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盲人的非视觉感知无障碍服装设计
2022-03-30牛玖荣赵柯萌王洁
牛玖荣,赵柯萌,王洁
(中原工学院 服装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7)
我国目前有1700 万左右盲障人士,大多数盲人通过盲校教育,拥有自主生活的能力,但在很多社会生活的事项上,盲人依然很被动。例如选购服装或日常着装,盲人不能直观的感知服装的色彩、款式等信息,因此盲人几乎丧失了挑选服装或搭配服装的主动权。弱势群体的生活问题已经引发全世界的关注。
如今国内也有很多关于盲障人群的穿戴设计研究,例如,左文艳的《智能可穿戴导盲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张运维的《为盲童带来的时尚体验——可以感受色彩的智能手套设计研究》等,他们多借助智能可穿戴技术来增加盲人服装的人性化,目前由于成本问题很难真正用之于民。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们在关注盲人基本生活方面外,也需针对盲人群体的内心需求,密切结合盲人的生理及心理特征,从非视觉感知的角度做无障碍设计,为盲人群体带来如明眼人一般的穿衣便利。
1 盲人群体研究现状及人群特点
1.1 盲人群体研究现状
公众对于盲人群体的关注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所以对盲人群体的认识也存在误解,导致盲人更多的是呆在家里。针对盲人的需求,更多的研究也是存在于公共场所的导向方式,和产品的一些识别方式,例如,增加触觉元素、听觉元素向盲人传递信息,随着无障碍交互设计的发展进步,也有很多互联网无障碍设计师,让盲人可以不出门就获取各种信息来学习知识、丰富生活。这样的研究对盲人提供了诸多帮助,但他们最根源的心理需求是——不依赖于别人的同情和照顾,如同常人一样享受独立的生活,主动进行各种生活尝试。
衣食住行,以“衣”当先,穿衣着装对盲人群体也是不可或缺的,如何更有效的解决盲人人群的审美需要和心理满足感,在服装设计设计应用领域几乎是一片空白。
20 世纪末,相关的应用科学技术日渐成熟。智能手机和电脑应运而生,相关开发人员也相应地设计了适用于盲人的无障碍程序系统。智能产品的出现,为盲人打开了感知世界新的大门,丰富着他们的生活,也为本文在非视觉感知与服装设计的结合方面提供了切入手段。
1.2 盲人的生理特点
由于盲人无法通过视觉直观的感受信息,因此绝大部分盲障者,他们的听觉、嗅觉、触觉、味觉都比常人更加的敏感。另外,在这个1700 万的特殊人群中,他们绝大多数为后天致盲,也就是说他们虽然看不到但是具有审美概念,具有基础的色彩认知,他们并没有因为失去了视力,就完全放弃了对美的追求。
1.3 盲人的心理特点
盲人常常会由家人进行照顾或者辅助他们的生活,所以多数盲人会活在在自己的内疚中,而这更加体现了他们内心最深切的期盼:盲人仅仅是换了一种生活方式,在这种无视觉的生活方式下,他们也可以做到独立自主的生活,所以在服装设计上他们既不希望自己被特殊化,同时又更方便使用达到减少家人负担的目的。
下文的探讨,在借助非视觉感知的方法时,会尽可能设计适用于盲人群体选购和使用又无异于常人的包容型服装设计。比起增加一些特殊设计,它更像一个减法设计,用更直白的穿戴方式降低穿戴出错的几率,更大的容错率意味着更简单更方便的设计,以达到降低对使用者能力的要求的目的,同时也满足盲障人士不希望被特殊化的心理需求[1]。
2 非视觉感知的穿戴实验探究
盲人的特点提供给笔者非视觉感知的设计思路,就需要进行关闭视觉的穿戴实验,寻找与普通穿戴过程的异同,找出影响盲人穿着的难点,最后总结出消除穿着障碍的优化方案。
2.1 非视觉感知的穿戴实验
该实验没有建立在盲人身上,而是选择了两个明眼人进行实验研究,因为已经习惯长时间在无视觉条件下生活的盲人人群,相对熟悉的把握了日常着装的环节。明眼人在关闭视觉的情况下感受穿衣过程,感受会更加深刻,在这样暂时性的无视觉条件下,更能体会到相比正常穿戴服装过程的困难和不适。
根据非视觉感知的穿戴实验所记录下来的问题,总结在穿戴过程中与平时过程中的不同,包括盲人在服装色彩、款式、面料等方面与常人识别更不方便的地方。在此基础上找到可以优化的方式,形成服装改良方案。
2.2 非视觉感知的穿戴实验结论
通过穿戴实验笔者发现,当失去视觉感知的情况下,穿戴最基础款式的服装,试穿者也很大程度上丧失了对服装色彩、款式、结构等基础信息的感知。首先,关闭视觉的条件下与明眼人相比,无法一眼确定服装的正反,为了避免穿反或者穿错衣服,比普通穿戴的时候多了一个步骤,会首先确定服装的正反面,通过触摸到服装正反面不同的细节来确认;例如,日常服装中的缝合缝和服装上带的水洗标以及正面的一些印花装饰物等,都可以充当服装的识别标记。其次,在失去视觉感知的情况下,衣服的纽扣或是拉链容易系错或卡住,导致盲障人士穿着有障碍。
