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音乐课前三分钟”活动中实现自主成长

2022-03-30高静

家长·下 2022年2期
关键词:音乐课音乐活动

高静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小学音乐教育,因为音乐学科对学生的鉴赏能力提高以及创造能力的提升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音乐教师也要学会与时俱进,不断探索音乐课堂的创新教学方式。另外,小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的时期,音乐教师也可以切实利用学生这个时期的特性,在音乐课堂活动上实现学生的自主成长。在音乐课前的三分钟预备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音乐教学内容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思维多样化”为目的的实践活动,实现音乐活动与自主成长的有机融合。

一、小学音乐教学现状

现阶段我国小学音乐教学仍然以传统教学为主,模式比较单一和僵化,不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由于我国普遍存在“应试教育”的思想观念,家长和学校过度重视基础文化课程的学习,甚至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过于看重,“唯分数论”的思想也深入人心,因此,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和提高造成了极大程度的忽视,家长不重视、教师不上心,小学生的音乐学习质量和效率也难以得到提高。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国家对音乐教学的重视度也越来越高,小学音乐教育需要与时俱进,并不断进行创新和发展。首先,学生在小学阶段对外界事物充满着好奇,因此在行为上也难免活泼好动,而这也是这个时期学生最鲜明的特点。但也正是因为如此,学生在音乐课堂中难以保持注意力集中,和教师之间也缺少互动,更不用提达到音乐思想上的契合,在课堂中也难以跟不上教师的教学步伐,对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也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其次,学生缺乏对音乐课堂最基本的尊重。笔者对相关课堂进行调研发现,部分学生认为音乐课堂就是休息课,因为学校和家长都不会太过于重视自己在音乐课堂上的表现,所以上课对教师的讲授也不会用心,对音乐知识的魅力也难以认真体会,一学期完成后,学生并没有学习到实质性的内容,音乐课堂形同虚设。再次,学校和教师也缺乏对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视,因为过度重视文化课的教学及学生的文化科目成绩,音乐课堂不仅排课时间较少,就连这少量的课堂时间都有可能被其他文化科目所占用。与此同时,校园对音乐活动的举办没有规划,对音乐教师的定期专业素养培训工作也不到位,由此,音乐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水平也很难获得较大幅度的提升。最后,音乐教师也缺乏对音乐教学的重视,沿用老旧的授课方式,课堂氛围也过于枯燥,持续使用领唱等方式进行音乐客串的教学,难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教师缺乏对教学方式的创新研究,从而导致教学理念的落后。音乐是一门感知类的学科,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进行演唱,还要让学生能够用心感知音乐的魅力,如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及其所蕴涵的意义。而在如今教学中,音乐教师的素质需要提升,难以讲授比较全面的音乐背景知识,即使有意识对音乐背景对学生进行课堂植入,也容易产生“照本宣科”的枯燥讲授方式,让学生难以对音乐背景进行探究,这样的教学方式也相对更加空洞。

二、进行“音乐课前三分钟”活动的意义

(一)营造出良好的班级氛围

良好的班级氛围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音乐课前三分钟”并非无稽之谈,其之于班级整体和学生的重要意义是众所周知的。首先,音乐教学是一门艺术类教育,需要学生与教师之间能够产生音乐上的共鸣,在这样的基础上展开后续课程才能真正提高音乐课堂的质量。因此,音乐教师可以考虑在课堂前3分钟植入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活动和内容,从而活跃班级气氛,让学生拥有展示自我的舞台,并可以尽情释放自己的情感。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音乐活动,能够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学生也能在游戏中感知音乐的魅力,从而与教师产生更多的互动,最终促进音乐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二)有利于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促进学生自主成长

音乐作为艺术活动,其价值得以展现的方式是自我展示,但由于有些学生的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于展示,所以教师在音乐课前进行的3分钟实践活动,给予了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有助于学生音乐能力的提高。学生在音乐活动中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会表达自我,开拓思维,并不断增强自身对音乐的学习兴趣。由此,笔者认为,在课前的音乐活动中,学生通过锻炼自己的脑力、动手能力和口才,能够有效培养自身的创新思维。在音乐课的团体活动中,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优良品质。此外,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够发挥自身的主体地位,对其创造力和灵活性的培养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三)更快进入上课状态,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由于小学生的专注能力有限,因此其在上课时往往需要一定的“缓冲”,过一段时间才能进入上课状态,这对学生学习效率有着一定的影响。学生在音乐课前的活动中能够有效放松身心,从而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在课堂学习中也就能更加专注于教师的讲授,进而不断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教师对音乐教学课堂中的每个部分都应该引起重视,并且设置相应的教学环节,不能厚此薄彼,让学生对音乐旋律产生误解。比如,在课堂的导入部分,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没有任何铺垫就进入课堂,这样不仅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影响音乐作品的教学质量。而教师利用课前3分钟的时间举行相关活动,能使学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三、实现学生自主成长的概念和含义

社会不断进步发展,教育理念应当随之变化。在新课程改革后,国家明确制定了新的教育目标,指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必要性。教育工作者应当以培养学生自主性为教学目标,促进学生自主成長和进步。所谓自主成长,就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自主生活能力和独立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学生在小学阶段正处于懵懂的时期,教师应利用学生这个阶段的特性,积极促进学生自主成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在学习方面:让学生能用创新独立性思维进行思考和解答,形成多元化的解题方式和思维模式,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生活方面:学生很好地掌握生活相关技能,掌握独立生活的技巧,有助于学生进入未来的独立生活。在工作方面:培养学生自主成长的技巧能够让学生充分适应社会生活和工作状态,让学生在工作中能够形成独立自主的思维逻辑,为未来的工作作好铺垫。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自主成长的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提升。

