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2022-03-30欧阳凌洁

家长·下 2022年2期
关键词:教学方式效率教学模式

欧阳凌洁

语文是小学阶段的核心科目,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都有很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对此教师应注重以新课改为导向,对传统教育教学理念及模式进行创新与改革,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并将教学理念转变为以学生为教与学的主体,在教学中注重增强学生的课堂体验性,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根据学生学情和教材内容采取多种教学方式,以此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率。在现代教育背景下,教师要想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就要注重以新课标为导向,针对教学现状优化教学模式,转变教学理念。首先在教学中教师应提高自己与学生的反思意识,注重课后回顾,帮助学生回顾自己在课堂中的表现与掌握知识的程度,使学生能在明确自己优缺点的情况下有效改正缺点,发扬长处。其次,教师应注重以学生为课堂开展的主体,善于利用学生的身心特性,如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好动、好奇心重、求知欲强、注意力较差等特点,基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合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年龄特性开展教学,能有效突出学生的主体,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最后,教师应遵循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尊重学生的差异性,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教学,以此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影响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因素

(一)教师的教学理念需要不断更新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需要我们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性,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但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在新时期下仍然有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依然采用传统的教育观念,在课堂上缺乏与学生互动交流,受这种教育理念所影响,导致整个课堂死气沉沉,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

(二)教师的教学方式需要多样化

学生学习能力和效率的高低除了受学生的学习方式影响之外,同时与我们的教学模式也有很大的内在联系,如果我们的教学方式科学合理,并能根据当前学生性格特征选择与之相符的教学模式,那一定能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当前很多教师认识到了教学方式多样化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依然比较单一,很容易使学生产生视觉疲劳,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虽然也有部分教师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积极创新和优化教学模式,并将信息化教学工具应用了实际教学中,但往往过度依赖于信息技术,导致信息技术难以摆脱板书式的教育模式,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有效性的意义分析

(一)能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在以往常规小学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习惯于采用填鸭式教学,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只能被动地听取教师在课堂上对知识的讲解,难以体现课堂学习的主体性,整个课堂都是教师一个人在表演。在这样的局面下无形之中为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一种就是学习知识的压力了,另一种是来自教师的压力,同时在传统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关系较为紧张,从而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效果不理想。所以,在新时期下需要我们为学生打造高质高效的课堂,并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下一定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并满足当前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从而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进小学语文探究活动中,以此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压力。

(二)能有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要想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策略,那我们一线从教者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积极创新和优化教学模式,从而转变以往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积极了解当前学生的实际情况,并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顺利完成课堂既定的教学目标。如多媒体教学或者是翻转课堂等都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下还能活跃学生思维,从而使学生紧跟教师教学进度,以此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

三、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策略分析

(一)构建愉悦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

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率,首先要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有效率,只有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才能跟上教学节奏,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掌握教学内容,如果学生的注意力无法集中在课堂中,课堂参与率较低,就会遗漏知识点,无法将知识串联起来,从而导致教学效率不高,因此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小学阶段的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以兴趣为主,只有提高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才能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自发地将注意力集中的课堂上,因此教师应注重采用多样性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构建愉悦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为构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例如,在《白桦》的课堂导入环节中,教师可使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如教师可使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白桦的图片,并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树吗?”激发学生讨论的兴趣,使学生能踊跃回答问题,从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之后教师可在学生兴趣高昂的时候引入新课。

(二)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突破教学重难点

小学语文课文中多数文章都含有丰富的思想情感,均对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等有教育意义,但是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处于发展的阶段,直接讲解课文内容的方式较为抽象,并不能使学生产生共鸣,导致学生对课文中深层次的内容很难理解,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文章内容,知识实际掌握率较低,使小学语文教学有效率不高。而微课直观性、动态性、不受时间限制等特点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提高教学效率。主要原因为微课是以视频教学为主,因此能突破传统课堂教学对学生学习的时间限制与地点限制,并且微课的教学视频的时长较短,视频中对教学重难点及基础知识进行了讲解,教学具有引导性,以由简到难的方式层层递进开展教學,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难点,从而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并且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微课能够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以此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枫桥夜泊》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使用微课开展教学,课前教师可让学生观看微课预习课文,初步了解古诗的内容及诗人的相关信息。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围绕微课视频对教学重难点进行重点讲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丰富学生的多维想象,使学生能正确理解古诗内容,体会其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此培养学生对古诗及语言文字的浓厚兴趣。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如果教师没有对古诗词详细讲解,学生就很难理解词中的意思,但是这种逐句、逐字的讲解就与灌输式教学没有区别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使用微课将《枫桥夜泊》中描写的景象用图片或视频为学生展现,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将学生带入江南深秋夜景前,感受江南深秋夜晚的寒冷与枫树的美景,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感知古诗所描绘的景象。之后教师可播放“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景象,并引导学生将自己带到情境中,感受作者的羁旅之思、家国之忧,在学生对古诗内容及其中的思想情感有充分的了解后,教师可让学生通过朗读尝试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深化对古诗词的理解,以此突破教学重难点。

