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胡玉梅:陪伴血液病患者走过漫长岁月

2022-03-31夏芯马靖雯

廉政瞭望 2022年4期
关键词:血液病病友小白

夏芯 马靖雯

“不要再犹豫了!今天之内把筹款文字写好,我来想办法!”“现阶段不要吃玉米之类的粗纤维食品,容易加重肠道负担,引起肠道排异,听我的,只能吃流食……”

2月21日上午11点,在与成都京东方医院一街之隔的凤凰家园小区,胡玉梅打着电话走出大门,准备在附近的菜摊上买菜,两个手机不间断回复着微信留言。

手机那头,要么是正在治疗血液病的患者家属,要么是长期处在复查阶段的患者本人,大到筹集医疗费,小到检查报告上的一个常识问题,甚至病人该吃什么,胡玉梅都不厌其烦地向对方讲解。遇到那些为了钱犹犹豫豫的病人,她脾气一下就上来了,本就沙哑的嗓门更是提高八度,连劝带“骂”地说服对方一定要坚持治疗。

今年48岁的胡玉梅不是医生,但在成都乃至四川的血液病病友圈里,她算得上是有名的人。作为一个单亲妈妈,她陪女儿走过7年的“抗白”之路,曾上过东方卫视节目讲述亲身经历。作为一名公益人士,她自称“久病成医”,从去年3月起在成都创建“小白驿站”,专为血液病患者及家属免费提供一个歇脚之处,也供大家相互取暖、慰藉、打气,让这条漫长的“治愈”之路不再孤独。

是众人的“胡妈”,也是一个孩子的妈

认识胡玉梅的2000多个血液病患者及病人家属对她有一个共同的称呼——“胡妈”。

一切都要从2015年胡玉梅8岁的女儿小霖花患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说起。

当时,胡玉梅只身带着女儿到成都就医,在华西医院附近租了房子。事实上,她每天晚上都在医院睡陪护床,租房只是用来做饭。她当时还不会做饭,但因为白血病患者免疫系統薄弱,对食物的卫生要求很高,稍不注意就可能引起感染、复发,甚至危及生命,她只能逼着自己学。

那段时间,胡玉梅如定时闹钟一般奔走在医院和出租屋之间,日复一日操持着女儿的一日三餐,配合医生完成日常检查、上药、谈话等工作。那时,体重有200多斤的胡玉梅在60厘米宽的陪护床上睡了一年多。“我当时就想,要是身边有人来帮帮我就好了。”

 2月18日,胡玉梅(左一)带领白血病患者家属入住“小白驿站”华西站点。

也是从那时起,胡玉梅开始关注公益,加入四川省红十字基金会成为志愿者,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儿科副主任、小霖花的化疗主治医生周晨燕成立的“小白互助团”当“团长”。

胡玉梅号召病友家属们相互帮助,做饭、买药,有的还主动献血,很快就把大家凝聚在一起。她还运用网络资源为白血病患者筹集医疗费,发动身边的人脉联系专家,让患者和家属们坚定治疗信心,少走弯路。

另一方面,胡玉梅竟练成了好厨艺,每顿都会多做一些菜带到病房,分给其他病友。其他病房的小孩闻着香味就来了,娇滴滴地说:“胡妈妈,我想吃点。”就这样,胡玉梅成了病患、家属、医生口中的“胡妈”。

有一次,胡玉梅不小心摔倒,左脚踝骨裂,在陪护床上躺了10天。那段时间,病友们每天轮流给她和女儿送饭,“我觉得这就是病友之间互助的甜头。”

女儿经历了8次大化疗后,终于出院了。可就在2017年3月,出院半年多之后,女儿病情复发,必须做骨髓移植。胡玉梅作为供者,用3个月时间减到了医生要求的体重,顺利通过供者体检,让女儿完成了造血干细胞移植。

