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中年级群文阅读

2022-03-30李进艳

家长·下 2022年2期
关键词:群文人文核心

李进艳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内涵丰富,既包括语言的运用与建构,又包括思维的锻造与提升;既包括审美的鉴赏与创造,又包括文化传承与感悟。而这离不开大量而又高效的阅读。群文阅读逐步介入核心素养的培育之中,成为必然选择和阅读的新风向。从另一个层面说,“核心素養”中的“自主能力”“人文底蕴”等培养也有赖于高质量的群文阅读。因为群文阅读实际上是“题材、主题、体裁相同或相近的文本的比较”,正是在比较中,学生的自主力、阅读力和实践力同步提高,核心素养得以落实。如何在比较中读得多、读得深,并且读出情趣、读出素养,是阅读中较高的境界,也是核心素养的应有之义。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中年级群文阅读在议题及选文上,注重挖掘写法上的相同点;在阅读环节的推进过程中,注重方法上的迁移点;在阅读问题的探究上,注重总结上的延伸点,以读促学、以读明理、以读净心,必将成为学生心灵成长基石,这也是一个长久的有重大回报的奠基性工程。

一、议题及选文:注重写法上的相同点

所谓“群”,就是一个单位时间内阅读多篇文章,从几篇文章中吮吸到更多语言的芬芳、触摸到更多写作的奥妙和思想。这里的“群”不是随意挑选的一组文章,而是有主题引领,有共性串联,有值得涵泳和揣摩的阅读功效和育人价值,能发挥“1+1大于2”的功效,因而群文阅读意义重大。小学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教师应该引领他们大量读、高效读、读出营养、读出深意、读出核心素养。教师应该揣摩议题及选文,在群文的聚焦性和高质量等方面下功夫。因为随便组合的一组文章不足以担负起这样的重任。不同的教师选文的角度不一样,有的依据相似的主题,有的依据相似的体裁,有的重在写作手法的相同,有的重在情感思想的类同。中年级学生已经初步习作,因而教师应该从写法的相同点上选择议题,为后续习作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如《母鸡》《最美的善举》《一个引路人》这三篇文章,表面上看,有的写人,有的写动物,似乎主题不一样。但细究可知,也有贯穿其中的联系,其共同点就是运用了“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的写法。无论是先“扬”还是先“抑”,感情倾向上的细腻变化,才是人生的真谛,才能给读者留下更深的体味与印象。教师引领学生在比较中既发现“扬”的一面,又发现“抑”的一面,感悟其“曲折”之义,体悟情感和写法上的多重意蕴,不仅能更好、更深地理解文章的主旨,而且能体会其写法的精妙,并内化为自己的文学素养。“文似看山不喜平”。“欲扬先抑”也好,“欲抑先扬”也罢,恰恰有力地体现了袁枚关于写作的精辟论述,正是“不喜平”的典型案例。透彻地理解“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的妙处,对学生言语的表达和写作能力的提升有不少启发——与其平铺直叙,不如奇势迭出,在反复迂回中演绎精彩,在前后的“不一致”中展现意蕴十足的一面。先贬后褒,或先褒后贬,使学生产生意外感和新奇感,能焕发兴趣,加深印象,加深理解,当然,更重要的是能丰满人物形象。

实践证明,关注写法,比较写法,感悟写法,应该成为群文阅读中的重要一环。由此,学生不再仅因为情节有趣而阅读,也是为写法的成功积累和运用而阅读——通过深度地感知文章的写法,学生的读写迁移力有了比较明显的提升,阅读力、创作力、实践力等能力也能同步提升。学生能摆脱“读后什么印象都没有”的现象,从而在读写之路上有所收获,头脑中多了文学积淀。这样的创新无疑与核心素养的提法一脉相承,是“人文底蕴”强有力的体现,是“勇于探究”最直接的标志,值得师生迈出创新性的步伐。

