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高中体育课堂教学建议及案例分析

2022-03-31杨虎

当代体育 2022年9期
关键词:传接球创设运动

杨虎

新课程标准围绕核心素养,精选了教材内容、优化了教学设计,丰富了教学方式,从而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本文通过查阅资料和对相关文献的研究,基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导向,结合具体情境案例,对如何提升学校体育学科的课堂教学效果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渐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国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应由体育精神、运动实践、健康促进3个维度组成。课堂教学是师生在课堂上进行师生间的相互认识、相互影响、相互交流的过程。教师要按照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根本目标,切实落实体育与健康指导思想,以融合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关注学生多样化需求等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综合素质、优秀品质。

1 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改革在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必然性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学生对体育知识和技能的个性需求日益增显,这主要体现在:第一,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方法落后,缺少创造性,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对运动技能的兴趣和主动性,因此,要改变学生的被动学习状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第二,通过构建情境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拓宽学生的体育学习视野,加深学生对运动技能的认识,拓展课堂教学的空间,保证新课程改革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第三,为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增强中华民族的活力、推动社会文明、培育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必须重视体育课堂,打造优质的课堂教学模式。

2 从核心素养视角,对体育教学和实践进行探讨

课堂教学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引领下,通过明确目标、改变观念、创新方式等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体育与健康的课堂教学中来。

2.1 增强目标意识,把学科核心素养与教学目标相结合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清晰的目标意识,以“目标引导”的内容与方式,把课程目标具体到课堂教学中。在教学中倡导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下面我们结合课堂教学中情境的创设案例具体来分析。

案例一:创设实际问题情境,以增强学生对体能的重要性的认识。

在进行体能内容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体能和健康意识,创造了一种真实的问题情境。

暑假的时候,王女士一家要搬新家,一些大物件搬得差不多的时候,还剩下一些花盆、打包好的被褥,米、油等物品。丈夫临时有事,就把儿子叫下来帮忙。“主要就是把这些物品搬到五楼,小物品搬了没几趟,要搬一个稍大一点约40斤的花盆的时候,孩子说他扛不动”,王女士有点惊讶的说,“当时以为他是不愿意搬,到后来才发现,他确实是没那个力气。随后就搬了几件小东西,上下楼几趟就已经累得气喘吁吁了。我当时是又气又无奈,儿子这么大了,怎会这样的柔弱呢?”

体育老师给我们讲的这个真实的故事是怎么回事呢?讲述完后,每个人都在对比自己的身体状态,看看自己能不能做到。难道我们就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学生?那么如何使我们的身心健康,身体强健呢?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所创设的情境,使学生对发展身体体能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提升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培养他们的良好的运动习惯。

案例二:创造活动情境,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要创设与别人共同参与的运动情境,让他学生意识到要进行集体活动,达成练习目标,完成学习任务,就要与他人合作共同努力。

如在篮球传接球教学中,在游戏环节我们组织学生进行迎面传接球接力比赛,我们先进行分组,分组时要求人数相等,实力较为均衡。游戏开始前,组织学生进行尝试性练习。然后宣布比赛开始,比赛过程中强调相关的体育竞技精神,在小组的每个学生都完成传接球练习,然后每个小组统计连续完成传接球过程中失误的次数。师生共同就影响连續准确完成传接球次数的因素进行讨论。接下来,每个小组挑战本小组连续完成的最高纪录,还可以各个小组之间进行连续的迎面传接球接力比赛。

如在耐久跑的教学中,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若干个小组进行长距离跑练习。方法一组队跑练习:将同学们分成人数相等的若干小组,由同学们首先讨论如何跑步,再由团队成员根据所设定的距离完成整个比赛,跑的过程中要求节奏统一,小组第一个到达的选手为冠军组。方法二伴同跑练习:两个到三个人一组,速度和节奏保持一致,相互配合。例如,快速的同学要注意照顾那些慢步的同学,并给予他们一些鼓励。在训练过程中出现极限时,要根据教师的指示,互相激励,调节速度,克服这个难点。

