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班幼儿情绪表达和调控能力提升

2022-03-30展红梅

家长·下 2022年2期
关键词:调节情绪幼儿园

展红梅

情绪分为正性与负性两方面,所谓情绪调节,就是使二者达到一定程度的平衡。幼儿情绪调节的最初阶段在3~6岁,相关规定中明确指出了幼儿情绪发展的目标,3~4岁的幼儿情绪较为稳定,在反应过于强烈时,通过成人的抚慰会得到平静。关于幼儿调节情绪,主要有成人帮助以及自我调节两方面,本文的重点就在于幼儿情绪的自我调节。本文以幼儿情绪调节中的挫折情境下情绪表达状况为重点,阐述相关情境,并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年龄以及性别等因素对小班幼儿情绪调节策略运用的作用,以期为幼儿教师提出更多的小班幼儿情绪调节策略,为幼儿教学提供辅助指导。

一、幼儿情绪能力的重要性分析

研究发现,对一个人的未来发展水平来说,情绪能力的作用比智力的决定性更大,情绪能力水平的提升会给孩子的未来生活带来积极影响。因此,完善的教育不能只有智力内容,还应包含情绪教育。一个孩子能否愉快地与别人交往以及感受爱的魅力,与其情绪能力水平密不可分,拥有良好的情绪能力也对孩子的身体健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相关研究表明,情绪较为平静的孩子往往比易怒的孩子免疫能力更强,感染传染性疾病的可能更低。此外,情绪能力甚至会对学前儿童的智力发展产生影响,情绪能力发展较好的孩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在自我约束上往往做得较好。在情绪能力发展较好的幼儿第一次进入幼儿园时,相比于其他幼儿可能会更加迅速地融入这种新环境,也会更快与教师以及伙伴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且这种关系也较为稳定。3~6岁的幼儿一般具备人类的基本情绪,诸如快乐以及悲伤之类,幼儿的情感与价值观建立的关键时期也在这一年龄段,在此年龄段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以及处事方式,往往会影响幼儿的一生。因此,幼儿教育把情绪能力培养作为关键十分必要。情绪是社会化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走向社会的重要桥梁,只有培养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才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树立。因此,对幼儿情绪能力发展的研究十分重要。

二、幼儿情绪管理内容及概况

小班幼儿的情绪调节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有成人帮助的情绪管理,二是幼儿自主的情绪调节,本文的分析问题就是后者——幼儿情绪的自我调节。一些学者认为,在情绪唤醒后,个体通过部分手段或策略改善或转变情绪状况的过程就是情绪调节。幼儿的年龄阶段较为特殊,发展呈不稳定的动态趋势,因此,在幼儿发展的判断上很难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对不同的幼儿情绪调节,研究者往往也有自身的研究标准。目前社会对幼儿教育的关注度逐渐上升,另外幼儿情绪本身就极不稳定,幼儿家长以及幼儿教育者也十分关注其情绪问题。在此阶段,幼儿情绪会出现社会性变强的变化,而幼儿希望得到社会关注的方式就来自情绪的表达,他们希望通过释放获得其他人的关注以及认可。如在跟别人的交往中,幼儿往往很希望自己是被注意的那个,也很想加入小伙伴的活动中,此时有些幼儿就会出现强烈的情绪,以此展现自己的想法。因为这种社会性,幼儿往往会很依赖周围成年人的情绪,因为他们无法完全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影响情绪的因素主要来自身边人的引导,如家长以及教师。另外环境也会影响幼儿的情绪,这些影响甚至会体现在幼儿成长过程的各个阶段。

三、幼儿情绪调控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身心因素

幼儿的情绪管理会对以后的人生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所以教师要积极教育幼儿进行情绪管理与控制。不同年龄的幼儿在情绪管理上的能力也是不同的,而幼儿年龄与情绪控制能力往往是成正比的。一般儿童2岁时会有感知面部表情的能力,3岁的幼儿则有判断周围人情绪好坏的能力,而4~6岁的儿童就可以解释自己的情绪以及别人的情绪了。这种能力的逐渐增强主要是随着幼儿的成长,其接触的社会现象越来越多,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经验,可以对周围人群的情绪进行识别并判断,也可以对自身情绪进行调节。

