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阅读有效积累 促语文素养扎根
2022-03-30廖旭华
廖旭华
学生仅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的学习就能达到丰富积累,这肯定是不可能的,知识的积累依靠的还是更多的、有益的、有效的课外阅读。所以,课外阅读积累习惯的培养对语文学習的意义不可忽视,它对学生知识的掌握及语言能力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发展有重要的推动力量。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笔者看到大多数教师非常重视课外阅读,从低年级起便鼓励学生多读书,每天要求课外阅读不少于半小时,并布置摘抄作业,有目的地培养学生阅读积累的习惯。但是,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仍然欠佳,究其原因,便是学生的阅读虽然进行了积累却是无效的。
一、学生阅读积累无效的原因
(一)学生阅读积累意识未形成
小学生由于身心年龄特点受限,并无法真正接受教师所给予的那些无法理解的学习内容,他们只懵懵懂懂地知道阅读积累习惯对语文学习的重要作用,然后根据自己的喜好挑选自己喜欢的课外书进行阅读积累,他们看似有着阅读积累的行为,比如,会在课外书上进行圈圈画画,写上只言片语,按教师的要求完成每天的积累任务。但由于小学生自觉性较差,易忘记,如果离开了家长和教师的监督,他们在阅读课外书时就会囫囵吞枣,没有主动做批注的行为,阅读积累的意识还是远远不够,积累的习惯更无从谈起。
(二)学生阅读积累内容较窄
在小学阶段,大多数教师会布置摘抄优美词句的作业,所以大部分学生认为积累就是把好词好句摘抄下来,这是对阅读积累的狭隘理解。当遇到特别需要记忆的文学常识如,名人名言、格言警句、古诗词等,教师会特别提醒大家做好相关笔记,如当教师讲到关于“月亮”意向的诗句时,便会出示相关的诗句,让学生进行记录并背诵下来,在学生下意识的观念里,这样单独对诗歌等材料进行积累,是不属于阅读积累的范畴。他们只是机械式地记录,对摘抄的内容并没有深刻的感受及思考,纯粹为了作业而作业,这也直接导致学生的积累几乎低效,无法对相关的重点知识进行有效积累。此外,学生课外阅读有效积累的内容较单一,无自我意识,这是阅读积累方法的指导没有到位的结果,这直接导致学生的阅读积累与生活脱节,学生就被局限在课堂学习之中。
(三)学生阅读时间无法保证
根据对所任教的班级进行调查,全班45人,能保证每天阅读30分钟的只有20人,连半数都无法达到。从这些数据分析来看,我们可以断定课外阅读积累无法有效进行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课外阅读的时间无法保证。学生时间被分割得支离破碎,各种作业挤占了宝贵的课余时间,留给阅读的时间严重不够,学生的心便无法安静下来,难以从课外阅读中积累汲取更多的知识能量,有效的课外阅读积累更无从谈起。其实大部分学生还是希望能有尽可能多的时间遨游在书海之中,英文阅读不仅可以增长知识,还能开阔视野,这就是所谓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但是联系目前的教育实际来看,尽管素质教育在我们的千呼万唤中一直在推行,但是应试教育依然在主导教学,想要短时间撼动它的地位是不太可能的。语文的课外阅读有效积累还未被真正地重视,加上现在各种电子产品的出现,使学生对阅读这个必备要求不够重视。因此,课外阅读的积累要想得到充分保证,就要不遗余力地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创造有利的条件,更要保证他们有足够的阅读时间。
(四)学生阅读积累效果不佳
现在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平时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无法得到满足,有效的积累更是少之又少,而且时间上的不确定性,就养成了部分学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阅读积累习惯。学生实际的积累情况数量严重不足,几乎无法达到语文新课标中强调的阅读积累要求。知识储备的不足,语言素材的缺乏,学生学习就难以深入,随着年龄的增长,语文素养也难以得到相应的提升呢。
(五)学生阅读积累方法单一
学生对常见的阅读积累方法都有所了解,但真正怎么用却不甚了解,大多停留在理论水平,实际操作收效甚微,主要是还未将方法转化为自动化的学习行为,对如何科学阅读并进行积累方法掌握不够,而且无法灵活地选用恰当的阅读积累方法,这些原因均导致了积累的低效。虽然教师在课堂上也都进行了方法的指导,但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最重要的还是学生要在平时的阅读中能够根据不同的阅读文本科学地选择阅读积累的方法,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有效积累。而就目前来看,学生阅读积累方法的选择,基本跟着教师的要求进行,不是圈画就是摘抄,按部就班,不经大脑,只等教师布置。而当学生独立阅读时,大部分会以读书笔记为主,这其实也是与平时教师的指导分不开的,教师如果指导及训练不到位,学生便无法掌握该方法,在阅读积累方法的选择上困惑不断,阅读积累理所当然地无法开展。
