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提升小学高年级语文写作教学品质
2022-03-30林兴隆
林兴隆
在小学高年级段的语文教学中,读写是学生需要掌握的两个核心板块,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尤其是写作教学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因此,为了提升写作教学的效率,应该利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来针对语文写作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有效化解。在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进一步提高写作教学的质量,因此在课堂上采取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实质上是将学生进行阅读和写作的环节进行充分的融合,二者具有紧密的关联。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读后写或进行先写后读,从而实现阅读和写作学习的双向贯通,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写作教学现状
(一)学生写作基础薄弱,文学素养有待提升
在当前小学高年级的语文写作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首先很多学生在小学中低年级阶段没有打好写作学习的基础,因此,在当前写作中的基础知识储备和基础能力较为薄弱,无法呈现出高质量的作文。很多学生甚至没有掌握正确的写作方法,在写作时一些基础错误频发,例如,没有掌握语文写作的基础格式,在作文中呈现出大量的错字和不通顺的句型等,这些都是学生在语文基础教育阶段就巩固好语文学习能力的结果。此外,还有很多学生文学素养有待提升,写出来的作文缺乏生动性和可读性,不符合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同时,读写分离,分开训练是语文写作时最大的问题。阅读和写作常常是融合教学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知道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主要的过渡语句是什么,并在写作中将所学习的内容运用起来,这样才是有效的语文教学,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忽略二者之间的关系,学生在阅读时候,根本联想不到写作,在写作的时候,也联系不到阅读时候所积累的素材,这样的教学方式,难以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升。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能从中找出不同文章的构思方式以及写作方法,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就有大量的素材可以使用。但是,当前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只是单纯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一些知识之间的联系被忽视,这样就容易导致阅读和写作的分离。长久下来,写作教学质量自然会降低。
(二)写作学习兴趣不足,缺乏自主写作能力
在日常教學中,教师的写作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写作知识比较少,甚至一些教师给学生一些固定的写作模版,让学生按照这些模版来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在写作课堂上没有积极性,甚至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很多学生由于自身的基础写作能力较为薄弱,因此在语文课堂上进行写作学习和训练的兴趣不高,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写作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充分的信心和成就感,导致他们没有正确认识到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提升自身写作能力的重要性。因此很多学生在写作课练习时会厌倦写作,这样的心态更加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甚至陷入恶性循环,写作水平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因此,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需要激趣写作教育,教师要进行循序渐进的引导和教学。
(三)写作素材积累不够,无法有效调用素材
很多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出现了无话可说的情况,这主要体现的是学生写作素材积累不足的问题。传统的写作教学中,题目为学生提供了思维的方向,但题目数量单一,枯燥乏味,使小学生缺少对写作的热情,不利于发散和想象,学生只能在教师规定的命题中活动,没有自由思维的空间,影响小学语文教育的实效性。因此,在核心素养背景下,语文教师应该将写作作为教学的重点,根据写作的特点,实施精准化教学,构建对应的写作课堂,给学生足够的写作空间,充分挖掘学生的写作潜力。实际上,学生在写作中常常感到无话可说,并且对写作产生了一定的抵触心理,主要原因在于学生没有很多的素材积累来丰富自己的写作,大多数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是因为教师通过摘录、复述故事、日记等方式引导学生。因此也导致了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千篇一律的问题。比如,提到感恩这一话题,学生普遍会写的就是帮妈妈做家务,或者给家长洗一次脚之类的事例;写到助人为乐的话题,学生常会写扶老奶奶过马路。没有足够的素材,导致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无法凸显个人特色,缺乏真情实感。
二、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写作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一)有利于衔接阅读学习,提高学生写作技巧
之所以要在小学高年级写作教学中运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实际上是为了将阅读和写作这两个重要板块进行衔接,使原本独立的写作教学更好地与阅读赶快融合在一起。对学生来说,这样的教学方式能使他们在此过程中通过掌握阅读的学习技巧,从而借鉴一些优质的文章进行理解和仿写,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技巧。同时,学生还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更多的优质词语和句型,在自己写作的过程中可以灵活地将其运用,借助阅读来提高自身写作的整体水平。
(二)有利于读写双向贯通,打好学生写作基础
读写模式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上的运用,有利于实现以读促写和以写促读的双重目标,让读写之间可以实现双向的贯通,从而实现语文教学的整体性目标。学生在此过程中能通过对课文的细化阅读和学习过程掌握一些优秀文章的写作方法和思路,从而在自己写作的过程中进行灵活的应用,这样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在语文课堂上更高效地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写作方法。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一些语文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来说可以有效帮助他们巩固写作基础,从而让他们在写作课堂中积极地参与写作互动和训练过程。
(三)有利于落实教育目标,培养更多综合人才
将阅读和写作这两部分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得到更多的锻炼,进而让他们对语文课程有更充分的认识。而且经过这样的读写结合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会有极大的提升,这是他们成长为综合性人才的一个必要举措。这样的语文课堂,必然是高效的,能有效促进整体教育质量的提升。
三、读写结合模式在小学高年级语文写作教学中的策略
(一)选取优质阅读文本,发布主题写作任务
