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务区块链发展综述

2022-03-30管荣黎陈良飞

科学与信息化 2022年6期
关键词:分布式区块领域

管荣黎 陈良飞

江苏省大数据管理中心 江苏 南京 210000

引言

目前区块链技术的集成应用在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起着重要作用。我国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确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我国区块链技术研究,集中在联盟链技术的突破上,聚焦高性能、安全隐私、高可用和高扩展性上。同时,区块链和5G/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深度融合已是必然趋势。

1 区块链是什么

区块链是一个分布式的共享账本和数据库,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可追溯、集体维护、公开透明等特点。区块链的核心技术包括:点对点分布式技术、非对称加密技术、哈希算法和共识机制。

区块链整体架构可以参见图1。

图1 区块链整体架构图

区块链的本质是由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智能合约等现有的各类技术组合而构成的技术体系。这些技术以新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可以完成防篡改的数据存储、可追溯的数据查看、可信任的点对点传输,可解决长久以来的信任构建难题。

2 区块链的技术发展趋势

货币的应用,包括其支付,流通等虚拟货币的职能,区块链1.0时代也是虚拟货币的时代,涌现出了大量的山寨币等。

区块链2.0是指智能合约,智能合约与货币相结合,对金融领域提供了更加广泛的应用场景。

区块链3.0是互联网向去中心化方式演进,同时区块链与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彻底融合,实现可编程社会的时代。区块链会超越金融领域,进入社会公证、智能化等众多领域。区块链3.0主要应用在社会治理领域,包括了身份认证、公证、仲裁、审计、域名、物流、医疗、邮件、签证、投票等领域,应用范围扩大到了整个社会,区块链技术有可能成为“万物互联”的一种最底层的协议。

3 区块链为国家和企业的发展带来的意义

区块链是信任的机器:即可以在没有中心权威的情况下,对彼此的协作创造信任。区块链技术适用于一切缺乏信任的领域,也许在未来会成为全球人类文明信任的基石,并有可能彻底改变全球的社会结构。

目前区块链产业生态发展迅猛,区块链技术落地的场景已从金融领域向实体经济领域延伸,覆盖了供应链金融、互助保险、清算和结算、资产交易等金融领域场景,也覆盖了商品溯源、版权保护、电子证据存证、电子政务等非金融领域场景。未来,区块链技术将继续加快在产业场景中的广泛应用,与实体经济产业深度融合。

对于国家的意义[1]:区块链“不可篡改”的特点,可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存证”难题提供解决方案;区块链“分布式”的特点,可以打通行业间的“数据壁垒”,实现信息和数据共享。

目前,我国区块链技术持续创新,区块链产业初步形成,开始在供应链金融、征信、产品溯源、版权交易、数字身份、电子证据等领域快速应用,有望推动我国经济体系实现技术变革,组织变革和效率变革,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做出重要贡献。同时也是我国完成跨越式发展,在国际分工中占据有利地位的重大转折机遇。

从政务角度来看:区块链技术提供了企业或政府部门实体间、跨主体的信任体系,分布式数据库提供了企业内业务系统的高效处理。

区块链和分布式数据库的结合将进一步打通跨实体和企业或部门实体内的数据可信连接和处理。

对于政府部门间的共享交换,通过区块链实现数据不落地的共享和交换,降低部门对数据的管理压力。

4 业界标准进展分析

4.1 标准制定有序推进,区块链国标未来可期

从整体趋势上看,我国区块链标准制定按照团体标准、省级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再到国家标准、国际标准这一自下而上的初步制定过程,又遵循从上而下的协调修改过程。

从制定层面看,从下而上的过程是符合我国现状的审慎安排。从团体标准到国家标准,影响范围更大、适用范围更广。这一过程涉及产业共识、技术共识的形成,这一过程也涉及标准的择优选择,根据不同团体、不同地方的标准实践,选择被证明更具有可行性、更利于产业整体发展的标准推广至全国范围。

4.2 标准体系日趋完善,覆盖产业全流程仍有距离

从标准覆盖内容来看,我国在区块链领域的基础标准(术语、参考架构)已具有基础,而在应用、接口规范、测评等细分方向还不完善。目前区块链的行业标准、地方标准都在逐步推进,标准体系正在拓宽,国密行业标准体系的完善也给区块链安全标准的制定提供了良好基础,未来将做到对区块链产业全流程的规范,标准化前景光明。

但是,受限于现阶段区块链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标准制定现状与前景还有很大差距。在安全多方计算、跨链技术、共识算法等多项核心领域还存在很多技术难关,行业内难以达成共识;在应用层面,目前缺少有影响力的区块链落地应用;在标准化人才层面,目前区块链领域从业者以开发、运营等为主,缺乏制定标准、管理标准、执行标准的人才队伍。

4.3 积极采标现行国际标准,参与制定未来国际标准

我国在制定协调国内各级标准外,也认真研究和推广国际标准,多项国家标准和第5页行业标准在制定时就采标国际相应标准。但目前不应满足于此,而要继续力争区块链标准更大的话语权,并在框架标准内提前开展对区块链未来国际标准体系的规划布局,提升业内影响力。

5 总结和建议

5.1 国家及地方政府持续推出支持区块链服务社会的配套政策及细则

自“1024”区块链讲话之后,地方政府密切关注区块链技术,积极打造区块链先行应用试点地区。2020年至今,我国国家部委、各省政府及省会城市发布与区块链技术有关的政策、法规、方案文件近300份,显示出我国各省市积极发展区块链产业,促进自有技术创新,鼓励区块链技术应用落地。