(六)教师引导不到位
近段时间以来,笔者通过调查与观察发现,学生的阅读过程整体基本上处于一种自然发展的态势,无法有序及高效。在他们的课外阅读活动中,科学的阅读积累方法无从谈起,基本是教师有指定阅读就按教师说的读,没有的话就是想读哪本就是哪本,喜欢读什么就读什么,这样的状态无法高效有效地阅读,没有保证阅读也无法积累呢。生活、学习中,当学生休息时,他们最想的是通过阅读得到解压、放松,这就意味着大部分学生的课外阅读选择会以消磨时间为主,如漫画,脑筋急转弯之类的。我们也不能全盘否定这样的书籍,要了解学生想要放松的心态,但我们也要清楚地意识到这样的书籍无法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成为他们的精神食粮,甚至会让他们对经典的作品不感兴趣甚至厌倦。此时,教师的引领在学生的阅读方面十分重要。但很多教师只关注课内知识的传授,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往往就是简单的三言两语,告知学生回家要读课外书,对读什么、怎么读不加以引导,读书交流会及课外阅读指导更是无法保证,只能任由学生自由发展。这就导致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进行知识积累时呈现出低迷的状态。
二、促进学生阅读有效积累的方法
总的来说,学生的阅读积累习惯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有效积累该如何真正地指导,这些问题都亟须解决。教师须从学生的实情出发,给予他们正确的、必要的读书指导,使他们的积累能够有效且丰富,这样不仅能促使学生阅读积累习惯的形成,而且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还要以自身为标杆,言传身教,提升阅读量,丰富知识积累,提高文学素养,为学生指引一条正确的方向。建议做到以下几点:
(一)以“读书吧”为抓手,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有了兴趣,做一切事情都能积极主动。教师要充分地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使他们从被动到主动地愿意阅读,乐于阅读。这样就需要教师在课内阅读的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尽最大能力在教学中调动起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既让课内知识得到延伸拓展,还使他们能更快地走进阅读的世界,从中感受到阅读的兴趣。部编版教材的创新处“快乐读书吧”的诞生就是致力于将“课外阅读课程化”,“快乐读书吧”的每册阅读主题不同,对小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视野的拓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教师可以以“快乐读书吧”为抓手,通过“快乐读书吧”这一座桥梁,使课内阅读与课外閱读有效连接,根据主题及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文本资源整合,着眼于预测、批注、阅读分享与表达以及对接生活实践等方法,在课外阅读实践中发展学生的阅读素养,培养学生阅读积累的能力。
(二)家校合力,保证课外阅读积累的时效
学生课外阅读积累的开展要有充足的时间。时间有了,读书的量也要保证。量变引起质变,积累也是这个道理,更不用说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和语文素养的形成。这就要求我们要让学生有时间意识,懂得科学地规划时间。而这时候家校的合力对课外阅读积累习惯的培养便起到了推动作用。在学校每天的课堂学习时间之外,还有很多零碎的时间散落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时间让学生多积累,把碎片化时间充分利用起来,积少成多,集腋成裘,对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功不可没。如课前的三分钟可以让学生集体齐读美文片段,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的共同积累,也可以让学生说一说他们最近读书的一些新的体会,或者他们已经积累的名言警句,甚至让学生背诵一些名言警句,这样学生的积累就会一点一点地丰富起来。在家里,家长可以利用早晨及晚上休息之前让学生进行背诵积累,利用这段时间丰富巩固学生的积累,让学生有自己的积累成果,这样学生在写作和口头表达中就可以随时调取,信手拈来,语文能力也随之提高。
