结合负荷强度以及训练比例为学生制定训练计划时,要全面考查学生的身体及心理情况,避免让学生在较高的训练比例下完成超负荷的训练强度。超负荷的训练强度包括身体上的强度训练以及心理上的强度训练,因此,教师在利用控制负荷强度与训练比例对学生展开田径训练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身体情况,还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变化。若教师在田径训练时想要适当增加训练强度,则需要同时降低训练比例,相反,若教师想要提高训练比例,则应为学生适当减小负荷强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田径训练时,应严格控制好负荷强度与训练比例,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提高训练成果。
3 高校田径训练现状
3.1 高校田径训练的地位不高
当前,高校在进行田径训练时,学校内大多数的学生和教师都没有较强的训练意识。尽管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越来越多的学校已经抛弃了传统的教育方式,并越来越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但仍有一部分高校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只关注学校的就业率,这导致学生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差。当前大学校园中有较大一部分人群平时不注重锻炼身体,使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若学校不针对这种现象采取一定的措施,则会严重影响学生日常的学习效率,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校的升学率。另外,由于部分学生对田径运动不了解,且对田径运动的认知产生偏差,使得学校在开展田径训练时只有少数人参加,这直接影响了田径训练在学校中的地位,从而影响了高校田径运动的训练效果。
3.2 教练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在目前的大学校园中,学校在为学生开展田径训练时通常会邀请田径教练或从体育教师中选拔田径教练员。大多数学校在选择田径教练员时只是象征性地选一选,并没有对教练进行全面考察。而在体育运动中,任何运动项目的训练都需要一名优秀的教练员,一名合格的教练能够采用合适的方法对学生展开训练,并且能够在学生训练的过程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而如果学校在选择田径教练员时忽略教练的训练水平,则会严重影响训练效果。另外,由于部分教练员是从校外请来的,因而学校并没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对其进行约束,这使得部分教练员在训练过程中出现投机取巧的现象,从而大幅度降低训练效果。大多数学校在期末时只关注学生的平时成绩和上课表现,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会让学生参加期末考试,以此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对于田径训练,学校并没有为学生组织相关的测试或考查,这导致教练无法准确掌握学生的训练成果,从而无法使教练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3.3 高校田径训练方式不合理
在当前的高校田径训练中,还存在训练方式不合理的现象。科学的训练方法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高训练效果,但不少田径教练在对学生进行日常训练时,无法正确把握训练强度以及训练比例。不合理的训练方式可能会起到相反的效果,例如在训练过程中给学生安排的任务强度太高且训练比例也较高,学生可能无法承受较高的负荷强度而导致身体机能出现各种问题。再比如教练在给学生安排训练任务时采用较低的负荷强度以及较低的训练比例,则会导致学生达不到既定的训练效果。若教练不能在训练过程中合理控制负荷强度以及训练比例,会导致高校田径训练的总体效率低下。
4 负荷强度与训练比例控制下的高校田径训练措施
4.1 增强训练意识,提高田径训练地位
由于学校教师以及学生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只注重学习成绩而忽视身体素质,越来越多的学生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因而学校要对学生进行体育训练,通过田径训练来增强学生的抵抗力。但部分学校在开展田径训练的过程中,没有正确的训练意识,且田径训练在高校中的地位并不高,因而学校应从转变学生的观念入手,增强学生的训练意识,逐渐提高田径训练在高校中的地位。
要增强学生的训练意识,各专业教师和田径教练应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训练环境,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训练欲望。在此过程中,各专业教师尽量不要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这样能够使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田径训练,另外,教师可以与学生一同参与田径训练,通过这种方法能大幅度提高学生参与田径训练的积极性。学生在上体育课时,体育教师可以向学生科普田径运动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田径运动的好处,同时学校也要加大田径训练规模,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田径训练当中,通过这种方法能够逐渐提升田径训练在学校中的地位。此外,教练在开展田径训练时,可以采用多种训练方法,并在训练方法中增加一定的趣味性,通过这样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从而逐渐带动更多学生参与到田径训练当中。
4.2 充分发挥教练作用,提高教练训练水平
学校在对学生进行田径训练时,应该重视田径教练的作用,学生能否从田径训练中有所收获与教练的训练水平有较大的关系。因而在让学生参加田径训练之前,学校要保证拥有一支高质量高水平的教练团队。
为了使教练在田径训练中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学校应组织教练进行岗位培训,并鼓励田径教练员在职进修。在对田径教练进行岗位培训时,相关培训人员应从教练员的理论水平以及教学技能两个方面入手,保证每个教练员都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这样在对学生进行田径训练时才能以一定的基础理论作为支撑。为了保证每位教练员的训练水平,在培训结束时学校可以针对田径教练员组织知识考查和模拟训练,对教练员的训练水平进行综合评定。另外,教练在正式参与学生的田徑训练后,学校还应定期对教练员的训练水平进行全面考查,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教练的训练水平。
