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互联网+”在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中的应用
2023-01-19林楠
林楠
天津轨道交通运营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 300000
1 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简述
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也称之为AFC系统,其在轨道交通运营过程中能实现自动化联网收费、售票、检票等功能,而整体系统是由多种先进技术相互作用才得以稳定运行的,其中包括了计算机网络通信、嵌入式系统集成的大型数据管理以及微电子和自动识别等多项现代化技术,在各类科学技术相互配合的作用下,最终实现了轨道交通售票、检票、统计以及管理的自动化运行模式。当“互联网+”与轨道交通自动化售检票系统相互结合后,更是减少了人工售检票的烦琐步骤,人们可以通过手机支付以及自动验证等方式完成售检票过程,有效解决了客流量高峰时段的拥堵现象,并且还降低了人工服务成本,这在一定意义上促进了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加快了城市化建设的发展速度。
2 “互联网+”在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中的应用原则
2.1 安全性原则
将“互联网+”应用到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的首要原则便是安全性原则。由于互联网的传播范围广且具有虚拟化特点,当乘客在自动端平台支付时后台系统会记录乘客的个人信息并上传到终端系统中,如若在此过程中系统发生安全泄漏问题,那乘客的个人信息也会随之泄漏,这会严重威胁到乘客的财产安全,为乘客带来困扰[1]。因此,相关人员在对“互联网+”以及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进行开发、设计时,务必要重视其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要加强网络安全防护措施,确保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不会发生信息泄漏问题,以此保护乘客的个人隐私。
2.2 开放性原则
为了给广大乘客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将“互联网+”应用到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时,应注意遵循开放性原则。相关人员应优化终端接口的开放性设计,扩展多个端口的兼容构件,提高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的扩展性,以便乘客能在不同端口购买车票,满足不同乘客在不同地区的购买需求。
2.3 交易性原则
保证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便是交易的稳定性。在“互联网+”的作用下,乘客大多是通过手机扫码完成支付并验证信息,为了使乘客能够快速购买车票,相关人员还需秉着交易性原则,优化系统操作界面、强化操作流程,提升自动售检票系统的运行效率为乘客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带给乘客良好的乘车体验,促进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
3 “互联网+”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的发展现状
自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商启用互联网取票机后,互联网+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的发展速度明显提升,而各地也加强了移动支付购票、手机验证过闸等互联网+功能,这不但为人们提供了便捷服务,还优化了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的功能。
3.1 现场终端设备功能明显提高
乘客除了在手机客户端购买车票,还可以通过现场终端设备选购所需车票,但传统的自动售票机需要纸币或硬币才能完成购买,其设备内部设有相应的车票回收模板,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设备成本,影响乘客的购买效率。但通过“互联网+”的优化作用,目前轨道交通的现场终端设备能够兼容多种支付方式,其中包括了银联闪付、二维码支付以及手机NFC等,不但实现了与互联网的实时通信,还简化了现场终端设备的内部结构,使其更具备经济性和实用性。
3.2 系统结构性能更高
在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运行过程中,需要“互联网+”与第三方支付平台以及售票App等平台相互合作,将相关数据互相传输至相应系统的终端接口才能完成自动化购票。由于各类系统结构越来越复杂,所以对自动售检票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开放性要求也逐渐提升[2]。
4 “互联网+”在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中的具体应用
4.1 利用“互联网+”进行车票管理
在顺应时代发展对传统轨道交通售票方式进行创新的前提下,利用“互联网+”对车票进行管理,能大幅度减少乘客因丢失车票而补票的烦恼,同时还能促进轨道交通运营商的经济发展。针对这一创新方式,轨道交通运营部门应对互联网移动支付模式进行研究,制定出一套完善的车票售卖制度,结合“互联网+”的移动支付作用,让其更加科学化、标准化,在研究制定过程中,相关人员应在保证自动售检票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上,依照相关规范进行合理规划,要让乘客及时了解购买车票的规则和注意事项,也可对车票进行电子化设计,方便乘客随时查看车辆及车票等相关信息,为乘客带来良好的使用感受。
4.2 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
目前,人脸识别技术已经逐渐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将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与人脸识别技术相结合,可提高流动人口的信息采集效率,增加轨道交通的客流量。在轨道交通出、入口以及安检处等需要验证身份信息的位置安装人脸识别设备,在正规操作下购买车票的乘客可在相应的App平台完成人脸注册,通过审核后便可在智能安检门与人脸闸机相互结合的智能安检票务一体机上完成刷脸进站。据了解,相关人员在进行活体检测的过程中,运用了深度学习识别算法,准确计算出智能安检票务一体机的识别效率,其可在300ms内完成人脸识别,能让乘客快速通过安检设备,大幅度减少了乘客的等待时间,明显提高了进站效率。
4.3 “互联网+”售、检票的实现方式
4.3.1 互联网+移动终端App平台购票。乘客选择在轨道交通运营App平台购票时,可通过平台显示查看当天车辆批次的相关信息,便于乘客自由选择,当乘客在第三方支付平台完成支付后,可获得车票的取票码,在达到车站后乘客可凭取票码到互联网取票机兑换车票,随后可通过安检进站乘车。
4.3.2 互联网+自动售票机扫描手机付款码购票。如若乘客选择在车站的互联网自动售票机购票,可在设备上选择相应的车辆信息查看车辆行驶的具体时间,在选定乘车信息后,自动售票机会显示扫码支付的信息提示,而乘客需要打开手机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如:支付宝、微信等付款码,将付款码对准自动售票机的二维码扫描设备完成扫描[3]。总之,互联网+售票系统改变了以往现金支付的方式,为广大乘客提供了多样化的购票途径,并且还提高了出票的工作效率,促进了轨道交通运营商的经济发展。
4.3.3 互联网+检票。在通过互联网+售票方式获取车票后,乘客还可通过二维码车票完成检票过程,节省了检票的等待时间。轨道交通运营商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二维码车票,当乘客完成车票支付后可将电子二维码车票存储至手机内,当乘客进、出站时只要对准互联网检票机出示电子车票,完成二维码车票扫描即可。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了顺应时代发展,轨道交通运营商在发展过程中还需充分利用“互联网+”提高自动售检票系统的运行效率,提升自动化服务质量。通过科学、合理的研究开发,将“互联网+”与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有机结合,优化其系统运行漏洞,实现智能化终端控制,提高系统自动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先进技术的应用发展,为广大乘客提供优质的乘车服务,推动我国轨道交通的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