二、阅读及推进:注重方法上的迁移点

明确议题和选文后,教师要面对如何进行阅读指导的问题。有专家言:“群文阅读要注重方法上的迁移点。”一通百通,阅读第一篇是如此,阅读第二篇就要举一反三,以此类推,于高效的迁移中积累阅读经验,加深阅读理解,丰富阅读体验。学生能大面积地迁移写作方法,正是读得深的有力体现。让学生能融会贯通,从写法的总结中锻造思维、建构语言,从思想上进行深刻领悟,生成阅读体验、丰盈思想,正是群文阅读的基本要义,也是核心素养中“学以致用”的典型。善于迁移,意味着阅读能力的升华,意味着自主阅读经验的熟练运用,意味着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善于迁移同时意味着学生人文素养和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实。提高学生的读写迁移力,应该成为群文阅读改革中比较重要的风向标,应该成为全民阅读工程中的有力举措。小学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简单的迁移之法,而通过高质量的群文阅读,则可以进一步加深和强化阅读迁移,让迁移力、创新力和阅读力同步提升,最大化地发挥群文阅读的正效应,而学生也收获到实用的阅读方法、表达规律与读写经验。仍然以上文提到的《母鸡》等一组的群文阅读教学为例,先强调教师的“扶”,即首先以浏览的方式,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写法;接着以默读的方式,思考分析情感变化的原因;最后以跳读的方式阅读全文,找出关键句。这个过程不能一带而过,不能浅尝辄止,而应做精做实,引领学生投入阅读,与作者共情,读出情感,读出各个篇目写法上的共同点。以上环节的设计,从总体到局部再到整体,层层深入,螺旋上升,体现阅读的有序和深入,因为好的群文阅读就在于“整体把握”,而不在于“支离破碎”。在群文阅读指导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放权,让学生运用以上“三环节”自学《最美的善举》和《一个引路人》,让学生既发现这两篇文章和第一篇文章的相同点,又能发现其不同点,也就是“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的细微不同,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善于发现“相同点”与“不同点”,本就是群文阅读的基本视点,而将这个过程置于自学这个环节中,其意义更加重大。这个过程和第一遍的阅读过程不一样,教师可让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或跳读、或浏览、或精读、或边读边做读书笔记、或先整体把握后局部细读……总之,以学生自己喜欢、有效、习惯的方式进行个性阅读,进行方法上的迁移,能更好地理解文本,进而提升阅读力和写作力,更好更深地丰富言语生命和精神生命,激活学生的自主意识,全方位地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从而将迁移能力的培养延伸到更多文章的阅读中,使之成为常态。而这正符合核心素养的要求。

三、对比及探究:注重总结上的延伸点

一般情况下,语文阅读主题分为“人文主题”和“语用主题”。“人文主题”针对情感与价值观,重在人生生态的构建,重在情感、心灵和品性的滋养。“语用主题”针对知识层面,重在知识点的掌握和语文技能的提升,重在语文写作手法的熟练和灵活运用。两者对小学中年级学生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语文能力。无论在哪种主题教学下,教师都要教授学生阅读大量文章时的发现和分析问题的方法,让“语文味”和“人文味”相得益彰,而这正是核心素养所特别强调的。在群文中进行对比阅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上文提到的发现“相同点”与“不同点”,能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由此段及彼段,从此文到彼文,让学生比较一些耐人寻味之处,发现一些意蕴十足的精彩细节,必将更好更深地丰富学生的言语生命、阅读生命与精神生命。

(一)比一比

有比较,才有发现;有比较,才有更多的收获。正是在比较中,学生发现了一些极有价值的语言规律和写作手法;正是在高质量的比较中,学生的思维、情感和心灵才得到了多重锻造与滋养。群文给师生提供一方比较的舞台与空间。文章究竟有什么样的异同,究竟给予学生什么样的不同感受,这一切都值得师生迈出创新性的步伐。同样以上文提到的《母鸡》等一组的群文阅读教学为例,在通读三篇文章之后,教师应引领学生比较《母鸡》和《最美的善举》,主要针对情感的变化和结尾的主旨质疑:明明是表扬人或动物,可是为什么前面还要写“反感”?为什么先“贬低”一番?如此的“矛盾”和如此的“对比”究竟有什么好处?通过这样的对比探究,学生的理解更深入,领悟更多,不知不觉积累了一些写作上的有用的经验,而这恰恰是阅读的目标所在,也恰恰是核心素养发展中所格外注重的结果。这样的对比与探究应该面对全体学生,应格外注重学困生,让他们也从中得到一定的生成、开悟和联想,不知不觉丰厚其阅读素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并让他们从阅读中得到丰厚的积累和精神素养。