(三)教之以法,给予学生有效积累的指导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课外阅读的积累方法,除了传统的读读、背背、抄抄的方法,还可以综合运用其他方法来进行积累。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积累方法,如可以把读过的好文章或优美片段剪贴在摘抄本上;还可以将积累到的有趣故事或新鲜知识及读书心得体会与好友及时交流,这样不仅可以扩大积累的面,还可以通过口头表达将外储转变为内化;还可以将读到的优美词句或者阅读后产生的思想火花或心得体会,在文中进行批注留下读书印记;甚至可以将一些文学名著进行扩写、缩写、续写,这样不仅与名家进行对话,也将自己的积累所得有所呈现;还可以让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制作读书小报,甚至自编自导自演一些课本剧,让课外积累达到最高层次。
(四)活动助力,营造课外阅读积累的氛围
1.建立班级图书角。教师在班级里选择合适的位置设立图书角,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他们的阅读作品,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借阅,同时也提倡学生将看过的课外书或者喜欢的书带来图书角与大家分享。班级图书角的管理可以是小小图书管理员负责,也可以全班共同监管。这样一来,学生的阅读资源就丰富起来,学生的阅读积累也有了更多不同的选择。
2.读书交流会。有了图书角的建立,教师还须每周利用一节活动课的时间,组织学生交流前一阶段的阅读成果。交流时,可以选取某一主题,让学生分享自己读到的相关优秀作品及精彩内容,说说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对较高年级的学生,还可以针对某一部大家所熟知的经典作品,让学生进行较深入的鉴赏,鉴赏的角度各不相同,可以是对同一作品的写作方法、人物评价、故事情节等方面,还可以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或开展辩论。这样无形中学生不仅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还拓展了思维,对阅读的有效积累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3.读书手抄报、班级读书小报、板报。读书手抄报的任务布置是激发学生阅读积累的有效方法,需要让学生挑选自己喜爱的作品进行介绍和鉴赏,再加上自己的巧手绘制及编排,形成自己独特的作品,并将学生的作品张贴在教室进行展示。班级读书小报的创立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可以将学生日常的优秀习作、阅读心得收集起来,进行编排,结集成册,定期发布,看着自己的文字成为小报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极大地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可以让他们朝着积累目标不断地努力。教师还可以在班级的黑板报中设置学习园地板块,组织学生定期轮流进行阅读主题办报,这方板报中的阅读积累便是学生认为最想和大家分享的收获。每天学生一进教室就能看到阅读收获,潜意识里不时得到阅读积累的提醒,无形中增加了课外阅读的积累。
4.知识竞赛。课外阅读知识竞赛的举办可以了解学生的课外积累情况,教师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每组选出积累丰富的学生代表本小组进行比赛,比赛可以以抢答及必答的形式进行答题,最后评选出积累最为丰富的小组和选手,及时对他们进行表彰。学生喜欢这种生动活泼的活动形式,会积极参与其中,无形中对学生的知识面的拓展起到了作用,还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积累的乐趣,更好地促进了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积累。
(五)及时评价,巩固课外阅读积累的成效
课外阅读积累的内容丰富且广泛,教师需要做好指导与监督,否则效果无法体现。教师在指导学生做有效积累时,要特别重视评价的作用,这样既能随时了解学生阅读积累的实际情况,又能及时给予正确的指导。有了明确的指导,学生就能及时发现积累过程中的不足,迅速做出调整,优化积累的方法,深化积累的效果。只要学生享受到积累带来的乐趣,就会激起积累的动力,这时教师的指导效果也能得到最直接的反馈。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自己指导方法的评价过程,这也是教师指导与学生学习相互反馈的过程。教师只有通过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使学生取得积累的成果,学生才能孜孜不倦地学习,不断深化积累。
总而言之,教师要积极发挥课外阅读的支撑作用,对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意识地进行培养并做好阅读方法的指导,进一步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在阅读中学会积累,学会有效积累,将积累运用到实践之中,提升自己的语文综合素养。
(左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