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美

2022-03-30廖舒婷,顾橙铖,刘帅

炎黄地理 2022年3期
关键词:五感造园触觉

廖舒婷,顾橙铖,刘帅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历史进程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而在这颗明珠中,最受人瞩目的便是其中的“意境”构成。简单来说,意境即视觉表达了园林的色、形、布局,体现园林设计中虚实相生的意境;触觉的营造能够使人们直接地感知环境,改造环境;听觉、嗅觉、味觉的复合感受带给观者更进一步的感受。这种感受都是中国古典文化中的诗情画意所形成的,带给人们感受自然、欣赏自然等不同的心理暗示,只有深刻体会园林设计中的意境,才能够引起心理的共鸣。

中国古典园林充分体现了中国不同朝代的社会、经济等情况,还暗含着中国人自然观念、人生态度等的演变,同时蕴含了许多的诗词歌赋以及哲学思想、山水花鸟绘画等传统艺术,凝聚了中国古代文人及工匠的智慧。中国古典园林所追求的最高审美境界是意境,“意”为园主的思想感情,“境”为园林景观。其理论最早可追溯到先秦的道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玄学乃至唐佛学的本体论。从本体论演化到“意境”之中,可以解释为五感再加上情景交融的诗情画意。即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与中国特有的文化,园林设计通过对五感的精心布置,具象化地传达给人们以自然生态的信息。只有在深入了解造园的意境之后,才能在之后设计园林时掌握正确的造园意象。

意境初感——视觉感受

造园讲究“可观、可游、可居”,可见视觉的营造是中国古典园林呈现意境运用的手法之一。我们在游览园林的时候,能从中体会造园者在设计中所呈现的意境。通过布局、色、形等体验到造园手法中体现的视觉艺术。

古典园林的布局借由对景、借景、框景等布局总能给人们带来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景物与建筑之间错落有致,营造了无限的意境空间,能让人感悟大自然的浩瀚。园林中色彩丰富,色与色之间相互影响。“园林中求色,不能以实求之。北国园林,以翠竹朱廊衬以蓝天白云,以有色胜。江南小园,小阁临流,粉墙低压,得万千形象之变。”园林中色彩之间相映成趣,通过造园者的和谐调配,营造园林的景点和意境。苏州网师园中射鸭廊(图1),树与建筑,建筑与天空形成色彩之间的对比,给人们带来虚与实的体验。园林建筑的形态设计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变化。北方园林建筑外形典重敦厚,北京“枕峦亭”屋顶线条平直、重檐,与周围峥嵘崎岖的山石形成对比,给人们带来北方园林的庄重意境感。江南园林中的建筑多是弯曲飞檐,造型流畅,苏州留园冠云亭中,其轻盈欲飞的姿态,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给园林景观带来流动感。

中国园林经过设计者多手段的设计布局,呈现出园林与众不同的艺术韵味,让人们在观看园林时不自觉地代入自己的情思,感受园林的意境。如果没有对造园中意象的深入了解,园林的设计将只会程式化模仿,出现大同小异的通病。

意境递进——触觉感受

触觉作为一种知觉系统,可以将分散的各种感觉统一起来,能够使人们直接感知环境,改造环境。在造园手法中触觉的营造是视觉营造的进一步提升,增加了人与自然的互动性。园林中触觉的营造对人们体验意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园林游览体验中,触觉的感受不仅仅是通过手的接触而获取切身体验,其中还包含两方面的含义:即人对园林材料的直接触摸体验;对园林中自然因素的体验。当人们在观赏园林时,不断感受着门窗、地面等的质感和岁月的气息。苏州拙政园的“玉壶冰”(图2),其窗户和地面铺装等等细节都装饰成冰裂纹、能够让人想起冰面光滑而冰冷的手感。计成在《园冶》中写道:“暖阁偎红,雪煮炉铛涛沸”,人的触觉可以感觉所处空间中空气的冷暖干燥,对人们在场所的感知和体验有着较强的影响。如拙政园的“荷风四面亭”,让人体会到清风吹拂的触感。

此类触觉感受同视觉一同进入人们的认知,让人们在观赏时不仅仅是局外人,而是以身体与环境有着直接的交流方式“存在”于环境中的知觉主体。

意境进阶——嗅觉、听觉、味觉

在五感中,嗅觉、听觉、味觉是在造园过程中容易让人忽视的感受。用嗅觉感受园林中的气味,达到心灵的感触,形成意境。至于听觉,则是利用自然之声营造。还有味觉感官的参与,能够让观赏者在环境中的体验感增强,在脑海中建立美好的印记。中国古典园林在意境营造中,善于利用嗅觉、听觉、味觉将人们心中的自然客观转化为主观情感上的升华。