3 非视觉感知的无障碍服装设计应用
国内外其他无障碍产品设计领域,通常利用其他感官的识别来弥补视觉识别上的短缺,原理就是通过刺激盲人除视觉以外的其他感官,向其传达产品的关键信息,从而指导其购买及使用过程。结合上文穿戴实验得出的结论,通过以下3 种形式,对服装进行非视觉感知的增设和改良。
3.1 触觉识别无障碍设计应用
触觉在盲人定向行走和认识外界事物、阅读百文中起重要作用,触摸是当前社会中盲人学习和生活的主要途径之一。盲文是供盲人学习和感知事物最有力的载体,国际通用的盲文由 6 个凸起的圆点为基本结构组成。
在设计创作中,充分调动盲人的触觉感知,在服装表面增加盲文概述服装基础信息,通过触摸服装上的盲文便可以完成基础的信息识别。采用盲文与包容性结构的结合使用。其目的在于为包括盲人在内的大多数人,提供简单宜穿的服装结构和无障碍识别的服装信息。制作下图这件白色带有爱心图案的短袖,如图1 所示,在爱心图案上刺绣上简单盲文信息,刺绣盲文尺寸如表1 所示。借助触摸盲文可得知服装基础信息——“一件带有爱心图案的白色短袖”,盲文的增设可以缓解盲人日常只能靠别人告知服装色彩的问题,也充当了一个区分服装正反面的标识,减少独居盲人穿反衣服的概率。该方法可以在其他盲人无障碍设计上复制,要求设计师在进行设计应用时,系统考虑盲文的增设手段与面料的具体特征,盲文需要建立在平滑质地细密的面料上,否则会影响触觉识别效果。
表1 触觉服装设计中盲文尺寸 单位:mm
3.2 听觉识别无障碍设计应用
由于服装产品的特殊性限制,盲文在不同面料或结构上会丧失识别效果,所以在服装上无法备注详尽的点状盲文,在盲障人士购买服装的过程中,如果说仅仅借助增添的盲文点去了解服装特性耗时又不充分,在商场购物时如果说只通过盲文点去了解服装特性费时又不充分,所以除了在服装上增加盲文凸点,还应该增加其他维度的感知,快速地使盲人消费者得到服装关键信息。
经过前期对盲障人士的采访调研了解到,如今手机电脑的无障碍使用程序、读屏软件等,使盲障人士可以像明眼人一样使用智能手机,让盲人越来越喜欢和依赖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日常生活中他们通过读屏软件,在淘宝听取服装介绍进行网购,并且可以通过手机读屏软件准确扫描二维码。故在服装水洗标上加印二维码。在服装水洗标上做盲文标识,盲障人士可以通过触摸定位到二维码,扫描出的二维码内容,通过智能手机的读屏软件,盲障人士可以清晰的听取,服装详细信息以及服装搭配方案推荐。
3.3 穿着行为无障碍设计应用
基于上文记录的实验,在关闭视觉的条件下,盲障人士需要辨别服装的正反面,所以穿着行为的改良方案从这一步骤切入。结合盲人不希望被区别对待的心理特点,与其在服装上增加更多的特殊化设计去区分服装的正反面,不如删除区分服装正反面这一环节。所以在穿着行为无障碍的角度设计,应该是考虑对服装细节和版型的处理,制作正反皆可穿的服装,来达到穿着无障碍的目的。
就基础的套头式服装来言,服装的前片和后片存在差别,主要体现在人体颈部与手臂处的领口和袖口曲线的区别,以及女性人体正面胸部所需要的松量。在过去对版型的学习中发现,较宽松的服装款式,前后片总体的差异也相对较小,而越宽松的袖子前袖和后袖的曲线越接近,在服装领口处的区别可以同化前后片的领围解决这一问题,所以可以利用这些规律,设计较为宽松的服装款式,制作一款正反穿的短袖,对版型处理后,无法同化的差异可以在工艺上选择抽褶的方式,穿着者可以根据自身的体量调解抽褶,用褶皱的余量去收缩一定的松量。
4 结语
课题以盲人群体服装无障碍设计为主,在服装上进行尝试多种方式——增加盲文凸点触觉感知、二维码语音听觉感知和穿着无障碍结构设计。结果表明,无视觉条件下触摸服装上的盲文,可以清晰的识别出出服装信息,即使是盲文水平不高的实验者,在扫描服装水洗标上的二维码后可获取服装基本信息;由于不考虑正反问题,试穿该服装时减少了试穿者的顾虑,实验说明设计创作达到了较好的服装无障碍优化的效果,使盲人能够借助日常生活中简单的手段,在购买穿着服装时有更加方便的体验。
针对盲人群体进行的无障碍服装设计是一个较新的课题,其设计途径具有很大的延展性,可以再对面料、细节等部分进行进一步的探究,改良制作适用于更多场合、季节的盲人无障碍服装。科技的发展更应该弥补不同群体的缺憾,而不是制造更大的鸿沟,每一位设计师都有责任和义务借助当下的新技术,为弱势群体的生活投入更多的思考和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