5.2 区块链相关的国家标准,将加快落地

目前,我国区块链标准制定已基本形成“政府牵头主导、业界广泛贡献、院所参与协作”的模式。在区块链/分布式账本技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省级地方标准、团体标准起草过程中,共有302家单位参与,大部分参与单位为区块链产业链内相关企业。

根据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公布的信息,截至2021年6月,已发布区块链/分布式账本技术行业标准3项、省级地方标准5项、团体标准34项。有3项国家标准正在加紧起草中,涉及参考架构、智能合约和存证。而这三个方面也是区块链的发展基础和当前主要应用方向。

5.3 区块链技术上,将聚焦核心技术突破

国内区块链技术研究,将集中在联盟链技术的突破上,聚焦高性能、安全隐私、高可用和高扩展性。

高性能:包括高性能的共识算法、高效智能合约引擎以及新型的共识机制,以此提高共识效率与安全性,支撑大规模各种网络结构的主网。

安全隐私:研究更细粒度的隐私交易机制,实现交易可验证但不可见,还有基于可信执行环境等技术,实现节点密钥管理和数据加密存储,基于默克尔DAG等数据组织技术,防止文件被篡改等。

高可用:研究高效的动态节点准入机制,以及节点失效后的快速恢复机制,研究去中心化联盟自治的管理机制,使联盟链做到管理的公平,以及高效的热备切换机制等。

高扩展:编程语言可扩展、存储方式可扩展及支持跨链技术等。

5.4 区块链和5G/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在政务领域的深度融合

当前阶段,区块链技术通过持续赋能数字政府,在业内已经涌现出一批试点应用。在不断铺开场景的同时,需要正视的是区块链技术本身发展带来的价值变化和性能提升等都会对现有的应用场景带来新的启发和挑战[2]。与此同时数字政府自身的发展方向也在不断演进,也对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方向提出新的要求。

围绕着“互联网+政务”、“政务服务一体化”、“一网通办”、“放管服”中的数据共享、业务协同、服务效率、操作确权、服务体验等方面,通过融合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技术,进行业务流程优化、业务服务创新,实现业务、技术、管理的创新融合,探索推动更多创新应用场景的落地。

5.5 区块链技术将在政务领域更多的场景中落地

区块链在政务领域的应用可以拓展至八大场景,包括数字身份、电子票据、电子存证、行政审批、产权登记、工商注册、涉公监管、便民服务。

5.5.1 数字身份。区块链的不可篡改、可追溯特性能保障个人信息的有效性,提高身份数据的可信度;通过区块链的运转方式,改变人们现在“身份数据”的应用,使得每个人都拥有独一无二的“数字身份”。

5.5.2 电子票据。区块链+电子票据是区块链应用的重点落地项目之一,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电子发票的不可伪、按需开票、全程监控、数据可询,有效解决发票造假问题,真正实现交易即开票,开票即报销。

5.5.3 电子存证。区块链技术目前作为一种去中心化的数据库,能够有效解决电子证据的取证、存证等问题。在司法领域中,区块链最大的优势在于信息的安全、实时查询、相关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各级司法部门可以随时查询最原始的物证信息,相关的审理流程及结果,提高案件的审判效率,保证了公平公正[3]。

5.5.4 行政审批。区块链政务服务已打破了只优化服务端的局限,将区块链技术运用于核验材料真伪,实现链上数据、信息真伪的可查,准确且高效完成材料核验工作。

5.5.5 不动产登记。

5.5.6 工商注册。广州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已实现区块链+人工智能技术助力企业“一键办公司”,并可以通过“区块链+AI”办理企业营业执照。据了解,该平台将企业开办各环节所需录入的信息,信息填报量减少85%左右,填报时间缩短至15分钟之内。

5.5.7 涉公监管。利用区块链技术能够实现从单点的复式记账法过渡为多点的分布式记账模式,该记账模式有利于构建可信数据库,金融、食品药品、慈善等多领域凡是涉及数据存储和更新都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该领域数据全流域管理,有利于政府高效、全面和立体化监管各行业数据信息。

5.5.8 便民服务。社区服务、教育、医疗、交通、养老,便民服务是一个非常广泛的应用领域。区块链作为一种新应用模式,具有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技术优势。随着区块链产业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区块链+民生的更多发展前景。

5.6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目前国内区块链行业人才紧缺,区块链领军人物也较少。在人才培养方面,要引导有条件的高校设置区块链专业学科和区块链创新实验室,构建产业与高校的区块链人才联合培养机制,加速区块链技术走进校园;其次,参考区块链工程技术人员的国家职业技术技能标准,引导相关机构对区块链技术人才开展可持续的技能培训和职称认证,加速区块链人才队伍建设;构建省级区块链人才库,对省内区块链人才统一管理,减少人才外流。在人才引进方面,完善补贴和奖励政策,吸引区块链人才。

猜你喜欢

分布式区块领域
电子战领域的争锋
基于RTDS的分布式光伏并网建模研究
将现代科技应用于Hi-Fi领域 Perlisten S7tse
区块链:一个改变未来的幽灵
区块链:主要角色和衍生应用
《红楼梦》的数字化述评——兼及区块链的启示
2020 IT领域大事记
领域·对峙
一场区块链引发的全民狂欢
基于预处理MUSIC算法的分布式阵列DOA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