这一情景的创设,既能锻炼学生的心肺耐力,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而且还培养了他们坚韧不拔的意志,敢于挑战自我,追求卓越的优秀品德。

2.2 要确立新的知识观念,不过度强调技术动作细节,重视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为了避免孤立地、静态地进行单一知识或单个技巧的传授,学生应进行各种活动、技巧的组合练习,参与各种形式的展示或游戏竞赛,加强知识点或动作技巧的有机结合;在进行封闭式运动技能项目的教学过程中,将单个动作与完整动作及早结合练习,让学生能直观的感受和理解完整动作,帮助学生提高组合动作的技术水平以及实践能力。这就有效避免了封闭式技能教学时出现的枯燥乏味。重视问题发展方向,关注活动和竞赛情境创设,培养学生对结构化的运动知识与技巧的掌握,以及学生对结构化的运动知识在竞赛情境的实践能力,并能在现实真实的活动场景中应用结构化知识与技巧去解决问题,以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案例三:为学生创设持续变化的学习与运用情境,提升学生的参与运动的兴趣。

例如在篮球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由易到难,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活动情境,培养学生的实际场景实践运用能力。

开始部分:半圆形的集合队形,让师生可以毫无障碍地对视,这样一种更加平等、直接的交流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迅速地投入到课堂上的学习中去。体育老师按照篮球专业的课程安排,把学生安排到不同的运动角色中去,就好像是为一个足球队安排了一项竞赛任务。

热身部分:根据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各小组组长在老师的指导下,带领本组队员进行有专门性的热身运动。

基本部分:首先,在不进行对抗的情境下,进行全场的运球和传接球的技术动作训练。接下来创设被动防守转为主动防守的情境下,进行篮球运球过人和传接球配合练习。最后安排游戏竞赛,可以分组进行三对三、四对四、五对五半场篮球比赛,不仅可以加强所学几种技术的应用,还可以增强学生在变化情境中的应变能力以及对篮球运动的学习兴趣。

体能练习:针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发展体能的专项素质练习,如分组进行移动脚步练习和线间往返跑练习等。

结束部分:集合队形,在宽松的氛围中进行放松活动,要求相互帮助,心情愉悦,最后师生一起完成课堂的总结和对以后的展望。

整堂课通过运动技术学练、团体竞赛和身体训练,不仅可以全面发展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也有助于学生熟悉球性,提高控球、运球、传接球、投篮等动作技术水平,同时提升学生相互配合、自我心理调节、团队领导、学习实践运用的能力等,还能培养学生公平竞争、努力进取的体育精神。

2.3 革新教学方式,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

改革和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来。在整个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不能一味地用“灌输式”教学教授学生技术动作和方法,而要倡导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每一次都用心设计教学场景,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法,合理利用独立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全班多样化学习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实施过程中要“少讲多练”,让学生在练习中学会思考,在练习中体会运动的乐趣,让他们在较早时间段尝试完整动作技能的练习,要一边学习一边练习一边掌握。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让体育课堂焕发出青春的活力。

案例四:创设运动情境,提高学生的全面的学习能力。

如我们在跨栏跑教学时,我们可以先降低难度,设置较低的栏架,让全体学生先进行一定距离的跨栏尝试练习。在完成练习后,老师可以实时提问:“通过我们刚才的练习,我们可以发现有的同学快,有的同学慢。原因是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我们挑选出与问题主题相关的答案:因为有的同学动作规范、有的动同学动作不协调。体育老师可以继续提问:“我国优秀运动员刘翔短跑的成绩并不是很优秀,为什么他的110米跨栏项目上夺得冠军呢?”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相关知识,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探究,并回答出体育教师的提问根据学生的回答,筛选出答案:滞空时间短、栏间跑的速度快。接着,体育老师继续提问,“在接下来的练习中我们如何做呢?”学生思考并讨论上述问题后,并反复尝试练习。