(二)查一查

好的閱读应该注重后续的追踪、观察和坚持。虎头蛇尾的阅读方式应该摒弃,仅提出阅读要求而不进行阅读检查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基于此,阅读后期的“查一查”的环节不可或缺。高质量的“查一查”让阅读高效落地,让阅读有了后续动力,而这正是基于核心素养的群文阅读中更加重要的境界。在群文阅读教学后续阶段,应该通过趣味的方式检测学生是否真正体会到文章写法的好处,比如,引领学生通过充分的辩论、交流,最终达成共识,真正明白先“抑”或“扬”与后“抑”或“扬”的好处:使主旨更加鲜明、使文章更加曲折,让学生明白阅读别人的文章,最终指向的还是学会自己写作,在表达和写作中也应充分运用和借鉴这种写法。探究与发现,是培养学生读写迁移能力的第一步。教师应大范围地检查学生是否真正领悟了“欲扬先抑”的妙处,落实巩固工作。

(三)练一练

由读到写,由欣赏别人到自身实践,由思一思到练一练,应该成为群文阅读深度推进的一个重要视点。高质量的群文阅读应该是“读写不分家”,基于核心素养的群文阅读应该在读写一体化之路上渐行渐深。前期的群文阅读越扎实,后期读写一体化就越轻松。一旦做实做精读写中的细微环节,学生举一反三和建构运用的能力必将得到进一步提升。或许,由读到练过程中,学生写了什么内容并不是最重要的,在此过程中,学生应用意识的强化、迁移能力的提升、深度扩展经验的积累,才是群文阅读中更加重要的目标。让学生既有书可读,又有话可写,这应该成为群文阅读工程的重要环节。小学中年级的群文阅读,应该是一个“读、思、写”融为一体的互动互促循环系统工程。就上文提到的群文阅读而言,必要的时候,如果课堂时间允许(或者可安排在课后),不妨引领学生进行“扬”与“抑”手法灵活运用的小练笔,设置相应的造句模式。注意指导学生时,不可为造句而胡编乱造,而应建立在真情实感的基础上,在写出前后变化的来龙去脉的基础上写出灵动的文字。

(四)荐一荐

群文阅读范围广泛,有无限可延展的空间。由“规定动作”中的群文到“自选动作”的群文,让拓展阅读的正效应充盈在学生以后的阅读生涯中。鉴于此,教师应该做好“荐一荐”工作,将好书推荐活动做精做实。教学结束时,可以通过美文推荐,充分延伸群文阅读。从课内教读到课外荐读,学生的阅读视野一步步开阔,阅读素养一步步提升,阅读能力一步步提高,应该成为群文阅读中的一个重要视点。比如,推荐杨朔的《荔枝蜜》,从厌恶蜜蜂到喜爱蜜蜂,就是典型的欲扬先抑。还可以推荐《一次不寻常的考试》、鲁迅的《范爱农》《战国策》中的《冯谖客孟尝君》等,当学生从更多的文章中进一步熟练“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的写法时,他们的阅读期待也逐步浓厚,人文视域进一步拓展,阅读经验更广泛地积累,写作手法也更为圆融,人文素养得以积淀,而这正是提升核心素养的有力体现。此外,深入地推进群文阅读,实际上就是推进核心素养的培育。当学生大量读并且读得有意义、有价值、有深度收获时,他们不只获得了知识技能的提高,也获得了综合素养的提升。人文底蕴逐步深厚、创新意识逐步提升、自主能力逐步强化,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实也就指日可待。

综上所述,深入地推进群文阅读,实际上就是推进核心素养的培育。当学生大量读并且读得有意义、有价值、有深度收获时,他们不只是知识技能的提高,也有综合素养的提升,其人文底蕴一步步深厚、创新意识一步步提升、自主能力一步步强化,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地也就指日可待。小学中年级正是组织学生进行群文阅读的大好时机,教师要把握好这样的契机,引领他们以读促学、以读明理、以读净心,对学生进行长久的心灵润泽。群文阅读必将是一个长久的、有重大回报的奠基性工程。语文教师应该以生为本,关注生成,注重细微,考虑长远,以群文阅读促使学生发生最接地气的成长。做精做细做实这一奠基工程,学生的体验必将在文库的深处郁郁乎文哉,实现阅读成长。

注: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一般规划课题“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中年级群文阅读实践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9]GHB0448)的研究成果。

(宋行军)

猜你喜欢

群文人文核心
人文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群文活动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