(三)采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传统教学是以教师为教与学的主体,以灌输式教学为主要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导致学生学习能力提升较慢,教学效率无法有效提升,对此教师应以新课改为导向,将现代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在教学中教师应扮演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注重教学的引导性、启发性与平衡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及创造性思维能力,避免出现学生完全跟着教师的思维和想法进行学习的情况。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开展教学,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教学内容。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关注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性和体验感,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思维方向调整教学计划,提高教学的灵活性。此外,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根据学生已经学习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提出问题,使问题的提出及情境的创设更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使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散思维,通过自主思考解决问题,掌握知识,以此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例如,在《父爱之舟》的教学中,首先教师应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提出问题,以此逐渐引导学生掌握教学内容,体会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情感,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这篇文章的体裁是散文形式,作者是吴冠中,课文内容主要体现了“父爱”,文章采用倒叙的手法抒发了儿子对父亲的怀念,其中蕴涵着深厚的父子之情。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让学生理解文章中传递的“父爱”等思想感情,正确理解“父爱之舟”的含义,对此教师就可创设问题情境,依次提出不同程度的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逐步体会作者文章中表达的感情。在教学中,首先教师可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提出问题,如“①你在阅读课文题目后认为文章内容讲了什么?②课文讲了哪几件事?③文章中有让你感动的地方吗?说说打动你的理由”。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课文,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的有效性,初步感知文章大概的内容。之后教师可提出深层次的探究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章内容,体会其中所包含的思想情感,如“①课文分了几个场景进行描述?这些场景有什么共同点?②文章题目中的‘舟’仅仅是指姑爹的小渔船吗?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你的理解”通过由简到难的提问,不断启发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能进一步体会文章中所表达的父亲对儿子博大的爱。

(四)应用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要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有效性,最主要的就是培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学习的自主性,只有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及学习的自主性得到提高,才能更深入探究教学内容,形成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及课堂教学的效率。但是目前还有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忽略对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从学生的角度来说,知识掌握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同样重要,如果只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忽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就会导致学生对教师产生较大的依赖性,丧失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受到限制,对学生全方面的发展并不有利。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使用多样性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高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爱好。在教学中教师可使用合作探究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与他人交流过程中碰撞思维,拓展思维,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以此不断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五)注重课后反思与总结,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课后反思与总结是指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情况,梳理课文内容,使学生能明确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使教师对自己教学方式中存在的缺陷有一定的了解,从而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在传统教学中,多数教师并不重视课后反思或者因为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没有时间进行课后反思与总结,随便概括两句就结束,这样会导致学生不能及时进行巩固而忘记所学知识,因此教师要注重课后反思与总结,在结束教学后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再次巩固知识,使学生与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让学生明白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如何改进,同时教师在课后反思与总结中分析教学方式及教学效率,以此为依据不断改进教学方式与模式,促进提高教学效率。此外,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合理地具有针对性的评价能激励学生,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使学生能有目的、有方法地改正缺点,让学生能学会自我评价、自我分析。例如,在教授《鸟的天堂》这一课后,教师就可以使用多媒体将教学重难点知识再次展现,引导学生回顾知识,总结课文内容。教师也能通过回顾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改善,完善自己的教学计划,从而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创新教育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发展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创新教育必将成为以后我国教育的主旋律。要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首先教师要注重转变教学方式,将课堂的主体归还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其次,教师要注重教学的引导性、启发性与开放性,教师可使用创设问题情境、合作探究等教学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最后,教师要注重教学反思与总结,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与思索中优化教学模式,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左毓红)

猜你喜欢

教学方式效率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跟踪导练(一)2
“钱”、“事”脱节效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