可就在年底,女儿病情再次复发,这意味着以前的治疗全部失败。女儿紧急入院后,化疗无效,身体各个器官开始被肿瘤细胞吞噬,医院多次下发病危通知书。

走投无路之时,胡玉梅决定最后赌一次,让女儿成为新型CAR-T细胞疗法的首个受试者。那天,CAR-T细胞在女儿身体内引发细胞因子风暴,很多病友默默地陪着胡玉梅,为小霖花祈祷,终于在漫长的等待之后,小霖花转危为安。

如今,小霖花体内的白血病细胞已得到有效控制,只需定时到医院输注丙种球蛋白,维持身体免疫力。尽管女儿的生活几乎与正常人无异,但对胡玉梅来说,自己心里这根弦已经习惯绷着了。

“我有时都不敢想,自己那些年是怎么过来的,但一定少不了身边人的陪伴。”胡玉梅说,她意识到做公益不只是解决钱的问题,为病患和家属提供心理上的支撑同样重要,“所以我一直在提倡互助,只要谁家出了状况,其他家属就会默默地陪在身边,不谈病情,就是安静地陪伴。”

是钱的事,也不只是钱的事

小霖花两次复发入院治疗期间,主治医生是时任成都军区总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主任刘芳,她从事血液学基础及临床研究已有20多年。

“白血病属于恶性血液病的一种,人群中一年的发病率为十万分之六、七,是比较少见的病种。但是发病群体很多是年轻人和小孩,所以容易引起社会关注。”刘芳告诉记者,随着现代医疗科技的进步,治疗白血病的手段也在增加,包括传统的化疗、放疗以及骨髓移植、靶向药物、生物免疫等,治愈率可以达到一半以上。但现实中,依然有很多患者受制于对这种疾病的认识偏差或家庭经济条件困难,没有及时接受恰当的、规范的治疗。

刘芳已经不记得有多少次,自己面对无助的病人家属,找胡玉梅来劝说他们留下。有一回,一个范可尼贫血患者在骨髓移植后出现重大并发症,但家属没有那么多钱,几乎要放弃了。刘芳立即请胡玉梅到医院,两人一起苦口婆心地劝说、挽留家属。同时,胡玉梅发动所有资源,以最快的速度筹集到20万元,最后患者康复出院了。

“每次为困难的病人筹到款,我就特别有成就感。”胡玉梅的公益事业越做越成熟,筹集的款项越来越多,也不断有人质疑她做这些事的动机。但胡玉梅从不怕质疑,“绝不从病人身上薅钱,这是我的底线。”

胡玉梅也曾想过放弃。2019年底,她长期关注的一个孩子病发去世,她嚎啕大哭。那段时间,身边有6个病人相继离去,积压已久的挫败感涌上心头。自认为“逆商”强大的胡玉梅崩溃了。

她解散了所有的病友群,告诉大家自己“不干了”。但再次面对患者和家属投来那种希望的眼神,她还是心软了。

为了帮助更多的人,胡玉梅联合其他病友,在2020年7月成立了新朗公益服务中心。她推动机构与水滴筹、腾讯公益等平台合作,募集善款超过1000多万元,用于帮助那些困难的重症患者家庭。为此,机构会从患者病情、家庭条件、救治意愿等方面综合考察救助对象。

在刘芳看来,胡玉梅发挥的作用很大,尤其是公益组织成立后,更加成体系地帮助病人,除了筹款,还做了许多必不可少的沟通工作,包括建立家属的信任、缓解病人的焦虑,甚至解答一些医疗专业问题,指导病人的饮食、护理等,“帮了医生的大忙”。

“比起‘疏导,医生更重要的任务是‘保命,所以精力主要放在治疗上面,除了向病人了解病情、制定治疗计划、观察反应、处理并发症,还要跟各个部门沟通,包括会诊、检验等等。”如今,刘芳调任成都京东方医院血液内科副主任,团队7个医生,要照看40个病人,“‘保命的压力就已经不小了。”