四、实现"音乐课前三分钟"活动中自主成长的研究策略

(一)提高音乐教师素养,提升教学质量

第一,学校应当定期对音乐教师进行培训,提高音乐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第二,音乐教师应当重视音乐课堂教育、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充分利用“音乐课前三分钟”这个黄金时段,让学生通过从声乐、器乐、舞蹈以及音乐知识等不同的展示内容中,发现自我,表现自我。第三,应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更高效率地进入音乐课堂中,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不断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和水平。

(二)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在举行课前活动中应当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进行一年级下册“音的高低”这课中,教师可以利用课前三分钟的时间,准备一些东西放在讲台上。比如,有4个玻璃瓶,里面装着不同容量的水,还有一根筷子。学生会很好奇,音乐课用瓶子做什么呢?这个时候学生的兴趣被激发,教师再对瓶子进行敲击,不同的瓶子就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上台进行敲击,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可以学到更多的音乐知识,感受音乐的魅力。

(三)制定创新型教学方案,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

教师可以根据课本内容,制定创新性教学方案,设计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活动,并融入音乐课堂中。在举办音乐活动时,为了促进学生自主成长,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学生的诉求,通过课下调查了解到他们喜欢哪方面的活动,并制定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案,进行具体的活动落实。活动中,首先,教师可以给予学生充足的展示机会,给学生提出活动要求,要求他们在三分钟之内自主决定表演的顺序和表演内容,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前做好预告和相关要求,明确下一节的授课内容,让学生自行准备相关活动。例如,教学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前,教师可以先制定教学案,明确上课内容,让学生自行进行活动的准备,让学生可以利用三分钟的时间发表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通过自行查阅国歌创作时的历史背景,学生可以深入感受那段峥嵘岁月,在准备的过程中也能够补充相关的音乐知识,学会独立思考,教师在授课中也能更好地和学生产生音乐上的共鸣。

(四)自主合作,实现共赢

音乐活动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所以音乐教师应当不断探索相关音乐活动,营造学生之间自主合作、互助共赢的良好氛围。部分小学生对合唱歌曲的演唱会感觉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进行音乐学习。例如,在进行到五年级上册第三课“农家乐”中,这一课共有4首歌曲都是关于丰收的内容,有丰收锣鼓、打猪草、丰收的节日、苹果丰收。为了让学生能进入歌曲中热闹喜庆的氛围,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并在音乐课前进行小组之间的分工合作,比如,第一组可以进行乐器演奏,第二组可以进行腰鼓表演,第三组可以进行舞蹈,三个小组之间共同演绎农民丰收的喜悦之情。在课前三分钟活动中,教师应发挥一定的引导作用,让学生自行准备、相互合作,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够积极进取,精诚合作,形成独立自主的能力。

(五)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活躍课堂气氛

良好活跃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课堂学习,能充分带动学生的积极情绪,活跃课堂氛围。因此,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充分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上册第二课“大雁湖”一课时,教师在课前可以为学生提前搜寻好与这首歌有关的短片、纪录片等,在上课时为学生播放并引导学生跟唱,并根据歌曲节奏打节拍。本节课所学歌曲是与鄂温克族相关的,通过课前为学生播放与歌曲相关的短片、纪录片,让学生感受到本节课所学歌曲的基本感情基调,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本首歌的感情基调,激发学生对本首歌学习的兴趣,进而使教师更好地展开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进行歌曲的自主学习,使音乐课堂课前三分钟真正发挥最大作用,推进学生自主成长。

(六)善用微课,使学生做好本节课学习规划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微课以碎片化教学的优越性在教学设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在音乐课前三分钟的应用探索中可以积极探索微课的利用,通过课前三分钟微课的合理利用推进学生自主成长。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上册《让我们荡起双桨》时,教师在课前备课过程中可以根据本节课内容制作微课短视频,在微课短视频的制作中融入动画等有趣的元素,根据课本内容在微课短视频中为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在课前三分钟,教师首先为学生播放微课短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做好自己本节课的学习规划,形成自己的课堂学习小计划,并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小计划。然后教师再展开接下来的歌曲教学,帮助学生实行自己制订的小计划,并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歌曲,在教学过程结束后询问学生是否达成自己的小计划。以此让学生进行自主规划学习,推进学生自主成长。

(七)将肢体动作融入课前三分钟,推进音乐课堂教学

肢体动作在推进音乐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让学生通过肢体动作更好地把握所学歌曲的节奏,通过肢体动作的融入更好地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歌曲学习,顺利推进音乐课堂教学。例如,在三年级上册第三课《我和你》歌曲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前准备中可以提前从网上收集一些关于《我和你》歌曲的手语视频表演等,在课前三分钟首先为学生播放视频,让学生根据视频学做手语动作并跟唱,让学生进行肢体动作融入歌曲的学习,通过手语以及肢体动作的学习与练习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歌曲的基本节奏,融入肢体动作,加深对本首歌曲的印象,更快更好地学习歌曲,推进音乐课堂教学。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普及,国家非常重视音乐教育,不断倡导培养学生自主成长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音乐教学的重要性,积极探索在音乐活动中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具体方式,关注国家相关教育政策,与时俱进、开辟创新,为我国音乐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注:本文为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个人课题“小学音乐‘课前三分钟’个性展示策略的研究”(课题立项号:2021GR2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左毓红)

猜你喜欢

音乐课音乐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圣诞音乐路
音乐
音乐课的“乐”要大于“讲”
我的成长之路——参加“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上好音乐课的三点思考
观“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