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2022-03-30杨仲霞

家长·下 2022年2期
关键词:知识点信息技术素养

杨仲霞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改变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理念与模式,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多个方面较为系统地分析论述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思维的要点与策略,期望能为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同仁提供些许教学方面的建议。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愈发注重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课堂教学可以紧紧围绕着数学核心素养培育来开展。小学数学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数感、运算能力、几何直观、推理能力、空间观念、模型思想,均关乎学生在数学领域的长远发展,因而受到课堂教学的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教学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很好地活跃课堂氛围,将数学教材中一些难懂的知识点以更为直观形象的形式展示在学生的眼前,对增强课堂教学质量作用显著。从当前小学数学课堂运用信息技术的情况来看,多媒体的运用是最为常见的,可以开展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教学,非常值得推广应用。针对于此,教师需要充分明确和掌握信息技术运用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策略,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一、借助信息技术,促进教学观念的转变

为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育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必须对自己的课堂教学理念与模式开展全面性的革新,更加关注学生,始终将学生作为课堂上的主体。数形结合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数形结合教学模式的主要意义是将数与形进行全面结合及相互转化,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及空间构建能力,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其中的关系,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已经十分普遍,并很好地融入了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将声音、文字、视频、动画、图像巧妙地结合起来,以此来充实课堂教学,丰富教学内容,从而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移动学习和深度学习,这可以无形中培育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值得一提的是,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有更多的教学方法逐步应用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比如,微课教学、翻转课堂、多媒体教学,这些教学方法的应用均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加简单有效,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高效与全面地培育数学核心素养。

二、借助信息技术来创设教学情境

考虑到小学阶段学生的数学思维还处于初步形成阶段,在理解知识点时会有较大的难度,这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需要从多个方面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让课堂更为有趣,使课堂“活起来”和“动起来”。众所周知,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抽象化及概念化的教学特点是影响学生知识理解和应用能力发展的关键因素和主要问题。很多学生对抽象的数学概念和知识理解效果不强,导致综合学习水平提升速度较慢。为了改善这一问题,使学生以较强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深度掌握数学抽象知识与概念,教师可以通过数形结合思想构建教学策略,将数学教学内容中比较抽象的元素进行全面化分解,简单处理复杂的问题,使学生全面掌握数学概念的本质意义。这种教学方式的应用,不仅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同时可以有效促进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使其以积极的态度完成数学概念学习目标。例如,在小学数学“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过程中,其中的关键目标便是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并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在本课教学方案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信息技术为媒介,将数形结合思想合理渗透其中,使学生学会通过科学的学习方式将数学概念简化处理,深度理解其中的主要含义。与此同时,在数学抽象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信息技术结合学生的基本思维方式角度进行分析,使学生结合基本数学基础对新的数学概念进行探究和学习,感受数形结合思想的积极影响作用。因此,数形结合思想与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突破概念知识学习难点,提升整体教学质量。具体来说,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情境、问题情境和故事情境,尤其是为学生创设故事情境,这可以满足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更好地理解知识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比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分数”这一节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来创设故事情境,以便吸引學生全程参与课堂学习中。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改编后的“猪八戒分西瓜”的视频,因为《西游记》是学生特别喜欢的影视剧作品,学生对其中的情节和故事发展较为熟悉,所以“猪八戒分西瓜”的视频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在视频中老爷爷可以先给猪八戒4个西瓜,让他分给师傅、悟空、悟净,而后再向猪八戒提出一个问题,即“我现在只有1个西瓜了,要想分给你们师徒四人,应该怎么样去分,若是使用分数该如何去表示呢?”通过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这样的一个故事,相信学生能由启而发,对新知识的探索欲望可以大大增强,更愿意参与课堂学习。再如,向学生讲解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这一节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创设生活化情境,向学生展示三角形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促使学生可以将三角形知识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以此发展数学思维,从而对三角形知识有更为直观的认识与理解。

三、借助信息技术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创造思维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是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一项能力。在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因为更多地使用传统教学理念与模式,所以导致学生的创造思维无法得到很好的激发与引导,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长远发展。针对此,教师可以考虑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全方位地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创造思维。具体来说,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是尤为关键和重要的,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在实践活动中去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尤其是要借助信息技术来向学生提供所需要的时间与材料,让他们敢于实践与创新。比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梯形的面积”这一节教学中,按照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会让学生使用纸张来剪拼梯形模型,继而与他们一起思考和推导梯形面积。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会花费较多的课堂时间,而且会将学生的思维紧紧框在课本上,直接局限了他们的数学思维的发展。针对此,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结束后便向学生提出具体的探究问题,即“你有什么样的方法来求解出梯形的面积呢?”此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使用多媒体手段,利用互联网平台来进行图形的切割、移动、旋转,继而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更为关键的一点是,在使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既可以搜索他人在梯形面积求解中所使用到的方法,也可以使用抱有批判意识和精神来求解,探索出多种推导梯形面积的方法。可以说,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可以得到很好的培养,而且批判性思维也能有所发展。

