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晚清科幻:用脑洞连接神话与科学

2022-03-31

课堂内外(高中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贾宝玉小说科学

晚清科幻小说热

鸦片战争的一声炮响,让惊醒的“天朝上国”走上变革之路。洋务运动轰轰烈烈,甲午战争却给人当头一棒,戊戌变法也只维持了百日,如昙花一现。接连的失败让越来越多人认识到,一切的关键在于启发民智、改造思想。

作为一种通俗易懂、深受社会各阶层欢迎的文学样式,科幻小说能以引人入胜的故事和情节,生动地展现抽象的新思想和枯燥的科学原理,无疑是实现启蒙的最好助力。

《新中国未来记》被视作中国科幻小说的起点。1902年,梁启超开始在《新小说》上连载此小说。小说中, 6 0 年后的中国繁荣富强,恰逢维新五十年庆典,各国均前来祝贺,上海也正举办世界博览会。会上,孔子的后人孔觉民发表了题为“中国近六十年史”的演讲,回顾了1902年至1962年间的中国历史。

这篇小说只连载到了第五回,对未来的想象未能写完,但在之后更多的科幻小说中,人们持续思考着关于中国未来何处去的问题。

正如梁启超所言,“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因为“小说有不可思议之力支配人道”。科幻小说就这样背负着“改良思想,补助文明”的使命登上了历史舞台。

旧瓶装新酒,中西大融合

孕育于中西文化激烈碰撞的特殊年代,晚清的科幻小说体现出鲜明的融合性质。在这里,先进科技与神话传说汇聚一堂,西方名物与中国传统交相辉映。

以吴趼人的《新石头记》为例,单看名字,这部小说像是《石头记》的续集,但实际上,除了共享主角贾宝玉和“石头记”这个标题外,两部小说“不能说一模一样,只能说毫无关系”。

《新石头记》里,贾宝玉在1901年复活,来到上海、南京、北京、武汉等地游历,体验了火车、轮船、电灯等诸多新鲜玩意,还坐着潜水艇绕地球一周,充分感受了一番科技文明的力量。在友人的安排下,賈宝玉坐着先进的飞车在非洲打猎,用“不仁”药和“白金丝猎网”猎杀了大鹏鸟——正是“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化而为鸟,其名为鹏”的大鹏鸟;还在太平洋海底邂逅了《山海经》里的鯈鱼,并与《水经》里的海鳅鱼大战一番。

让古人贾宝玉乘坐代表先进科技的潜水艇,在充满各种神话生物的海底世界游览,这部《新石头记》,正可谓中西合璧、古今一体。

不够科学的“黑科技”

小说《新纪元》中,作者描写了一场发生在未来的战争。这场海陆空三栖大战奇幻壮阔,新奇武器层出不穷。

由于主战场在印度洋北部,所以许多武器主要适用于海上作战。小说中的武器大多有现实参考,例如“海洋知觉器”“洋面探测器”“洞九渊”等发明,其实就是声呐、无线电、电灯等科技成果的综合和放大。

但另一些“黑科技”装备就没那么科学了,例如用金丝做成的避电保险衣——金是导体,可以导电,穿上这身衣服不仅不能避电,反而会“引电上身”。此外,作者认为电是一种有质无形的能量,可以形成铜墙铁壁般的能量场,这也与我们现在对电的认识不相符。可见,当时的科幻小说中的科学知识,并非都经得起推敲。

事实上,晚清科幻小说中含有不少荒诞不经的成分,够“幻”却不够“科”,因此美国学者王德威称之为“科幻奇谭”。然而,这些作品的奇妙之处恰恰也在于知识、真理与梦想、传奇这些看似相互矛盾的内容被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

未来中国的“钢铁侠”

对百年前的科幻小说作者而言,内外交困、积贫积弱的现实无疑是沉重的,因此在科幻小说中,他们构建着未来繁荣富强的中国,也畅想着“超级英雄”的模样。

小说《电世界》中,就有一位名叫黄震球的“超级英雄”。作为一名电学大师,黄震球“立志欲借电力一雪此耻,扫荡旧习,别开生面,造成一个崭新绝对的电世界”。黄震球成功的关键,是一块名为鍟石的陨石,据说只要在大气中略略将其摩擦一遍,“那空中电气便如江汉朝宗一般,源源而来、滔滔不竭”。在这块天外神石的帮助下,黄震球创新科技、开办电厂,把中国建设成为发达工业社会,并打造出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电枪和能让人三小时绕地球一圈的电翅。

中国的崛起引来西方国家的挑衅,黄震球挺身而出,靠一身先进的装备打败了大反派,并建立“大同世界”。为了全球人民的福祉,黄震球精研科技,继续做着贡献:通过电机实现化云造雨,消除旱灾;展开与微生物的战争,彻底消灭疾病……听起来,是不是有“钢铁侠”那味儿了?

晚清科幻小说题材丰富、时代特色鲜明,作者们在故事中借助科技之力建设未来的中国。尽管科学中混杂着神话与幻想,但新的观念、现代化的世界随着故事被带到了国人面前,从“梦”到“现实”的转换也在其中孕育。

时过境迁, 如今的中国繁荣昌盛,与百年前天差地别,但科幻小说中对先进科技和人类未来的浪漫想象与不变追求,始终如一。这也正是科幻小说的魅力所在。

猜你喜欢

贾宝玉小说科学
《红楼梦》中谁得过“玉”的好?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贾宝玉为何是“情不情”
科学拔牙
未完的前尘烟雨
贵族小姐的精神恋爱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