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劳动教育校本课程体系初探
2022-03-31蔡结珍
蔡结珍
摘 要:劳动,在我国的教育教学中定义为是一种技术,或者说是生存的技能与本能。2020年3月20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这一文件,其中关于劳动教育是这样阐述的:“在我国社会制度中,劳动教育有着重要地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从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身上,所展现出的优秀劳动精神面貌、价值取向以及技能水准,都是劳动教育的成果。”这也进一步确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之中,劳动教育具有关键作用。劳动教育的成功与否,影响着新一代社会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等。另外,文件还指出,要将劳动教育同德、智、体、美的教育密切联系在一起,紧跟经济社会发展的脚步,密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构建出崭新的、适合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劳育模式,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由此可见,国家层面不仅要求中小学要重视劳动教育,更要把劳动教育与德育相结合,通过劳动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立德树人
我校处于城市地区,孩子体力劳动的机会越来越少,新时期下怎么开展劳动教育?开展哪些劳动教育?如何通过劳动教育促进立德树人的目标达成?构建一个完善的劳动教育校本课程是非常必要的。
一、落实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的教育方针。文件中指出,应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将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到实处,始终不忘立德树人的教育初心,鼓励学生形成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把劳动教育作为人才培养中关键的一环,将这一思想贯彻到学习的各个阶段,呼吁家庭、社会等积极参加到劳动教育中。应该提高劳动教育的地位,认识到劳和德、智、体、美的教育是同等重要的,这些教育需要联系在一起,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既适合学生个人发展,又能紧跟社会经济发展的先进劳育模式,对旧体制进行改革创新,关注教育的实际效果,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以,通过劳动教育来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是教育的根本需要。
二、学生道德素养发展的需要
学校教育,德育为首。做人的根本是道德,成才的根本也是道德。因此,学校劳动教育要以学生道德素养的发展为出发点,在掌握必备的劳动技能外,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树立社会责任感,养成优良的品质。
三、提高教师的道德水平的需要
要想顺利落实课程改革,就需要教师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提升教学素养。《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中》中,这样写道: “引导教师具有立德树人,为人师表,不断提升人格修养和学识修养”。在实施学校课程的过程中,教师不仅是领导者,也是研究者与推进者,教师应该更加积极的参加到理论知识的学习中,不断完善自身教学素养。
四、学校特色课程发展的需要
学校始终坚持以“乐学、善思”为学风,积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在“体验式成长”理念的引领下,我校已形成以“人人都是升旗手,人人都是绘本家,人人都是践行者,人人都是追梦人”为向导的校本课程群,其中“人人都是践行者”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能通过实践体验、劳动来提升自我。
作为番禺区劳动教育实验学校之一,大力探索劳动教育在德育中的促进作用,总结出富有特色的劳动教育校本课程体系是非常必要的,那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劳动教育,让劳动课程、传统劳动及创造性劳动等多元课程体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落实劳动课程,创建劳动课和综合实践课占主体,多学科共同发展的课程整合制度,举办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借此培养学生提高劳动精神 ,加强劳动创造能力。
在保障了劳动教育课的地位后,仍需进行长期监管,目的是保证有关课时能顺利落实。形成以“劳动教育主题活动”为载体的多学科整合教学的操作方法。建构劳动主题实践活动系列、实践活动方法研制、劳动主题实践活动的管理、如何培养劳动技能的课堂操作方法。实施步骤、实施策略、主题系列、实施评价。
(二)传统劳动的有机整合和开展。整合校内日常管理、家务劳动等,建构我校培育学生劳动态度、劳动能力、劳动习惯等素养的探究活动的常态发展模式。让劳动教育的思想充满校园的各个角落,让每一位学生主动学习并落实劳动教育思想。从内容、方法、途径等指导。年级深化落实劳动教育的实施,创建我校劳动教育常态发展运作模式。
(三)重视技术性劳动和工艺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创建与实施。中国已由世界代工厂向高科技高技术转营。由于环境的变化,劳动品质在加强态度、习惯、能力的培养外更要注重劳动创新意识的培养。开展各项劳动技能比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与信息科结合开展人工智能的研究,开展创造性劳动;把学生的劳动行为体验活动转移到校外,使之贴近生活,提高实践活动的意义;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在劳动中学会奉献社会、为社会出力的精神;继续开展养护角护绿活动,从护绿中学会思考。
(四)家校联动,使教育更有效。利用周四无书面作业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安排适量的劳动家庭作业。注重发挥家长的作用,利用家访或家长会的时机,强化学生家长对劳动教育意义的认识,构建注重劳动教育实践的家庭环境,鼓励家长承担起学生家务劳动教育的责任。
(五)健全评价机制,创建多元化评价制度。研究出科学、合理的劳動素养监测评价线上平台,学生和家长共同努力,学习使用评价平台,记录学生每一阶段的劳动价值,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劳动是有意义的。
由劳动课程、劳动与多学科整合、校内学生日常管理、少先队活动、校外劳动等共同组成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能够真正实现塑造劳动理念、传播劳动知识和技能,以及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把劳动教育从技术层面转为立德树人层面,从而培养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热爱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提升新时代人才必备的劳动素养,促进学生发展,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朱之文.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大力推进基础教育公平优质发展[J]. 中国教育学刊, 2018(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