四、借助信息技术来直观展示抽象数学知识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会有较多的抽象知识点,学生在学习时会有一定的难度,无法深层次地理解知识,制约着学生数学思维和模型思想的发展。对此,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使用多媒体来引导学生学习抽象知识,很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视频功能、语音功能、文字处理、图片处理功能等来多角度展示抽象知识点,将以往的“静态演示”转变为基于信息技术的“动态演示”,知识点可以直观形象地展示在学生的眼前,帮助学生强化数学感知能力,使抽象知识可以被学生更好地理解,构建出了智慧课堂和高效课堂。可以说,在抽象知识点的教学中,多媒体的实用性和适用性均是十分凸显的。比如,在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整数”这一节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强化感知和丰富表象,真正意义上理解分数乘整数的算理,教师可以依托多媒体来开展这样的课堂教学。即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供学习单,指导学生在学习单上画一画、涂一涂,初步感知知识点。而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三维动态显示功能向学生进行动态演示,并在此过程中鼓励学生去沟通交流,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更为关键的一点是,在运用多媒体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不再手动向学生列计算式,课堂时间也可以得到高效利用,打造高效课堂,提升教学质量。除此之外,在引导学生学习一些抽象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思维导图这一学习方法,利用线条将诸多有关联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去思考,从而活跃大脑思维,培育数学抽象思维。

五、借助信息技术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将黑板上的粉笔字作为依据,通过设计板书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一种单纯口述的方式过于注重知识的单向传输,无法帮助学生真正意义上理解知识点,同时影响到他们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几何知识的课堂教学来说,单纯依靠口头讲解是无法帮助学生顺利掌握知识点的,甚至会导致学生的数学思维愈加混乱,无法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愈加注重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将抽象化的知识点全方位地展示在了学生的眼前,降低了学生课堂学习的难度。在几何知识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向学生直观展示直线、射线、曲线,通过灵活变动直线、射线、曲线,可以让学生在脑海中顺利建立起几何概念,培养想象能力与联想能力。比如,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解有关于角度的知识点时,不同角度之间的转换往往会导致学生思维混乱,一些复杂的角度问题还会导致学生思路混乱,无法顺利求解出角度。在课堂上使用信息技术时,教师可以采取动态的方式来向学生展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角度转换情况,让学生直观看到几何图形的变化情况。更为关键的一点是,教师可以使用信息技术来向学生直观展示一些数学模型,让他们可以利用数学模型来求解角度,相信这对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堂学习是尤为有利的。

六、借助信息技术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教学是较为基础的,对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必须认真对待,不仅要确保学生可以对相关知识点有系统化的理解与掌握,而且要培养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具体来说,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数学学习能力,在此基础上挖掘多媒体应用的可行途径,让学生可以在多媒體的帮助下主动学习和深度学习。比如,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一节教学时,为了确保学生能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性质有更为系统的理解,教师可以先使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制作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视频,并要求他们去认真观察。而后让学生自行制作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模型,在画一画、剪一剪、补一补、拼一拼的动手操作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尤其是动手能力、想象与联想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再如,开展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这一节教学时,教师可以从课前预习、课后学习这两个方面来运用信息技术来帮助学生学习知识点。具体来说,在预习阶段,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制作好的微课视频,让学生在课后时间去观看,初步感知这一节知识点,形成初步的知识理论架构,以求更好地参与课堂学习,这一教学方法在现代教育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称之为翻转课堂。在课后学习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学习群向学生发送更深层次的学习计划,比如,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探究性问题,也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计算多边形面积的习题,让学生通过深度学习去巩固课堂知识点,最终培养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和独立学习能力,助力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除此之外,若学生有着较好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则教师可以极力凸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运用多媒体和其他信息技术来学习,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解放,让课堂教学真正意义上“活起来”和“动起来”。

七、结语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着十分显著的优势,非常值得推广应用,教师应努力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在实际运用信息技术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时,教师要立足于学生和教材,寻找信息技术与学生和教材之间的沟通桥梁,以此增强信息技术运用的实用性和适应性,更好地满足学生课堂学习的需求,助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实现预期的数学课堂教学目标。

(宋行军)

猜你喜欢

知识点信息技术素养
一张图知识点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