(二)亲子关系

婴儿出生,最先接触的就是家人,而对幼儿来说,他的情感体验场所也是家庭。从社会学上讲,幼儿的人际关系最初认知就是亲子关系。如果幼儿可以学会表达情绪、控制情緒,那么良性亲子关系的形成也就十分容易。也正是如此,幼儿的情绪管理能力需要家庭成员进行培养,幼儿也会在跟父母的谈话沟通中逐渐懂得如何控制情绪。日常生活中,家庭成员应营造一种氛围,让幼儿在成长阶段中会不断感知这种氛围,产生消极情绪时也会受这种氛围的影响消解负面情绪,这就是情绪调节的家庭方面。总之,家庭不同,幼儿感知氛围不同,产生的情绪也不同,不同的家庭环境会导致各种情绪的出现。从大体的积极和消极层面上来讲,消极会对幼儿的情绪调节能力产生不良影响,所以要想将幼儿情绪调控能力向正面培养,就要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

(三)幼儿教师

幼儿教师是幼儿除了家人之外接触最多的人,同时,幼儿教育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培养情绪管理能力。幼儿离开家庭,走向幼儿园进行学习,这是他们第一次接触学习场所,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幼儿情绪的调节。幼儿教师的工作包括关注幼儿的情感需要,引导幼儿形成正确的情绪管理观念,了解情绪的产生以及分辨、控制等方面。另外,由于幼儿此时很依赖周围对自己的关注度,所以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聆听,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帮助幼儿学会调节情绪。

(四)同伴交往

除了师生关系、亲子关系等方面,幼儿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还有同伴关系,这种意义上的同伴多指同龄人,这种关系也就是幼儿的社交中与同龄人建立起来的关系。与前两种关系不同的是,在同伴关系中,双方的智力水平以及心理素质较为相近,所以幼儿在表达情绪时可能更为自由、轻松,在这种交往中,幼儿会接触他人与自己情绪的交流,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情绪理解能力,促进幼儿情绪控制力的发展。

四、提升小班幼儿情绪表达和调控能力策略分析

(一)创设丰富多样的幼儿园成长环境

一个合格的幼儿园必须有丰富的环境,且环境要适合幼儿的成长需要以及发展水平,展现对此年龄段幼儿的关照。创设丰富多样的幼儿园成长环境主要有两方面。第一,物质环境要丰富。首先,幼儿的学习生活环境要卫生、有序,还要提供幼儿足够的游乐场所,一定的活动空间。另外,在教具以及玩具上也要注意颜色、形式等的变化,也就是所谓的多样性。从班级环境的舒适到活动空间、用具的适宜以及作息时间的规律,都是一个优质幼儿园需要提供的必要条件,这也是对幼儿情绪管理进行教育的基础环境。第二,精神环境要健康。幼儿园的精神环境主要是指幼儿与教师以及同伴之间的交流。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管理好自身的情绪,教师之间可以举办情绪管理会等进行分享,在面对幼儿时要呈现出积极的精神状态,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对幼儿的情绪管理状态产生影响,所以最好让良好的情绪表达和管理呈现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形成积极稳健的师生关系。再者,教师也要注意不能转嫁负面情绪,幼儿园可以定期举办相应活动使教师释放情绪,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二)多渠道开设课程提升幼儿情绪管理能力

1.目前幼儿绘本种类多样,在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上,也可以将其利用起来。幼儿观看绘本主要是通过图画即人物行为进行判断,情绪绘本可以将故事人物的特征描述得更具象征性,在故事中引导幼儿调控情绪,会对幼儿的情绪调节产生积极影响。因此,教师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选择更加丰富的情绪绘本,同时家长或幼儿教师要对幼儿进行积极引导。教师与家长也可以从中探索适当的教学方法,找出更多提升幼儿情绪调控能力的应对之策。

2.设置不同情境进行情绪管理教育。幼儿园每个星期可以抽出一天命名为“情绪日”,让学生体验情绪,根据班级的不同开展多样的主题活动。

3.幼儿阶段有很明显的分离焦虑现象,这主要体现在新生入园上。幼儿园也可以实行梯度入园策略,缓解幼儿的入园教育。在第一层次,可以针对家长开展宣传活动。幼儿园要向家长讲解原生家庭的重要性以及分离焦虑出现的原因,并提供相应对策引导家长正确培养幼儿减少分离焦虑。另外,家长也要及时调整自身的分离焦虑。第二层次是培训幼儿园的安保人员以及教育者。强调在新生入园时如何正确看待新生与家长的分离焦虑,并及时辅助家长完成入园工作。第三层次,可以开启一周的亲子活动,将一般的入园时间延长,这周的亲子活动既可以让家长对幼儿园的环境进行了解,减少家长的分离焦虑,也可以让幼儿适应幼儿园的环境,减少对入园这一活动的抗拒,并与教师之间形成良好的关系,缓解分离焦虑。