胡玉梅成为医院的志愿者后,当起了刘芳的“搭档”。每到她坐门诊那天,胡玉梅就来协助工作,反反复复、事无巨细地回答病人提出的各种问题,一天下来,两人接诊三四十个病人后,已经口干舌燥。“不是所有医院都有志愿者,像她这样的就更少。”刘芳说。

病人家属在“小白驿站”厨房做饭,厨房里冰箱、消毒柜、炊具、米面油、调料、一次性餐盒等一应俱全。

给他人港湾,也是在“治愈”自己

讲完陪伴女儿“抗白”的经历,胡玉梅抹掉眼泪轻松一笑,“这事已经翻篇了。”

但她知道,大部分病友的治疗还是进行时,“了解每一个病人的前后情况,相当于把自己经历过的事情再重复一遍。”

学会自我排解,是胡玉梅一直在做的事,也是她在为病友们做的事。

公益机构成立初期,胡玉梅从病友手中接下“爱心厨房”,成为了“小白驿站”的雏形。但“爱心厨房”面积太小,不能满足更多病人的需求,所以2021年3月,第一个“小白驿站”在原成都军区总医院附近落成。同年5月,华西医院附近位于林荫街的“小白驿站”也对病人开放。

“小白驿站”为病友免费提供煮饭、短期住宿的功能,为从外地赶来短期复查、维持治疗的病人和家属提供一个落脚之处,还增加了为初诊病人15天的过渡到租房期。

有了“硬件”,也得有“软件”,“小白驿站”会不定期地请来医师、营养师、心理辅导员等专业人员,组织讲座,给家属们普及基本知识、疏导心理压力。

为病人和家属疏导心理压力,是胡玉梅长期重点要做的事之一,自己和女儿就是其中的受益人。

今年春節,胡玉梅和女儿没回老家过年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想串门。“虽然大家都不提,但我们知道没法再以平常心融入到那种氛围里,尤其是害怕旁人不经意间投来同情的目光。”胡玉梅说,“病耻感”确实是存在于潜意识中的,自我克服很难。

索性,胡玉梅就把“小白驿站”的几十个病友家属们聚到一起过年,自己做了两大桌子菜,以慰藉大家不能回家过年的思乡之情。

胡玉梅算过,一个“小白驿站”一年的开销在25万元左右。公益平台会发放一定补贴,也有社会爱心人士的捐助,但机构依然捉襟见肘。

尽管如此,胡玉梅从未想过停下脚步,她不断地找企业拉赞助,希望对方以购买服务或冠名的形式提供支持,“坦白说,就是去要钱。我以前也很爱面子,但是在这种时候,面子是最不值钱的东西。”

如今,位于凤凰家园小区的“小白驿站”即将对病人开放,第四个站点也已经在规划中。

胡玉梅还有一个更长远的想法,让那些因病致贫的家庭从心理上、行动上重新“站”起来。“一些父母带孩子看病,几乎是两个人都丢开工作,长期与社会脱节。一些成年病人身体康复了,社会功能也需要康复。”

事实上,这也是胡玉梅自己经历过的。曾经在女儿住院的一段时间里,她一度陷入迷茫。她过去在南充这个城市,在整个公司把保险业绩做到了全国前三,如今没了工作,每天重复着单调的生活,一时间不知道自己的价值在哪。

后来,她开始接触新鲜事物,转移注意力,无意间从别人的故事中得到启发,坚定了自己继续做公益的信心,“我感觉被需要就是自己的价值所在。”

胡玉梅说,如果条件成熟,她打算为病友们专门开办就业指导培训班,“让每个家庭在血液病治疗之路上,学会‘治愈自己。”

猜你喜欢

血液病病友小白
小白写作文
小白写作文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血液病患者的应对策略
GM值在高危真菌感染风险的血液病患者诊断驱动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乙肝病友,远离酒精
97例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临床分析
可爱的小白
想念我的小白
《病友之声患者之音》征文通知
“神经”病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