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听说整合教学中教材插图的解读及其应用策略
2022-03-31吴世树
吴世树
摘 要:教材插图作为语篇多模态呈现形式之一,同样承载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传递文化内涵、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的插图丰富,且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在初中英语听说整合教学中,教材插图的解读及其应用可以从“细析插图情境要素,以图促说,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深解插图思维要素,以图启思,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梳理插图背景信息,以图助听,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挖掘插图文化内涵,以图育人,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四个层面展开。
关键词:初中英语;听说整合教学;教材插图解读
教材插图作为语篇多模态呈现形式之一,同样承载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传递文化内涵、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它不仅为学生发展语言技能和形成学习策略提供语言和文化素材,还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供平台[1]。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以下简称“人教版教材”)的插图丰富,且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2]。多维度有效解读教材插图并根据教学需要加以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语言技能,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学习策略,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然而,在当前的初中英语听说整合教学中,有的教师常常忽视或轻视插图的作用,使得插图在听说整合教学中的作用无法得到有效发挥。鉴于此,本文结合初中英语听说整合教学的实践就人教版教材中插图的解读及其应用策略进行阐述。
一、细析插图情境要素,以图促说,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插图作为人教版教材文本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包含单元目标语言(词汇、短语和语法结构等),而且能为目标语言的学习和使用提供一个主题情境。只要教师结合单元话题,透彻解读插图的内容信息、分析插图承载的情境要素,就能有效发挥插图的情境功能。在听前,教师可以基于插图信息,引导学生在熟悉话题的基础上,开展感知与注意、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等学习理解类活动;在听后,教师可以依托图片情境,让学生通过模拟对话、复述或转述所听内容等应用实践类活动,表达个人感受和观点等迁移创新类活动,实现以图促说,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下面以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 Section A 1a-2c 中的插图为例进行阐述。插图(如图1所示)包含上午6:00到7:45之间的12个不同时刻的时钟、六幅从起床到上学的作息图片,以及两个人物的对话内容和目标语言的基本结构“What time do you usually get up, Rick?”“I usually get up at six thirty.”。图1为学生谈论Rick的“daily routines”提供了主题情境。
在Section A 1a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让学生观察图1,完成教材中的动词短语和图片匹配活动,然后引导学生借助句式“In Picture ... Rick ...”与同伴进行交流以校对答案,接着教师抽查学生的表达,如发现错误则加以纠正,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在Section A 1b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听前让学生观察图1中的时钟,并提问“What time is it?”,引导学生使用句式“It’s ...”来回答,以使学生掌握时间表达的方法,为听力活动作铺垫。在听中,学生完成教材中的图片与时钟的连线活动。在听后,学生结合听前和听中获取的图文信息用“What time does Rick usually ...? He usually ... at ... / At ... ”进行同伴交流。同时,教师抽查学生语言表达的正确性。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插图的信息和听力内容开展多轮对话活动,在锻炼学生的语言基本功(一般现在时的第三人称单数用法)、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二、深解插图思维要素,以图启思,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3]。学生要以语篇为载体,在理解与表达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融合知识学习和技能发展,通过感知、预测、获取、分析、概括、比较、评价、创新等思维活动,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品质,促进英语学科素养的形成和发展[4]。在初中英语听说整合教学中,教师要深入解读教材插图所含要素之间的逻辑联系,引导学生在听前或听后活动中用目标语言有逻辑地、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实现以图启思,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下面以人教版教材九年级第八单元“It must belong to Carla.”Section A 1a-2c中的插图为例进行阐述。插图(如图2所示)呈现的是户外公园的场景。图2包含草地上随意摆放的一些物品、三个人物及谈话内容和目标语言结构,可以为导入“Find the owners”这一话题,学习和运用表推测的情态动词must、could、might、can’t与表物品归属的短语belong to提供主题语境。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思考问题“Where are the children?” “What are they doing?” “Wha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ildren and the owners of the things?”和“What can you know about the owners from the things?”,获取、预测、分析、概括信息等,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圖2,并借助表推测的情态动词must、could、might、can’t和表物品归属的belong to来回答“Where are the children?”“What are they doing?”“Wha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ildren and the owners of the things in the picture?”和“What can you know about the owners from the things in the picture?”四个问题。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进行适当地追问,并引导和鼓励其他学生进行评价。这一过程可以鼓励学生用目标语言有理有据地进行推断或猜测,并对他人观点进行合理评价。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We can find the owners according to their hobbies / ages / personalities / habits / daily activities ...”。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深度解读插图所含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的基础上,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借助插图信息进行推断及对其他学生的观点进行评价,发展学生的逻辑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
