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背景下小学体育德育渗透教学的思考

2022-03-30王梦蝶

家长·下 2022年2期
关键词:武术德育体育

王梦蝶

在社会新形势的发展下,德育在现代化教育的发展中占据了主要的地位,同时,促进小学德育水平的提升已经成为学校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因此,德育教学中可以充分运用这一技术来实现课程发展的实际目的,保证学校教育的实效性得到提升,使课堂呈现良好的效果。小学体育与其他学科内容有所不同,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锻炼学生的身体,但是随着课程不断的改革发展,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有健康的体魄,同时还应注重对学生德育培养。

一、信息时代背景下小学德育教学带来的挑战

(一)网络信息水平参差不齐

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信息技术虽然为日常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性与丰富性,但网络上的信息相对复杂,一些不良的信息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在当前信息化发展的背景下,全面发展学生的判断能力以及辨别能力,从而解决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

(二)网络不稳定因素

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网络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根本的原因在于网络带来的新奇感、信息资源的多樣化、多媒体技术教学方式的新颖以及家长对孩子在网络上放纵的情绪等,以上所存在的种种原因都为小学德育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三)网络为德育教学带来了多种方式

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仅为学生的自身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也使学生全面获得社会中的信息,但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同样为德育带来了诸多的问题。例如,如何让学生使用互联网、教师应运用何种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教学等。这都是当前教育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避免学生过度沉迷网络,促使学生品德素质得到提升,保证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体育德育教学的实际意义

在小学时期,学生的思维以及意识都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教师应积极转变自身的教育方式,并且全面迎合新时代发展的教育理念,依照学生个性特点以及特征需求来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全面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积极探索中实现未来发展的目标,通过不断的努力走上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发展的正轨,从而实现人生价值最大化的展现。体育在小学教育中是十分重要的内容,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释放压力,并且还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得到健全的发展,并且还可以让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中拓展自身更为广泛的发展空间,促使学生成为一个有抱负、有理想的全能型人才,担负起传承我国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担,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现状

(一)教师在教学中对德育认知不足

体育教师认为体育课主要发展学生的体能、教授学生的运动技能,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进行跑、跳就是体育课堂开展的实质,并没有格外注重学生的德育,并且教师也没能将德育与体育教育的知识进行全面整合,这将导致体育教育中德育的缺失。

(二)学校并不注重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目前学校和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文化知识的学习,看重学生的成绩,对体育教育并没有高度的关注,投入的力度也不足,并且还有的学校将体育课程改成自习课,改为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教学,从而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进度。这不仅磨灭了师生参与体育课程的积极性,并且也限制了德育在体育课程中的渗透。还有的学校因为过度关注学生自身的安全问题,对学生自由体育运动进行了限制,这不利于学生健全发展。

(三)学生自制能力与抗挫折能力差

许多学生在父母的眼中都是掌上明珠,父母会不断满足孩子的需求,从而导致部分的学生会以自我为中心,只注重自己的感受。有的学生缺少上进心,自觉性差。虽然学生的智商与情商在不断提升,但是逆商在不断下降,他们往往在出现挫折后会难以走出情绪的低谷。学生阶段是身心发展的主要阶段,但是学生受到不良情绪的影响,难以排解,长此以往,就会使学生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念。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十分关键。

四、信息化背景下小学体育德育教学思考研究

(一)创建教学过程,提升教师教学设计能力

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的运用,其中最明显的优势就是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的材料,并通过图像、图片以及声音综合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各种特点,从而为学生带来更加直观的印象。视频材料通过画面的转换、声音的叠加以及动画效果的处理,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举例来说,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相关篮球方面的知识时,就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运用NBA或者CBA的片段来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战术性的合理分配,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并且在反复播放或者慢放的过程中将战术队员所运用的战术技巧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发现路线,从而使学生的战术意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进而刺激学生的感官,形成对篮球战术的理解。

(二)围绕体育课堂开展常规的德育

每个课堂都有课堂激励以及课堂教学的常规,体育课堂也是如此。在室内的课堂上需要对学生的课堂纪律做出要求,室外的体育课堂也是如此。通过课堂中纪律的构建可进行安全教育,培养学生遵纪守法意识,从而使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的行为习惯,促进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提升。因此教师应对课堂进行整体的规划,在课堂教学初期就应当为学生提出相关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心中有数,并且还应结合学生在课堂的行为表现做出合理的评价。教师可以通过相关的竞赛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除了开展球类运动,还可以定期举行拔河比赛,这样不仅可以全面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还能促使学生在团队合作中进行良性的竞争,进而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意识,彰显学生朝气蓬勃的特点。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运用信息技术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改变以往单一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德育渗透。

(三)渗透传统武术德育素养,促进传承与创新传统武术文化

兴趣不仅仅是最好的老师,同时也是学生学习武术的动力来源。因此教师应当先激发学生对武术学习的兴趣,从而结合学生的兴趣来制定合理的学习方向。例如,可以面向全班调查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将课程分为竞技武术教育、民间武术教育与健康武术教育,从而使教育的方向更加具有针对性。体育教学中融入传统武术文化不仅可以使学生能进一步掌握动作以及技术,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受到传统武术文化的影响,更好地学习武术。由此可见,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从而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指导。我国的武术形式分为很多种,不同的武术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因此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进一步发挥自身的作用,探索武术背后的文化精神,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升自身素质与道德品质。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具有代表性的任务特点,了解到不同国家地区的武术文化内涵。除此之外,体育教师还可以运用课余时间了解传统武术文化,进行资料的整理,感受武术文化的精髓。只有这样才可以使教师更加深入地理解武术文化,促进学生文化内涵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武术动作片,保证学生可以真正地走进武术,对武术有进一步的了解,促进学生武术素养得到提升,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四)通過爱国故事激发学生情感