园林中大量的植物花卉能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感触。网师园的“小山丛桂轩”可以说是以香味入境的代表作,在建筑周围种植桂花,当花开之际,香气弥漫,牵引着人的情思到园景中。传说中园主因神话“桂枝蟾宫”,于是认为居住在桂花香气之中,就像生活在广寒宫中,这样桂花就有了仙居之处的特殊含义,和过着仙人般的生活的思想相契合。中国的许多古典园林在造园之时都会考虑听觉艺术的营造,并通过独特的手法进行设计。扬州个园冬景区的南墙上有二十四个风音洞(图3),当冬天来临北风呼啸,孔与孔之间的反射穿梭,风声在孔洞中产生共鸣,发出呼啸之声,营造了寒风料峭的氛围。俞越《九溪十八涧》中写道“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丁丁冬冬泉,高高下下树”表达了水声的音乐性。拙政园里的听雨轩,庭前种植了大片荷花、芭蕉以及翠竹,每当下雨之际,就能听到雨点击打植物,诗意盎然,让闻者感受开明与宁静。中国园林中对于味觉营造在果实上最为突出,在果实成熟的不同时期,其带给人们的味觉感受也是不同的,果实的不同品种也能给人们不同的体验暗示,惠州西湖中“荔浦风情”景点,湖边种植大量的荔枝树,让人们在游览之时获得荔枝甘甜果味暗示。

通过对嗅觉的营造让人们的情绪和心境相关联,使人亲切地感受大自然。听觉,让人们在园林中感受自然之声,在环境与听觉的结合下感受更丰富的意境。味觉以其独特的方式营造园林意境,带给人们不同的心理暗示。园林中常有以果实命名的主题园林,果园常给人一种回归自然,回归山野的心理感觉。

意境構成——情景交融

古典园林是中华文化的珍宝,意境是古典园林的关键构成,是中国古典美学中重要的部分。除了对五感的感受,对于五感的构成是基于造园者对客观事物的准确观察、体验,进而与客观事物产生共鸣,再通过想象,将主观事物重新塑造,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充分表现出来,于是产生了意境的最终构成,即情与景的相互交融。

中国古典园林素有“凝固的诗、立体的画”之称。所以意境实际上就建立在文学艺术的基础之上。早在数千年前中国古典园林就与古典文学绘画结下了不解之缘,秦汉时期,古代帝王为了实现长生不老得道成仙的理想,将山水营造成天宫仙境,最典型的就是秦汉时期的“一尺三山”。这一时期与神话传说、历史经典有关。发展到魏晋时期,文人园林开始兴起,文人墨客通过匾额、楹联等手段抒发感情。在苏州的拙政园,有两处赏荷的场所,一处名为“远香堂”,引用周敦颐《爱莲说》之“远香益清”,另一处则是“听留馆”,来自李商隐的“留得残荷听雨声”,运用不同的诗词含义营造出不同的意境体验。园林中的自然风光的分布富有诗意,诗词中描绘风景,二者之间互相吸收,相辅相成。可以说,离开了诗画,源远流长的园林文化也不会有如此之高的成就。

意境是对客观景物的一种艺术化的领悟,这种感悟是借助五感,通过艺术的感受凝练而成的。由于每个人对于艺术的理解不同,每个人对意境的感悟与欣赏也不相同。正因如此,园林的设计者根据自己的情怀打造独一无二的园景意境。

中国园林中通过有形的景色来抒发无限的情感,在造园中以人为本,满足人的五感审美。意境,不仅指的是所见所看,如果只谈所见,春天将只是绿色,就不会有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中丰富的感受。若能使参观者的五感齐发并且与情愫能够相互沟通,就可以形成多样化立体的审美感受。在游览园林时,就不仅仅是简单地观赏美景,而是能够体会到美景背后丰厚的内涵。

作者单位: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猜你喜欢

五感造园触觉
触觉“空降”虚拟世界
船内船外
浅谈隐逸文化与中国园林
“五感”在品牌营销中的应用性研究
“盛世造园”说考论
试论五感在景观设计中的探究与应用
景观的语言
浅谈古诗文与中国园林
现代园林植物造景意境初探
触摸远隔重洋的你解密触觉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