学校除了对教练员进行培训和考察外,还需要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通过考核制度来加强教练员之间的竞争机制。在制定考核制度时,学校应从田径教练的整体素质、训练能力、训练成果等方面对教练进行考核。其中教练员的整体素质包括教练对学生的态度、教练员自身的言行举止以及教练员的科研意识等;训练能力包括教练员对学生训练时采用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是否合适、教练员对学生符合能力的掌握情况等;而训练成果包括学生的竞赛成绩、对学生的考核成绩以及学生经过田径训练后的身体状况等。
另外,要在田径训练过程中充分发挥出教练的作用,学校还应与有关部门建立联系,争取为田径运动员们提供更多的比赛机会,也可以在学校的运动会上增加田径对抗赛,让学校内更多的田径运动员参加比赛。在此过程中,教练员应负责安排田径比赛的各项事宜,通过安排田径比赛可以明确学生的训练目标。另外,教练在为学生制定训练计划时也可以根据具体的比赛规则制定学期训练计划和学年训练计划。学校通过组织田径比赛,不仅可以让学生收获丰富的比赛经验,使学生在比赛中得到锻炼,还能够提高教练员的统筹能力以及训练水平,使教练员在学生的训练中发挥出较大的作用。
4.3 采用科学合理的田径训练方法
在田径训练中,教练要结合不同学生的身体特点以及每个学生能承受的最大负荷强度制定合理的田径训练计划,在制定田径训练计划时,教练要选择合适的训练方法,通过控制负荷强度和训练比例来达到一定的训练效果。在田径训练中,一般有低强度高比例训练法、高强度低比例训练法以及中等强度高比例训练法,田径教练在对学生开展田径训练时要结合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训练方法,这样才能呈现出一定的训练效果。
4.3.1 低强度高比例训练法
低强度高比例训练法适用于体能素质较低或初次训练的学生,这种训练方法不会给训练者带来较大的身体负担,且教练采用这种训练方法时通常以培养学生田径运动的兴趣为主。教练采用低强度高比例训练法进行训练时,通常会让学生训练一些负荷强度较小的项目,例如50米短跑、30米跨栏、百米接力跑、低高度跳高、低重量物品投掷等。学生在这种低强度高比例的训练中能够轻松获得田径运动的基本技能,从而为之后的强度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低强度高比例训练法也适用于即将进行田径比赛的运动选手,对于经历过高强度训练的参赛者而言,这种低强度的训练能够帮助其放松身心、保持体能以及进行技术复习,因而田径参赛者在比赛之前要进行低强度高比例的训练,这有助于参赛者的赛前心理健康与体能稳定。
田径教练在对学生进行训练时,可以将这种训练方法作为正常的教学内容,但由于这种训练方法具有一定的游戏性,因而大多数教练将这种训练方式作为准备阶段、中间调节阶段以及结束恢复阶段的训练内容。初学者在经过一段时间低强度高比例的训练之后,自身的体能和技术将得到提高,这时教练便可以让其进行更高层次的训练。
4.3.2 高强度低比例训练法
学生在进行田径训练时,当适应了低强度高比例的训练模式后教练就要在此基础上增加负荷强度,只有不断增加负荷强度才能使学生的身体机能得到加强,从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高强度的训练会给学生的身体机能、精神压力以及心理状态带来较大的冲击,学生在经过高强度的训练后会感觉到身体疼痛、呼吸困难、头晕,这是在经过高强度的训练后学生普遍出现的一种现象,为了减少这种身体不适感,教练就需要在提高负荷强度的同时降低训练比例,这样可以有效减轻学生的不适症状,同时能够避免部分学生出现抵触情绪。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计时百米冲刺训练、4×100米接力跑、越野跑或400米以上的障碍跑等项目,这些项目具有一定的强度,因而教师需要限制学生一周内的练习频率。通常学生在练习这些高强度的项目时能够看到自己的真正实力,从而在某种程度中获得成就感。另外,教师在让学生练习这些项目时要提醒学生时刻关注自身的身体状况,当在训练过程中身体出现不适症状时要立刻停止训练,等身体状况恢复正常后再继续练习。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高强度低比例的训练方法挑战着学生的身体极限,对学生的体力、速度、灵敏度、柔韧性以及心肺功能等各方面都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因而教练必须采用低比例的训练方法,尽量减少高强度训练对学生造成的冲击。另外,教练适当降低训练比例能够使学生的体能得到较好的恢复,同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学生的心理负担,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
4.3.3 中等强度高比例训练法
学生在田径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采用中等强度高比例的训练方法对学生展开训练。通常而言,教练在让学生进行中等强度的训练时,会根据学生日常的训练情况以及身体状况做出自己的判断。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中跑训练,在一段时间内观察学生中跑过后的体能状态,若学生体能状态良好,则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循环练习。这种训练方法是当前高校田径训练中较为常见的训练方法,大多数的田径教练会在学生中跑的环节穿插其他的项目或活动,并采用折中的训练强度,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还保障了训练的效果。
采用中等强度的训练方法时,教练可以根据学生的体能状况适当提高训练比例。大多数的高校在进行田径训练时,会在较高的训练比例下采用低强度与中等强度相结合的训练方式,通过二者之间的相互配合来达到较明显的训练效果。
5 总结
本文首先简单阐述了高校田径训练的重要意义。其次分析了高校田径负荷强度与训练比例之间的必然联系。接着本文重点探讨了高校田径训练的现状,在当前的高校田径训练中,部分学校的田径训练没有得到学生以及老师的重视,且教练在田径训练中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另外大多数教练在对学生进行田径训练时所采用的训练方式也不合理。最后本文针对以上问题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学校可以通过增强学生的训练意识来提高田径训练在学校中的地位,通过提高教练的训练水平使教练的作用得到充分地发挥,同时教练在开展田径训练时要选择合适的训练方法。
(作者单位:阳泉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