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2022-03-30赵海珍

家长·下 2022年2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祖国思想

赵海珍

新时代背景要求初中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热爱自己的祖国,以祖国的利益为先。地理作为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通过地理教学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进行激发和引导,需要教师探索合适的策略,并将其科学地运用在教学中,在保证学科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深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升华教学成果。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能促使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进而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学习,成为符合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综合型人才,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有道德的接班人。因此,新时代背景下,初中生爱国主义思想激发和引导需要教师探索科学的策略,将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渗透到地理教学中。

一、挖掘教材资源,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爱国主义思想是指学生对祖国的感情深厚,这种感情是难以言表、发自内心的,始终存在于学生的心中,但是需要教师激发和引导,才能使学生强化爱国主义精神。新时代背景下,为更有效地激发和引导初中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教师可以对教材内容加以充分利用。第一,教师详细讲述祖国壮丽山河知识,激发学生内心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感。我国地域辽阔,占地面积达到960多万平方公里,人文景观、自然风光绚丽多彩,可以说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教师在激发和引导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教学活动中,可以在讲解黄山、庐山、泰山等景色时强化情感的表达。教师不仅可以进行口头上的表达,还可以利用影视资源、图片等方式进行直观的教学,带领学生领略美好的自然风光、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也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第二,带领学生走近自然。学生体验自然环境,能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使其对祖国的壮丽山河产生感情。在走近自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当地的自然环境角度出发,增加学生对当地自然环境的认识。第三,分析祖国在世界上的优势,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我国的物产非常丰富,很多自然资源的總量在国际上都位居前列。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资料进行教学,以艺术的形式向学生作出介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地形、土壤以及生物等都呈现出多样化,因此,教师在讲解我国的占地面积时,可以这样形容:北方冰天雪地时,南方早已经满园春色;日出东方时,西方还沉浸在黑夜中。同时,我国的物产资源非常丰富,世界上已经发现的矿种,中国基本都有,且储量十分丰富,如稀土、锌、钨等矿产资源的储备量居世界第一;在世界已知的矿产种类中,我国的种类齐全且配套资源丰富。第四,对我国发展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进行介绍,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如《祖国的首都——北京》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介绍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北京的发展、城市建设的变化、经济发展等,介绍我国快速发展以及取得的成果。第五,教师还应根据时事政治的变化,及时补充新的地理知识,使学生通过学习地理知识了解到我国在地理方面取得新成就、新发现,从而促使学生关心时事、关心祖国。例如,教师可以从行政区域的角度进行教学,讲解1997年香港回归;介绍我国铁路交通网的覆盖面积;长江三峡水利工程建设等。利用祖国的发展建设增加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深入了解,并且了解祖国的变化和强大,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二、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在长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大部分地理教师不能很好地处理好说教与解惑的辩证关系。他们只把地理教学局限于让学生掌握知识、理解概念、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取得高分,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培养,尤其未能充分利用地理的独特优势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通过学习地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地理课是初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通过学习地理,可以让学生了解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的民族荣誉感和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初中地理教学大纲》中有明确规定,要求中学地理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教育的核心,培养学生热爱国家的品质和甘于奉献的地理责任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教师要利用初中地理教学激发和引导学生爱国主义思想,重视教学过程的优化,采用与时俱进的观念设计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对祖国更深层次的热爱,通过教学增加学生对我国地理环境的了解,也培养学生各省份、各民族大团结意识。例如,在学习“交通运输”这一环节,为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教师应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可以通过讲解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引出交通运输的重要性,进而带动商业贸易发展,实现人民共同富裕,以此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这种循序渐进、逐步引导的教学过程,具有较强的层次性,易于学生理解。同时,教师可以在每一个教学环节,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比如,可以对学生举例:云南人民想让全国人民品尝到当地优质土特产文山三七、普洱茶、菌菇等,就可以通过运输的方式将土特产往全国各地。但由于云南地势多为波状起伏状态,峡谷与高山相间分布,几十年前交通运输十分不便。而随着道路开发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年来云南构建了交通网络,使云南土特产通过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运往全国各地,实现了云南人民让全国各地人民都品尝到当地土特产的愿望,也提高了云南当地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充分体现出社会主义的和谐性。这正是通过地理知识,为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思想的良好机会。