(三)多进行高质量亲子交往活动

相关研究显示,在家庭中对情绪的讨论时间越长,幼儿的情绪管理也会收获更多益处。比如,在孩子两岁的时候如果家长可以多跟孩子谈论情感方面的内容,那么相应地,在孩子两岁半的时候就会更喜欢讨论自己或别人的感受。由此可知,亲子关系对幼儿情绪管理能力的形成有相当关键的作用。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注意引导。比如。有的孩子在玩游戏时输了的话就会哇哇大哭,甚至摔东西发泄自己的愤怒,家长在此时一定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首先尽量让孩子平静下来,然后再教导孩子客观看待失败,在教育完后也可以用小方法让其认识到摔东西的不正确,要用合适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情绪。在整个过程中,家长要站到孩子的角度去考虑、去引导,以此形成积极的亲子关系,帮助孩子培养情绪调节能力。

(四)开展系列的活动,促进幼儿学习和表达情绪

幼儿的情绪表达不仅需要学习,还要求日常生活的引导。由于年龄的特殊性,幼儿不可能对情绪管理进行完全学习,此时,活动的重要性也就凸显了出来。幼儿教师可以针对幼儿发展水平,规划恰当的趣味活动,在活动中教导幼儿认识不良情绪并进行化解或利用适当方法对情绪进行调整。比如,对幼儿由于年龄的增长而对未知情境产生害怕的现象,教师可以开展一场别有风味的语言活动。先提问幼儿知不知道害怕是什么,然后对害怕进行解释,再让幼儿交流自己害怕的东西,引导幼儿正确看待害怕这一心理。在交谈完自己害怕的事物后,还可以将这些写在黑板上,每个幼儿动手擦掉自己害怕的事物,体验宣泄后的快乐。

(五)利用多种方式加强家园合作

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是两个独立的主体,而通过家园合作可以给二者搭建一个桥梁,使双方教育呈现较为同步的趋势。3~6岁的幼儿学习能力有限,如果家庭情感教育与幼儿园情感教育之间产生差异,会不利于孩子情绪调控能力的培养,只有两种教育保持统一步伐,才能让教育的意义更好地发挥出来。此外,当家长与教师教育的内容相符时,幼儿的学习以及能力提升才会形成一个系统,同样会更加信任家长与教师,使教育更加有效。二者合作的前提就是双方都要密切关注幼儿的情绪状况,并要及时沟通,才能让信息交流行之有效。并行教育过程中,幼儿的日间主要活动地点为学校,教师往往会更容易发现幼儿的发展及变化。所以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师可以跟幼儿开展多样活动,通过讲故事以及做游戏等方式与幼儿相处,在这种活动的推动下幼儿跟教师之间的关系会更接近,更倾向于玩伴。当这种稳定地关系建立后,教师就更容易与幼儿展开情感沟通,共同讨论情绪问题,也会给幼儿一种共情感。在離园时,家长就可以与教师讨论孩子的表现,交流幼儿的教育策略,既便于家长了解孩子情况,又可以进一步深化幼儿园教育内容。

同样地,在进入幼儿园时,家长也可以跟教师沟通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共同探讨改进方法。幼儿园也应当发挥教育平台作用,将家长集中起来,比如,成立相关组织或定期举办育儿交流会,让家长可以分享彼此的幼儿情绪管理能力培养经验,集思广益。家长也是幼儿园的参与者,可以从家长的角度提出教育改进措施,或提出幼儿情绪管理能力培养存在的难题。教师作为幼儿教育专业人士,也会从专业上指导家长如何进行幼儿情绪教育。不同幼儿的情绪表现不同,通过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可以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情绪教育策略。在家园合作中,家长与幼儿园教师之间要互相信任,彼此沟通,互相支持,才能形成教育的一致性,更有效地培养幼儿情绪调控能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情绪管理主要分为表达与控制两方面。在表达时,要充分且适当,不要压制情绪;在控制上,要适度合理,把握分寸。负面情绪不能恰当地表达或不能控制在一定程度,就会导致一些闹剧的出现。因此,要从根本抓起,让幼儿培养起情绪管理能力。教师可以从分析幼儿情绪开始,利用亲子活动的举办、环境的创建等措施提升幼儿情绪管理能力,这可更好地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发展,同时对社会发展也能产生长远的有利影响。

(宋行军)

猜你喜欢

调节情绪幼儿园
方便调节的课桌
2016年奔驰E260L主驾驶座椅不能调节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幼儿园是我们的家
爱“上”幼儿园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可调节、可替换的takumi钢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