体育老师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情境创设,让同学们通过尝试练习、观察比较、主动思考,来解决练习中重难点。然后进行探究性的学练,从而使正确的跨栏动作技能学习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意识和能力进行了完美相结合。

2.4 关注个体差异,注重每一位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体育健康课是一项以全体学生为对象的教育活动,其目的不在于发现和筛选运动员,而在于培养学生自尊自强、积极进取、挑战自我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使每位学生都能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针对体育基础薄弱的学生,要循序渐进、耐心地引导、让他们在学习运动技能与知识时有成就感。对体育基础较好的学生,则要提高其学业水平,培养其体育特长。对体弱者,要更多一份关怀,加强对体育保健内容的学习指导、练习中不歧视弱者,鼓励学生能积极主动帮助弱者,增强他们在学习中的获得感。在实际的教学中,若有相当多的学生选择运动项目,可以采取分层或分性别的方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效果。

案例五:篮球教学比赛中,我们根据学生篮球不同水平进行分组,师生共同制定新的篮球规则,对于篮球水平一般的组,将原来的进一球得2分,改为投中一球后得3分。通过这种方式让球队之间的实力相对平衡,也增加了游戏的比赛趣味性。这种规则的改变也可运用到组内的每个队员之中,可以设置篮球水平低的学生投中一球算4分,水平一般的进一球算2分,水平好的队员投中一球算1分。这样可以有效的调动篮球水平低的学生积极参与到比赛中来。

通过形式多样的体育游戏竞赛,不但提高了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比赛意识和进取精神。高中学生的在体育练习中差异较大,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老师可以制定不公正的比赛规则,为学生提供平等的竞争情境。

2.5 保证一定的体育活动量,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學习效率

运动负荷由运动密度、练习密度和运动强度来衡量。这是体育健康课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它要求运动密度、练习密度、运动强度应达合理水平。每一堂课的教学中,应该安排一定时间的一般体能和专项体能练习。在设计体能练习环节时应遵循:使用有趣、设计新颖、内容丰富的原则。如我们上课的内容是跳跃类的项目,技能学习后下肢的运动负荷较大,我们在安排体能练习时应侧重上肢力量练习或发展灵敏素质、心肺耐力的练习内容,促进学生在身体素质上全面发展。

2.6 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提升体育健康教育的课堂效率

健康教育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首先必须确保其开设和正常开展。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形式应多样化,主要有教师讲授、师生间交流讨论、组织专家讲座、组织开展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等形式。在平时的学校各类活动中,通过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体育与健康课进行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课堂上通过创设情境,讨论交流等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切实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案例六:学生吸烟问题一直是学校在管理方面的老大难问题,也是影响学生安全的主要问题。当前高中学生的吸烟现象令人忧虑,尤其现在校园里女生吸烟的人数也日趋增多。针对这一现象创设教学情境:某校高一的学生,最近一直头疼,以为是感冒了,自己取了一些药,服用后没有效果,父母带他到医院检查,结果发现他血压高,血管内壁损失严重。通过交流后发现,孩子从七年级就开始吸烟,且发展到现在烟瘾极大。

我们通过现实中具体真实的案例,让学生主动认识到吸烟的危害,这比强制手段去阻止他们吸烟效果更好。

3 总结

综上所述,中学体育与健康课堂应顺应时代潮流,积极创新,掌握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运动习惯。通过创设情境、组织比赛等多种形式进行课堂教学,从而达到改善体育课堂教学效果。以核心素养为指导,以有效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建设目标,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意识和能力进行重点培养。以体育课堂教学为主,重视学生的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为新时代的美好生活做好准备。

(作者单位: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东方红中学)

猜你喜欢

传接球创设运动
创设未来
提高学生足球接控球能力游戏三例
关于中小学传接球教学的三点思考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不正经运动范
浅谈初中校园足球传接球技术的训练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