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应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引导学生自觉养成爱党爱国的情怀,同时也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爱国主义以及良好的文化素质,需要教师不断的坚持,推陈出新,只有这样才可以培养出乐于奉献、刚正不阿的学生。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中为了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安排具有实际意义的团队协作活动。要求学生只有进行团队协作才可以完成,教师在安排排球接力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深刻地明白集体的力量与个人力量,明白集体的荣誉是要通过不断的努力才可以获得成功。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围成两个圈进行组队比赛,双方进行排球接力,并依次传递给旁边的同学,并且在规定的时间之内排球数量掉落最少的一组获胜。可以让输掉的一队表演节目——放学后准备反映集体精神和爱国情怀的故事或者组成小组引经据典,表演以爱国为主线的故事,下一次体育课上课时进行表演。因为比赛必定会出现输赢两种结果,并且比赛的结果也会牵动学生的心,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就可以运用奥运健儿为国争光、不惜失败的事例一步步不断激励学生,使学生可以学会坦然面对自己的成果,积极学习奥运健儿的品质,在课堂的表演阶段还锻炼了学生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的发展,可以说起到了一举两得的作用。

(五)从细节出发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不仅要为学生创建情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教学中还应从细节出发,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德育。例如,在体育课前领取器材与课后归还体育器材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爱护公物,让学生热爱劳动,勇于奉献和服务。对于不爱护器材的学生应当进行制止教育,引导学生爱护公物。在安排几次学生在课前课后搬运和准备体育器材之后,教师可以对帮助教师的学生给予表扬,由此全面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使学生可以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强化自身思想品德的全面发展。例如,在体育课堂中要求学生身着运动服,并且在课堂上讲文明,想要对学生实施健全的德育,教师就应当以身作则,从身边的小事出发,如果教师自身存在言行不得体的现象应当主动承认,为学生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因为单纯的理论说教较枯燥,学生难于践行,教师应合理把握教学时机,进行恰当的引导,为学生创建良好的思想教育条件,从而保证德育教学与体育教学融合发展。

(六)创新德育渗透方式与途径,优化德育渗透效果

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中虽然德育的渗透彰显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操作上相对简单,但是重复性较强,难以满足当下学生发展的趋势。如果学生长时间处于同一种德育的渗透活动,必然会产生严重的负面情绪。小学体育教师应在德育渗透方式的基础上,积极创新,通过更加新颖的方式提升德育渗透的效果。例如,语言教学法是小学体育教学常运用的方式,但是教师在讲解大道理的时候都会产生排斥的情绪,因此教师可以选择具有启发与感染性的表达方式,之后再配合肢体产生共鸣。又如,在运用激励法进行德育渗透的期间,对学生的出色表现不一定每次都给予鼓励,可以在适当的时候让学生感受失败与挫折的感觉,从而激发内心更深层次的奋斗意识,保证学生在反思中积极努力。比如,在进行跳高教学的期间,针对特别优秀的学生,教师应适当调整难度,并且给予学生更多自我挑战的机会;当学生面临失败之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全面认识技术动作的问题,帮助学生积极挑战自己。由此可见,教师应全面认真钻研渗透德育的方式,从而优化德育渗透的效果。除此之外,小学体育教师应注重德育途径的渗透,依照基础条件以及体育教学资源,全面渗透德育活动。例如,在学校的文化廊与相关的板块,体育教师应当尝试更新内容,创建良好的体育氛围,让学生全面感受运动员的优秀品质,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又如,学校可以定期举办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比赛,促进学生的集体意识得到提升,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对学生思想品质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与价值。

(七)课堂准备阶段运用微课,激发学生的运动能力

因为体育课堂中所涉及的运动项目相对较多,并且运动的技术以及难度也不相同,如果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有难度的运动十分困难。因此体育教师应当依照教学发展的内容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之后再结合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进行分配与分割,将教学中运用到的数字资源利用网络面向学生推送,从而彰显出“混合式”教学的优势,依照线上线下的教学情况对时间进行合理的控制。例如,在进行体操运动中的翻滚技巧内容教学期间,又或者在进行田径项目中的投掷球运动时候,教师都会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讲解,从而导致动作的示范受到极大的阻碍,这对学生的观摩与学习来说十分不利。但是教学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引进,不仅可以有效地弥补传统体育课堂中存在的不足,并且还可以让学生运用信息化体育教学模式来强化自身的信息素养与体育意识,促进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与自主学习意识的全面发展。

五、结语

总之,体育教师应积极运用体育课程动态性特点,抓住学生活泼好动的心理,从而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因此应全面提升对思想品德的培育力度,让学生在体育的学习中感受其中蕴涵的德育内容,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宋行军)

猜你喜欢

武术德育体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武术