在小学高年级写作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采取读写结合的模式对学生進行写作能力的提升。在此过程中首先需要给他们选取一些优质的阅读文本供他们进行阅读和参考,他们能从这些符合他们学习能力和阅读水平的优秀文本中汲取大量的写作技巧和经验。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选取一些典型的课本文章进行深度和细化阅读,让学生能更加全面地把握其写作风格和特点。然后教师可以根据阅读文章的主题给学生发布相同的写作任务,让学生可以在基于阅读学习的背景下进行写作训练。例如,在学习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课文《四季之美》《鸟的天堂》等系列写景的文章后,学生在练习习作“____ 即景”时,就能根据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所学到的写景的手法进行自主创作。在此过程中学生就能更好地参照自己在先前所阅读的优秀文章,从而汲取其中的优势,充分认识到自身在写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然后进行针对性的弥补和提升。
(二)引导学生仿写续写,创新读写引导方式
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为使学生的写作能力有一个质的飞跃,教师就需要充分发挥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先进性。在此过程中需要不断创新给学生进行读写教学引导的方式,让学生逐渐适应并且喜欢这样的教学过程。教师可以先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让学生对一篇文章进行深入的思考,并且在此过程中能全面地表达出自己的阅读观点,从而引导学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仿写和续写。在仿写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到这些文章的优势之处,并且可以结合自身的语文表达能力和所掌握的写作技巧,写出与其风格和特点相似的文章。让学生进行写作模仿实际上是对他们基础写作功底的一次训练,能使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有效的提升。此外,让学生进行续写实际上也是考查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理解能力以及想象力,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由此形成一篇更加完整的文章内容。例如,在学习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课文《草船借箭》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续写故事,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思路进行创作,由此表现出写作内容的创新性。
(三)培养课外阅读习惯,积累多元写作素材
除了要在语文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阅读和写作训练之外,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形成课外阅读的意识和习惯,让学生能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让他们在课余时间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寻求一些优质的文章和书籍进行阅读。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鉴赏能力,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课外阅读的过程来积累更加多元化的写作素材,这样学生在进行写作的过程中就能运用丰富的素材进行内容的填充,使文章不再变得空洞,而是在文学素材的填充下变得更加饱满和生动。基于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有意识地为学生拓展一些课外的文本,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比如,在《草原》这一篇课文的教学中,就可以在给学生提供一些描写草原的优秀散文。在课堂上将这些文本都提供给学生,让他们展开对比阅读。这样一来,学生对草原这一具体的形象就会有更深刻的认识,也会意识到,写同一个景物,要有多样化的方法以及多个切入点。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也能积累到更多的素材,在写作时会更游刃有余。而且在课堂上不断给学生拓展课外的文本,可以让学生充分意识到,教材中的课文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自己的阅读需求因此在课下他们就会主动阅读更多的文本,从而积累更多的素材以及技巧,并将这些内容运用到写作中,提升读写的能力。
(四)开展阅读分享活动,鼓励学生写读后感
教师除了在语文课堂上为学生开展读写结合的知识点教学之外,还可以带领学生参与各种各样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阅读分享的活动,通过整合自己在课外书阅读的文章和书籍,并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介绍和分享,这需要学生首先对课外阅读的内容有详细的了解。此外,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阅读分享活动后,选自己所喜欢的文章或书籍写读后感,充分地将阅读和写作融合在一起,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阅读分享活动是将读写充分结合的一个有效方法,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输入,他们会有更多的话想要表达,这就给写作提供了契机,而学生不断地写读后感,又促使他们想要阅读更多的书籍,反过来促进学生不断增加自己的阅读量。分享活动一定要多种多样,教师可以依据实际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比如,读书会鼓励学生阅读一本书,大家共同分享心得。还可以举办读报活动,这也是一种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活动。学生在这一活动中,可以接触不同类型的文本,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
(五)优化读写教学评价,帮助学生建立信心
要让读写结合充分发挥出教育效果,让写作教学的效率更高,还需要对读写教学评价进行优化,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有更强的信心,在看到写作题目时就能发散思维。“思想决定行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正确把握读写结合的理念。从传统的语文教学来看,即使开展写作教学,一般只是给学生一个题目,让他们来练习。即使进行了读写结合,但是结合得不够紧密,比如,有的教师将阅读和写作简单地叠加在一起,在阅读教学中,只是让学生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让他们进行一些小练笔,并没有将读写充分结合在一起,学生对这两项内容的认识依然是割裂的。基于此,教师就要转变自己的理念,在开展教学评价时,也要注意这一点。比如,在开展读写结合教学时,当学生阅读一篇课文时,不是只关注他们对这篇课文的内容是否理解了,还应该重点关注他们对课文写作方法的分析。看学生是否能在这一方面有收获,明确这一类文章要如何才能写好。比如,在《草原》这一篇课文的教学中,开展读写结合后,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可以多关注他们在这一过程中的收获,如学生是否能明确这一题目的中心词是什么?如果自己来写,可以从哪些角度切入,要如何安排行文?从这些方面对学生展开评价,也能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读写结合应该渗透在语文学习的方方面面,以及每一个小细节中,增强他们的主动性,从而提升写作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高年级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应该充分认识到当前阻碍学生写作进步的重要原因,并在此过程中采取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进而得出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汲取大量的写作知识和素材,进一步促进学生文章质量的提升。
(左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