三、梳理插圖背景信息,以图助听,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作为语言学习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听力策略是学生为了更有效地进行听力理解而作出的思想决策和具体所采取的学习方法和行为。训练学生的听力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听力策略使用意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被动的听转化为主动地听,从而调动学生听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提高听力水平是听说整合教学的目标之一,学生只有听懂才能进行交流,其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也才能持久[5]。在初中英语听说整合教学中,教师发现多数学生感到听力难的主要原因在于听前不熟悉话题、缺乏必要的背景信息铺垫等。因此,教师应梳理和分析插图所呈现的场景,人物的表情、肢体语言,以及与话题相关的文化知识等信息,激活学生的相关背景知识,引导学生进行听前预测,发挥插图激趣和助听的功能,达到培养学生听力策略、提高学生听力水平的目的。
下面以人教版教材九年级第十单元“You’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Section A 1a-2c中的插图为例进行阐述。插图(如图3所示)呈现的是五个来自不同国家的人在聚会上就“初次见面礼仪”话题展开讨论的场景。图3中的人物外貌特征、气泡图和人物对话内容能够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三种初次见面打招呼的方式,并对人物可能来自的国家进行合理地推测。Section A 1b听力材料中的五名说话者分别来自日本、韩国、巴西、墨西哥和美国,人名读音较复杂,弱读、连读等语音现象比较多且语速较快。因此,教师应在听前引导学生梳理插图背景信息,以便于学生在激活已有背景知识的同时了解相关的语言和文化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借助问题“What are people supposed to do when they meet for the first time?”和填空题“People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greet each other differently. In some countries, they shake hands. In some countries, they .”,引导学生展开思考,激活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然后,教师让学生完成教材中国家和相应打招呼方式的匹配活动。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图3的人物特征和气泡图对听力内容进行预测,如中间黑头发、穿蓝色西装的男士和穿绿色长裙的女士可能来自亚洲国家,而穿红色西装的两名男士可能来自西方国家。最后,教师播放听力材料让学生对预测内容进行验证,并提醒学生记录国家名称和见面礼仪词汇等关键信息,以便于学生在听后使用“People in ... are supposed / expected to ... when they meet for the first time.”句式进行答案核对。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插图所呈现的情境信息进行梳理,培养学生听前依托图片信息对听力内容进行预测、听中记录关键信息和验证预测内容等听力策略。有目标的听能帮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高度集中注意力,提升信息获取能力[6],达到培养学生听力策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四、挖掘插图文化内涵,以图育人,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文化意识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7]。人教版教材中有不少插图承载文化知识,传递文化内涵、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教师引导学生研读、思考和表达插图所承载的文化知识和价值观等具有深刻内涵的内容,可以实现以图育人,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目的。
下面以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九单元“Can you come to my party?”Section A 1a-2c中的插图为例进行阐述。插图(如图4所示)呈现的是发出、接受、拒绝邀请的各种场景及与该话题相关的对话内容,有关社交聚会的基本文化知识等。在解读图4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以下内容:一是邀请和拒绝邀请的相关礼仪(如发邀请帖)及其语言表达等文化知识;二是人物表情、肢体语言,以及人物说话语气所传递的信息、观点、情感和态度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观察图4的五个活动场景,并完成教材中短语和活动场景的匹配。然后,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句式“I’m sorry, I can’t. I have to ...”和短语“prepare for an exam / go to the doctor / help my parents / meet my friend / have the flu”就五个活动场景进行表演,以达到内化学生所学知识的目的。在听前,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五个活动场景对应的关键信息——人名;在听中,教师让学生关注邀请人Sun Ning和受邀者回应邀请时的语气,并通过模仿朗读来体会录音中人物语气所传递的信息、情感等。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挖掘插图蕴含的文化知识及与话题相关的语言信息等,然后引导学生学习、模仿和体验使用得体语言发出、接受或委婉拒绝他人邀请,使学生获得有关聚会邀请的礼仪知识,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总之,教师在开展听说整合教学前要认真研读和分析教材插图,明确其承载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以及传递的文化内涵、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在借助插图引导学生开展听、看、说等语言活动时,教师要善于结合图片信息和教学目标,整合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意识形成和学习策略运用,落实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3][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18,5,4.
[2]宋振韶.教科书插图的认知心理学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24-28.
[4]王蔷.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新挑战[J].英语教师,2015(16):6-7.
[5]李颂降.教材插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 英语教师,2016(16):125-128.
[6]傅海燕.基于六要素整合的英语听说教学中“看”的技能培养[J].教学月刊·中学版(外语教学),2021(7/8):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