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之义理
2022-03-30李扬
李扬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强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一重要论断,深刻阐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内涵和原创性贡献,这一光辉思想具有里程碑式的思想创立意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理论创举与实践成果。全面、系统、准确地把握《决议》的重要论断,对于坚持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理论精要:“新的飞跃”的继承与创新
马克思鲜明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需要的程度。”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经历了风雷激荡、波澜壮阔的历史,特别是经过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辛探索、理性选择和科学实践,找到了属于中国的民族复兴之路:在理论层面不断创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成果;在实践层面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从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到“新的飞跃”的理论成果即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再到“新的飞跃”的理论成果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筑梦”“逐梦”“圆梦”的底色与心志,一直蕴含其中、贯穿始终。
理论唯有“常新”,才能“常青”。《决议》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必须中国化才能落地生根、本土化才能深入人心”。十九届六中全会系统总结了我们党百年奋斗史的“十个坚持”历史经验,其中一条就是坚持理论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党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以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深刻总结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这一“新的飞跃”,是中国共产党人理论上的继承与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路探索与永恒心志。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整体进程进行历史回溯与逻辑梳理不难发现,四个不同时期的“结合”与“飞跃”,都是基于对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判断,都以求解现实问题为指向,这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逻辑。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1956年党的八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并阐释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改革开放初期,我們党通过对中国实际的研判进一步作出新界定,即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既是进入新时代的动力源之一,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显著表征,更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的基本动力与重大现实特征。立足现实、把准矛盾、求解矛盾,构成了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构马克思主义理论新形态的逻辑要求和实践路径。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主要矛盾的历史性转化表明,新时代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新的飞跃,是植根中国大地的飞跃,是从理论到实践又从实践到理论的飞跃,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坚定自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是坚持“两个结合”、勇于推进理论创新的产物,它赋予了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无愧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结晶。
时代精华:“三大规律”的科学认识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回答了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许多标志性、引领性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以全新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新的升华。
这一“新的飞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坚持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善于领导社会革命的党,更是一个勇于进行自我革命的党,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革命理想高于天,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针对新情况新问题,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强调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这些思想观念大大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探索出一条长期执政条件下解决自身问题、跳出历史周期律的崭新道路。
这一“新的飞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理论,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模式的多样性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原理,是马克思、恩格斯对无产阶级革命道路和未来社会主义发展进行研究和探索得出的规律性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着许多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的重大思想观点。比如,探索减贫、扶贫、脱贫来实现共同富裕的新理论,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认识;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等,进一步丰富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这些理论基于中国国情、中国实践、中国经验等“中国元素”,充分彰显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在场性”。
这一“新的飞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我们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我们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解决人类重大问题,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成为推动人类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所推进的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透示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领导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大格局、大胸怀、大手笔,它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为人类探索更好的社会制度提供了中国方案。
实践精髓:“四个自信”的凝练表达
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理论创新也是实践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有字之书”,也是“无字之典”,是处处、时时、事事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的“大书、厚书”。从每一页、每一个用党和人民汗水与智慧浇铸的字眼里,我们能够领悟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所蕴含的“四个自信”,及其集中释放出来的“四个自信”的强烈指向。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辛探索,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是最好、最生动也最有说服力的自信依据。中国式现代化有着自身的鲜明特征和獨特优势,开创了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新路径,以全新文明形态拓展了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广阔空间。这不仅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坚守,而且丰富和拓展了“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的重大命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新的飞跃”的概括,极大深化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要求,把中国共产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位与作用的认识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政治文化不能抽离历史,也不能失去历史滋养。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价值融通,开始成为中国共产党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和价值引导。这一深刻的思想文化革命,根源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身的科学属性和优秀品格,发展于中国社会现代化变革的宏阔实践,成就于尊重历史、基于现实、面向未来的价值自信。可以自豪而笃信地说,中国共产党人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积极实践者和发展创新者,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发扬光大者。只有深入把握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契合和相互作用关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文化自信才能真正成为我们党奋进新征程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价值力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与马克思主义许多重大观点具有天然而内在的契合性,是中国人民接受并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深厚文化基础和心理基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中华文明为源头活水,从中华民族五千年璀璨文明中继承和汲取人文、道德、价值等精华养分,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融会贯通起来,真正诠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思想体系的建构到理论话语的表达,从大道理到小故事,从引经据典到知古鉴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构筑起强大的中国传统文化气场,充盈着浓浓的中华民族文化情志,传承着清晰的历史文化血脉,具有不一般的历史穿透力、不一般的文化感染力、不一般的精神感召力、不一般的价值自信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最新也最生动的理论。
恩格斯早在130多年前就说过:“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我们要强化问题意识、时代意识、战略意识,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紧紧围绕我国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不断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常学常新、真懂真信中,回答一个个时代之问和实践之问,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作者系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高级编辑)
责任编辑:刘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