三、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在多媒体时代,为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效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学生学习,这会使抽象化的文字地理知识变得生动、形象,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地理知识。同时,也有助于教师通过多媒体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知识中涵盖的爱国主义思想,真正实现利用多媒体让地理教材内容、让其中蕴涵的爱国主义内容“活”起来。基于地理学科的恒久性、时代性以及发展性,开展爱国教学是地理课应该承担的重任,而爱国教学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教师要持之以恒,用丰富的教学方法把爱国教学渗透于课堂。例如,在学习“疆域”知识点的过程中,教师应利用多媒体为学生设置教学内容,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为学生设置学习目标,并让学生利用多媒体进行读图看图,进而突破重难点问题。这种层次清晰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学生认知“疆域” 相关知识,也能更加高效地对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更重要的是,通过利用多媒体观察动态地图,能激发学生的保护我国疆域完整性的意识,让学生产生实现祖国统一的责任意识。然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音乐情境,利用多媒体对学生播放爱国主义歌曲,播放北京升旗仪式画面、北京天安门、桂林山水、乐山大佛、长白天池等动态画面,伴随着一首首激昂慷慨的祖国颂歌、一个个催人奋进的场景、一幅幅秀美的山川大河画面,会极大地激发出学生的爱国情怀,让学生懂得我国领土是不可分割的。此外,还可利用多媒体播放我国56个民族的日常生活,以及播放《大地春晖》这一多民族舞蹈,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人民的文化特点及风土人情,培养学生的情感观念,认知到每名学生都具有维护各民族平等的义务和权利,让学生懂得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大家庭,将爱国主义思想通过地理教学厚植于学生内心。

四、结合地域特点,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元素

初中阶段地理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为自然环境与资源、国土与居民、经济与文化等多方面教学元素。为了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科学融入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可以结合地域文化特点为学生构建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在丰富的学习体验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地理知识,有效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意识。例如,初中地理课程“土地资源”教学设计过程中,爱国主义教育元素的渗透,可以结合地域特点角度进行分析,帮助学生通过观察地域特点下土地的地貌类型角度进行分析,全面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及归纳总结能力,促使学生结合地域条件下的地形以及气候等自然条件探索相关地理知识。而爱国主义教育元素的渗透可以结合地域特点,全面培养学生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以及保护耕地的价值观和资源观,从而全面发展学生的资源保护意识的爱国主义思想意识。与此同时,为了充分体现现代教育模式的科学性特点,地理教师在结合地域特点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元素的教案设计过程中,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身份,引导学生结合基本地理知识主动探究与爱国主义元素相关的内容,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理解能力,全面化提高学生自主分析能力和主动探索意识。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科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元素的具体方案设计过程中,地理教师可以结合地域特点角度进行分析,从多个方向为学生构建针对性的教育方案,帮助学生在地理知识探索过程中,深刻感受爱国主义教育元素的正面引导作用。

五、组织教学活动,提高爱国主义教育效果

在初中阶段地理课程爱国主义教育方案构建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学生的兴趣角度,为其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参与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地理知识,体会其中爱国主义教育元素的引导作用。作为当前阶段初中教学体系中常见的教学方法,教学活动完善地应用至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具有多方面的优势特点和积极作用。实践化的教学活动方案构建过程中,可以充分渗透多元化的教育目标和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愉快的活动参与体验中全面掌握多元地理知识,感受其中爱国主义教育和价值观念教育目标。例如,初中地理“人口与人种”教学设计过程中,其中的爱国主义教育目标主要以培养学生科学的人口观念作为核心,使学生在掌握世界人口分布特点及中国人口增长速度变化的过程中,构建正确的爱国主义观念,全面了解人口稳定增长的重要意义。在实践教学方案的构建过程中,地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活动目标,加强应用分析、比较、讨论及探究的学习方法,获取更加多元新颖的知识。与此同时,爱国主义教育目标在初中地理教学活动中的渗透方法比较多样化,地理教师在具体活动方案构建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角度进行分析,将爱国主义教育元素通过科学的方式应用至初中地理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充分体现实践教学活动的丰富性特点,进一步强化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意识树立效果。因此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完善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元素,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多元化实践教学活动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水平。

六、构建教学情境,丰富爱国主义教育模式

要利用初中地理教学课程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元素,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可以通过情境创设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这种教学方式的应用对初中生而言具有较强的积极引导作用,同时情境创设教学方法具备较强的灵活性特点,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基础情况,构建不同的情境创设形式,突出体现针对性和个性化教育理念的应用特点,是促进推动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目标的有效方法所在。例如,初中地理“民族”教学方案设计过程中,地理教师便可结合情境创设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全面了解我国部分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以此作为核心,全面提高爱国主义意识。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情境创设教学法可以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使用,为学生呈现真实化的生活教学情境,使学生在生动直观的展示效果下结合资料了解部分少数民族的特色,树立各民族平等、互相尊重和共同维护祖国的价值观念。与此同时,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帮助学生在少数民族风土人情知识探索过程中,全面了解我国民族文化特点,正确区分民族和少数民族的差异,从而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加强情境教学模式的构建,利用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模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可以全面提高学生地理学习效果,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是非常科学高效的教学策略。

总之,作为初中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科教学质量,还要重视时事政治,将其与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结合,体现教学活动的时效性和时代性特点,使学生成为能正确面对生活和面对社会的人才,并且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对此,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资源、对教学过程中进行合理优化、對教学方法进行创新,采用多元化的模式进行教学,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进行有效引导,以此保证教学质量,并实现教学目标。

注:本文为2020年度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后疫情时代初中政史地教学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0]GHB190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左毓红)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祖国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我和我的祖国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对祖国唱出爱
我和我的祖国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